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日版,還是女版,可能是期待過高,整體挺失望的我以為抒情部分會是「小偷家族」那樣隱忍含蓄,結果全片幾乎都在撒開了煽情,個人覺得有點審美疲勞,其實最後的那封信可以寫得十分出彩,先由助理高田來口述,然後真子的聲音和畫面接上,就是一個很好的講述心事的方式,天海佑希的聲音在這一段十分加分,但信確實一般,如果說美版那封信是一篇英文美文,日版的信顯得太潦草了改編得已經夠接地氣了,不管是京都還是那個演唱會,但是一開頭模仿美版的跳傘和埃及金字塔,個人覺得有點不太搭除了一開頭的真子,大多數笑點都比較尷尬,有好多地方的沉默也很尷尬,總感覺像忘詞了但最讓我失望的是"癌症晚期"和"遺願"兩個關鍵點的表達明明都是癌症晚期不知道能活多久的人,但是哪怕是在醫院,都沒有太多跟癌症相關的因素(類似於美版裡化療後的嘔吐之類),兩個人的精神狀態宛若只是做了一個普通的手術,有時候甚至更像是來探病的人,而不是病人本身最後真子是在臨死前口述了那封信,但是場面裡的她坐在辦公椅上,衣著光鮮地透過高層辦公室看著遠方,精神矍鑠,更像是勵志片裡的意氣風發準備幹一番大事,這跟情節真的搭不上……哪怕是她嘴唇發白半躺在電腦椅上呢?她臨終前在辦公室而不是病房我覺得是合理的,她自己也不斷地說"公司是我的孩子",說白了,公司就是她的命總之跟"癌症晚期"相關的元素似乎全靠陰沉的氛圍來烘託,在氛圍上我反倒覺得美版那種外面分分鐘充滿陽光其實內心裡十分陰沉,更有一種反襯的味道另外,"遺願"為什麼非要用一個12歲小姑娘的呢?如果說幸枝做了一輩子隱忍的主婦,確實不知道想做什麼,我可以理解,但她完全可以慢慢在過程中不斷發現自己想做的事兒,即便是按照小姑娘的遺願,那麼一輩子為事業奮鬥的真子呢?全片下來她反倒是那個不斷幫幸枝實現願望的人,自己卻好像豪無所謂明明跟小姑娘不熟,然後真子和幸枝一開始感情基礎也一般,就突然出發去做遺願清單,總覺得太突然了,而且小姑娘居然想到要做的是跳傘也是讓我有點困惑,倒也有這個可能性,只是略微不太搭調根據別人的清單也沒問題,那旅程是為了什麼呢?剛才說跟小姑娘本來就不熟,而且幸枝還被衝撞過兩次,當以為小姑娘死了,幸枝受到很大衝擊,我以為她幡然醒悟自己也快了,所以受到小姑娘遺願清單的影響是不是自己也該做點什麼……結果……"我們幫小姑娘實現願望吧",而且真子在電話那頭居然毫無緣由地答應了……我一直覺得遺願清單所代表的主線是自我的表達,不管是自我的欲望還是自我的心事,我不覺得這會影響對於"家庭關係"的解讀,看一看美版,家庭關係一直都是貫穿下去的,不管是Edward跟他的女兒還是Carter跟他的妻子和孩子們可是日版裡純粹是家庭關係的探討,而且主要是幸枝,因為真子的父親也不過是幾乎一筆帶過,要知道,在美版裡,金字塔頂端,Carter跟Edward聊到了生死和去天堂前的三個問題,一貫嘻嘻哈哈的Edward突然嚴肅起來,聊起了自己的女兒,這讓Carter意識到,這件事對Edward影響太重了(甚至,女兒是看似大大咧咧的Edward在世上唯一的情感牽掛和心結),所以才會自作主張非要帶Edward去到女兒住所,希望他們和解,而且這還有個前提是,Edward也曾故意給Carter安排了個"婚外情",所以他倆最終的吵架才算扯平了但是日版,真子只不過提了幾句父親的事兒(甚至只是日常的講心事,而不是討論生死時聊到的),然後幸枝就突然安排他們見面,而且真子生氣後,直接跑開?然後沒多久,立馬和解了??太快了吧……美版還是Edward最後看了Carter去世前寫的信,懷著矛盾的心情才去見了自己女兒和外孫女,我覺得這更符合情感邏輯,痛恨了一輩子的結,不是一個摸頭能解開的不過全片整體都沒什麼心事表達或者生死討論,所以真的非常缺乏張力,本來應該是相互更加了解並且一定程度上也漸漸打開心門的共同旅行,愣是變成了普通的郊遊,可她倆是瀕臨死亡的病友,而不是有大把休閒時光的遊客幸枝跟丈夫的愛情那麼美好,最終卻變成了這個樣子,而大女兒美春(滿島光仿佛是「對不起青春」中的理沙來到了本片)又因為"就因為我是大姐就要照顧所有人嗎"而生病重母親的氣,這些心結幸枝完全有很多機會跟真子坦白,也應該跟真子坦白,不然後面為什麼還特意安排老兩口的婚禮呢?真子呢,故事更多,面上的女強人,其實缺乏自信,有時候還特別懦弱,小時候受的苦落下了要強的個性,跟父親的關係也幾乎決裂,對她來說,臨死之前會想什麼?她的過去埋了那麼多的種子,總有一些會生根發芽,而她會想著離開這個世界前再去看一眼,哪怕澆澆水,可她什麼都沒說,只提了那麼一下還被幸枝"敏銳"地捕捉到了然後擅自安排跟父親見面,要我我也生氣……明明兩個人可以邊旅行邊吐露心聲,可那麼寶貴的機會,嘻嘻哈哈說一些有的沒的,就過去了,到後面著急補救,想通過一封信來表達兩個人的相遇對對方帶來了影響,其實是很草率的最後有個細節挺耐人尋味,但也沒講好,就是真子去世後留了兩百億日元給幸枝,我覺得完全可以說是因為幸枝之前說"想要留點錢給孩子們",而不是"你想拿去做什麼就做什麼吧",都癌症晚期了,還能做什麼呢?而且,為什麼最後要通過"給錢"這種聽起來很俗的事情來表達感情?我的理解是,真子並不在乎錢,甚至恨它,因為她做那麼多事,只不過是想要擺脫小時候因為父親欠債所以被追債人敲家門導致真子躲在房間裡瑟瑟發抖,這樣的陰影是真子內心中無法擺脫的不安全感,所以錢對她來說是一副鎧甲,而臨終之前,本來應該穿著鎧甲入土的她,卻被幸枝這樣的"窮人"打動了,她意識到"你不需要有錢就能有安全感",所以才會留下一筆錢,我覺得這一點心結完全可以表達在那封信裡,這樣的"謝謝"才會更真誠,因為比起臨終前的陪伴,在離開人世前居然還被別人影響人生,才是這輩子最大的彩蛋正因為這個"彩蛋",讓之前的"正片"都變得有意義了,於是真子終於得到了真正的解脫,我認為這才是更好的線,但本片對於這點,鋪墊得太太太太少了至於幸枝,她哪怕病重,也一直牽掛家人,哪怕家人對她如此不公,這說明她的內心是很強大的,那她並沒有需要被救贖的東西,於是遺願清單意義就不大了,或者說這也是沒什麼編劇要讓她幫小姑娘實現願望的原因,因為她太體貼可是她真的毫無半點脆弱嗎?我覺得不是,即將離開人世,做了大半輩子主婦,是否會"自私地"覺得"我也想只為自己做點什麼"?會不會想起年少時很多想做的事情然後一定要去做?(我以為12歲小姑娘會刺激她想起過去的願望,沒想到還是完全沒有自己的欲望……太道德模範了)哪怕是她完全想不起來以前的願望,或者說想起來但完全不想做,我覺得依然可以表達出來,比如說"沒想到哪怕要離開了都不曾為自己考慮過",接下來真子再為她穿上婚紗辦一個婚禮,不是更合邏輯?幸枝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家庭,那個婚禮是她應得的,也是解開她心結的關鍵情節,只是在那之前,對她心結的講述太少了,你甚至覺得她強大到連癌症晚期都完全不在乎……同美版一樣,清單的最後一條也是死後才實現的,實際上是助理高田幫忙實現的,因為寫的是宇宙旅行,我以為會偷偷載她倆的一點骨灰去火星,沒想到只是把探測器命名為她倆的名字,這麼守規矩可不像真子的性格……美版最後雪山頂上,一切都有了歸宿,讓人覺得有一種宿命感,覺得這就是Edward和Carter想要的最終去處而如果本片中一開始就講,真子和幸枝都有著飛上火星看看地球這樣的白日夢,那麼結局會顯得更加有意思一些她倆其實都不曾為自己而活,幸枝是完全奉獻給家庭,真子是活在外界的名聲裡,而哪怕最後火箭飛天,也不過是因為一個不太相熟的小姑娘想要"宇宙旅行",直到最後一刻她倆都沒有為自己做點什麼,讓我無不感慨,其實本片是半個悲劇儘管看似都和自己的人生和解了,可是她倆的願望真的是和人生和解嗎?按照真子的性格,她一定會繼續較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