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2020-12-23 狐鯉工作室

今天是第二十個世界漸凍人日。

文章開始之前,小狐鯉精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假如讓你1小時不動,你會怎麼樣?

一天?

一周?

一年?

一輩子呢?

這樣的假想,卻是「漸凍人」的日常。

「漸凍症」,又稱ALS,是一種極其折磨人的疾病,很多人說它是「比癌症更殘忍的絕症」

你們可能都聽說過它,6年前的「冰桶挑戰」曾風靡全球。

△2014年,「ALS冰桶挑戰」在社交媒體上興起

但大部分人可能都沒能了解漸凍人真實的生活。

疾病的侵蝕人體的過程是慢慢的。

患者剛開始可能只是無法握緊筷子

接著,他們可能無法刷牙、梳頭、寫字

要不了多久就會出現走路無緣無故跌倒、聲音莫名沙啞等症狀;

肌肉一天天地萎縮,越來越多的失去變成一種習慣。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逐漸吞咽困難、全身癱瘓,甚至不能轉動自己的眼球。

最終,如果不採取呼吸機等必要醫療幹預,患者會因呼吸衰竭而死

普通人每天做的事,成了他們的奢望。

△漸凍人霍金用眼動儀表達意思

更殘忍的是,患者雖然喪失了行動能力,但情感和認知同大家一樣。

你和他交流,他聽得到,但無法展露任何表情。

你觸碰他的身體,他也感覺得到,但無法給予回應;

他們看著自己的身體,一步步衰亡,一個個器官逐漸失去功能。

而他們的思維、記憶、感覺卻清晰無比,無法逃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死去。

漸凍人患者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丁香醫生曾形容:

「哪怕是見過再多生離死別的醫生群體,看到漸凍人的痛苦,也很難平靜。」

那些曾經作為健全人所享受的一切,在短短幾年之間,只能逐漸變成大腦中的回憶,感受著當下慢慢死去的軀體。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曾經有患者,對著主治醫師艱難地說著他們人生最後的願望:

「我想早點死,你能幫我一把嗎?」

請原諒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就描述漸進死亡這樣殘酷的片段。

寫稿前,我們查閱了很多資料,走訪了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也諮詢了北醫三院的樊東升醫生、何及醫生,我們這樣問過自己:

當生命被「冰凍"住,我有勇氣面對嗎?

如果我得了「漸凍症」,我會怎樣?

不得不承認,我很害怕,我沒有患者們勇敢。

2018年初,引起全國關注的「漸凍人」北大女博士婁滔病逝,將器官捐獻出來,是她最後的願望。

△婁滔生前照片

同年3月,被漸凍症折磨50多年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離開這個世界。

今年年初,身患漸凍症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奔走在抗疫第一線30多天。

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得到了全社會的傾情關注。

而在更多看不見的地方,絕大部分漸凍症患者不為人知,他們所感受到的,也遠非當年那一桶冰水所能比擬。

看不起病

吃不起藥

疾病的痛苦

外貌的改變

外界的歧視

......

飽受折磨的他們,長久以來一直被摺疊,不是他們不想「被看見」,而是現實讓他們寸步難行。

患者分布在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各個年齡段。

他們小心翼翼地隱藏著,普通人很難知道漸凍症患者真實的生活。

眼睜睜看著家人為他們心力交瘁,看著家中經濟因此消耗殆盡,疾病猶如旋渦一般,吸食著所有與「漸凍人」相關的個體。

患病初期,由於臨床症狀不典型,很多病人會被誤診為頸椎病,做了沒必要的手術。

除此之外,醫療條件的相對落後、醫生水平的不均等,都會造成誤診。

除了誤診,漸凍人用藥情況也不容樂觀。

現在只有「力如太」和「依達拉奉」兩種藥物能夠延緩疾病進展。

由於藥物價格不菲,部分地區尚未納入醫保,想用還得自費買,很多病人不得不放棄服用

相對於用藥延長生命,他們更需要「護理」,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有尊嚴的活著。

壓垮漸凍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不是「被凍住」,而是「尊嚴的喪失」

一旦得上漸凍症,就是終生患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絕大部分漸凍症病例並沒有家族史

可惜,這並沒能成為一個共識,人們更趨於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

對患者及他們的家人、後代「敬而遠之」。

找到治癒之道,成了所有漸凍人及家屬的渴求。

遺憾的是,直到現在醫學對「漸凍症」幾乎束手無策,既查不到明確的發病原因,也沒有治癒的方法。

曾經流行一時的冰桶挑戰,還有霍金,婁滔、張定於等人讓更多人關注到漸凍症,和被這個疾病折磨的群體。

但這遠遠不夠。

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雨珠理事長告訴小狐鯉精:

我國對「漸凍人」的救助與國外有明顯差距

「漸凍人」醫療、生活設備的匱乏

患者及其家屬心理指導的薄弱

大眾對「漸凍人」群體的蒙昧冷漠

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

△江西漸凍人兄弟劉賢林和劉良玉已經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全靠父母悉心照顧。圖:新華網 ,2014年

為了喚起大家對於漸凍症這一疾病的關注,搜狐新聞聯合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原定於今天(6月21日)共同推出《夏至冰融》關愛漸凍人系列活動。

很可惜,由於北京疫情的原因,我們不得不暫停這一次活動。

但我們對漸凍人的關心不會暫停。

我們希望漸凍人群體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獲得生而為人的各種可能。

也希望現在以及未來,大家可以和我們一起去了解漸凍人,關愛漸凍人。

一個關心少數群體的社會,才是一個有溫度的社會;

一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才是它最真實的模樣。

△2017年,漸凍人患者潘大哥躺在病床上為妻子馮姐辦一場25周年銀婚紀念慶典,這是他最後的心願。

△青島漸凍人小姐妹,出書、寫詩、為歌曲填詞、還登上過《中國夢想秀》的舞臺 來源:青島新聞網,2016年

即便一篇文章的能量有限,也不願意放棄每一次微小的努力。

希望你也願意分享這篇其實並不輕鬆愉悅的文章,

因為只有我們在認真地談論漸凍人的時候,

才有可能真的推動一點改變。

(文中雨珠為化名)

特別鳴謝:

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樊東升醫生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何及醫生

- 內容僅代表筆者觀點,不代表搜狐立場 -

- 點擊圖片閱讀 -

相關焦點

  • 關於「漸凍人」的優秀電影
    【小編手記】「冰桶挑戰」近期在國內外社交網絡上火了,挑戰者需拍攝自己完成挑戰的視頻,然後再提名三人,被提名者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但拒絕的話要為「漸凍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慈善組織捐款。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他與漸凍症的鬥爭長達7年。 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奎恩去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在抗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不懈鬥爭中的靈感和勇氣。」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協會說:「帕特以積極和勇敢的態度對待漸凍症,激勵了周圍所有人。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他與漸凍症的鬥爭長達7年。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奎恩去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在抗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不懈鬥爭中的靈感和勇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協會說:「帕特以積極和勇敢的態度對待漸凍症,激勵了周圍所有人。
  • 除了霍金、冰桶挑戰 你對漸凍症還了解什麼?|世界漸凍人日
    早在2000年,國際病友大會就確定6月21日為「世界漸凍人日」。但在這幾年冰桶挑戰流行以前,這個群體幾乎不為人知。隨著扎克伯格、比爾·蓋茨等名人的呼籲,僅美國就有超過200萬人為漸凍症協會捐款,總金額上億美元,可能是歷史上為單一病種捐助最多的款項。巧的是同一年,好萊塢還上映了兩部漸凍症題材的電影《溫暖漸凍心》、《萬物理論》,為公益又添了把火。
  • 原來蕭敬騰的歌曲MV,也有關於漸凍人的
    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首歌,就出自獅子合唱團之手,叫做《最後的請求》,男主人公就是一位漸凍人症患者,MV很虐心,但是也很感人。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歌曲的MV: 蕭敬騰&獅子合唱團《最後的請求》        一場冰桶挑戰,一個切實發生在網絡、發生在你身邊的關注「漸凍人」的活動,將漸凍症帶入我們的視野,也許你還沉浸在活動的刺激中,但是「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已經開始在我們的身邊悄悄蔓延開來。
  •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漸凍症是現在醫學上面的治療難題,這種疾病因為病因不明,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治療,所以一旦患上了漸凍症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那麼什麼是漸凍症?漸凍症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漸凍症如果通過專業的名詞給我們解釋可能我們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告訴我們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種疾病我們可能就了解了。
  • 世界漸凍人日,關愛「漸凍人」:他們一生都在渴望夏至
    6月21日也許你知道這一天是夏至日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一天其實還是「世界漸凍人日」或許你對「漸凍人」我們所熟知的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以及受到全世界兒童喜愛的動畫片海綿寶寶的創始人史蒂芬·希倫堡就是因其離世。然而外界對漸凍症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尤其是中國。截至2019年1月,我國的漸凍症患者達到12萬以上。
  • 【易文獻】「漸凍人」的曙光
    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中文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破壞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俗稱漸凍人症。談到漸凍人,您會想到誰?或許您會想到完全癱瘓、無法說話、全身只有3個手指活動的物理大師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 漸凍人症電影的那些事兒
    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人物介紹,現在讓我們通過鏡頭來進行更加直觀的認識,更加真切的走進漸凍症患者的生活……I have loved you.影片的靈感源於簡·王爾德的回憶錄《飛向無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還沒有得病的史蒂芬(埃迪•雷德梅恩飾演)和的簡(菲利希緹•瓊斯飾演)一見鍾情,相熟相愛。但是這不是戀愛電影,故事真正開始於當他「砰」的一聲摔倒在劍橋校園裡的時候。
  • 首部關注漸凍人題材公益電影《又見桃花》首映式舉辦
    活動現場,王甲將他設計的電影海報帶到現場進行義拍,義拍所得款項將全部捐獻給王甲漸凍人關愛基金,用以幫助更多的「漸凍人」群體。當設計精美的海報一經亮相就獲得全場掌聲,在大家了解了王甲設計海報的艱辛過程後,無不被王甲與疾病搏鬥的頑強精神、同時又心懷大愛的情懷所感動,紛紛舉手加價,希望能為王甲的公益事業助力。最終,長江商學院校友、奧運體操冠軍李小雙以32000元拍下該幅作品。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2017年在美國大約有5000人被確診漸凍症,布賴恩正是其中之一,他也是這個國家中16000多個還活著的漸凍症病人之一。他們中的每個人都經歷了與布賴恩在車裡的那個時刻相似的事情:突如其來的死亡預告,家中對此一無所知的愛人,和一個如何度過所剩無幾的時間的決定。
  • 聲音|「漸凍人」:擔心「冰桶挑戰」只是「杯水車薪」
    ,隨著「瓷娃娃基金」收到的捐款數額突破800萬,不少「漸凍人」開始質疑「冰桶」的捐助能否真正幫到漸凍人。而瓷娃娃組織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捐款將用於救助更多的罕見病。「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到中國的就變味? 這次打劫的罪魁禍首是中國公益體制混亂混沌,」24日晚,國內首個漸凍人公益基金髮起人,漸凍人王甲的一條微博給火熱的冰桶挑戰也澆了一桶冰水。
  • 關愛漸凍人 公益電影《融化漸凍的心》正式啟動
    杭州網訊 10月18日下午,由杭州大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浙江君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希臘中國城等聯合出品的國內首部描述漸凍病人題材的公益、情感、勵志電影《融化漸凍的心》啟動儀式暨冰玫瑰公益之夜在杭州三臺山莊芙蓉廳舉行。  啟動儀式由浙江省文化產業學會主辦,杭州大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 哈爾濱「漸凍人」北京當老闆
    哈爾濱人羅罔極從小患有「漸凍症」,醫生預言只能活到3歲,但他逆天改命,靠自學成為著名自媒體影評人,22歲就實現經濟獨立,買車買房。2019年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羅罔極曾宣布:想要個女朋友!一時間「漸凍人徵女友」成為熱議話題,不少女孩想認識他。如今一年時間過去,這位95後大男孩真的遇到了愛情,還華麗轉身成了「羅老闆」,在北京開設了自己的新媒體公司,每天過著輪椅上的「飛馳人生」。
  • 慢閱讀什麼是漸凍人症
    罹患「漸凍人症」的患者由於腦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發生進行性退化,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最終可因發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故俗稱為「漸凍人」。  由於患者的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所以漸凍人的智力、記憶及感覺不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患者一直頭腦十分清醒地看著自己逐漸不能行動、不能說話、無力咀嚼,無力呼吸。這正是「漸凍人症」最殘酷的地方。
  • 微電影"馬來亞的青春"啟動 呼籲社會關注"漸凍人"
    慈善界、文化界以及眾多愛心企業家和演藝明星紛紛現身,呼籲更多人關注「漸凍人」。現場,眾人不僅就漸凍症患者進行了討論,更慷慨解囊進行了捐助活動。  馬來亞家人現身講述「漸凍人」生活  眾人感動現場慷慨解囊  《馬來亞的青春》取材於山東省青州市漸凍症患者馬來亞與妻子陳青春的感人故事。
  • 赴美就醫:「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去世,我們離戰勝漸凍症還有多遠
    「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在抗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不懈鬥爭中付出的靈感和勇氣。」他的粉絲紛紛在臉書上向他道別。  中美跨境醫療行業領導者好醫友了解到,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在與漸凍症的鬥爭中,他推動了「冰桶挑戰」籌款活動。該活動為漸凍症的醫學研究籌集到了2.2億多美元。  如今,「冰桶挑戰」的熱度雖已不再,但對漸凍人的關注不應過去。
  • 盤點影視作品中的ALS患者「漸凍人」(圖)
    原標題:看影視作品了解ALS患者「漸凍人」   電影《我的愛在我身邊》   導演:樸鎮彪   主演:金明民、河智苑   由金明民飾演的白鍾宇是一位「漸凍人」,與河智苑飾演的入殮師智秀相戀,隨著白鍾宇的身體日漸萎縮惡化,他開始刻意逃離智秀,因此上演一段惹人飆淚的生死戀。該片獲得了第30屆青龍電影獎最佳人氣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主演獎,及第46屆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最佳女主角。
  • 家族百年四代「漸凍人」,為斬斷基因,第四代集體做了個決定
    這些評論正面居多,但不乏關於「漸凍人」結婚生子的尖銳問題。張戟說:「我作為後代,無法客觀評價父輩們的決定,而我當時願意將家族的故事分享給媒體,是希望能通過宣傳讓更多的人能關注『漸凍人』這樣一個群體。生而為人,我們同樣追求平等與尊重。」張戟說,自己比任何網友都明白遺傳疾病帶來的痛苦,這也是他為何選擇丁克,讓這個延續百年的「漸凍家族」故事不再繼續的原因。
  • 《海綿寶寶》原作者患漸凍人症去世 享年57歲
    圖片據中國日報微博 綜合報導,26日,受廣大觀眾喜愛的《海綿寶寶》的卡通原創者希倫博格(Stephen Hillenburg),因患被稱為「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而過世,享年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