感情細膩極致催淚——《遺願清單》
今天聊聊電影《遺願清單》。
片名最高の人生の見つけ方/ The Bucket List (2019),別名日版遺願清單 / 發現最棒人生的方法 / 最棒的尋找人生之方法 / 一路玩到掛。
這部日本電影翻拍自摩根老爺子版本的《遺願清單》,影片中將兩位男性主角換成女性,改編時配以符合日本國情的元素,讓人看著更為貼近東亞人的生活。
比起美版原版,日版《遺願清單》採用女性為主角,感情更加細膩豐富,催淚效果更強。
《遺願清單》中,兩位女性因為癌症晚期,在醫院裡住到同一間病房而相識。
北原幸枝是一位古稀老人,扮演者吉永小百合已經75歲,一直在家擔任家庭主婦,照顧老頭子和兒子。某天胃疼難受,北原幸枝實在熬不住才去醫院檢查,結果一查就是IV期晚期,時日不多。
剛田麻子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強人,扮演者天海祐希已經53歲,擔任一家上市公司的社長,身價不菲,但也敗給了卵巢癌,癌症擴散到肝臟,同樣時間不多。
北原幸枝和剛田麻子住在一起進而成為病友。某天她們碰見了另一個才十歲的年輕小病號,小病號的突然離開給了她倆很大觸動。
小病號掉落在地上的筆記本記錄著她的遺願清單,北原幸枝和剛田麻子為了讓剩餘的生命有點意義,開始逐條完成小本本上的遺願清單。
有剛田麻子的財力支撐,遺願清單裡的大部分事情都不叫事兒,凡是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叫問題嗎?高空跳傘、逛金字塔,這種玩樂願望,簡直就是有錢人體驗生活的常規操作。
玩得很嗨後,她們倆開始調整遺願清單上有關情感歸宿部分。不論是聽演唱會,還是和父母道謝,每一條都寄託著大量情感元素,有過生活經歷的人自然會代入自己的生活經歷而感同身受。
從北原幸枝和剛田麻子倆人參加桃草演唱會開始,《遺願清單》進入催淚模式。
清單上剩餘的遺願中,每一條每一段很讓人感動。演唱會、吃芭菲、翻單槓、穿婚紗、表謝意,隨時隨地可以觸發觀眾的淚點。
比如與家人的和解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北原幸枝一直擔任家庭主婦,為此放棄了許多東西,而丈夫似乎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女兒忙於事業,錯過了很多人生經歷,兒子則是一名標準的平成廢宅,每天窩在房間裡不見陽光。
剛田麻子自幼缺少母親,父親到處欠債,生活十分艱苦,自己也一直生活得缺乏自信,為了挽留丈夫不惜委屈自己,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借著遺願清單,兩人終於有了一個敞開心扉的機會,把所有話都說清楚,把所有事情都解決掉,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解決問題後,她們發現,也不過如此,當初各種無形的害怕都煙消雲散,自己的心情反而變得舒暢很多。
花季少年在厭世時寫下的各種遺願,終究只不過是孩子的願望。要知道小丫頭患有嚴重的I型糖尿病,連吃一口冰淇淋都是奢望。
在常人看來無非是些正常不過的事情,偏偏花季少年無福消受。
我們不妨將想做的事情寫下來,不用非等著生命臨近盡頭才想起去做很多事情。其實借著這次疫情宅家的機會,很多人也會因此看開,解除疫情後,把想說的話說一說,把想見的人見一見,把想做的事做一做,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很多人都是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後才心境大變,其實遠不必如此。《遺願清單》就是一個十分好的例子,人生在世短短數十載,想做的趁早做,不要留下遺憾。很多事情並不是一定需要認識一個土豪朋友才行,只要放得下放得開,願望都可以實現。
感情細膩極致催淚,
感悟人生珍愛生活。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