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的藍字☝ 江湖美人美食燴
歡迎關注bqz-2468,歡迎本條內容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系柏輕舟(微信公眾號:bqz-2468)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2018年的11月19日,也就在前一天,蕭逸蕭老因病去世,享年83歲。
繼金庸之後,武俠世界又失去了一位名家。
我沒有見過金庸,可是我見過蕭逸。那是在一個別的作家的座談會上,是誰我都忘了,當時就是為了看一眼《甘十九妹》的作者,託一個在酒店營銷部負責跟會的姐姐混進去的。
那麼地興奮、激動只因為忐忑,都沒敢跟他多說幾句話,就怕說多了露怯。金庸、古龍、黃易、奇儒的武俠小說,我是全部都看完了的,其他人的並沒有。比起小說,蕭大俠的作品我其實更了解電視劇。而他的小說改編劇,還儘是魔改。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那樣智慧淡泊的一個慈祥老人,怕是早就看穿,也看透了。
俠客夢-《甘十九妹》主題曲 by 尹相傑
如果來生還是今世的重複-《甘十九妹》片尾曲 by 杭宏
恆沙河-《無憂公主》主題曲 by 張克帆
祭魂酒-《無憂公主》片尾曲 by 童安格
為了心中那片天-《飲馬流花河》主題曲 by 潘慧強
風雨不歸江湖路-《飲馬流花河》片尾曲 by 雪村、楊蔓
迷人的杭蓋-《馬鳴風蕭蕭》插曲 by 布仁巴雅爾
想你-《馬鳴風蕭蕭》片尾曲 by 薩仁花、沈曉海
金庸和蕭逸之間,流傳著一種「南金北蕭」的說法,其實兩人的名氣、造詣都有差距。
這個頭銜除了是書商賣書宣傳的噱頭,也有地域上的原因。
武俠小說大師裡面,金庸是浙江嘉興人,梁羽生是廣西蒙山人,古龍祖籍江西,按出生地是香港人,黃易也是香港人,溫瑞安則是大馬人。基本上都是南方人。
蕭逸先生(原名蕭敬人)是山東菏澤人,北邊的武俠小說作家,資歷水平壓他的沒有(差不多的有山東青島的柳殘陽、河南南陽的臥龍生),和金老時代相近,按南北地理分布,這麼個南金北蕭,也說得通。
一、童年影響
他的父親是國民度抗日名將蕭之楚。在他出生的前一年,剛被授予陸軍中將。後一年抗戰全面爆發,隨部隊舉家前往重慶,任江防與防空部門的副總司令。
這樣的家庭環境,多少為他日後的武俠創作提供了土壤。
「我寫武俠確實與這個有關係,從小家裡就灌輸效忠國家,此外,我從小就在家聽京劇,家裡常常開堂會,這也豐富了我的武俠小說寫作。」——蕭逸
父親身邊有一位副官是說書人出身,他幾乎每天都要拉著副官講《隋唐演義》或《小五義》,還很喜歡讀武俠小說,還珠樓主、鄭證因、王度廬等人的作品,他全都讀過,並由此接受了很多傳統的俠義思想。
住在南京時,蕭逸喜歡同窮苦的孩子一起玩。
因為房屋裝修,他與家人有段時間居於南京市長的深宅大院之中,還有士兵站崗。有一個家境貧寒的同學離他家很近,住在低矮的破房子裡,下雨天譁譁漏雨。他每在陽臺上低頭,總是能看到他家,覺得很不忍心,就這樣交上了朋友。
他幫著賣冰棒,背冰棒箱子,在街頭巷尾吆喝,還把自己的夾克送人穿。
「中國的劍其實體現了中庸之道,中正而兩邊對稱為刃;但日本武士刀其設計出發點就是殺人利器。中國的俠是同情弱者,武士道則是忠於自己的領主。」——蕭逸
內戰結束後,作為失敗的一方,國民黨離開大陸逃向臺灣,蕭逸也跟著父親再次遷居。
戰亂動蕩的社會,將他的童年切割得支離破碎,沒能讓他得到系統理想的教育,但父親滿腦子科學報國的理念,堅持讓他去讀理工。
他從臺北建國中學畢業後,進入海軍軍官學校讀了兩年,感覺到無趣,便退學回家了。
二、創作歷程
六十年代初,正是臺灣武俠小說風靡的時期,人們受到香港武俠的影響,紛紛閱讀和創作這類書籍。
在蕭逸準備寫作第一本武俠小說《鐵雁霜翎》之前,臺灣已經有了幾個武俠小說的大人物,包括諸葛青雲、臥龍生、司馬翎等人。相比之下,他和另一位如今更具知名度的武俠作者古龍,都是籍籍無名的小輩。
但沒想到,在急需原創武俠文本的臺灣,蕭逸和古龍出道即紅。
《鐵雁霜翎》這本處女作剛一出版,便賣出了不錯的銷量。邵氏電影公司也看好,繼而買下版權,並很快拍成電影,分上、下兩集,由「七小福」(成龍、洪金寶等)的大師姐于素秋主演。
接下來的小說《七禽掌》,更在臺灣風靡一時。
「原本籍籍無名,馬上身價百倍,報紙也請,電臺也播,電影也拍。」——蕭逸
1961年,蕭逸剛剛成名的第一年,再度被父親送入了中原理工學院化學系,學習科學。
然而他名氣漸大,稿約不斷,三年間寫武俠小說的時間比上課還多,只能第二次退學。
「兩萬字左右的一本書,稿費一般是800元,能拿到2000元新臺幣以上,就算是最高酬勞,只有我們5個人。」——蕭逸
和其他武俠小說家相比,年輕的蕭逸還有一個優勢:寫得飛快。
他一天能寫兩萬四千字,按照當時的出版字數來說,這就等於一天寫完一本書。
高效率的創作令他意氣風發,起碼從經濟上來說,他在25歲的時候就再也不用像其他人那樣為了生計發愁,生活中等的臺灣公務員一個月能賺四五百,而他一本書就能賺上三四百,而且他幾乎每天能寫出一本書來。這麼算下來,每個月的收入起碼是普通人的十幾倍。
「我和古龍都開了很多戶頭,用來收各家出版社的錢。」——蕭逸
蕭逸的出道,可謂是飄逸而不失驚雷。
三十歲之前,他作品受王度廬影響,風格纏綿、哀婉,走的是情俠路線,是他第一個創作階段。
轉折點發生在1977年。
不喜歡接觸媒體、極少留下個人記錄的蕭逸,為了和周圍的環境切斷聯繫,和外界斷絕來往(在臺灣他做不到這一點,總是有各種朋友和業務來煩擾他),他舉家遷美,定居洛杉磯。
當時美國的綠卡很難獲得,但沒想到他們對蕭逸審核之後,認定他屬於「傑出人才」,於是直接給了他五張綠卡。
他的武俠寫作也就此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蕭逸在美國也看到了俠義的思想。
他認為,好萊塢拍的西部片就是俠義精神的體現,「裡面的小酒館就是我們東方的茶館,西部牛仔的槍就是東方俠客的劍。俠義精神在世界上普遍存在,哪裡有不平,哪裡就有俠客。」
今天的世界照樣有不公,有冷漠,「富人可以通神,窮人連律師都請不起」,寫了一輩子武俠的他看到,武俠的價值不可取代。
他開始嘗試從歷史大背景中描繪武俠世界,探索新的創作方法與道路。但仔細讀來,那些幻想奇異,劍仙御氣,還是多少帶有《蜀山劍俠傳》等前輩作品的風貌。
這個階段,他創作的《劍仙列傳》首版版權由美國公司購得,隨後改編成了電子遊戲,從而打開了美國市場。後來又被加拿大的獅門電影公司拍成了連續劇。2016年,他的兒子蕭培寰購回了這本書的所有版權,準備打造為覆蓋電視、電影、遊戲、漫畫等多個領域的仙俠IP。
出版和改編的環境都好了許多,但美國的生存壓力也隨之而來。
這個時候的蕭逸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般無憂無慮,一天能寫出兩萬多字。他不斷收到各家出版社的催稿,寫不出來就沒有收入,嚴重的時候想過改行去經商,也想過上吊自殺。
好在出版社在最困難的時刻寄來了稿酬,才得以讓蕭逸繼續以「飄逸」的狀態生存下去。
三、巔峰之作
他在武俠小說創作上,早期學王度廬,大寫奇情,中期學還珠樓主,有仙俠影子,到了七十年代末期,逐漸理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寫作方式。
他注重氣氛的營造和人性的刻畫,在武力方面,尤以運用了現代光學等原理的陣法描寫形成特色,於是便有了《甘十九妹》這樣的巔峰之作。
但無論怎樣轉型,他的作品主張都沒有離開「俠義」二字。
「俠的落足點不是武功,而是氣勢,是同情、是除暴安良,用正義去感染別人,用氣勢去影響別人,而不是刀劍傷人。」——蕭逸
在蕭逸的諸多作品中,最熟悉的也是《甘十九妹》。
因為「甘十九妹」這一經典形象的塑造,也因為影視改編劇的成功,以及「甘十九妹」扮演者楊潞不染風塵的美。
楊潞的「美人志」前面寫過,可以回復「楊潞」查看,這裡就不重複了。
《甘十九妹》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曾叱吒江湖的嶽陽門,一夜之間被神秘女子甘十九妹血洗。其門徒尹劍平殺出重圍,在查明真相等過程中,與尉遲蘭心、甘十九妹也有一段頗為矛盾的感情糾葛。
最終,故事以悲劇結尾,男主殺死女主,然後自殺。
原文
他作了一個不十分顯眼的動作,等到二女忽然發覺到他的面色有異時,顯然他已完成了凌厲的剖腹動作,右手乍抬,玉龍劍霍地由腹內拔出,摔置一邊,「鏘啷啷!」一聲脆響,大片的紅血,由他小腹噴出來,真真稱得上怒血四濺!
偉岸的身軀,直直地倒了下來!
「尹哥哥……」甘十九妹斷腸地叫了一聲,遂即由銀珠懷抱中掙脫出來。
兩個血人緩緩地接近著,終於緊緊地擁抱一團。當他們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時,這個天底下不再有也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把他們分開了。
對於這部書,蕭逸當初是留下了一些遺憾的。
和大家感覺相同,總覺得最後結束得有些突然。他曾解釋過,自己是職業作家,寫《甘十九妹》的時候,同時在全球17家報紙上連載。正好報社換了一個總編輯,希望把前面的做一個結束,所以他被迫停了《香港時報》的稿子。
這是作家的苦,中國文人的悲哀,沒有辦法,都是「為錢所困」。
他當時要養一家五口,稿費是唯一的經濟來源。
其實再發展下去,《甘十九妹》的故事最少還有二三十萬字。
後來電視劇的改編,給顏丙燕飾演的尉遲蘭心加了很多戲。
「水紅芍這個人是很特殊的,因為她當初以她的美色去迷惑江湖上有為的俠士,她在滿足她的存在感。水紅芍這個人的爭議性很大,但是我們要了解分析她,就要分析女人的天性。你可以殺她,但是你不能把她的美麗容貌毀了。她本身恨你入骨,她訓練出來一個比她當年還要美,跟她一樣的角色來完成她的報復。」——蕭逸
甘十九妹的師父水紅芍這個角色,就一直沒有展開,無論是亞視版,還是山影版。
女主「甘十九妹」也是蕭逸極為喜愛的角色。
他在兼職臺灣三大電視臺編劇期間,與林青霞相識多年,並始終認為這位才是他心目中「甘十九妹」的最佳人選。
當年在臺灣,他曾遊說林青霞出演「甘十九妹」,但終因檔期和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蕭逸與林青霞
曾在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到他的武俠小說對女俠有偏愛。
他當時說,「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歡甘十九妹,但我還是強調《甘十九妹》的主角是尹劍平。在我們的俠義歷史上,第一個女俠是越女,最後一個女俠是秋瑾,中途還有一連串女俠比如紅拂女。之所以我花那麼多筆墨在女俠身上,因為我偏愛中庸之道,一部作品裡不能只有陽剛之氣。」
記者:您會和筆下女俠談戀愛嗎?
蕭逸:我對筆下女俠常常有所痴。我一拿起筆,就全神貫注地寫,筆下的她一顰一笑會左右我的情緒。我和筆下女俠一「談戀愛」,然後第二天就上報連載,一連載就是兩三年。人家說,唱戲的是瘋子,聽戲的是傻子,我說寫小說的也是瘋子。
四、影視改編
除了《甘十九妹》,蕭逸被搬上熒幕的作品還有
早年邵氏的電影《雲中七鳳》、《木郎君》、《粉骷髏》
國泰的《開天劈地》、《獅頭大俠》,國華的《響尾金鈴》、《蚌仙》、《神笛丐俠》,榮華的《忠義門》,嘉禾的《冬眠人》等等。
九十年代大陸幾部電視劇
王志剛(範銀江)、董曉燕(王難姑)、顏丙燕(尉遲蘭心)主演的《飲馬流花河》
何家勁、俞飛鴻、李倩、喬振宇、馮紹峰主演的《無憂公主》
陳坤、李冰冰、李倩、黃覺、天心主演的《長劍相思》
沈曉海、吳健、計春華、張光北主演的《馬鳴風蕭蕭》
從第一天提筆起,蕭逸便按職業作家的標準,給自己制定了職業化的寫作規範: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清晨八點到下午六點寫作,六點過後就不再觸碰筆墨;周六周末也不寫作。
如此,堅持了近五十年。
除了讀書、寫作,他最大的樂趣便是旅遊。
每年都要外出幾次,足跡遍及歐、美、亞、非諸大陸,對豐富他的人生體驗頗有裨益。
然而,隨著武俠小說同行一個接著一個逝去,曾經嚮往孤獨的蕭逸,也感受到了一絲孤寂,仿佛他們的那個時代已然過去。
在創作了55篇武俠小說後,他最終放下了手中的筆,開始研讀《易經》之類的書籍。
「我寫作的時候是在民國,1949年開始執筆,跟古龍兩個人同時執筆寫的,一晃眼也有70年了,我們那個時候叫做新武俠,是和我們小時候所看的那個武俠不同,因為那個時候是用章回體,重視傳統,且聽下回分解那種。所以古文的形式,我們那個時候所謂新時代的人根本就沒辦法接受。我覺得新的武俠小說就是我們用新文學詮釋舊道德。比如說我的小說《飲馬流花河》,我開始就是用散文的方式來嘗試,這是過去沒有的,因為那時候所謂的「新」在今天可能又上一層樓了,將來你們所知道的遠比我所知道的多,因為現在進入電子時代,我相信這是一條康莊大道。只要有中國人,中國的文化存在,武俠小說就不可能不存在,這是一定的。」——蕭逸
▲蕭逸與《連城訣》、《俠客行》、《馬鳴風蕭蕭》導演王新民
2009年的時候,蕭逸曾經回到中國大陸,把自己的手稿和照片捐獻給中國現代文學館。
這些物品將被永遠保存,成為中國武俠小說黃金時代的寶貴記憶。
五、不太有趣
在港臺武俠小說家中,蕭逸屬於看起來不太有趣的那一類。
這跟他出身於軍人之家有關,所以他慣於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即使忙於寫作,也決不熬夜。
當年臺灣武俠小說家,但凡有點名氣,個個財源滾滾,也因此習慣聲色犬馬的生活,可蕭逸偏偏菸酒不沾,也從不賭博。
相比其他同行感情生活的反覆,蕭逸也極是簡單,結婚生子,家庭和睦。
古龍比他有趣的多,卻也坎坷得多。
蕭逸於64年大婚時,古龍是他的伴郎。
兩人性情可算是完全相反,一個滴酒不沾,一個嗜酒如命,一個私生活嚴謹,一個夜夜笙歌。
據說古龍去美國時,住在蕭逸家中,常將脫衣舞女帶回來過夜,蕭逸乾脆把房子讓給古龍,自己搬出去住。二人也正因性情差異太大,由好友而慢慢疏遠,卻始終沒有中斷正常聯繫,算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他與夫人婚後恩愛,一生相攜,他的三位公子各自學有所成,定居在美國,活躍於中美兩地。
他跟梁羽生一樣,都是是世俗意義上的好丈夫,好父親,有理想也重家庭。
六、此去經年
在金庸過世後的第二十天,蕭逸就好像跟他商量好的一樣,也一聲不吭地,說走就走了。
在他查出肺癌晚期,入院治療期間,他的妻子蕭劉美清始終隨侍在側。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長子蕭培宇、次子蕭培寰、三子蕭培倫和孫子/女:元健,元泰,元容,元亨等家人都在病房裡陪伴著他。
他是在親人溫情的環繞下,微笑辭世的。
除了武俠小說家,他還是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的創會會長,自1993年起擔任協會會長,現任榮譽會長。
由他創辦的華文作家協會發布訃告,稱:
「蕭逸先生的文學成就曾經影響了數以千萬計的華文讀者,他筆下的人物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和世界各地的華文讀者中深入人心。
他一生熱愛中國文化,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他的辭世是世界華語文學和中國文學的一個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與金庸先生去世時的全網刷屏式悼念不同,有關蕭逸先生的悼念顯得有些過於冷清。
蕭大俠雖不如金庸先生有名,但他在我的童年同樣有一個重要的位置。
書上俠客萬般神通,
說個成人童話……美女愛英雄。
輟筆不休六十年
筆下文章滿盈車
長劍相思雁哀鳴
流花河底風蕭蕭
此去經年,江湖路遠。
- 完 2018.11.21 -
原創不易,轉載聯繫(公眾號:江湖美人美食燴)後臺
【可拖動】回復關鍵字查看:張國榮丨今夜不設防丨願你決定丨滴汗丨驚情丨阿飛正傳丨費雯·麗丨蘇菲·瑪索丨瑪麗娜·比什科娃丨新加坡丨崑崙奴丨東遊記丨白蛇傳丨梁祝丨西遊記丨包青天丨俠義見青天丨琅琊榜丨搭錯車丨妙手仁心丨使徒行者丨小寶傳奇丨配音丨辛棄疾丨李煜丨納蘭性德丨民國丨金庸丨古龍丨梁羽生丨溫瑞安丨黃易丨於東樓丨滄月丨小椴丨武俠丨姜大衛丨黃元申丨關正杰丨徐小鳳丨騰格爾丨黃安丨張真丨伍佰丨周傳雄丨李翊君丨胡彥斌丨施南生丨章小蕙丨夏夢丨石慧丨井莉丨李菁丨施思丨徐楓丨鄒文懷丨王家衛丨周星馳丨謝君豪丨錢小豪丨單立文丨林青霞丨王祖賢丨鍾楚紅丨張曼玉丨李嘉欣丨關之琳丨朱茵丨李麗珍丨葉童丨洪欣丨楊千嬅丨含笑丨嶽躍利丨靳德茂丨宮崎駿丨吉永小百合丨山口百惠丨澤口靖子丨蒼井空丨中韓丨李英愛丨河智苑丨李多海丨張東健丨傅藝偉丨陶慧敏丨丁嵐丨楊潞丨李婷丨陳道明丨TVB丨方逸華丨趙雅芝丨翁美玲丨歐陽佩珊丨戚美珍丨藍潔瑛丨曾華倩丨邵美琪丨周海媚丨關詠荷丨袁潔瑩丨張可頤丨李綺紅丨傅明憲丨劉玉翠丨梁小冰丨何潔珊丨鍾嘉欣丨唐詩詠丨李添勝丨嶽華丨歐陽震華丨何寶生丨鍾漢良丨趙文瑄丨張晨光丨焦恩俊丨陳俊生丨胡宇威丨瓊瑤丨甄珍丨江青丨胡因夢丨呂秀菱丨高金素梅丨李烈丨俞小凡丨朱寶意丨劉玉璞丨邱于庭丨林以真丨童愛玲丨陳德容丨賈靜雯丨陳孝萱丨潘儀君丨楊寶瑋丨李婷宜丨林韋君丨於莉丨俞飛鴻丨袁立丨楊明娜丨朱晏丨張彤丨左小青丨孫莉丨李佳璘丨傅淼丨傅晶丨胡小冉丨李卉丨董璇丨陸昱頡丨史可丨段奕宏丨馮紹峰丨曹駿丨陳楚生丨靳東丨韓棟丨高偉光丨趙梓存丨唐嫣丨趙韓櫻子丨孫怡丨楊採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