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10件服飾撞衫,劇組雖窮,聊齋群星卻經得起貨比三家

2020-08-22 凡琛哥

今天我們來扒一扒聊齋誌異中的10次撞衫,劇組雖窮,聊齋群星卻經得起貨比三家,一起來比比看。

1、《聊齋志異》李冰冰飾演小翠VS《秦王李世民》陳秀麗飾演長孫瓏兒

陳秀麗這件黃色翻領的古裝和李冰冰穿的一模一樣,李冰冰還有一件藍色的同款,陳秀麗也穿過。

2、《聊齋志異》李冰冰飾演小翠VS《秦王李世民》陳秀麗飾演長孫瓏兒

3、《聊齋志異》楊冪飾演的小倩VS《步步驚心》劉詩詩飾演的若曦

兩人同穿紅色自帶絹絲的古裝,楊冪是當嫁衣穿,劉詩詩當舞裙穿。

4、《聊齋志異》曾黎飾演梅三娘VS《楚留香傳奇》孫菲菲飾演李紅袖

兩人同穿黑色一字領性感古裝,誰的氣質更勝一籌呢?

5、《聊齋志異》蔣欣飾演蛇姬VS《聊齋志異》萬妮恩飾演明霞公主

劇組內部撞衫,蔣欣飾演的皇妃和萬妮恩飾演的公主,誰的氣質更好呢?

6、《聊齋志異》林立雯飾演芊芊VS《秦王李世民》飾演若惜

《聊齋志異》再次和《秦王李世民》撞衫,話說《秦王李世民》借鑑了好多劇組的衣服啊,比如《刁蠻公主》的。

7、《聊齋志異》楊明娜飾演玉蘭VS《聊齋志異》楊冪飾演小倩

同一單元裡的撞衫,這叫祖孫倆穿同款吧,只是一黑一白顏色有所不同。

8、《聊齋志異》曾黎VS《倚天屠龍記》賈靜雯VS《武林外史》張琰琰

三人同穿粉色花邊服飾,感覺賈靜雯的趙敏更勝一籌啊。

9、《聊齋志異》楊冪小倩VS《倩女幽魂》小倩

兩位小倩扮演者同穿紅色服飾,同戴鳥窩式頭飾,誰更好看呢?

10、《聊齋志異》林立雯VS唐寧VS萬妮恩


《聊齋志異》內部撞衫,這件藍色描精緻花紋的古裝真是很耐看呢。

相關焦點

  • 石隱園:《聊齋志異》誕生地
    蒲松齡書館工作人員介紹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的故事(資料片)。這時候,石隱園已經衰敗荒廢,畢際有把園子縮小為10畝,保持原有風格。池塘水榭,亭臺樓閣,曲徑豆棚,南喬北花一應俱全,山東文人雅士爭相到石隱園休閒度假。蒲松齡入府趣聞  畢自嚴不唯當官一途,他還是位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詩人、文學家。他在繁忙從政的40餘年間,創作了幾百萬字的詩詞歌賦和文章。他也是位嗜書如命的藏書家。
  • 《聊齋志異》與道教思想
    《聊齋志異》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用道教思想解讀《聊齋志異》,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這部傳世經典獨特的思想內涵。 來到王家,嬰寧雖屢屢被姑母訶斥,卻不改其「笑輒不輟」的天真本性。後在一次偶然上牆摘花時,被西鄰輕薄挑逗,而略施小計將其致死,卻差點使王家惹上牢獄之災。被姑母責備「人罔不笑,但須有時」之後,「竟不復笑,雖故逗,亦終不笑」。一個「笑」字體現了嬰寧性格中的自然之美,可在世俗禮教的壓制和幹擾下,「竟不復笑」,這種天性之美最終被無情摧殘和扼殺。嬰寧的悲劇正是蒲松齡對道家「攖寧其心」的深刻解讀。
  • 《聊齋志異》與中國狐鬼文化
    [1]郭沫若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可見《聊齋志異》確實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專集之最有名者」。《聊齋志異》中的狐鬼大多熱情洋溢,蔑視禮教規範,大膽追求愛情,與封建淑女背道而馳。
  • 《聊齋志異》與西方奇幻文學
    然而,採納的「人種志」視角竟未提及《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名字,概因不將之視為一代文豪所致,更沒有凸顯《聊齋志異》在中國文學經典中的重要地位。法國知名作家阿納託爾·法朗士對遙遠的東方「中華帝國」知之寥寥,但在讀了陳季同的《中國故事》後,卻也以「中國故事」為題,在「時報」上撰文,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定性為「民間故事」。
  • 數據集示例【聊齋志異】
    相比較這些同題材古代文學作品而言,《聊齋志異》飽含人情世故和樸素的善惡觀念,更貼近百姓生活、煙火氣息更濃鬱!作者蒲松齡更是藉助鬼神妖狐的虛擬故事來映射現實的不滿及抒發個人情懷,又因為《聊齋志異》屬於短篇小說集,題材更廣泛、情節更豐富,因此更適合藝術再加工。
  • 這部《聊齋》美女如雲卻與多部古裝劇角色撞衫,除了小謝和秋容
    2005年播出的這部《新聊齋志異》是根據清代著名小說《聊齋志異》改編而成的古裝神怪單元電視劇,由六個具代表性的故事單元構成的,各有不同的特色與風格,眾多俊男美女的加盟吸引了觀眾的眼球,為整個劇增色不少,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但後來才發現,原來劇中不少美女都與其他古裝劇角色撞衫了呢,下面就一起跟著小編去看看都有哪些撞衫的美女吧!
  • 聊齋中有多少美女撞衫?芊芊若惜穿同款,蛇姬竟然穿著明霞的宮裝
    先來看看聊齋女子和別劇女子撞衫的畫面——《聊齋志異之小謝》中的刁蠻千金芊芊有件水綠色的紗裙,穿起來很清麗的感覺,在《秦王李世民》中,楊若惜公主也有這麼一身同款,若惜穿起來很是優雅。左邊第一位無名氏是《聊齋志異之畫皮》中譏諷明霞公主的妃嬪之一,穿著和朱七七差不多的彩霞裙,但在衣領部分稍有不同。這款衣服在《福星高照豬八戒》中也出現過,牛魔王的牛頭山上有一群女妖,其中有一位就跟無名氏妃子和朱七七撞衫了。話說朱七七的衣服真流行啊,不但跟趙敏撞衫,就連《聊齋志異之畫皮》裡的梅三娘也穿過同款。
  • 【聊齋】孫啟新:聊齋志異刪去唐夢賚納婿的篇章
    淄川翰林編修唐夢賚以事至青,試之果驗,遂以其女字之,淄川蒲松齡以登《聊齋志異》。逾數年,知識不異常人。今國學生懷曾,其子也。"文中的「華齡」,《青城縣誌·選舉志》記載,其為歲貢。按乾隆《青城縣誌·祥異志》記載,唐夢賚將女兒許配神童範祖禹,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間專門記述此事,但現有《聊齋志異》篇目中卻沒有此文。對此深感意外。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異史》,因為書中很多篇幅描寫了書生與鬼和狐狸精的故事而得名。《聊齋志異》因為傳世版本太多,篇幅多少不一,一般認為是491篇到496篇左右(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 淄博聊齋俚曲:蒲松齡繼《聊齋志異》之外的另一大創作
    聊齋文化,是一張舉世皆知的名片,是山東淄博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日前,「六藝秀淄博」系列活動之「寫淄博」媒體採風活動拉開序幕,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淄博淄川夢幻聊齋城、蒲松齡紀念館品讀聊齋文化,穿越時光的輪迴與一代文豪蒲松齡相遇。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02《聊齋》中的「起死回生」世界在《聊齋志異》當中的起死回生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 I chat, you chat, we chat《聊齋志異》
    這時候就很羨慕《聊齋志異》裡仙女翩翩剪葉為衣的本領,省時省力又省錢。話說在《聊齋志異》的世界裡寒冷雖苦,但多少窮書生不正是因為寒冷所迫才遇到了溫柔貼心的花妖狐仙(?)。唔,小編的腦洞也就這麼大了。不過《聊齋志異》這麼精彩當然值得高手來好好「盤一盤」。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是達摩祖師轉世?!
    2017年9月2日至13日,我把25集電視劇《聊齋先生》慢慢看完,這之前有通讀《聊齋志異》的基礎,第一次通讀時間是2013年11月24日到2014年4月18日。這首次的通讀,與我1989年6月18日在廈門新華書店購買《聊齋志異》這本書,竟然相隔25年。我的深切體會是,學佛修行到需要「打開窗戶」看「六道」的時候,通讀《聊齋志異》有助於更深地理解佛法奧妙。
  • 聊齋志異之小謝——唐寧
    當初的《聊齋志異》系列真的聚集了好多美人,風情靈動的女子、古靈精怪的女子、妖豔動人的女子在小編心目中,既溫柔又可愛的女子就是唐寧姐姐飾演的小謝啦當初真的好喜歡小謝哦,她溫柔知禮,又不缺乏可愛的師妃暄也是驚豔了小編的童年那個時候年少,關注的點竟然是在師妃暄的名字上,就覺得怎麼會有人叫這麼好聽的名字呢嘿嘿嘿戴著面紗也難掩唐寧姐姐的盛世美顏,她在小編心目中也是小仙女般的存在了電視劇中的小謝最後投胎重生成人啦,和陶望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霍思燕姐姐也在《聊齋志異
  • 我與聊齋志異結緣是從席方平開始的
    我與聊齋志異結緣是從席方平開始的,我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也就是十二、三歲的年紀,看到父親有一本白話版的席方平,就看了起來,席方平替父伸冤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後來知道了該書的作者蒲松齡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
  • 建國後,為何要刪掉《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兩大名著?
    這是郭沫若對蒲松齡《聊齋志異》的評價,揭露出《聊齋志異》奇人異事背後的秘密。眾所周知,《聊齋志異》曾在中華大地響徹一時,尤其是它裡邊鬼怪陸離的神話故事,讓人既敬畏又嚮往。對於《聊齋志異》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了解,卻不知道《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曾與四大名著位列中國六大名著。
  • 好書推薦——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好久沒寫書評了,今天給大家講講耳熟能詳的《聊齋》故事。記得最開始知道這本書,還是在語文書上《聊齋志異》中的選段《狼三則》,大致講的是一位屠夫夜晚挑著擔子回家,途中被兩隻狼跟隨,屠夫躲到稻草中,一隻狼站在前面假裝睡覺,想讓屠夫放鬆警惕,另一隻狼從後面悄悄靠近,最終被屠夫識破,手起刀落,成功反殺兩匹狼的精彩故事。書頁的下面小字部分會對這些古文中一些字詞進行解釋,《聊齋志異》的解釋,一直印象深刻。
  • 名著導讀《聊齋志異》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オ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倣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撇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這種簡單的經歷使蒲松齡與普通鄉民保持著密切的交往。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說到蒲松齡,我們都知道他的傳世名作《聊齋志異》,卻未必知道撐起這部偉大作品的,卻是他背後的女人。於是劉家連夜與蒲家商量,很快便將劉氏送到蒲家,與蒲松齡的母親一起生活起居,劉氏做起了蒲家的童養媳。謠言平息後,劉氏返回娘家,又過兩年,她才正式嫁入蒲家。蒲家貧寒,劉氏嫁過來是由富入窮,由貴入賤,穿的都是破布舊衣,吃的都是粗糠野菜。在蒲松齡的內心裡,一定是覺得虧欠妻子的,但他從沒有說出口,許是山東男人相對普遍的「大男子主義」在作祟吧。
  • 從修道層面去讀《聊齋志異》,看因果報應和懲惡揚善
    蒲松齡嘔心瀝血歷時四十餘年創作的《聊齋志異》,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直接與道教有關的就達157篇之多。其中大名鼎鼎的《勞山道士》更是與嶗山道教分不開的。故事中的青年王七慕名來嶗山學習道術,但他「過月餘,手足重繭,不堪其苦」,偶然見到道長施展神奇的道教術法: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翩翩作霓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