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孫啟新:聊齋志異刪去唐夢賚納婿的篇章

2021-03-04 薄姑野語

      唐夢賚《志壑堂詩集》卷一O有詩云:"兩詣神仙笑頰生,同聲許我見昇平。匪關白髮經時健,自識黃河轉眼清,緣分已超劉子驥,修持寧待管公明,生來曼倩知多少,莫數龍鍾蝙蝠精。"此詩序文曰:「青城範神童八歲射覆,無所不知。問:"以餘尚得見其成立否?"即疾應日『見』。問:"尚得見太平否?"即連應曰:『見,見。』二語頗合詩,以志之。"據唐夢賚詩文可知,青城縣有一範姓神童,其答問頗合唐夢賚之意。

      

      委託文友孟慶堯先生查閱《青城縣誌》,有一則資料對此記敘詳細。乾隆《青城縣誌》卷一〇《祥異志》"神童」條記載:"範祖禹,華齡子,六七歲時能知未見事。淄川翰林編修唐夢賚以事至青,試之果驗,遂以其女字之,淄川蒲松齡以登《聊齋志異》。逾數年,知識不異常人。今國學生懷曾,其子也。"文中的「華齡」,《青城縣誌·選舉志》記載,其為歲貢。按乾隆《青城縣誌·祥異志》記載,唐夢賚將女兒許配神童範祖禹,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間專門記述此事,但現有《聊齋志異》篇目中卻沒有此文。對此深感意外。

      

      再查閱其它資料,對此卻言之鑿鑿。王械《秋燈叢話》卷一三記述:"淄川唐太史夢賚,登第旋裡。路過青城,偶憩村塾,見一總角童子,貌頗岐嶷。問之,師曰:『此生穎悟非凡,書寓目則不忘。』試之,信。顧其家貧甚,攜歸,親課之。唐家藏《四庫》,恣其漁獵,無不淹貫。唐深喜,目為遠大器,字以女。合巹後,神志頓昏,毫無智慧。叩以曩昔所學,茫如隔世矣。」此則資料雖然沒有明說蒲松齡曾將此事記入《聊齋志異》,但其事件發生脈絡及其結果卻與唐夢賚的詩文、《青城縣誌》十分吻合,這個神童無疑便是範祖禹。

      王椷,字有容,字凝齋。據湯化《王械及其<秋燈叢話>》介紹,王椷為清乾隆朝時山東省福山縣人,舉人,歷官直隸臨城,湖北當陽、天門知縣,所至有廉能,長於文筆,著有《秋燈叢話》十八卷,軼聞逸事多所攝錄。

     

      再查閱王士禛《敕授徵侍郎內翰林秘書院檢討豹巖唐公墓志銘》 (《帶經堂集·蠶尾續文》卷十三),其《墓志銘》明確記載:「原配畢氏有壼德,皇贈孺人。繼配焦氏,戶部左侍郎毓瑞之妹。子一人,行學,歲貢生,候補京職。女一人,適範祖光。孫一人伯珍。"據《墓志銘》所言,唐夢賚之女所嫁之人是範祖光,不是範祖禹。按說,唐夢賚《墓志銘》所載資料應該最為準確,唐夢賚女婿當是範祖光;但是,《青城縣誌》也不應該有錯,如此以來,唐夢賚女婿應該是範祖禹。為什麼會這樣?有一種可能便是,因為修纂乾隆《青城縣誌》時,據範祖光生活的年代已經過去幾十年,在記載範氏神童的事跡時,有可能把名字弄錯。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範姓神童的名字後來有所改動。

      那麼,為什麼《聊齋志異》沒有記載唐夢賚招範姓神童為婿之事呢?應該有兩種可能:一是因為唐夢賚擇婿不慎,成為世人笑談,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定稿時將這篇文章刪除了,怕流傳後世,有損唐夢賚英名。二是壓根就沒有這篇文章,是後人杜撰此事。《青城縣誌》修纂者沒有仔細辨別,便將世間傳言記錄於縣誌。王椷道聽途說,未加甄別,就將此事記錄在《秋燈叢話》中。

文章轉自孫老師,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02d753b0102yqx2.html?type=-1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與西方奇幻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於19世紀末葉傳入法蘭西。當時,法國東方學學者於維樂率先將蒲松齡的《種梨》譯成法文,刊載在《亞洲志》上。于氏的法譯文相當準確,且保留了「異史氏曰」的作者結語,表達蒲松齡對「蠢爾鄉人」慳吝昏聵的鄙棄,讓法國讀者得以對《聊齋志異》管中窺豹。
  • 《聊齋志異》與中國狐鬼文化
    自古以來,狐鬼觀念深入人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狐鬼文化是一種堅定信念,也是一種無形的束縛,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展示了神仙狐鬼精魅的千姿百態,跨人、妖、鬼、狐四界,揭露社會黑暗,批判科舉弊端,歌頌人鬼相戀,追求美好理想。本文將深刻分析狐鬼的性格特徵,並以各類文學作品為例,詮釋狐鬼文化之所以崛地而起並且經久不衰的原因。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是達摩祖師轉世?!
    2017年9月2日至13日,我把25集電視劇《聊齋先生》慢慢看完,這之前有通讀《聊齋志異》的基礎,第一次通讀時間是2013年11月24日到2014年4月18日。這首次的通讀,與我1989年6月18日在廈門新華書店購買《聊齋志異》這本書,竟然相隔25年。我的深切體會是,學佛修行到需要「打開窗戶」看「六道」的時候,通讀《聊齋志異》有助於更深地理解佛法奧妙。
  • 石隱園:《聊齋志異》誕生地
    蒲松齡書館工作人員介紹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的故事(資料片)。畢氏一族興衰變遷、《聊齋志異》創作成書都與一座名園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座園子就是石隱園。明朝尚書畢自嚴隱居於此  石隱園是魯中地區古代園林建築的傑出代表,其主人原為明朝崇禎元年戶部尚書畢自嚴。西鋪畢氏家族,世稱「淄西畢氏」,原籍為冀州棗強,第二世畢敬賢因樂其風水,再遷崔家莊為業。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那麼這一概念也在蒲松齡等文人的腦海中形成,所以他將此融入到了《聊齋志異》中的一些故事當中,無論是其所處年代、宗教、前人作品等都對蒲松齡有著深刻影響,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蒲松齡是喜愛起死回生這一情節的,他所創作的這些篇章中的起死回生各自有著各自的特點,這樣也就有著別樣的特色和意義供我們來研究和體會。
  • 數據集示例【聊齋志異】
    很多影視作品的創作都是從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和尋找靈感,在所有被改編的古代文學作品中,《聊齋志異》是其中最重要而特別的文化ip,瑰麗奇譎的神魔鬼怪、逼真奇趣的妖法幻術帶給觀眾的感官刺激,在高超的拍攝技巧和後期特效製作方面更顯得遊刃有餘。《聊齋志異》不像《封神榜》在厚重的歷史背景下演繹利益鬥爭和壯烈的國家戰爭,也不像《西遊記》需要搭建龐大的仙魔體系和完整的敘事結構。
  • 我與聊齋志異結緣是從席方平開始的
    從此就對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了解到蒲松齡後人闖關東的坎坷經歷,以及聊齋志異手稿輾轉流失的曲折過程,也就有了去山東省淄博市蒲松齡的故鄉遊覽的願望。一個秋高氣爽的時節,我到山東青島的途中正好路過淄博,就決定順路去蒲松齡故居看看。
  • 《聊齋志異》與道教思想
    《聊齋志異》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用道教思想解讀《聊齋志異》,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這部傳世經典獨特的思想內涵。 蒲松齡(1640—1715)世稱聊齋先生,他出生於沒落的儒商家庭,少年時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第一,稱為神童,名震一時。
  • 淄博聊齋俚曲:蒲松齡繼《聊齋志異》之外的另一大創作
    聊齋文化,是一張舉世皆知的名片,是山東淄博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日前,「六藝秀淄博」系列活動之「寫淄博」媒體採風活動拉開序幕,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淄博淄川夢幻聊齋城、蒲松齡紀念館品讀聊齋文化,穿越時光的輪迴與一代文豪蒲松齡相遇。
  • 聊齋志異之小謝——唐寧
    當初的《聊齋志異》系列真的聚集了好多美人,風情靈動的女子、古靈精怪的女子、妖豔動人的女子在小編心目中,既溫柔又可愛的女子就是唐寧姐姐飾演的小謝啦當初真的好喜歡小謝哦,她溫柔知禮,又不缺乏可愛的師妃暄也是驚豔了小編的童年那個時候年少,關注的點竟然是在師妃暄的名字上,就覺得怎麼會有人叫這麼好聽的名字呢嘿嘿嘿戴著面紗也難掩唐寧姐姐的盛世美顏,她在小編心目中也是小仙女般的存在了電視劇中的小謝最後投胎重生成人啦,和陶望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霍思燕姐姐也在《聊齋志異
  • 《聊齋新義》:汪曾祺是如何改寫《聊齋》的
    我把《黃英》大大簡化了,刪去了黃英與馬子才結為夫婦的情節,我不喜歡馬子才,覺得他俗不可耐。這樣一來,主題就直露了,但也乾淨得多了。我把《促織》和《瑞雲》的大團圓式的喜劇結尾改掉了。《促織》本來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揭露性的悲劇,原著卻使變成蛐蛐的孩子又復活了,他的父親也有了功名,這是一大敗筆。這和前面一家人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緒是矛盾的,孩子的變形也就失去使人震動的力量。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異史》,因為書中很多篇幅描寫了書生與鬼和狐狸精的故事而得名。《聊齋志異》因為傳世版本太多,篇幅多少不一,一般認為是491篇到496篇左右(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 好書推薦——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好久沒寫書評了,今天給大家講講耳熟能詳的《聊齋》故事。記得最開始知道這本書,還是在語文書上《聊齋志異》中的選段《狼三則》,大致講的是一位屠夫夜晚挑著擔子回家,途中被兩隻狼跟隨,屠夫躲到稻草中,一隻狼站在前面假裝睡覺,想讓屠夫放鬆警惕,另一隻狼從後面悄悄靠近,最終被屠夫識破,手起刀落,成功反殺兩匹狼的精彩故事。書頁的下面小字部分會對這些古文中一些字詞進行解釋,《聊齋志異》的解釋,一直印象深刻。
  • 聊齋志異10件服飾撞衫,劇組雖窮,聊齋群星卻經得起貨比三家
    今天我們來扒一扒聊齋志異中的10次撞衫,劇組雖窮,聊齋群星卻經得起貨比三家,一起來比比看。2、《聊齋志異》李冰冰飾演小翠VS《秦王李世民》陳秀麗飾演長孫瓏兒3、《聊齋志異》5、《聊齋志異》蔣欣飾演蛇姬VS《聊齋志異》萬妮恩飾演明霞公主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說到蒲松齡,我們都知道他的傳世名作《聊齋志異》,卻未必知道撐起這部偉大作品的,卻是他背後的女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只有深情的投入,才讓《聊齋志異》避開了妖言惑眾的嫌疑,反倒成了志怪小說最高的巔峰,風行天下。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一句話,算是對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的到位評價了:「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
  • 好看的古裝神怪電視劇推薦:《新聊齋志異》
    最近劇荒,酷愛看古裝劇的我在記憶裡找出了一部讓我童年印象深刻的劇,那就是我要推薦的這部2005年播出的《新聊齋志異》。《新聊齋志異》劇照《新聊齋志異》由六個小單元構成,全部改編自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作為新式系列劇的典範之作,你仔細看這部劇的劇照你就會發現,這部劇簡直是眾星雲集。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不得意的人生有了得意之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志怪傳奇為特徵的文言小說中,最富有創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就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總共近五百篇,其中絕大部分篇章敘寫的都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域,有的是異類化作人形進入人間,也有一些人、物互變的內容,具有超現實的虛幻性和奇異性。
  • 《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原標題:《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深度解讀】 法國映象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今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法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弗納克宣告: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於11月9日出版。
  • 外國人視角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根據聊齋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倩女幽魂》《畫皮》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聊齋志異》
    ——蒲松齡《聊齋志異》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成書於清朝初年。它的出現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在《聊齋志異》出現之前,也曾有不少志怪傳奇類的小說,但《聊齋志異》卻超越了它們,成為了這一類小說最傑出的文學名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將宗教迷信意識轉化為文學的審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