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父輩》;戰爭只有苦難

2020-09-04 渡影人

戰爭是由什麼組成的?


是士兵們一場又一場的衝鋒?是那些鋼鐵巨獸在戰場上飛馳的熱血推進?還是由鮮花擁簇的英雄凱旋的振奮場面?

我曾看過許多戰爭類題材的影視作品,這其中的絕大多數作品往往都是那場戰爭勝利的一方所創作,在多數視角裡,反派的形象往往是兇殘,毫無人性,泯滅良知的惡魔。血戰鋼鋸嶺裡如喪屍般衝向美軍的日本士兵,辛德勒的名單中殺人取樂的德軍,.......


這些趨於單一的刻畫讓我們對於「反派」有著過於刻板的印象,而我們常常忽略了一點是;即使是「反派」,首先也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他們首先是人,然後是士兵,然後才會是其他的角色.....



《我們的父輩》豆瓣評分9.6

這部於2013年上映的由德國人拍攝的戰爭系列劇,共有三集,它講述了二戰時期五個有血有肉的德國青年,如何從戰爭開始時天真,有理想,有抱負,勇敢,堅毅,到歷經戰爭後的迷惘,麻木,恐懼。


「戰爭殺死了一代德國人」是影片的主題之一。


影片的同名紀錄片也印證了這一主題,據悉導演菲利普·卡德爾巴赫為了保證影片的真實性,採訪了大量二戰的戰爭倖存者,幾位主演也紛紛向他們的父輩諮詢有關那一場戰爭的記憶,整理出了巨大篇幅的資料,劇組將這些經歷進行了些許的加工賦予了影片中的五位角色。



影片在保證戰爭的宏大場面時,也對那些細緻入微的情感進行了細膩的刻畫,讓人物形象更為飽滿。這其中不時穿插的影像資料和旁白,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觀眾們,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同時,影片從「反派」——戰敗國的角度反省了那場戰爭的不為人知的一面。也為我們審視戰爭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其客觀程度以及對於戰爭深刻的反省讓我感到震撼。


有網友曾這樣評論;日耳曼民族是個多可怕的民族啊。連反省都反省得這麼帥。



它不僅僅是描述了五個年輕人在戰爭中的遭遇,更是那場戰爭中無數德國人的悲歡離合,承載著那一代德國人的記憶。



1941,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已經過去了兩年,德國軍隊在歐洲戰場上一路凱歌,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勝利,他們士氣高昂,正籌劃著進攻蘇聯,德國國內的青年也響應著希特勒的號召踴躍參軍入伍。


Friedhelm與他的哥哥威廉也在其中。臨行前,他們準備了一次聚會,與昔日的三位摯友告別。深愛著Wilhelm的女青年Charlotte,她也參加了軍隊成為了一名護士,即將奔赴前線戰地醫院救治傷員,;女青年Greta無意參加戰爭,她擁有美麗的面孔和動人的歌喉,夢想未來某一天能成為歌星,他的愛人Viktor是一個猶太人,是一名裁縫的兒子。


儘管他們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異,但沒有影響他們是最好的朋友。臨行前在聚會上載歌載舞,相互打鬧,他們滿懷期待,相約在聖誕節重新聚在一起。



「好,我們來一起發誓:聖誕節我們再回到這,就這個房間。」



-- (Greta) 要活著。 -- (Wilhelm) 聖誕節柏林見. -- 聖誕節柏林見...


出徵前;

我們曾是五個朋友,那時我們年輕,以為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整個世界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只需行動起來,我們無往不勝;後來我們才漸漸地了解了更多。

Wilhelm「戰爭將鍛鍊出一個男人,對嗎?」


Friedhelm「戰爭只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



Wilhelm一個逐漸被戰爭擊醒的「理想主義者」。


他出身於軍事世家,曾在法國和波蘭參加過戰鬥,堅毅,果敢,雷厲風行是寫在他臉上的標籤,他的父親期望他能帶著弟弟在戰場上為家族贏得榮譽。


和大多數納粹青年一樣,威廉的對於戰爭充滿信心和狂熱,作為戰爭的」狂熱分子「他們相信可以在聖誕節之前取得勝利帶著榮譽回到德國。儘管有戰爭的經驗,他還是發現眼前的這場戰爭和想像中的不同。


當戰爭的推進遇到阻礙,那些為達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開始讓他愈加不解,他開始對自己產生質疑,是選擇繼續前進?還是?不,他沒有選擇。於是,他掙扎著槍決了那位被俘的蘇聯政委,目睹了黨衛軍槍殺手無寸鐵的小女孩兒,注視著士兵驅趕平民在雷區引路……..


就像弟弟所說的那樣,「戰爭只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


戰場形勢急轉直下,德國開始潰敗,這場戰爭的性質已經變了。不會到來的支援,一場又一場自殺式的衝鋒,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一個又一個倒下。


「1943年9月,剛參軍那會兒,我們為祖國而戰,到了後來開始懷疑這一點了,就為戰友而戰,我們不能拋下戰友不顧,可是要是戰友都死光了,那再怎麼辦呢?就剩你一個人了,只剩下你一個,自欺欺人了,那你還能為誰而戰呢?」


他質問著自己,麻木的躺在了郊外,從一名勇敢的少尉變成了逃兵。但這場戰爭已經將他捆綁,他無法退出。

目睹了這場戰爭的真實面目,他成為了弟弟那樣的人。


Friedhelm,一個被戰爭裹挾著向前的「清醒者」。


Friedhelm是一個愛好詩歌的文藝青年,帶著些許憂鬱卻也十分理智。早早的看透了這場戰爭的本質,卻仍被捲入其中,裹挾著向前走......



在戰場上,哥哥作為他的上司,面對著他消極的戰鬥意志總是給予暗中的保護特別的關照。但他也因此常常受到隊友的戲謔。


身邊的戰友對於這場戰爭總是興奮的,他們談論著那些快要到來的勝利和榮譽,後方的元首,將軍們和政客們繪製著他們的藍圖,將這場戰爭描繪成了一場解放的運動,讓這些平日裡本就熱血激昂的青年在戰場上找到了發洩正義的方式,不斷的推進,連續的殺戮,以及一切的不擇手段。


--(士兵)您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

-- (Friedhelm) 試著不要把自己當人,一些人變成這樣,另一些變成那樣,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人人都會變。 -

-(士兵)您怎麼能倖存到現在?

-- (Friedhelm) 希望倒下的是旁邊的人,好士兵大多時候懦弱偶爾會勇敢。

--(士兵)那你不是一個好士兵。


政治是最高境界的犯罪,罪惡的頂峰就是正直的光明。

士兵們贏得戰鬥,而將軍們獲得榮譽。



Friedhelm目睹著一批又一批被「洗腦」的青年來到戰場,他們天真而興奮,對戰爭充滿著嚮往,只有在真正目睹了血淋淋的殺戮和那些無謂的死亡後,才會感到恐懼,現實擊碎了他們的天真,他們會很容易的死在戰場上,然後又會有一批新兵來到戰場,只是他們的面孔變得越來越稚嫩。



一直保持清醒的「Friedhelm」改變了麼,或許是的,起初那個消極,膽怯的憂鬱少年在戰爭環境的逼迫下,也開始變得麻木,迷惘。他曾因為負傷回到了家中,沒有為家族帶去榮譽,他面對的是一個失望的父親,社會依然排擠他,將他再次送往戰場繼續戰鬥。


這一次他改變了,起初會為了哥哥槍殺俘虜而憤憤不平,會為了黨衛軍殺害小女孩而痛心哭泣.......現在,他也會果斷的開槍擊殺手無寸鐵的平民,他也會發了瘋似的衝鋒在最前面,他變得冷血了,他成了起初他哥哥的模樣,那個他討厭的樣子。


據說,在死亡的那一刻,周圍的一切將歸於寂靜。


死亡來臨前,Friedhelm像具行屍一樣癱倒在那裡,幾年的戰鬥下來,他成了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兵,帶著幾個乳臭未乾的「狂熱分子」不過。他也變得更加無助而迷惘,

那一張出發前五個好友的合照,他轉交給了身旁的戰友,他不能在聖誕節與他們相聚了。


靜靜的杵在那裡,此時進入他腦海的或許是那些以往美好的回憶。



身邊的那幾個乳臭未乾「狂熱分子」仍在口述轉達著什麼」元首「,」勝利「一類的話語,他們仍要戰鬥,拒絕投降,沒有認識到眼前令人絕望的形勢。


他提起槍,一個人毅然的發起了最後的「自殺式」衝鋒,子彈打在他的身上像是遊曳了一番,擊中的地方瞬間迸裂出濃濃的熱血,將他撕碎,讓他痛苦的倒下,他死了。他那笨拙的,傻瓜式自殺方式是在警示著那幾位」狂熱分子」


在理性的子彈面前無知的勇氣是沒有用處的。



Friedhelm死了,也許他早就死了,在參加戰爭之前,在第一次槍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的時候.....只是,他現在才真正的倒下了。



Charlotte,戰爭中無助的「等待者」


Charlotte一名性格開朗,直率的女青年,她深愛著哥哥Wilhelm,立志要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懷著崇高理想的她參軍成了一名隨軍護士,作為他們五個人中最小的那一位,Charlotte對於這場戰爭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她的理想從第一天到達戰地醫院後就被擊碎了。



在這場戰爭中,Charlotte更像是扮演著一名」等待者」的身份,等待著戰爭的勝利,等待著五位好友的團聚,等待著Wilhelm與她相愛。可這些永遠都不會到來.......



醫院到處都充滿著傷兵們痛苦的哀嚎,手術臺上那些血淋淋的慘狀讓她生理性的噁心與抗拒,不斷的敲擊著她純真的理想,身邊那些隨時發生的背叛一次又一次戲弄著她的善良,時刻挑戰著她的認知。


大多數人以為,戰爭是由拼搏組成的,其實不是,是等待,等待下一次進攻,等待下一頓飯,等待明天。


這不是她理想中的戰爭,可她已經無法回頭,她開始變得沉穩,盡力的去處置著眼前的一切,為了那些永遠不會到來的希望而等待著......



戰爭只給她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Greta


一位美麗動人,才藝出眾的女人。她夢想是成為一名歌星。她對於戰爭沒有興趣,不過戰爭的到來讓他的猶太人男友Viktor陷入了困境,為了幫助他逃難,他不惜出賣自己給軍官享樂以換取男友出境的通行證。

表面上她高傲,風光無限,看似成了那個挑戰規則,適應環境的「女強人」,不過她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規則的操縱者其實一個不擇不扣的人渣,她保持著她的高傲,將不該有的訴諸正義方式用在了用在了不合時宜的地方,這也成了她最終的死因。


(歌詞)我小小的心臟,只為你跳動,倒數著時間直到你的歸來,然後你把我擁入懷裡;我小小的心臟,已經開始夢想幸福,在故鄉期待你的歸來,我知道你馬上就會回來,深情地,你看著我,我們的嘴唇輕輕地碰合,我知道你就是我的男人;我小小的心臟,不能停下來,讓我整夜無法入眠,跳著都是為了你;我小小的心臟,帶著對你的渴望,如果你問我,它將告訴你,「是的,我屬於你。」「是的,我屬於你。」


戰場上硝煙瀰漫,士兵為了各自的目的而廝殺著。

Greta依然沉浸在現實為她編織的美夢裡,舞臺上展示著她無與倫比的魅力。她對自己處境毫不知情,直到她去往軍隊演出,見到了真實的戰場才讓她慢慢清醒;軍隊在潰敗,形勢並非像國內說的那樣一片大好。政客們欺騙了民眾,但是無法欺騙真正去往戰場的人,她目睹了事情的真相,最終因為散布不良言論而被處決。



戰爭結束之時,那位作為戰敗一方的德國軍官卻得以逃脫罪名,搖身一變成為了戰後秩序的維持者,帶上一副虛偽的面具繼續苟且偷生,而她沒有見到戰爭結束的黎明,她死在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Viktor,這場戰爭中一名處境尷尬的「倖存者」。


他出身於一個猶太家庭,是一名德國猶太人,原本在他父親的裁縫店工作。這場戰爭的到來,帶來了許多的改變,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對於猶太人的殘酷政策,暴風雨即將到來,他的父親仍固執的堅信國家不會那樣對待一個曾經為它做出過貢獻的公民,不願意離開,直到風暴降臨,那些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了,德軍開始大肆迫害猶太人。



Viktor在女友Greta幫助下得以開始了逃亡生活,卻被那位軍官暗算送上了去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列車,火車外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田野,這輛載滿猶太人的列車卻是在趕往死亡的路上,他們仍然毫不知情。



幸運的是,她在一名波蘭女人的幫助下,跳下了火車。隨後又陰差陽錯的加入了遊擊隊,成為了一名遊擊隊員,即便被隊員利用誘殺德國人,受人排擠,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善良和勇敢,營救了大批自己的同胞。



儘管暫時活了下來,在這場戰爭中,他卻始終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在西面,德國人因為他是一名猶太人而對他們大肆屠殺和排擠,波蘭遊擊隊也因為他是猶太人而驅逐了他,俄國人也仇視猶太人,整個歐洲幾乎都在反猶,他只能亡命天涯,四處逃竄。



起初看起來文文弱弱的他,卻在逃亡中迸發了讓人驚訝的力量,最終奇蹟般地倖存了下來。



(Wilhelm) 你活下來真好。敬Friedhelm和Greta.


還是那一個酒館,只不過已經變得滿目瘡痍,三個從戰爭中活下來的人為逝去的兩位好友舉杯。儘管戰爭至始至終都沒有改變他們五個人之間的情誼,但也沒有人能改變這場戰爭,他們每個人都被捆綁在上面,隨著這輛」戰車"向前推進,走向毀滅。




戰爭的最終勝利如同蒼蠅一般,

我們為它們獻上身軀和肉體


戰爭沒有對錯,只有誰活下來了。


組成戰爭的只有苦難,而並非那些人們所構造出來的理想,不是士兵們那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不是那些飛機坦克的推進......它只是一場暴力的對決,只有血淋淋的殺戮,它帶來痛苦,絕望,以及無盡的苦難。



無論是德國人,波蘭人,蘇聯人,猶太人.......他們當中沒有絕對的勝者,他們中有無數的Wilhelm,Friedhelm,Greta,Viktor,Charlotte,如果沒有戰爭,他們會有無限的可能, 但是,那場戰爭發生了。



多年以後,倖存下來的人或許會結婚生子,與家人共享天倫,然後慢慢老去,而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人,卻永遠的留在了那裡。


一部優秀的戰爭片,往往不會美化戰場,不會粉飾死亡,不會無視常識,最重要的是它能讓人們對戰爭產生深深的厭惡。

讓人們明白;

如果有誰真的想打仗,那他一定沒上過戰場。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父輩》邪惡的戰爭
    一口氣看完了戰爭片《我們的父輩》,久久無法釋懷。看多了戰勝國角度拍攝的關於一戰二戰的影視作品,這部以戰敗國5個鮮活的年輕人的自我審視,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足以說明戰爭的邪惡-「戰爭將展現人類最壞的一面」。如同小說《西線無戰事》,為報效祖國,效忠元首而參戰的熱血青年終究會醒悟,在慘烈的戰爭中,有時為了推進半條街而犧牲了半個突擊隊的戰友,頓時覺得戰爭的意義何在?為戰友而戰?
  • 好電影 2013年歐洲最好的戰爭電影—《我們的父輩》
    (影片中格蕾塔所唱的歌曲)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對父輩歷史的沉痛反思
  • 豆瓣9.6《我們的父輩》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劇本足足花了12年的神作!
  • 《我們的父輩》戰爭是普通人的顛沛流離
    我們的父輩當然,他們所為之奮鬥的,是對當時希特勒統治下國家的抱負,參與了那個時期青年人自以為是拯救別人的戰爭,是希特勒的幫兇Wilhelm算是響應號召應徵入伍,果敢,很快成了小頭目,積極戰鬥,但是後來,他逐漸明白了弟弟的話,從開始面對戰鬥的失敗,到孤獨一人,再到後來,他已不是最開始那個滿腔熱血為國奉獻的青年,他懷疑戰爭的初衷,他們以為的拯救別人,其實給更多的人帶來傷害。
  • 《我們的父輩》德國自己拍的反戰片,戰爭沒有勝利者!
    《我們的父輩》德國自己拍的反戰片,戰爭沒有勝利者!從二戰開始到結束,五個朋友兩個成了德國大兵,還有戰地護士明星以及猶太人。很中肯的劇,戰時沒有絕對好的人也沒有絕對壞的,德國人是蘇聯人也是,雖然帶主角光環但情節點個讚,原本最有可能生的卻早早死去,在最後當時的五個青年只有一個健在時繃不住流眼淚,好的演員眼神會說話,五個人最後只剩下三個人,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後,大家都變了。
  • 《我們的父輩》| 戰爭中的一代人
    關於這部影視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可從它的英譯名"Generation War"中得到些許提示: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一代人的生活都無可避免地被它波及,有人看慣了生死,成為了麻木的戰爭狂熱者;有人掙扎求生,僥倖存活卻也再回不到從前。
  • 《我們的父輩》當我們談論戰爭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戰爭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談論它的意義、它的影響、它在歷史中的地位,還是談論它的殘酷、它對生命的漠視和對人性的踐踏?1941年的德國準備入侵蘇聯。四年前熱血方剛的年輕人認為效忠國家是無上榮譽,認為戰爭是為國家流血拼命,認為自己終將有一天出人頭地,或榮歸故裡,或名揚四海,卻無法想像國家有一天會拋棄他們,無法想像原來戰爭是那麼的殘酷,可以將人性最陰暗醜陋的部分無限放大,直至最後泯滅掉那所謂的人性,無法想像等待他們的是這樣的結局。
  •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劇本足足花了12年的神作!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劇本足足花了12年的神作!
  • 《我們的父輩》重溫我們父輩們的歷史和思想歷程
    朋友推薦,分三四天看了這部2013年的德國電視電影《我們的父輩》,共三集,每部一個半小時,合六集電視劇容量;加上隨後的兩集紀錄片,重溫了上世紀20年代左右出生的我們的父輩們的戰爭經歷,令人震撼、啟人深思,實在是很讓人滿意的觀影體驗!
  • 《我們的父輩》 || 一場戰爭毀掉了一代德國人
    《我們的父輩》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了五個二十歲左右的德國青年人在二戰期間的生活軌跡和思想轉變。在此,我僅從我個人的角度談一談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故事的主人公威廉在故事開始之前就曾參加過另外幾次戰役,戰功顯赫。他極其信仰納粹黨,積極響應希特勒的號召,參加了德國對蘇聯的閃擊戰,對「聖誕節之前就能回到柏林與親友團聚」這一說法深信不疑。
  • 《我們的父輩》戰爭把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
    戰前我們曾有五個人,五個朋友,我們想在分離前好好道別。為我們乾杯—乾杯 —乾杯。我們在同一條街長大,從小時候就認識了,我們的家境和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一路走來還是成了很好的朋友。那時我們年輕,以為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整個世界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只需行動起來,我們無往不勝;後來我們才漸漸地了解了更多。戰中戰爭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戰爭的最終勝利如蒼蠅一般,我們為它們獻上身軀肉體。
  • 《我們的父輩》戰爭可以把我們人性裡最壞的一面激發出來
    失落的人心、喪失的人性、對故鄉的執念、對未來的逃避,當三個在戰爭裡倖存下來的好友重聚時,當他們互相不能面對對方昔年時,一切走向了終點。2、戰爭永遠不在於戰爭的場面,作為希特勒,就算之前無往不利,一樣會碰到人性的挑戰,當面對失敗的可能時人性的自我挑戰,當面對失敗的真切時人性與人性的善惡相對,這便是戰爭。
  • 《我們的父輩》德國反戰片,揭露了戰爭時期人性的惡、善、厭、偽
    前言當2013年上映的德國戰爭片《我們的父輩》上映時很多觀眾看完都給了很高的評分,在某瓣評分高達9.6分。絲毫不弱於我們所熟知的《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霸王別姬》等膾炙人口的電影。該部影片分為三季,第一季講述了德國人進攻蘇聯,第二季講述了德國人在戰爭中撤退,第三季講述了德國柏林淪陷的過程。
  • 《我們的父輩》悲壯是屬於英雄的,普通人只有慘澹
    張愛玲說,悲壯是屬於英雄的,普通人只有慘澹。對以戰爭為背景的作品感興趣,大概是因為在那樣的時代下,被裡挾前行的個體,在光明與晦暗間能流露最真實的人性。而人性的至深處也最叫人感動。 太久沒有看過讓我集集淚目的劇了,雖然是三集的迷你劇,但其實更像一部加長版的電影。
  • 《我們的父輩》觀感
    在看《我們的父輩》。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有人推薦,日常豆瓣查評分,我因該電視劇豆瓣9.6分而覺得驚訝。驚訝的是因為我居然還沒有聽說過這麼高分的電視劇,更不要說看過。於是標記想看。雖然在看電影之前,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知道這是一部關於二戰的電影。但是在看的過程中,依然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不禁失聲痛哭。
  • 豆瓣9.6,十二年創作||《我們的父輩》:從德國角度看戰爭
    影片背景《我們的父輩「戰爭能夠讓一個人成為真正的男人。」是他告訴弟弟的話,威廉總是帶領隊員攻下一個又一個領地。但在1945年,在攻佔電報臺的時候,他的隊伍只剩一個人,他徹底失去了戰爭的欲望。於是他躲了起來,後被抓到被奪德國公民權,在德國垂死之際逃了出去。
  • 《我們的父輩》被戰爭毀掉的一代人
    首先關於思想吧,意識形態決定著行為意識,所知所想即所行,之前很不解希特勒是怎麼煽動整個國家如此狂熱的,如此的「喪失理智」去發動這一場反人性的戰爭,難道都是愚民麼。看完這部片子後,其實不然,人的思想是一直被影響灌輸的,也許我們看到的一切只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每天我們接觸的一切都在影響著我們的認知,而我們深處其中卻很難去發覺,變化也在不經意之間。
  • 電影分享《我們的父輩》
    Tell Me Why是一首我特別喜歡的反戰歌曲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真的是一部經典著作。
  • 戰爭背後不忍琢磨的人性——《我們的父輩》(一)
    《我們的父輩》是一部以德國視角講述二戰時期德國在蘇聯戰場上的故事的電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我在今年所看到的最有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電影。它通過塑造了五個人物性格鮮活的好朋友在戰爭中的成長與變化為我們勾勒出了一段悲慘的戰爭故事,同時又生動描繪了一幅五個主角們所展開活動的時代畫卷,因此兼具紀錄片的真實性與劇情電影的代入感發人深省。
  • 高分電影100部之《我們的父輩》:別再輕易說「大不了開戰」
    ,可以來看看《我們的父輩》;如果你想知道戰爭會怎樣改變人,可以來看看《我們的父輩》;如果你想知道發起戰爭的理由相比於戰爭本身有多麼輕浮,可以來看看《我們的父輩》。《我們的父輩》是teamWorx Produktion für Kino und Fernsehen GmbH公司製作推出的迷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