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之說《恆娘》

2021-02-22 思雨私語


   聊齋雖然說的是鬼怪仙狐,但是很少有誰運用法術得到男人的心,她們更多是依靠自己的才藝和智慧。恆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個優秀的心理學專家。

    故事從一個遭受丈夫冷暴力的妻子說起。都中人洪大業妻子朱氏「姿致頗佳」,夫妻感情頗好「兩相愛悅」。然而,好景不長,洪後來納了婢女寶帶為妾,雖然長得不如朱氏,但是洪大業非常喜歡。朱氏因此心理不平衡,鬧了好幾次,倒起了反作用「洪雖不敢公然宿妾所,然益嬖寶帶,疏朱」。

    
   這場婚姻裡面,涉及到一個目前社會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當正房遭遇小三時該如何應對。很明顯,朱氏雖然長得漂亮,但是不懂男人的心理。有時候,漂亮並不是萬能的。年輕貌美的黛安娜,面對年齡比她大,姿色又平平的卡米拉,敗得一塌糊塗,毫無還手之力。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是,造成這種局面,黛安娜自身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須知,她可是正牌王妃,手裡攥著大把的好牌。強拉硬拽,撒潑打滾拉不回一個人的心,只會把他推得更遠。將心比心,一個呲牙咧嘴、醜態畢露的美女,和一個姿色平常但是儀態萬千的女孩,站在一起,心裡的天枰會偏向哪邊不用再說了吧!

     朱氏的運氣比較好,和丈夫還沒有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轉機就出現了。她搬家了。新鄰居家恰好也有個小妾,長得「甚娟好」,而正室恆娘「姿僅中人」。可奇怪的是,年輕貌美的小妾「鄰居幾半年,並不聞其詬誶一語;而狄獨鍾愛恆娘,副室則虛員而已。」


   朱氏很奇怪,虛心向恆娘請教「夫人何術?」恆娘是個大方人,慨然收下了朱氏這個學生,向她面授機宜。她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其歸益縱之,即男子自來,勿納也。」朱氏是個好學生,回家以後,即「益飾寶帶,使從丈夫寢。供一飲食,亦使寶帶共之。」不但如此,「洪時一周旋朱,朱拒之益力」。這樣做效果是明顯的,「共稱朱氏賢」。一個月以後,恆娘又出了第二招,「子歸毀若妝,勿華服,勿脂澤,垢面敝履,雜家人操作。」朱氏回去以後,「衣敝補衣,故為不潔清,而紡績外無他問。」一個月很快過去了,恆娘對於朱氏的聽話很是讚賞「孺子真可教也!」鋪墊都已經完成,最後終極大招出來了「子當盡去敝衣,袍褲襪履,嶄然一新」。不但如此,當朱氏「攬鏡細勻鉛黃……妝竟後」,恆娘又親自出馬「代挽鳳髻,光可鑑影。袍袖不合時制,拆其線,更作之;謂其履樣拙,更於笥中出業履,共成之,訖,即令易著。」力求把朱氏最完美的展示出來。並且特別囑咐朱氏,回家以後「歸去一見男子,即早閉戶寢,渠來叩關,勿聽也。三度呼,可一度納,口索舌,手索足,皆吝之。」

果然,炫裝而歸的朱氏一下子就吸引了丈夫的眼球「上下凝睇之,歡笑異於平時」,晚上就來敲朱氏的門。朱氏呢?緊遵恆娘的教誨,堅決的拒絕了。第二天,還是拒絕。洪大業急了,第三天「日既西,洪入閨坐守之。滅燭登床,如調新婦,綢繆甚歡。」不但如此,「更為次夜之約。」至此,勝利已經屬於朱氏了。


  半個月後,恆娘又鞏固了一下成果,教朱氏如何「以秋波送嬌,又囅然瓠犀微露,使朱效之」。而且特別指出「床笫之間,隨機而動之,因所好而投之」。經過恆娘指導後的朱氏,效果是顯著的。從此以後,洪大業「形神俱惑,惟恐見拒。日將暮,則相對調笑,跬步不離閨闥,日以為常,竟不能推之使去。」

朱氏笑了,寶帶哭了。劇情完全反轉。寶帶本來就長得不如朱氏,受到打擊之後,「對人輒怨謗。洪益厭怒之,漸施鞭楚。寶帶忿,不自修,拖敝垢履,頭類蓬葆,更不復可言人矣。」


   恆娘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她首先指出朱氏在面對婚姻第三者犯下的錯誤「子則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為叢驅雀,其離滋甚耳!」你整天從早到晚絮絮叨叨,這不是為叢驅雀、為淵驅魚嗎?改正錯誤,緩和夫妻關係後,又利用朱氏前後美醜的巨大反差,彰顯出朱氏的美。最後,更是利用男人求之不得,愈發在意的心理,不輕易給予,一點點擠牙膏式的,牢牢拴住了男人的心。

女人在愛情生活中,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為了男人付出一切。寧可自己蓬頭垢面,一身衣服穿好幾年,也要打扮的男人光鮮亮麗,一分錢分好幾瓣花,唯獨沒有給自己花。事實上,面對你的予取予給,男人的反應往往是習以為常,熟視無睹。而且,人們往往有一種心理,輕易得到的,感覺就不是最珍貴的,因此不會珍惜。反而因為得到太輕鬆了,放棄也不會可惜,輕易就丟掉了。在人們看來,只有歷經千辛萬苦得到的果實,品嘗起來才會覺得更加香甜,哪怕這個果實,其實味道並不如你扔掉的那個。

在現代社會中,面對無數誘惑,保衛自己的婚姻,不亞於一場戰鬥。如果還想像以前一樣,依靠勤勞善良留住自己的男人(或者女人)的心是不太容易得了。君不見,多少為男人付出一切的女人,在男人功成名就之後,就因為一直致力於家庭和孩子,而成了和男人沒有共同語言、面目可憎的黃臉婆。現代女子活得不容易,就在於此。不但要出得廳堂入得廚房,還要寫得了代碼,查得出異常,殺得了木馬,翻得了圍牆,開得起好車,買得起新房,鬥得過二奶,打得過流氓...。沒有誰願意自己苦心經營的婚姻解體,但是如果出現了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到最後,恆娘自曝身份為狐,即將離開塵世,回到她的世界。作為一名狐仙,恆娘沒有使用過上天賦予狐狸精的法術,與普通人一樣,面對被繼母賣,丈夫納妾等諸多問題。然而,聰慧的恆娘,僅僅利用了一個小小的心理戰術便反敗為勝。

有些事情,不是我們做錯了,而是要講究方式方法。人生中,其實不是只有一條道可以走的。恆娘說。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恆娘
    都中洪大業,妻朱氏,姿致頗佳,兩相愛悅。後徙居,與帛商狄姓為鄰。狄妻恆娘,先過院謁朱。恆娘三十許,姿僅中人,言詞輕倩。朱悅之。次日答拜,見其室亦有小妾,年二十許,甚娟好。鄰居幾半年,並不聞其詬誶一語;而狄獨鍾愛恆娘,副室則虛位而已。朱一日問恆娘曰:「予向謂良人之愛妾,為其為妾也,每欲易妻之名呼作妾。今乃知不然。夫人何術?如可授,願北面為弟子。」恆娘曰:「嘻!子則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為叢驅雀,其離滋甚耳!
  • 蒲松齡《聊齋志異》: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by 裡索斯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動物裡面,覺得狐狸倒是可以親近,尤其《聊齋志異》中的一群狐狸,狐狸精都不是太糟糕,主要它們幻化的人形,對了男主們的秉性喜好,除了奉獻皮囊,別無所求不過閱讀者多是日常生活鮮有話語權的尋常人,《聊齋志異》的宣洩渠道,況且那些亦狐亦鬼亦仙的女子,從來不要天長地久,世俗索取的靈與肉,她們只要後者,算圓了落拓書生的白日夢,沒有功名利祿,至少還有個嬈嬈嫵媚的顏如玉。但世間多得是孤魂野鬼,男人們依然忘不了活色生香的饕餮,即便皺巴巴的皮囊,寧願選擇多巴胺短暫的狂歡。
  • 人間留不住恆娘
    《聊齋志異·恆娘》寫得饒有新意,故事開篇寫的是都中人洪大業有一妻一妾,妻朱氏,「姿致頗佳」;妾寶帶,「貌遠遜朱」,而洪大業卻寵愛小妾。
  • 《恆娘》:對付婚姻的審美疲勞,你需要向恆娘學習
    看看《聊齋》裡怎麼說。夫厭妻《聊齋志異》裡《恆娘》,講的是京都人洪大業,有一妻一妾。妻子朱氏,長得美麗標緻,小妾寶帶,姿色遠不如朱氏,但洪大業卻偏偏寵愛她。朱氏不平,經常為了這事和洪大業吵鬧不休。結果洪大業越發寵幸小妾寶帶,疏遠朱氏。
  • 《聊齋志異》:看狐仙如何教人鬥小三
    狄姓商人的妻子恆娘主動拜訪了朱氏。恆娘三十歲左右,相貌平平,但言辭乖巧,討人喜歡,朱氏非常喜歡她。在朱氏第二日回訪恆娘時,發現她家中也有一個小妾,才二十歲,長得端莊美麗。比鄰而居半年多,朱氏從來沒聽到過她家中的責罵吵鬧之聲,但狄姓商人獨愛恆娘,小妾就像擺設一樣。於是朱氏問恆娘:「我經常說丈夫都喜歡小妾,只因為她是『妾』。現在才知道不是這樣,你用的什麼辦法?能否傳授給我,我拜你為師。」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與蒲松齡同時代的清代王士禎對《聊齋志異》讚不絕口,給《聊齋志異》題詩云:「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 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於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 《聊齋》中的「狐」,經常當「女主角」!它為何獨得蒲松齡偏愛?
    狐妖是《聊齋志異》中最常見的妖怪。蒲松齡十分偏愛狐妖,以致經常讓它成為故事中的「女主角」。 狐類的形象,可以說在動物界中是較近於人類的。以其他妖界的動物看來,花草類植物不屬動物,蛇或魚等動物不屬哺乳類,在物種等級上是更為低等的。
  • 聊齋志異之小謝——唐寧
    當初的《聊齋志異》系列真的聚集了好多美人,風情靈動的女子、古靈精怪的女子、妖豔動人的女子在小編心目中,既溫柔又可愛的女子就是唐寧姐姐飾演的小謝啦當初真的好喜歡小謝哦,她溫柔知禮,又不缺乏可愛的師妃暄也是驚豔了小編的童年那個時候年少,關注的點竟然是在師妃暄的名字上,就覺得怎麼會有人叫這麼好聽的名字呢嘿嘿嘿戴著面紗也難掩唐寧姐姐的盛世美顏,她在小編心目中也是小仙女般的存在了電視劇中的小謝最後投胎重生成人啦,和陶望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霍思燕姐姐也在《聊齋志異
  • 十對不同的演員演繹相同的聊齋美女大PK,誰的形象深入人心?
    相信很多人對「聊齋」都非常熟悉了,關於《聊齋志異》小說翻拍成影視作品的也有很多,電影或者電視劇都層出不窮,因此也有不少美女演員演繹裡邊的女鬼、妖精之類的角色。但是從聊齋故事裡走出來的女鬼女妖卻一點都不可怕,反而很唯美,她們大多是心地善良,美麗痴情的。不同的演員演繹相同的聊齋美女,你覺得誰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下面就一起跟著小編去看看都有誰吧!
  • 恆娘
    聊齋故事題材包羅萬有,不單是狐、鬼。這一篇,在聊齋故事中極有名,寫的全是男女之間的心理戰,有趣之極。
  • 石隱園:《聊齋志異》誕生地
    蒲松齡書館工作人員介紹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的故事(資料片)。畢府僕人感到不解,蒲松齡說:「你們曬書,我也曬書,你們的書寫在紙上,我的書藏在肚中,也怕發黴呀!」畢際有得知後立即接納攀談,慨嘆相見恨晚。如今,蒲松齡書館影壁牆背面的大型陶瓷壁畫《曬書圖》,講的就是這段故事。  西鋪村的蒲松齡書館正是他執教和寫作的地方,清康熙年間,蒲松齡應邀來畢家設館授徒,歷經38年。蒲松齡於康熙朝前期受聘到畢家做塾師。蒲松齡到畢家的確切時間,至今在聊齋研究界意見不一。
  • 根據小說《聊齋志異》改編的影視劇和戲曲一覽
    根據《聊齋志異》中的《小翠》改編。 主演是大家熟悉的徐少華和魏慧麗(《西遊記》中唐僧和高翠蘭小姐的扮演者)。 其中4部是2部合一集的,因此也可說是72集  主題曲:彭麗媛演唱的《說聊齋》(非常好聽)  主演:  李媛媛、張麗玲、陳紅、何晴、瞿穎、鄭爽、茹萍、趙靜、王伶群、達式常、何政軍、徐少華、馬廣儒、張民權、溫海波、李建華、野芒、牛犇、鍾浩、呂涼、王新民、孫繼紅、周曉芬、吳海燕、李建群、凌宗英、薛淑傑、黃超、張力、施萍、于慧、李穎、鄭益萍、趙鳳霞、耿歌、袁鳴、馬曉晴……
  • 《聊齋志異》與中國狐鬼文化
    自古以來,狐鬼觀念深入人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狐鬼文化是一種堅定信念,也是一種無形的束縛,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展示了神仙狐鬼精魅的千姿百態,跨人、妖、鬼、狐四界,揭露社會黑暗,批判科舉弊端,歌頌人鬼相戀,追求美好理想。本文將深刻分析狐鬼的性格特徵,並以各類文學作品為例,詮釋狐鬼文化之所以崛地而起並且經久不衰的原因。
  • 數據集示例【聊齋志異】
    相比較這些同題材古代文學作品而言,《聊齋志異》飽含人情世故和樸素的善惡觀念,更貼近百姓生活、煙火氣息更濃鬱!作者蒲松齡更是藉助鬼神妖狐的虛擬故事來映射現實的不滿及抒發個人情懷,又因為《聊齋志異》屬於短篇小說集,題材更廣泛、情節更豐富,因此更適合藝術再加工。
  • 《聊齋志異》與西方奇幻文學
    然而,採納的「人種志」視角竟未提及《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名字,概因不將之視為一代文豪所致,更沒有凸顯《聊齋志異》在中國文學經典中的重要地位。法國知名作家阿納託爾·法朗士對遙遠的東方「中華帝國」知之寥寥,但在讀了陳季同的《中國故事》後,卻也以「中國故事」為題,在「時報」上撰文,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定性為「民間故事」。
  • 所謂情場高手,從聊齋《恆娘》說起
    鄰居是個姓狄的布商,妻子名叫恆娘,三十有餘,容貌中等,但言談動人,朱氏非常喜歡她。 狄家有一個漂亮小妾,布商卻獨寵恆娘,朱氏覺得奇異,向恆娘詢問緣故,並且說了自己煩惱。恆娘說:「對你的丈夫,要放縱他,不幹涉他的行動,他和你套近乎也不要搭理。一個月後你再來。」朱氏聽從恆娘的建議,一家人都誇她賢惠。 一個月後,朱氏去見恆娘。
  • 《聊齋志異》與道教思想
    《聊齋志異》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用道教思想解讀《聊齋志異》,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這部傳世經典獨特的思想內涵。 蒲松齡自幼就喜讀《莊子》《列子》,深愛莊列之文的恢詭譎怪文風,對莊列之文有極高的評價,道家思想更是對蒲松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松,落落秋螢之火,魑魅爭光;逐逐野馬之塵,魍魎見笑。」致使他在有意無意之間將這些深刻的哲理借為其小說的創作題材。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是達摩祖師轉世?!
    2017年9月2日至13日,我把25集電視劇《聊齋先生》慢慢看完,這之前有通讀《聊齋志異》的基礎,第一次通讀時間是2013年11月24日到2014年4月18日。這首次的通讀,與我1989年6月18日在廈門新華書店購買《聊齋志異》這本書,竟然相隔25年。我的深切體會是,學佛修行到需要「打開窗戶」看「六道」的時候,通讀《聊齋志異》有助於更深地理解佛法奧妙。
  • 11部好看的聊齋影視劇,你看過哪幾部?
    11部好看的聊齋影視劇,你看過哪幾部?快留言告訴我吧~製圖不易,記得給小編點個讚和關注哦,謝謝親~~《新聊齋志異》是根據清代著名小說《聊齋志異》改編而成的古裝神怪單元電視劇,由吳錦源執導。該劇取材自蒲松齡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由六個獨立成篇的單元組成,《陸判》中陶嶽明愛逾生死舉行冥婚,《乾坤》中謝靈兒攜手席方平衝破魔域,《恆娘》中被妖蠱惑的恆娘因愛成恨,《連鎖》中女鬼連鎖為愛香消玉殞,《葉生》中貓妖皇后冒天下大不韙保愛人血脈,《綠衣女》中於璟愛上美豔螳螂綠珠。
  • 【聊齋】孫啟新:聊齋志異刪去唐夢賚納婿的篇章
    淄川翰林編修唐夢賚以事至青,試之果驗,遂以其女字之,淄川蒲松齡以登《聊齋志異》。逾數年,知識不異常人。今國學生懷曾,其子也。"文中的「華齡」,《青城縣誌·選舉志》記載,其為歲貢。按乾隆《青城縣誌·祥異志》記載,唐夢賚將女兒許配神童範祖禹,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間專門記述此事,但現有《聊齋志異》篇目中卻沒有此文。對此深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