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夢賚《志壑堂詩集》卷一O有詩云:"兩詣神仙笑頰生,同聲許我見昇平。匪關白髮經時健,自識黃河轉眼清,緣分已超劉子驥,修持寧待管公明,生來曼倩知多少,莫數龍鍾蝙蝠精。"此詩序文曰:「青城範神童八歲射覆,無所不知。問:"以餘尚得見其成立否?"即疾應日『見』。問:"尚得見太平否?"即連應曰:『見,見。』二語頗合詩,以志之。"據唐夢賚詩文可知,青城縣有一範姓神童,其答問頗合唐夢賚之意。
委託文友孟慶堯先生查閱《青城縣誌》,有一則資料對此記敘詳細。乾隆《青城縣誌》卷一〇《祥異志》"神童」條記載:"範祖禹,華齡子,六七歲時能知未見事。淄川翰林編修唐夢賚以事至青,試之果驗,遂以其女字之,淄川蒲松齡以登《聊齋志異》。逾數年,知識不異常人。今國學生懷曾,其子也。"文中的「華齡」,《青城縣誌·選舉志》記載,其為歲貢。按乾隆《青城縣誌·祥異志》記載,唐夢賚將女兒許配神童範祖禹,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間專門記述此事,但現有《聊齋志異》篇目中卻沒有此文。對此深感意外。
再查閱其它資料,對此卻言之鑿鑿。王械《秋燈叢話》卷一三記述:"淄川唐太史夢賚,登第旋裡。路過青城,偶憩村塾,見一總角童子,貌頗岐嶷。問之,師曰:『此生穎悟非凡,書寓目則不忘。』試之,信。顧其家貧甚,攜歸,親課之。唐家藏《四庫》,恣其漁獵,無不淹貫。唐深喜,目為遠大器,字以女。合巹後,神志頓昏,毫無智慧。叩以曩昔所學,茫如隔世矣。」此則資料雖然沒有明說蒲松齡曾將此事記入《聊齋志異》,但其事件發生脈絡及其結果卻與唐夢賚的詩文、《青城縣誌》十分吻合,這個神童無疑便是範祖禹。
王椷,字有容,字凝齋。據湯化《王械及其<秋燈叢話>》介紹,王椷為清乾隆朝時山東省福山縣人,舉人,歷官直隸臨城,湖北當陽、天門知縣,所至有廉能,長於文筆,著有《秋燈叢話》十八卷,軼聞逸事多所攝錄。
再查閱王士禛《敕授徵侍郎內翰林秘書院檢討豹巖唐公墓志銘》 (《帶經堂集·蠶尾續文》卷十三),其《墓志銘》明確記載:「原配畢氏有壼德,皇贈孺人。繼配焦氏,戶部左侍郎毓瑞之妹。子一人,行學,歲貢生,候補京職。女一人,適範祖光。孫一人伯珍。"據《墓志銘》所言,唐夢賚之女所嫁之人是範祖光,不是範祖禹。按說,唐夢賚《墓志銘》所載資料應該最為準確,唐夢賚女婿當是範祖光;但是,《青城縣誌》也不應該有錯,如此以來,唐夢賚女婿應該是範祖禹。為什麼會這樣?有一種可能便是,因為修纂乾隆《青城縣誌》時,據範祖光生活的年代已經過去幾十年,在記載範氏神童的事跡時,有可能把名字弄錯。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範姓神童的名字後來有所改動。
那麼,為什麼《聊齋志異》沒有記載唐夢賚招範姓神童為婿之事呢?應該有兩種可能:一是因為唐夢賚擇婿不慎,成為世人笑談,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定稿時將這篇文章刪除了,怕流傳後世,有損唐夢賚英名。二是壓根就沒有這篇文章,是後人杜撰此事。《青城縣誌》修纂者沒有仔細辨別,便將世間傳言記錄於縣誌。王椷道聽途說,未加甄別,就將此事記錄在《秋燈叢話》中。
文章轉自孫老師,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02d753b0102yqx2.html?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