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2021年,房子到底買不買?」
最近這個問題突然多了起來,才知道年關將至,2020馬上要結束了。
查了一下去年同期事件,才知道首個新冠病例正是這幾天隱現在武漢市井,不禁心頭一震。如果不提,很多人可能都已經忘卻了。
倒回去看,2020年除了疫情,還有汛情、火災、豬價大漲、原油跌穿、蛋殼破裂,無論窮富,大家日子都不太好過。
不過一連串的黑天鵝事件,也讓我們懂得了「禍兮福兮」。
例如在經濟層面,我們第一次跌落至罕見的負增長區間,又通過內需消費市場艱難爬坑。
同時我們發現,失去房地產的經濟馬車也能走出一條新路,雖然是被迫嘗試,但也為今後堅持「脫鉤房地產經濟」埋下了伏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尾的樓市,同樣暗流湧動:
一方面,深圳、成都、西安等多個出現萬人搖的城市因過熱紛紛出手調控,打擊「打新炒房」;另一方面,哈爾濱、平潭、湛江等三四線城市樓市萎靡,爭先出臺降價、調整公積金等「救市」措施。
那麼這一切對2021年的樓市有何寓意?2021年大家到底該不該買房?下面子木用全新的視角幫大家分析解讀。
1
去年同期,我寫過一篇同名文章,《2020年,房子到底買不買?》,在文中我預測了2020年樓市趨勢,現在看來,除了疫情導致小陽春時間延後以外,其他判斷均一一應驗。
例如樓市會迎來小陽春,但很快會回歸平靜;2萬億流入市場,並不會掀起樓市大潮;調控三年之久的一二線城市房價將觸底反彈;三四線城市將進入重災區……
以此,再結合著今年行情,可以肯定,2020年是中國樓市的重要轉折點,2021年則是「新周期」的第一年。
過去的樓市一直有個規律,「三年之小,五年之大」,意思是三年小周期,五年大周期,每到這兩個時間節點,政策就會放鬆,誕生一輪大小漲幅。
但現在,這個規律已經被完全打破。
今年正值調控三年,全國樓市非但沒有放鬆調控,反而愈演愈烈,從年中開始,城市房價只要有上漲苗頭,均升級了調控法令,甚至啟動問責制打擊房價。
前幾天副總理在房地產重磅會議講到一句話很重要:「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
意味著2021年,當局還會延續今年對房地產的態度,不得輕鬆。至於為何如此堅決,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
一是源於疫情之後,我國經濟發展主線轉向「國內大循環」。我這幾天在讀張佔斌張院長主編的《國內大循環》,書中收錄了幾十位國家級經濟領導小組成員的主要觀點。其中黃奇帆說:
「實現大循環,主要在於構建內需體系,癥結在收入,在就業。未來實現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倍增,6億多中低收入人群減半,方可練成。」
意思很簡單,實體經濟運轉起來,人們才能有錢消費,在這個層面上高房價是制約大循環的最主要因素,必須遏制。
其次,經歷過疫情打擊,今年中央對地方不再設定GDP增速目標。地方不再以此作為政績任務,長期的「博弈矛盾」隨之化解,房價失去主觀上漲動力。
所以我國樓市儼然進入了以經濟為主導的「新周期」。
2
新周期有三個特徵,一是大分化,二是拒炒房,三是良性增長。
過去我們在研究樓市,房價是否上漲是有規律的,例如輪動效應:一線城市漲完,環周邊漲,然後是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
然而在2020年,你會看到,除了大灣區深圳大漲,帶動周邊惠州和東莞以外,其他城市的房價有的漲有的跌,呈混亂局面。
但我們又在混亂中窺見了新的秩序:
各個城市房價增長跟經濟、居民購買力高度相關,炒作風氣退散,市場由剛需主導。
例如今年的北京和上海市場,三年壓制的購房需求井噴,疫情之後行情火熱直至年尾,這種由剛需推動的市場行情築實了底部,房價迎來反彈,當然房價不會全面大漲,但地段價值會凸顯出來。
相對於一二線城市分化,三四線城市則步調一致,用我去年的預測「重災區」並不為過。
過去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賣不出去,地方想的辦法是鬆綁政策,降低購房利率和首付門檻,用「限跌令」卡住房價,借用炒房客之手引剛需入市接盤。
但今年不同,從前段時間繼哈爾濱之後,平潭、湛江等城市提出的救市政策來看,這次採用的是公積金激勵和鼓勵開發商降價的形式。
明眼兒人都能明白,這意味著三四線城市徹底陷入了困境。
之前還能「繃住」,而現在「禁止炒房客」的利刃懸掛頭頂,鬆綁調控就會被問責,地方沒辦法,只能退一步讓利,甚至犧牲地價利益。
可見,2021年的三四線樓市會愈加艱難,像哈爾濱、平潭這樣鼓勵開發商降價打折的現象會成為普遍現象,而在「買漲不買跌」的情緒中,二手房下跌程度會更大。
3
那麼在2021年的新市場周期中,房子到底買不買呢?到這裡大家心裡想必有了一些答案。
身處於三四線城市中的你,如果不在城市群,尤其是北方的三四線城市,不用著急,2021年大概率是橫盤陰跌的行情,時間拉得越長,開發商讓利空間越大。
同時著重關注二手房市場,2018年棚改權限收回後,經過2019-2020兩年的洗禮,被三四線套牢的炒房客預期會破裂,明年是大量出貨的一年,筍盤如「雨後」般泛濫。
要注意的是,明年三四線城市的「期房」儘量不要買。
因為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產業,2021年有「三道紅線」監管,整體融資能力縮水。尤其是小城市的開發商,槓桿背得高,自身資金實力不足,前幾年拿地價格又高,很難扛住接下來的漫漫橫盤周期。
無論是爛尾還是質量差,都不是你想看到的。
4
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2021年調控政策穩定,那麼買房就只能借鑑一個規則:
自身周期。
何為自身周期呢?就是你所在的這個城市被調控了多久,有沒有進入房價底部區間,每個城市都是不一樣的。
講到這裡肯定很多人懵圈了,這麼難的問題怎麼分析?別著急,下面我總結了幾條規律給大家,作為判斷依據:
首先按照正常市場規律來講,一般城市遇到嚴格的調控政策,需要經過3年左右的擠泡沫時間,房價才會進入底部區間。
所以今年剛出來「限購限貸」調控政策的城市,諸如深圳、東莞、寧波、無錫、南京、西安等城市,不用著急上車,2021年房價大概率會回調。當然如果有與二手房價倒掛的新盤上市,還是可以搶的。
其次要關注經過3-4年調整,已經進入或者馬上可能進入底部區間的城市。
在這裡要注意表格中「2019年2月」和「2020年12月房價」的對比,如果接近2年的時間房價是增長的,說明房價已經夯實基礎,觸底反彈,尤其是調控時間達到3年以上的。諸如北京、上海、成都、重慶、長沙、合肥等城市。
如果房價持續下跌的,說明房價還在回調周期中,明年還要等待觀望。
不過調控達到3-4年時間,尤其是20%的回調幅度已經打掉了部分泡沫。在2021年要著重關注天津、鄭州、濟南、青島、石家莊等城市,大概率會見底,具體還要跟蹤數據,屆時我會根據成交量和房價指數幫大家推算。
其中山東省是上一輪房價撤回最嚴重的省份,這些城市的經濟基本面值得反思。還有環北京城市廊坊,相對於最高點腰斬,目前也進入了橫盤築底階段。
當然進入底部區間並不意味著房價要馬上反彈,如果購房力之前被嚴重消耗,經濟又跟不上來,只能落得個持續橫盤的下場,2010-2015年超級大橫盤周期歷歷在目,這點我們都要注意。
5
現在來看,2020年三四線城市完成了最後的補漲階段,從2015年開始,為期五年的房價大周期徹底結束,2021年是中國樓市嶄新的一年。
在這新周期中,炒房客被阻擊在外,城市房價完全由剛需和經濟驅動。房價進入底部區間的可以上車,剛被調控或者出臺救市政策的城市,則要耐住性子去等。
經過上一輪周期,我們發現中國的房價並非只漲不跌,神話已然破滅。
拿廊坊來說,接近50%的回撤,足夠讓一個家庭的財富毀滅,而像天津、石家莊、濟南等城市,20%的回撤,足夠讓一個普通家庭多背負十幾年的貸款。
樓市機會越來越少,在「繃緊」的調控主基調下,獲利者只存在於5%的人群中。
接下來買房變得不再著急,但如果買房就一定要靜下心認真判斷。
願2021年,你我共勉,共同迎接。
(責任編輯:常丹丹 HO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