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失眠群體的擴大,也撐起了一個規模超出10000億的市場。中國睡眠協會公布的一項睡眠調查顯示出,中國成年人的失眠率高達38.2%,在這中間,20到29歲之間的90後,是主要的失眠群體。
從褪黑素、助眠噴霧到乳膠枕頭、智能床墊再到各種促進睡眠以及監測睡眠情況的軟體,在一夜好眠成了奢侈品的情況下,飽受失眠折磨的人不惜拿錢買個「好覺」,睡眠經濟也隨之崛起。熙鯊健康睡眠也應運而生,隨之出現。
焦慮、睡不著的情況,帶大多數90後身上都有存在。電商平臺上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到八月之間,90後購買助眠類產品的增幅為118%,人數佔據總消費人數百分比的62%,這已經超過其他年齡群體的總和。
某助眠產品負責人介紹到:90後購買消費褪黑素產品的佔比達到了85%,從購買數據來看,應該在百萬級別,90後的群體在整體人群裡面超過千萬接近上億。
以前的90後總調侃,捨不得讓這一天結束得這麼快,所以要拼命刷手機。但在現在睡眠經濟的反向印證下,身為90後的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熬夜已經不再是我們主動選擇的,而是壓力、焦慮構成的問題性失眠。
當一晚上的好覺成為了奢侈品,飽受失眠困擾的人都願意拿出自己的金錢,只為了睡個好覺。根據2019年蘇寧發布的雙十一的消費報告顯示,2019年雙十一期間,助眠類產品的銷售量同比激增789.5%;據央視財經報導,雙十一期間購買助眠產品的人數裡,00後的同比增加了434%。
從上面的數據就不難看出,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並且睡眠經濟也衍生出了多個細分領域、如助眠藥物,助眠器械,助眠保健品、助眠服務類產品,如果有需要,這些類目的產品甚至能將自己從頭到腳進行武裝。
截至2018年,我國的睡眠市場規模以及超過萬億元。
從傳統床具、功能家紡、床墊到助眠類褪黑素、助眠精油、睡眠噴霧再到器械類的助眠燈、手機軟體、助眠手環,助眠類產品可以說得上是要什麼有什麼,睡眠經濟的空間也在不斷的擴大延伸。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睡眠產業分會會長介紹到:睡眠產業這些年每年的增長都在20%左右,許多人開始對睡眠進行投資,這個市場還是很有想像力的。
有外媒報導,早在2016年,國外睡眠技術類公司的融資金額就已達到了7億美金,僅2016年就有3億左右的資金進入了睡眠市場。
相比而言,國內的睡眠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只能算是初級階段。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曾表示,睡眠科技也許是智慧型手機後大家一直在尋找的下一個智能硬體風口。在睡眠這件事情上,原本是一個無感、低連接的一種狀態,但現在因為有了一套體系,開啟了一個幾乎無限的未來。
從國內睡眠類產品的消費潛力上看,有四成人並且比例還在高升的失眠人群在不斷的滋養壯大著這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