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虹色螢火蟲,永遠的暑假》(2012)劇照
可愛而神秘的螢火蟲,是鄉野間常見的會飛的甲蟲,腹部後端有發光器官,夜晚飛行時,一閃一閃地發出光亮。成群漫天飛舞時,像絢麗無聲的焰火,似灑落人間的星星,其景甚美。
隋煬帝在東都洛陽,曾徵集螢火蟲數斛,夜出遊山時放飛,光遍山谷。東晉車胤,博學多通,官至吏部尚書,幼時勤學,家貧常缺燈油,他就用白絹袋盛入幾十個螢火蟲用來照書,以夜繼日。
螢火蟲是詩人筆下的常客。例如,杜甫《見螢火》:「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劉禹錫《秋螢引》:「漢陵秦苑遙蒼蒼,陳根腐葉秋螢光。」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螢火蟲更是孩子們的好朋友,經常出現在兒歌中:「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紅,好像許多小燈籠。」「不要你金,不要你銀,只要你屁股亮晶晶。」「螢火蟲,飛不停,我想和你去遠行,飛向銀河去,點亮滿天星。」
螢火蟲是俗名,正名就叫螢或螢火。《爾雅·釋蟲》:「熒火,即炤。」陸德明《釋文》:「熒,本;今作螢。」《字彙》:「熒,蟲名,別作螢。」
螢、熒是螢、熒的簡化字。《說文解字》裡,有熒字,無螢字,螢是由熒孳乳出來的後起字。《說文解字》:「熒,屋下燈燭之光也。從焱冖。」段玉裁《注》:「其光熒熒然在屋之下,故其字從冖。冖者,覆也。熒者,光不定之貌。」《集韻》:「熒,暫明貌。」熒字除了光亮閃爍的含義外,還有光亮微弱的含義。《文選·班固·答賓戲》李善《注》:「熒,小光也。」《本草綱目·虫部·螢火》:「螢從熒省。熒,小火也。」可見,螢火蟲就是由「熒」而得名的,「光不定」「暫明」「小光」「小火」,正是螢火蟲火光的特點。
螢火蟲有許多別名,不僅多,而且怪。晉代崔豹《古今注·魚蟲》:「螢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燿(同耀),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鳥,一名夜光,一名宵燭。」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提到,螢火蟲的別名有「夜光,熠耀,即炤,夜照,景天,救火,據火,挾火,宵燭,丹鳥」等。
這些別名,有的很容易理解,如耀夜、夜光、宵燭、夜照等。有的卻不大好懂,如,即炤、景天、丹鳥、丹良、燐、救火、據火、挾火諸詞。下面,試對螢火蟲幾個難以理解的別名作一些解釋。
1. 即炤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腐草為螢。」孔穎達《疏》:「《釋蟲》云:『螢火,即炤。』李巡雲:『螢火夜飛,腹下如火光,故曰即炤。』」按,炤是照的異體字,炤,就是火光照耀。即,相當於就、便、馬上、即刻、隨即,如「一觸即發」「召之即來」。即炤,意為「立即發光」。
2. 景天
《說文解字》:「景,日光也。從日,京聲。」《廣韻》:「景,光也。」「景,明也。」「景,炤也。」又《廣雅》:「景,照也。」由此可知,景天就是光照天空的意思。
3. 丹鳥、丹良
《大戴禮記·夏小正·八月》:「丹鳥羞白鳥。丹鳥者,謂丹良也。白鳥,謂閩蚋也。」(大意是:丹鳥以白鳥為珍饈。所謂丹鳥,就是螢火蟲。所謂白鳥,就是蚊蚋。)按:閩通蟁,蟁為蚊的古文。蚋,形似蒼蠅,較小,褐色或黑色,喜吸人畜血。
丹在這裡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丹,巴越之赤石也。」段玉裁《注》:「巴郡、南越皆出丹沙。」丹沙又稱丹砂、硃砂。丹與赤、朱、紅等為近義詞,我以為,螢火蟲叫丹鳥,是因為它身體前部為紅色、尾部有火光的緣故。螢火蟲和蚊蚋都有翅能飛,所以稱鳥。白鳥是與丹鳥相對而言的,紅與白常常是兩個對立事物的對舉。例如,紅事——白事,紅臉——白臉,紅區——白區,紅旗——白旗,等等。在這裡,螢火蟲和蚊蚋是對立的事物,螢火蟲前部為紅色,尾部有火光,而蚊蚋卻不是,這是一重對立關係;螢火蟲是食客,蚊蚋是佳餚,又是一重對立關係,故螢火蟲稱丹鳥,蚊蚋就順理成章地稱為白鳥了。有人說:「所以稱為『白鳥』,可能由於它們的翅膀看起來像是白色的。」(見《大戴禮記今注今譯》(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蚊蚋的翅膀是不是白色的,需要進一步查證,姑存此說以供參考。
丹良的意義很難解釋,關鍵是「良」字。後來,從《莊子·列禦寇》中得到啟發,文中有一句:「闔嘗視其良,既為秋柏之實矣。」(大意是:為何不到我的墳墓去看看,墓上的秋柏已經結果子了。)陸德明《釋文》:「良或作埌,音浪,冢也。」俞樾補充說:「埌,猶壙也。壙埌本疊韻字,《應帝王篇》『以處壙埌之野』是也。故壙亦得謂之埌。」這就是說,良通埌,有墳冢、曠野的含義。如此,丹良就容易理解了,它的意思是「光亮照耀荒野」,這與螢火蟲的關聯就很密切。而且,丹良在語義結構上與耀夜、景天很相似。
4. 燐
燐,現在通作磷。《詩經·豳風·東山》「熠燿宵行」毛亨《傳》:「熠燿,燐也。燐,螢火也。」《廣雅》:「景天,螢火,燐也。」實際上,螢火與磷火是兩回事。磷火,俗稱鬼火,是夜晚在曠野看到的白色帶藍綠色的一種光焰。它不是螢火蟲的光亮,而是人或動物屍體腐爛時分解出的磷化氫自燃時發生的光亮。《淮南子·氾論》:「老槐生火,久血為磷,人弗怪也。」庾信《擬連珠》:「蓋聞營魂不反,磷火宵飛。」這裡的「久血為磷」、「磷火宵飛」,就是指鬼火。雖然磷火與螢火不同,不過它們很相似,所以混同了,有人就用「磷」來做螢火蟲的別名。
5. 據火、挾火、救火
先說據火、挾火。《說文解字》:「據,杖持也。」「挾,俾持也。」《廣韻》:「挾,持也。」據、挾二字均有「持」義。《楚辭·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王逸《注》:「猶帶劍持弓。」由此可見,據火、挾火意思就是持有火,帶著火。這與螢火蟲特點是相符的。
再說救火。用救火來作螢火蟲的別名,實在難以理解。問題出在對救字的解釋上。救,現在常用的含義是救助、救護、救援、救濟等。但在古漢語裡,救字義項較多,特別要注意,它造字的本義是「止」。《說文解字》:「救,止也。從攴,求聲。」「攴,小擊也。」對攴字,段玉裁《注》:「按此字從又卜聲,又者手也。經典隸變作撲。凡《尚書》《三禮》鞭撲字,皆作撲。又變為手,卜聲不改。」這樣就清楚了,原來救火是止火、撲火、滅火的意思。而螢火蟲火光的特點是閃爍不定、忽亮忽熄的,似乎是在不斷地止火、撲火,於是就有了救火這個別名。
螢火蟲是於人類非常友善的益蟲,它不僅吃危害人畜的蚊蚋,而且吃殘害農作物的蝸牛。蝸牛這東西,憑藉其背上的硬殼,橫行于田間,但卻是天敵螢火蟲的手下敗將。螢火蟲頭頂有一對纖細顎須,遇到蝸牛時,就用顎須在蝸牛身上輕輕敲擊,似親吻,似按摩,這實際上是在注射毒液。蝸牛被糖衣炮彈擊中後,麻醉了,融化了,蝸牛肉慢慢暴露到硬殼外,並由固體變為流質,這時就成了螢火蟲們的盛宴。此外,螢火蟲還以釘螺為美食,成為消滅血吸蟲的能手。
有生物學家發現,如果將螢火蟲身上的某種毒素投入鯊魚池內,一會兒,鯊魚就會不安地騷動,不久就癱瘓不能動彈,接著便死亡,翻轉肚皮漂浮在水面。由於螢火蟲身上具有這種神奇武器,所以鳥類不敢吃它,蜥蜴見了也遠遠避開。
螢火蟲也是一味中醫藥材。《本草綱目》說:「螢火:【主治】明目,療青盲,小兒火瘡傷,熱氣蠱毒鬼疰,通神精。」在其後【發明】部分,李時珍還敘述了務成子創製的「螢火丸」的特殊功效,聽起來十分離奇和有趣。其文較長,擇錄如下:
《神仙感應篇》載務成子螢火丸事跡甚詳,而龐安常《總病論》亦極言其效驗,云:「曾試用之,一家五十餘口俱染疫病,惟四人帶此者不病也。」……龐翁為蘇(東坡)、黃(庭堅)器重友,想不虛言。《神仙感應篇》云:務成子螢火丸,主闢疾病,惡氣百鬼,虎狼蛇虺,蜂蠆諸毒,五兵白刃,盜賊兇害。昔漢冠軍將軍武威太守劉子南,從道士尹公受得此方。永平十二年,於北界與虜戰,敗績,士卒略盡,子南被圍,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馬數尺,矢輒墜地。虜以為神,乃解去。子南以方教子弟,為將皆未嘗傷也。
又據李時珍說,螢火丸並非一味單方,它由多種中藥合成,其中除了主藥螢火蟲外,還有鬼箭、蒺藜、雄黃、雌黃、羖羊角、礬石、雞子黃、丹雄雞冠等。這種螢火丸,不是內服的,而是佩戴的,「藥丸如杏仁,作三角絳囊(深紅色小布袋)盛五丸,帶於左臂上,從軍系腰中,居家掛戶上。」這很像端午節期間人們佩戴的闢邪香囊。
螢火蟲也是仿生學研究的重點對象,科學家們根據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冷光燈。螢光不含紅外線和紫外線,沒有輻射熱,所以稱為「冷光」。冷光燈的出現,是人類照明光源的一大飛躍。現在人們普遍使用的日光燈、節能燈、LED燈,都含有螢火蟲給予我們的恩惠。科學家們還用化學方法合成了螢光物質,製成了不需要電源和燈泡的螢光衣,這種新光源,為在礦井、深水和夜間工作的人們,提供了極大方便。
科技界對螢火蟲的研究正方興未艾,科學家們已將其研究成果應用到癌症檢查、太空探索等尖端領域。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體內含有螢火酶和螢火素(ATP)兩種化學物質,ATP是生物體特有並普遍存在的高能化合物。ATP在螢光酶的作用下發生氧化,會發出螢光。科學家就將這一原理應用於癌症診斷,把螢光酶和癌細胞結合起來,根據ATP發光的強度和變化,來判斷癌細胞發展情況。科學實驗還發現,生物體內只要有微量的ATP,與螢光酶一接觸,立即會產生螢光。科學家就根據這個特性,製成生命探測器,在太空搜索地外生命的蹤跡,這為人類探尋地外文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螢火蟲之光,原是小火微光,而如今,在科學家們的辛勤努力下,它已星火燎原,不僅照亮了千家萬戶,而且還可以探測癌症和太空,這種飛速的發展,令人十分驚嘆。
本文刊2018年12月31日《文匯報 筆會》
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甜如蜜》購買網頁
遲子建:從富春江到碩莪館,追尋鬱達夫的步履
徐建融:觀上博「丹青寶筏」想到董其昌身後是非
楊燕迪:舒伯特的「早」與「晚」
孫琴安:李杜並論我沒意見,王維的座次在哪裡
顧錚:在劉海粟美術館看劉抗的相冊
陳大康:榮國府的總管房和管家們
李皖: 在一千個小丑中,確認了眼神
沈嘉祿:手背上的一撮鹽
舒飛廉:送燈油 + 拖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