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這個節目,給我們帶來思考和變革的節目,也就這樣了

2021-01-08 東方體育

奇葩說這個節目,給我們帶來思考和變革的節目,也就這樣了

首先,奇葩說如果這是一個一開始就提出的規則,那麼我不會有任何異議。願賭服輸。但是憑什麼臨時說改就改啊?有沒有點契約精神?有些人看得很爽沒錯。但是該不該和爽不爽不是兩回事嗎?說好爽說實力均衡的考慮過陳銘老師的感受嗎?好好的選了個戰隊,然後隨便一個規則改了就不得不換戰隊了。你能搶人就不能給被搶的人拒絕的權利嗎?

在此之前馬薇薇隊是最強的對吧。那我打個比方,這就像你好不容易考進實驗班,然後校長發句話,ok,你就被平行班「搶走了」。那幾個沒人要的新奇葩還能反選呢,憑啥陳銘老師就不能拒絕啊???只能說對規則很失望。馬東不是到處學嗎?就搞出了這種鬼東西?我相信陳銘老師不管在哪支隊都能走很遠。也對肖驍沒有任何意見。

PS: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很多人把肖驍和馬薇薇強行對立開。他倆關係不是很好嗎?馬東有這個權利。參賽選手及教練籤的協議,當然有賽制更改的免責聲明。至於觀眾,有且僅有用腳投票的神聖權利,不然呢?觀眾是關鍵多數。顯然,多數觀眾是特別擁護馬東改制的,未來也許會成為中國綜藝史上特別經典的案例。如果改制宣布後,肖驍、邱晨都無動於衷,那麼尷尬不?威信喪失不?

所以,任何重要的決策,絕不可以一拍腦袋作出,事前必有良好的溝通。至於溝通到什麼程度,懶得作不負責任的猜測了。 覺得有點倒因為果了。馬老現場掰規則實際發生時間遠在傅董互撕之前。從節目現場和後續採訪看出來,實際上是老闆對下屬拉幫結派和越來越多小動作的敲打和警告,以及為了遊戲性而平衡各個戰隊的實力,在剪輯和後採的幫助下最終呈現出一種反轉的節目效果。

也就是說,這個事情的時間邏輯是:馬東作為老闆,對馬vv所代表的小團體越來越多的小動作發出了明確的警告,而馬vv們並沒有看懂,並爆發了更為嚴重的傅董化妝間做頭髮事件(假定此事件確如大家所分析的是傅作為小團體槍手自曝帶走邊緣化的董小姐),時隔一年半再次由於公司內部八卦將奇葩說帶上熱搜,導致口碑垮塌式下滑。這又說明什麼呢?說明奇葩說這個給我們帶來思考和變革的節目,也就這樣了。

if (!empty($tags)) { ?> } else if (!empty($tag_data)) { ?> } ?>

相關焦點

  • 《奇葩說》第七季:節目的成功在於「奇葩」,更在於「說」
    正是這些選手告訴我們,「奇葩」是那些特立獨行的人,這是一檔辯論節目,但也是一檔觀點輸出的節目,藉助辯題和紛繁的觀點,讓我們這些觀眾也可以切實地思考自己和世界的關係,以一種更加包容的姿態繼續生活。那個時候,幾乎每一期節目之後,總會有一些「金句」流行,而這也是節目最大的話題。
  • 《奇葩說7》全靠楊冪,恐怕是對節目的最大偏見
    》的事兒大家已經不陌生了,「草船借箭」的冪式金句與犀利「懟」學已經讓冪帶著奇葩說登上了熱搜首位。只不過這個提議被《奇葩說》資深老粉冪果斷給拒絕了:,我們也跟著節目去探索「遠方的哭聲與近處的哭聲」究竟哪一個值得被更加關注。
  • 奇葩說是綜藝節目 然後才是一個辯論節目 看奇葩說只是為了想笑
    看奇葩說不是為了看觀點,看邏輯;看奇葩說只是為了想笑。誰逗笑我了,我就覺得誰牛逼。誰還能一邊逗笑我一邊給我上價值,那他是真牛逼。奇葩說先是一個綜藝節目,然後才是一個辯論節目。所以我很喜歡李誕,因為他每一期都在不停的給奇葩說現場暖氛圍,每一次挖的坑他都能機智的轉圜並帶來歡樂。所以我很喜歡蔡康永,因為他能溫柔的講故事,講那些他清楚會引起觀眾共鳴的故事。他恰到好處的把握節奏和鋪墊的長度,故事簡練又精彩。所以我很喜歡馬東,他太清楚怎麼掌握節奏,怎麼控制現場,什麼時候搞笑什麼時候深刻。
  • 《奇葩說》:「最好的」辯論賽,「最有意義的」綜藝節目
    《奇葩說》已經是第六季,也就是說這檔節目已經陪我們走過了五年時光,今年就是第六年。作為一個半路粉,想在開篇之前對五年前的自己、現在及未來的自己說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01《奇葩說》不僅僅只是一個辯論節目之所以說自己是一個半路粉,是因為從第四季才開始追,一場沒落下,直到第六季。
  • 奇葩說: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是什麼支撐它到了第五季
    奇葩說第五季已經開播了一個多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每期都追完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奇葩說。臨近開播之前,節目內兩位辯手吵架的事情被推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都說是節目炒作,提高節目的熱度,因此節目的好感度也被降低了不少。節目開播之後,節目採用了淘汰制的賽制,而且有很多新人選手,很多網友又覺得奇葩說變了,變得沒有那種重視辯論了,變得更娛樂了。但是探長覺得節目如果只是單純辯論肯定會非常枯燥,節目組和選手只是想讓自己的論點變得有趣一點,這樣觀眾看起來也會有興致。
  • 夯宇分享 | 網絡辯論綜藝節目《奇葩說》研究分析
    明星與草根的結合,使《奇葩說》更具多元化和可看性,在這個同質化綜藝節目泛濫的社會,煥發出了別樣光彩,取得了矚目的傳播效果。(2)實現人們心緒轉換的願望在《奇葩說》中,理性和感性相結合,辯手們總不按套路出牌,在唇槍舌戰中迸發出新鮮感,以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入骨髓的感情浸染敲開觀眾們的心門。而傳播學者丹尼斯·麥奎爾等人認為電視節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娛樂,幫助人們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感,這種效用被稱為「心緒轉換」。
  • 奇葩說第五季成功了,但離節目死亡也更近了
    也鑄就了一個奇葩現象。一方理性說理,一方無理取鬧。但凡有著我就是不同意,我就這樣,你管我的橋段,反而還可以逆境重生。似乎現場的觀眾只關註記憶點和取巧,誰會來事,誰能爭取我的心。這樣的狡猾還能延續到幾季實在難講。《奇葩說》內容的另一困惑是辯題越來越狹窄。在本季再也看不到「時保聯是否是暴政」、「有後東和無後米誰犧牲」這樣的深度選題,基本上偏向於感情話題。
  • 詹青雲、馬薇薇、邱晨接連翻車,《奇葩說》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如果不是詹青雲和邱晨等人的事件接連爆出來,大家對《奇葩說》的印象都還挺好。在國內的眾多綜藝裡,《奇葩說》堪稱現象級的節目,連續出了6季,話題和人氣一路看漲。但是隨著其中的主力股——奇葩之王的紛紛翻車,我們不禁對這檔節目產生了更多的思考。
  • 《奇葩說》,綜藝節目裡的辯論,要綜藝感還是辯論感
    《奇葩說》,綜藝節目裡的辯論,要綜藝感還是辯論感。《奇葩說》作為連續了五季的老牌綜藝節目,其節目的內容可以說是新穎而又「奇葩」。最新的一期中,《奇葩說》的辯手們討論的這個辯題是,當你在一段戀情中有了追求者,你會選擇告訴你的男朋友嗎?
  • 辯手都被淘汰了,《奇葩說》再也不是一個辯論節目
    《奇葩說》第六季最後一場淘汰賽結束了,坦白的說這一期節目很讓人寒心。《奇葩說》再也不是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綜藝成為《奇葩說》的主旋律。關於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這個話題,薛兆豐戰隊的表現很不錯。
  • 十幾年前,在《奇葩說》的節目上,蔡康永:我們並不是妖怪
    小S說他是不能上床的伴侶;高曉松說他是「老狐狸」;馬東說蔡康永有一顆特別「惡毒」的心;觀眾和讀者對蔡康永的印象卻是溫暖……在看蔡康永所主持的節目或是他所寫的書當中,都能夠感受到他其實是一個情商特別高的人,腦子裡仿佛裝著許多大智慧,經常能夠從嘴裡吐露出一些讓人思考良久的語句
  • 《奇葩說》,這還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嗎?
    最近看《奇葩說》第三季海選,突然見到了李林,和印象中的完全像兩個人。事實上在《北京好人》之後,我也在林兆華的《老舍五則》《伊萬諾夫》見過他,可能因為戲的關係,也沒覺得他有多「奔放」。 《奇葩說》從第一季起似乎就有不少李林這樣的非專業辯手,比如說範湉湉,原本是周星馳星輝公司旗下藝人,參演電影《功夫》,而後被集體雪藏,多年後復出,在電視綜藝節目中擔任通告藝人;或者是肖驍,播音與主持專業畢業後去參加電視綜藝節目。他們顯然不同於馬薇薇這種「打比賽」的專業辯手。
  • 《奇葩說》第6季,3點問題,讓節目不精彩,奇葩不奇葩!
    奇葩說一直是廣大網友特別喜歡的網絡綜藝節目,從2014年開播以來,都成了小夥伴們每一年不論是消暑,還是過冬的最佳良品。但是,奇葩說到了第六季的時候,應該有許小夥伴和我一樣,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吧。這個本來是以辯論為基礎的網綜,徹底淪為了講段子的第二場地。
  • 《奇葩說》聲譽搖搖欲墜,楊冪的加入將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奇葩說》第七季即將開播,愛奇藝官方在11月10日宣布這季節目新加入的嘉賓,那就是楊冪!這個消息一出,立馬就上了微博熱搜。我想,之所以這個話題能夠引起大家如此強烈的反應,還是因為這檔節目在整個綜藝圈當中是有一定地位的。而第七季遲遲沒有官宣,已經讓一些喜歡這個節目的小夥伴等不急了。
  • 指尖綜藝榜《奇葩說》: 想做一檔好好說話的節目
    創意思路和節目模式《奇葩說》的優勢大概在於可以引起年輕人的價值觀共鳴。(做這檔節目)最大的原因是我們想做一個好好說話節目,儘量的把我們在生活裡,像好朋友聚會聊天一樣最真實的表達狀態呈現出來。生活裡的年輕人是豐富的,鮮活的,思想也是多角度的,我們想把這些不同的思考也呈現給觀眾,顛覆既有思想,讓大家看到「原來這事還可以這麼想」。 長項在於節目的內容素材是源源不斷的。總有事件在發生著,所引發的文化現象和思潮總會出現。
  • 《奇葩說》傅首爾被網絡封殺之思考
    在第五季《奇葩說》上有一位很能講段子,信手拈來生活中的事例運用在她的論據裡,常常能收到出其意料好的效果。傅首爾的辯論淺顯易懂很接地氣,普通觀眾對傅首爾的辯論很好理解,幽默生動嬉笑調侃間就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擊敗對手。
  • 奇葩說這個節目,當她出現的那一個part,有點像心理療愈的狀態
    奇葩說這個節目,當她出現的那一個part,有點像心理療愈的狀態,首先,怎麼說呢,奇葩說給我的感覺是能量密度的智慧和信息,同時幽默感。當她出現的那一個part,有點像心理療愈的狀態。不是奇葩說的正常氣場,這是第一感受。
  • 辯論節目最難的就是人,這節目能這麼火,就是靠著這麼一批奇葩
    馬東是什麼樣的人,跟我有什麼關係,跟我有關係的只有是他的節目好不好,在主持人這一點上,有他自己的主持風格,有他的人格魅力,觀眾喜歡他的支持,觀眾能接受他就已經表明他的能力。從奇葩說第一季到第五季再到樂隊的夏天,成功的背後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到了他給我們帶來歡聲笑語,這就足夠了,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們想看到更好的奇葩說,更好的樂隊夏天。
  •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網絡創作者,可以看看綜藝節目《奇葩說》
    文/學乃身之寶綜藝節目《奇葩說》第六季嘉賓,羅振宇老師說過:「職場,或者說當今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因為在未來社會,最重要的是資產,是影響力。影響力怎麼構成?有兩個能力:第一是寫作,第二是演講。」
  • 《奇葩說》是一個很火的節目,同時也帶火了,參加節目的明星辯手
    首先,說明《奇葩說》是一個很火的節目,同時也帶火了參加節目的明星辯手。人紅是非多,成名了關注的人多了,你享受名利雙收的時候,你的生活,言論,行為都會被熱心的網友翻出來。中國人講,德不配位,禍必殃之。你的德行不夠,爬的位置越高摔的越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