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旨主義周杰倫|周杰倫|八度空間|歌曲|方文山_網易訂閱

2021-01-09 網易

  

  

  編輯:Mark 策劃:阿迪民

  前陣子周杰倫發了新歌《Mojito》。

  看到杰倫跟Homie在Havana地推雞尾酒,我開始有些傷心。

  

  這只是周杰倫多年來變化微不足道的一角。

  如果你點進老jay迷吧,就會發現甚至有人說周杰倫早在2003年就「死」了。

  

  2014年貼

  他們的共同觀點是: 「只有前四張專輯才能代表真正的周杰倫,後面的都不是正統之作」 ,有可能是共濟會委派蜥蜴人寫的。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周杰倫作為影響了一個時代&兩代國人的音樂巨匠,其聲名與地位已毋需過多討論。

  這個Magic的男人先後拿了15座金曲獎,2座MTV亞洲大獎。

  

  上過《時代》雜誌,被稱為「亞洲流行音樂的新天王」。

  

  但是,在2000年的時候,周杰倫還只是一個毛頭小子。

  

  當時的臺灣,是華語樂壇的主要陣地。

  而在周杰倫橫空出世之前,沒人會覺得這麼一個高中學歷、每天睡在公司、出身普通家庭、不善於講話的孩子,能作出一番什麼大作為。

  
周杰倫的父母

  這是18歲的周杰倫,參加吳宗憲節目↓

  

  但2000年,得益於貴人吳宗憲和楊俊榮的扶持,青年周杰倫得以在一堆被大牌退稿的作品垃圾桶中翻出10首歌發了一張專輯《JAY》。

  
當時周杰倫的寫歌環境 —— 「杰倫的1999」展覽

  
為拍攝專輯封面他還專門燙了頭髮

  但許多人沒想到的是,這張名為《JAY》的專輯,卻爆冷成功了。

  《JAY》拿到了當年「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在臺灣賣出了50萬張成了當年的銷量冠軍。

  
那年二十一,金曲晚會,站著如嘍囉

  當大家都以為這是個意外,流行音樂新時代的帷幕已經被偷偷拉開。

  

  第一張《JAY》中第一首歌《可愛女人》中的第一個「Woo」,打開了華語流行樂的新世之鑰

  原教旨主義歌迷將這張專輯奉為圭臬,如果耶穌誕生的時候被定為公元紀年,那麼周杰倫的《JAY》,在他們心中,就是華語流行樂的聖經。

  因為浸淫千禧年華語樂壇許久的歌迷們,都沉浸在香港四大天王與臺灣四大天王的餘溫中,充滿了大背頭式的乏味。

  

  

  而在當時,周杰倫卻另闢蹊徑地創造了一種JAY式流行音樂,在2000年大眾音樂審美浪潮中劃出一道口子。

  對許多人來說,這個專輯的風格實在是太獨一無二了。

  連老牌歌神張學友聽過後都表示: 「非常欣賞周杰倫,第一張專輯出來我就希望有機會和這位小才子合作擦出火花」。

  《JAY》在風格上,空前將Hip-Hop、硬搖、鄉村和巴洛克古典等都融合進了R&B,夠新奇;在內容上,不但要討論愛情,還要討論星空與自然,歷史與國度,跨度大到扯蛋。

  比如《娘子》整首歌幾乎拋棄了旋律性而皈依中國風的藝術想像,在疾行破碎的旋律中周杰倫自成一派的節奏處理又將其黏合為一首和諧的混血R&B。

  

  其實,《娘子》這首歌並不算特別火,但它在華語樂壇上,卻被吳宗憲說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宗盛聽完《娘子》之後,只能十分詞窮地說了一句:「 「操!他媽的這個很厲害」 ,創作者找出了一條東西兼蓄的路。」

  《JAY》這一張對於周杰倫與歌迷,就是李小龍在西雅圖打出第一拳,開宗立派,鬼哭神嚎。

  周杰倫在得到認可之後,他更加自信了,於是他想創作一些更加天馬行空的東西。

  隨後2001年,周杰倫發布了第二張專輯《範特西》。

  範特西為「Fantasy」(幻想),周杰倫就用這一張專輯定義了音樂幻想領域的天花板。

  

  紅色帽衫下的犀利眼神說明一切

  這張專輯裡有古巴比倫王國與蘇美女神,有中世紀古堡與吸血鬼家族,有京都夜晚與幕府忍者,還有吳儂軟語與上海故人,但唯獨沒有的就是一個迷茫且好奇的小鎮青年,為什麼?

  因為那個小鎮青年在聽著《Jay》的音樂探索世界。

  周杰倫在方文山的幫助下,通過磁帶的方式構建了一場藏在磁帶裡的地球時空旅行,給無數小鎮青年傳遞了許多奇妙物語。

  

  很多原教旨主義歌迷對周杰倫的崇拜,也始於此。

  因為當時的周杰倫他未曾踏出過故土半步,許多青澀的小鎮青年也是如此, 但周杰倫的歌卻能夠帶他們進入一個美好的幻想世界。

  這張專輯除了幻想之外,還充滿著現實關懷。

  《爸我回來了》就十分先鋒地反思了家庭暴力的社會問題,比此類巨作《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還早了一個月。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劇照 同年10月上映

  歌迷們聽完這張專輯之後,知道了安靜可以用「睡著的大提琴」來形容。

  也知道了有一種神奇的兵器,「雙截棍柔中帶剛,想要去嵩山學少林跟武當」。

  

  《範特西》在亞洲賣到了170萬張,周杰倫的才華開始被樂壇承認。

  周杰倫不斷地完成自我的升華,最後他開始構設起了更宏大的幻想,於是在2002年,周杰倫發布了第三張專輯《八度空間》。

  首先,說說這張專輯為啥叫《八度空間》。

  八度,是指八度音中包含了十二音律中的所有音。

  

  而《八度空間》就是說要將音樂的所有可能性都指向於未來,創新才能無限包容。

  

  (左半邊形如T800的臉說明一切)

  比如說《龍拳》「打開了天化身為龍,把山河重新移動,填平裂縫」。

  而《最後的戰役》又順勢將作品的人文探討推高到戰爭與和平,「在硝煙中想起了冰棒汽水的味道,和那些無所事事一整個夏天的年少」,我覺得不遜於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

  再之後能給我像這張專輯一樣觀感的作品,可能也只有2009年才上映的卡梅隆電影《阿凡達》。

  

  《八度空間》可以說是周杰倫對音樂創作定位的探索與轉機。

  到了2003年,周杰倫發布了《葉惠美》,在原教旨主義粉絲心中,這第四張專輯,是周杰倫對他奮鬥青春的一個總結。

  

  他在《東風破》中唱到「水向東流,時間怎麼偷」的命運,反問「花開一次成熟,我卻錯過」的人生惋惜。

  他憎恨的是《懦夫》 ,周杰倫把社會鏡頭對準了禁毒這一宏大命題, 「瞳孔放大不代表就能看到更多」是我聽過最好的一句人性反思。

  而這張專輯中最出彩的《以父之名》,又是周杰倫所有暗黑系歌曲的集大成者。

  悠長歌劇與低沉說唱,哥特藝術與暴力美學,聽這首歌時你會恍惚這是周杰倫還是科波拉或者昆汀。

  

  這張關於解答的專輯,周杰倫又成功了。

  當年7月16日,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同步首播《以父之名》,超過八億人同時收聽,這一天被定為每年的「周杰倫日」。

  這可能是周杰倫個人音樂歷程中最輝煌的一天。

  

  而第四張專輯的確是個重要的節點,因為那一年他登上了央視春晚,開始真正被廣泛認可接受。

  

  2004年周杰倫登上央視春晚表演《龍拳》

  或許周杰倫在敲鼓的時候,會想到自己在阿爾發公司狹窄角落無數個睡覺構思編曲的夜晚,也會想到劉畊宏帶他吃肯德基的那一天,想到劉畊宏老是埋怨周杰倫打球不傳給他。

  

  而原教旨主義歌迷恰恰認為,就是從這時開始,周杰倫的藝術軀體宣告火化。

  在《葉惠美》發布之後,同年11月1日,周杰倫又出了一張EP《尋找周杰倫》。

  

  原教旨主義者便以此為分水嶺,堅持在這四張專輯中尋找他們心中真正的周杰倫。

  

  原教旨主義歌迷認為,周杰倫的後十張專輯為伯牙摔琴、知音不再。

  
杰倫你變了

  他們認為:周杰倫後續的爆款歌曲,從形式到內容到技巧,無一不是對前四張專輯的低級臨摹。只有衰落,沒有超越。

  《七裡香》《園遊會》是在復刻《晴天》

  《發如雪》《青花瓷》是貼了包皮的《東風破》

  《亂舞春秋》《本草綱目》是《娘子》+《龍拳》的秘制小漢堡兒

  《蛇舞》是換了埃及坐標的《愛在西元前》

  《夜的第七章》是消費降級的《以父之名》......

  而從2010年《跨時代》之後的四張專輯,對他們簡直等同於耳道垃圾。

  

  後來的周杰倫,真的就不行了麼?

  我們都知道,周杰倫幾乎每次發專輯都會被批江郎才盡,甚至有的媒體都忍不住發問了: 這是周杰倫第多少次「江郎才盡」?

  

  他真的江郎才盡了麼? 我覺得未必。

  在數位音樂未全面崛起的時代(約為2010年之前),周杰倫第四張專輯後一次高過一次的唱片銷量足以說明問題。 數位音樂稱霸的今天,《Mojito》開局600萬張的成績也一目了然。

  

  但如果說周杰倫後來陷入了某種自我複製,卻可能有些道理。

  喜歡大劈叉如瑪麗蓮·曼森,他也曾委婉表示過: 「藝術家總會不可避免地複製自己」。

  客觀上,周杰倫越來越火,影響力越來越大,受眾與市場難免影響周杰倫在創作時加入更多考慮與權衡,所以杰倫後來的作品不再生猛探索,陷入「好聽」的安全複製,也是人之常情。

  

  而主觀上,我們也要理解藝術家作為人有限的能動性。

  

  藝術家的表達欲望,是會枯竭的。

  無論是2000-2003的周杰倫,還是詞作雙傑「方文山」「黃俊郎」,或是編曲三巨頭「江建民」「洪敬堯」「林邁可」。

  他們想說的話終有一天會說盡,會喑啞失語,那個響噹噹的第一也會消逝在風裡。

  

  周杰倫在第四張專輯的《三年二班》裡唱過:「這第一名到底要多強?到底還要過多少關」。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也說過:

  

  周杰倫帶著天才的使命而來,必定會直面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原教旨主義歌迷的誕生即是如此。

  但星星是否不朽從來都不在於星辰自身。

  在於看過星星的人,是否記住過它的光亮。

  

  

  

  設計/視覺 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周杰倫:同質化的《八度空間》
    2002 年,從電影和音樂錄像帶裡獲取音樂靈感的「周杰倫」推出了他的第三張個人專輯《八度空間》,收錄其中的十首歌曲就像電影一樣,每一首的劇情都不相同,周杰倫想在八度音階裡創造屬於自己的音樂,展現他在音樂領域裡的第八藝術,於是有了這張專輯的名字。
  • 周杰倫啊,我們的周董 - 《八度空間》
    今天要介紹的《八度空間》(名稱大意為「音樂空間」),是杰倫發行的第三張國語專輯。全專輯(十首歌曲)由周杰倫作曲並擔任製作人,方文山、許世昌、劉耕宏、周杰倫作詞。「八度空間」 意味著可在西方八度音階的空間內能揮灑自如。當大家在聆聽旋律之餘,閱讀「創作名筆」方文山瑰麗縝密的詞藻,更使聽眾像是觀賞第八藝術的「電影」般,就像是音樂領域中的第八藝術。
  • 重聽周杰倫,首先想到的就是八度空間
    昨天偶爾聽到了《半島鐵盒》,好久沒有聽周杰倫的歌了,這首歌,出自八度空間專輯,八度空間是周杰倫所出專輯中一個很純粹的專輯……
  • 《八度空間》——周杰倫的電影藝術
    趁著今天是周六,跟大家講一講周杰倫的第三張專輯《八度空間》可能很多85後的人生中買的第一張流行音樂專輯是《八度空間》身為90後的我只能去找哥哥姐姐蹭歌聽。要更好地聽明白《八度空間》,你需要知道它是一張概念性很強的專輯。「八度」空間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西方的「八度音階」;二是指「第八藝術」電影。所以整張專輯的概念就是用音樂來表現戲劇性、乃至影視感。
  • 周杰倫經典專輯推薦《八度空間》
    周杰倫經典專輯推薦《八度空間》《八度空間》是周杰倫在2002年發行的專輯,專輯命名為《八度空間》的靈感來自於八度音階。這張專輯由十首歌組成,第一首《半獸人》是周杰倫為當年大火的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代言而創作的。
  • 周杰倫第三張專輯《八度空間》一起回憶一下都有哪些歌曲
    周杰倫第三張專輯《八度空間》一起回憶一下都有哪些歌曲1半獸人2半島鐵盒3暗號4龍拳作曲:周杰倫周杰倫用《魔獸爭霸3》的遊戲故事為背景,根據他對遊戲的觀察,與方文山配合,用遊戲中獸族的視角寫下了這首歌曲。
  • 不可一世的神仙專輯:周杰倫《八度空間》(上)| ZIBO
    一盒是混雜著周杰倫和陶喆歌曲,但包裝成周杰倫作品的盜版卡帶【腦洞真大另一盒,就是今天我要講的——周杰倫的《八度空間》。要更好地聽明白《八度空間》,你需要知道它是一張概念性很強的專輯。「八度」空間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西方的「八度音階」;二是指「第八藝術」電影。所以整張專輯的概念就是用音樂來表現戲劇性、乃至影視感。
  • 不可一世的神仙專輯:周杰倫《八度空間》(上) | ZIBO
    要更好地聽明白《八度空間》,你需要知道它是一張概念性很強的專輯。周杰倫《八度空間》的第一首歌《半獸人》。周杰倫的《半島鐵盒》好像是很多人印象中《八度空間》的代表作。整首歌處於一種舊舊的質感中,開頭的OS「謝謝,不會」已經成為一個無法磨滅的經典。
  • 周杰倫神之專輯《八度空間》
    2002年7月18號,周杰倫正式發行個人第三張專輯,這張專輯周杰倫及其團隊的野心昭然若揭。他要依靠這張專輯成為扶華語樂壇之將傾的救世主,成為制定樂壇新規則的話事人,因此,這張專輯從名稱到宣傳,再到製作,每一個環節都要與眾不同。專輯名稱最終定名為《八度空間》,何為八度,從樂理上通俗點講,就是從低音1再到高音1,視為一個八度,也就是一個音程。
  • 《八度空間》:周杰倫早期「最具爭議」的一張專輯
    我為什麼要起這個標題,那是因為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歌迷朋友們對這張《八度空間》的評論,一種聲音說,這是周杰倫最經典的專輯。另一種聲音說,這是周杰倫早期最差的一張專輯。這兩種聲音討論的特別激動,我覺得我也可以談一談我自己的看法。所以接下來我談談我對這張專輯的認知,希望歌迷朋友們一起討論討論。《八度空間》這張專輯發行於2002年,也是周杰倫發行的第三張國語專輯。
  • 沒得金曲獎,卻收穫了成長:周杰倫《八度空間》(下) | ZIBO
    這是周杰倫《八度空間》節目的下集。上集裡說了《半獸人》、《半島鐵盒》、《暗號》、《龍拳》和《火車叨位去》,如果沒看到的話可以翻一下我的上期投稿【沒看過《JAY》和《範特西》的也可以都看看據說是《八度空間》裡創作時間最長的一首歌。前奏寫得非常高級,我用吉他練過,優雅的半音下行,短短幾句,越練越喜歡。周杰倫從小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在《分裂》裡都用上了。一個自我「分裂」成為兩個個體,歌詞中的「你」和「我」其實都是自己。周杰倫在《世界末日》的作詞中已經盡顯自己對於頹廢和憂鬱的偏愛,《分裂》的歌詞進一步抽象隱晦。
  • 周杰倫50首好聽的歌曲(下)
    2007年,該曲獲得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周杰倫憑藉該歌曲獲得第十八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第三十六首《東風破》由周杰倫譜曲,方文山填詞,林邁可編曲,收錄在周杰倫2003年7月31日發行的個人第四張專輯《葉惠美》中。
  • 周杰倫方文山《蒲公英的約定》將拍成電視劇
    2018-08-22 10:48:33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 我們被方文山+周杰倫少年意氣的詞與曲,哄了多久呢?
    天才的旋律與柔情,比如《晴天》、《軌跡》、《簡單愛》這類,算是周杰倫的一條縱軸;華麗多變的色彩與意象,是他的橫軸。說周杰倫最卓越的專輯集中在《範特西》到《依然範特西》,大概不算錯。而這也是他畫面感最強——或者說,「音樂cosplay」玩得最開心——的時間段。高峰的《範特西》和《八度空間》尤其如此。
  • 開箱一張關於青春的專輯—周杰倫《八度空間》
    在我那個年代(完美順滑的轉折),還是卡帶盛行的年代,盜版卡帶隨處可見,記得當時買周杰倫的磁帶裡頭大概率有陶喆的歌混入其中,不過因此接觸了陶喆的歌,也算是機緣...近年來八零後年紀大了,都在講情懷,作為一名不是很合格的夕陽紅後援團的我,在2018年從某寶入了幾張專輯,其中一張便是今天的主題—《八度空間》復刻版!還去某魚撿了臺便攜VCD...
  • 周杰倫和方文山鬧掰了?
    近些年來,周杰倫和方文山合作歌曲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周杰倫新歌發布,歌迷發現作詞不是方文山,就會更加懷念他倆合作的日子,並跑到方文山微博下喊話,讓他回來給周董作詞,更有人懷疑他倆鬧掰了
  • 周杰倫出道以來到現在所有的專輯歌曲目錄及歌曲發布時間表
    周杰倫出道以來到現在所有的專輯歌曲匯總 愛在西元前02 爸我回來了03 簡單愛04 忍者 05 開不了口06 上海一九四三07 對不起 08 威廉古堡09 雙截棍10 安靜  ★2001年12月1日  《Fantasy+Plus(EP)》  01 蝸牛 03 世界末日 02 你比從前快樂  ★2002年7月19日  《八度空間
  • 周杰倫絕無僅有的冷門歌曲,現在聽起來每首都是經典
    今天要說的還是周杰倫的歌曲,在QQ音樂中,基本上每首歌曲的評論都是999+以上。但是其中不乏有一些傳播度較低的歌曲,除了鐵粉,很少有人聽過。《懦夫》是周杰倫收錄在2003年發行的專輯《葉惠美》裡面的一首歌曲,在毒品面前人們失去理智,變得脆弱、醜陋、糜爛,成為一個懦夫。周杰倫鑑於毒品帶來的巨大危害,創作了《懦夫》這首歌曲,表達了反對毒品,熱愛生命的主題。
  • 方文山:周杰倫背後的男人
    的許多歌曲都出自方文山之手,《菊花臺》、《青花瓷》、《千裡之外》……這些陪伴九零後記憶的歌曲,歌詞優美,旋律動聽。相比周杰倫的爆紅,站在背後的方文山不知道幾人了解他,但是真正喜歡周杰倫的人應該都知道方文山吧?
  • 都說沒有方文山就沒有周杰倫 其實真正的好歌都是他自己寫的
    周杰倫和潘瑋柏誰人氣更高?類似的話題從未停止過,周杰倫毫無疑問是最近十五年來華語樂壇的領軍人物,他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眾所周知周杰倫是被吳宗憲發掘的,當初周杰倫非常靦腆連頭都不敢抬起來話也說不清楚,可吳宗憲慧眼識珠一眼就認定此子未來必成大器。之後周杰倫和搭檔方文山開啟了殿堂級的合作,兩個人共同為華語樂壇貢獻了無數好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