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裡與民勤

2021-02-13 與狼共舞0

關注黃萬裡,緣於1980年代長江三峽大壩的修建。他在一片讚揚附和聲中屢屢發出強烈的反對言辭,令我肅然起敬。先生去世後,《讀書》等雜誌刊發了相關文章,及至看過趙誠所著《長河孤旅——黃萬裡九十年人生滄桑》,其「挈情憂國」、「有策犯鱗」、「臨危獻璞」的諸多人生遭際躍然紙上。感慨之餘,想起了黃先生在民勤寫的兩首詩以及知情人對他的評價。

黃萬裡是著名愛國志士、教育家黃炎培先生的第三子,傑出的水利學家。1911年出生於上海,1932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後留學美國,改修水利工程,獲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伊力諾伊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47年任甘肅水利局局長。1953年任清華大學水利教授。他的一生,有人用「五個一」來概括:一座大壩(三峽大壩);一篇散文(《花叢小語》);一個右派(欽點);一本著作(《黃萬裡文集》);一生執拗(直諫至死)。

黃萬裡的女兒黃且圓女士在《江河無情人有情》一文中寫道:(黃萬裡)1947年至1949年4月任甘肅省水利局局長兼總工程師,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他到達蘭州後,廣聘各方人才,迅速組建了甘肅省水利局及勘測總隊(後改為工程隊),由他擬定的該省水利事業的方針為:先改善舊渠,次動新工;勘測全部河西走廊的水資源,以擬定通盤建設計劃。……他和局內同事一起,坐騾車、騎馬到達沙漠邊緣的不毛之地民勤、紅柳園,勘察地質、水文,直至遇匪警方才折回。經實地考察,發現該地鹽鹼化、砂化的癥結在於,直接分流河水灌溉農田,抬高了河床,而使地下鹼水無出路,導致地力大損。他提出另開灌渠或打井澆田,而保留原河流作為天然排水道的改建方案。至此,他治水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首先要弄清河流的特性,流域的地質地理狀況,依據自然規律,因勢利導地開發水利,為我服務。

黃且圓引用了黃萬裡在河西考察途中所賦的一首詩:

禾除田空柳櫱黃,荒村日落倍悽涼。遠看滿地銀般鹼,疑是昨宵陌上霜。馬背輕身奔牧野,胸生奇策授錦囊。懷才到處好獻技,獨愛蘇山君子鄉。

我在甘肅省檔案館的資料裡找了另一首:
   水火刀兵滿世間,誰令騎馬客蘇山?風沙侵地民知守,銀鹼銀田事足患;萬籟噓聲催落日,兩行紅柳到淺灣。濟時有筆空施為,且待太平氣象還。

詩中「蘇山君子鄉」「蘇山」無疑是民勤縣城東北的 「蘇武山」。詩裡1940年代末的民勤,荒村落日,遍地鹽鹼,直逼眼前。黃萬裡愛民勤百姓的君子之風,無奈時機所限,胸生懷藏的治水致富之策,只待在太平世界裡變作現實。

黃萬裡的詩寫得好,欽點他右派的領袖如是說。1964年,距離1945年毛澤東和黃炎培延安「窯中對」「興亡周期律」近20年,毛、黃又坐在了一起。毛對黃說:「你兒子黃萬裡的詩詞我看過了,寫得很好,我很愛看。」黃萬裡此時已因《花叢小語》成為著名右派7年,正在接受改造。自古天意高難問。領袖評語出於何種目的,我無法做出推想,但對黃萬裡的詩,應該是心許之言。

黃且圓記述黃先生稱許民勤民風,寫文章盛讚「偉大的民勤人民」,投稿報社。我問了甘肅省檔案局的資深館員,說是黃萬裡留在甘肅的資料極少,檔案館保存了兩封手札,涉及河西,未專提民勤。至於寫民勤的文章發表在何種報刊,就不得而知了。

我找到了《黃萬裡文集》。這本由黃先生的晚輩和學生編輯的著作,無出版社無定價,印行於黃先生去世的2001年8月。我想查詢黃萬裡到達和離開民勤的具體時間、去過民勤哪些地方、誰陪著他、說了些什麼話、民勤人的哪些言行促使他發出了「偉大的民勤人」的讚嘆等等,可惜書中沒有隻言片語。黃先生在民勤的經歷,如風過樹枝,全無痕跡。

電話詢及 「民勤文化活地圖」李玉壽先生。答曰:「在某年《甘肅民國日報》,黃萬裡寫的是民勤水利問題。報紙我手裡有。」

關於黃萬裡的一生,我等無資格評說,且集嘉言定論如下:

(黃萬裡)先逢戰亂,後逢運動,平生才學得不到充分施展,甚至被打入煉獄,飽受煎熬。1953年,他以一人之力,舌戰群儒,反對三門峽工程,遭高層圍攻而絕不屈服。真理從來不是權力的奴婢。歷史已經證明,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在中國知識界整體上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絕大多數人習慣於隨波逐流的年代,他們只是幾十萬專業技術人員中的鳳毛麟角。但只有像他們那樣發出自己的聲音,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原水電部老領導、毛澤東秘書李銳:「黃萬裡的命運是個人的悲劇,也是中國的悲劇。他是中國水利界一個非常偉大的馬寅初式、陳寅恪式的悲劇人物。」

黃萬裡辭世,一封唁函說:「黃先生是20世紀後半葉有良知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是20世紀中國水利史上的一道亮光,是20世紀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西方文明珠聯璧合的最後幾顆僅存的碩果。先生一去,大樹凋零。先生為天下蒼生,不避斧鉞,言其所知,先生之頭可懸於國門之上矣!」

相關焦點

  • 黃萬裡活了90歲,對三峽工程有疑慮,他的父親是誰?開國副總理
    !
  • 民勤傳說:灶老爺的嘴 民勤瓜染甜
    灶老爺的嘴 民勤瓜染甜作者:孫明遠掌管一家溫飽的尊神灶老爺,家家供奉祭祀,日日煙燻火燎。特別是每年臘月廿三日,灶老爺大祭之日,神州百姓便上香燒紙,殺豬宰羊,虔誠供奉。灶君酒飽飯足,香錢盈囊,便要上天奏事。灶君臨行之前,人們使用蜜糖染甜他的嘴巴,並且在灶君神像兩邊書寫叮囑祈禱的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話吉祥」,讓他儘量在玉帝跟前說好話。
  • 【原創】秦雍丨情牽夢縈民勤老家
    民勤冬寒夏熱,多風沙、少降雨,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民勤地處石羊河流域最下遊,西、北、東三面被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由於石羊河上遊祁連山水源涵養能力降低和中遊用水激增,每年進入民勤的地表水由上世紀50年代的5.9億立方米減少到現在的1.0億立方米。目前,民勤的荒漠化面積已佔土地面積的94%,荒漠邊緣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綠洲推進。所以,缺水、乾旱、沙化,是民勤難以逃脫的宿命。
  • 《民勤嗩吶藝術》出版發行
    近日,由民勤縣文化館歷時兩年多攝製的《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由甘肅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共選錄民勤嗩吶曲目297首。據了解,嗩吶藝術在民勤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技法豐富,是群眾比較喜愛的民間樂器吹奏藝術。
  • 《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出版
    《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出版近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出版。音像出版物由民勤縣文化館與民勤匯聚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甘肅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民勤嗩吶藝術是民勤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技法豐富、群眾喜愛的民間樂器吹奏藝術。興起於明代,成熟、興盛於清代和民國時期,清代以來,隨著大批移民,傳播到河西地區和新疆、內蒙古等地。民勤嗩吶吹奏技法獨特,所用的「循環換氣法」,是當地特有的一種吹奏技法。藝術風格獨特,具有高亢豪放之氣和剛柔優美之風,獨具南北兼融的藝術風格。
  • 民勤嗩吶有了專門的音像出版物
    民勤嗩吶有了專門的音像出版物每日甘肅網12月2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民勤嗩吶藝術》音像出版物日前由甘肅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該音像出版物由民勤縣文化館與民勤匯聚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製
  • 民勤的飲食文化
    民勤發麵饃鬆軟香甜,別有風味,更特異的是晾乾後可以久存不壞。幹 透的發麵饃,只要泡入開水,馬上浸潤綿軟,筋骨尚存,其味不變。而牙齒堅 硬的人則喜歡乾脆嚼吃,一咬即碎,香脆可口。 民勤發麵饃的形狀,種類不下10 餘種,視節日時令而不同。 墩墩 純麵團切成圓餅狀,不施油脂、顏料,蒸製而成。
  • 民勤雖不完美,但我有50個愛她的理由!
    喜歡民勤,最愛的人在身邊,小夥伴一個電話就能聚齊,都是我們逝去的青春。7. 喜歡民勤的人,樸實善良,爽氣豪邁。8. 喜歡民勤的調調,優雅從容。9. 喜歡民勤的語言,標準的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10. 喜歡民勤的發展,以自己的實力綻放光彩。
  • CCAfa142中華蒙古扁桃保護地·民勤正式成立
    2月12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正式批准設立「CCAfa142中華蒙古扁桃保護地·民勤」。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民勤治理不好,中國的第三大沙漠和第四大沙漠就要握手。且沙漠南移,甘肅甚至其他省市更大的地方會受到影響。可以說,民勤是固守河西走廊的重要屏障。
  • 民勤航拍!拍民勤能拍出這樣的高度
    歷史上最好的民勤航拍,作者:勇士航拍(李亞男)民勤賦作者:許少英石羊一脈,曠漠三圍;河隴翼珍,絲廊玉佩
  • 片片綠色,片片都是「民勤」(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⑧)
    民勤縣委宣傳部供圖 東邊是沙,西邊是沙,北邊還是沙——從衛星地圖上看,位於甘肅省武威市的民勤縣就像一把綠色的楔子,釘在騰格里沙漠與巴丹吉林沙漠之間。這枚楔子不大,卻少不得。若是丟了這道屏障,騰格里與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將連成一片,對於河西走廊甚至整個中國北方地區來說,後果不堪設想。
  • 2019中國·民勤沙漠國際爵士音樂節 日程
    2019中國·民勤沙漠國際爵士音樂節是為打響民勤「沙海綠洲·綠洲碧海」旅遊品牌,對外宣傳展示獨特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提升群眾藝術素養和文化品味,助力2019中國·民勤第二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的成功舉辦,驅動民勤高雅藝術特色文化品牌的創立,使浩翰沙漠在高雅藝術的支撐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打造「中國·民勤沙漠藝術之都」的國際美譽,而舉辦的國際性活動。
  • 大恩上師嘉樣丹貝尼瑪民勤、金昌弘法紀實
    ,我們的大恩根本上師---嘉樣上師百忙之中來到了民勤。 民勤紅崖山水庫是亞洲最大沙漠水庫。紅崖山水庫位於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遊,處於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包圍之中,距民勤縣城約30公裡,是沙漠地區的一座中型窪地蓄水工程。
  • 國家級非遺名錄推薦項目公示 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入圍推薦名單
    國家級非遺名錄推薦項目公示 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入圍推薦名單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正在繪製中每日甘肅網12月23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22日,自武威市傳來消息:在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武威市的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華銳唐卡)兩個項目入選。
  • 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公示名單民勤曲子戲民勤曲子戲起源於明初,形成於明代中葉,興盛於清代和民國時期。民勤小曲戲經過600多年的傳承演唱,形成了其他戲曲不可替代的鮮明獨特的藝術特質。保護傳承民勤小曲戲,不僅對於完善中國戲劇體系,研究南北地方戲曲融合有著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而且對於深入研究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存,推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2019中國•民勤沙漠國際爵士音樂節期間交通管制通告
    2019中國•民勤沙漠國際爵士音樂節期間交通管制通告為有效緩解道路交通壓力,確保2019中國•民勤沙漠國際爵士音樂節期間交通安全暢通請關注【民勤公安交警】微信公眾號
  • 食客光影,煙火年華——這些年我們吃過的民勤小吃店
    也讓我們看看,遍布民勤大街小巷的小吃店,有哪些能進入我們的視野。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誰都想吃點兒好的,可是,吃什麼,到哪兒吃,有時候還真是一個令人十分糾結的問題。作為一個在民勤生活了十六年的資深吃貨,一個喜歡翻騰吃吃喝喝的豬豬女孩,美食無疑是最大的誘惑,我早已嘗遍了民勤的各個小吃店。所以在吃這方面,我還是頗有研究的。
  • 竟然把民勤說成了這樣……
    春天到民勤,遍野綠茵茵。湖壩一路行,到處生態林。夏天到民勤,山青水又清。白亭野鴨鳴,蘇山樹成蔭。秋天到民勤,一片豐收景。辣椒嫣紫紅,棉朵笑盈盈。冬天到民勤,美味香噴噴。五湖四海賓,民勤歡迎您!又是一年好"收成",從"東鎮"出發,沿著"西渠",我開始了神秘而快樂的民勤行。"青土湖"畔,蘆葦蕩漾。"瀦野澤"裡,海鷗飛翔。"紅沙梁"上,棉花綻放。"三角城"下,草肥馬壯。"紅柳園"裡,鳥語花香。"狼刨山"腳,產業興旺。千頃"大灘",綠樹成行。綿延"夾河",噴泉流淌。一座"東壩",固若金湯。文化之鄉,學風優良。
  • ...2021中國·民勤第四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 作品方案徵集公告
    、沙漠的浩瀚壯觀以及民勤防沙治沙的深厚文化蘊涵。2018年中國民勤首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幕盛況2019中國•民勤第二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幕盛況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幕盛況為進一步展示民勤獨特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傳播綠色環保、人沙和諧共生理念,詮釋
  • 在沙漠偶遇劇組拍電影,甘肅武威民勤也有騰格里沙漠,人少還景美
    電影拍攝地在甘肅,大部分鏡頭裡都有出現一片沙漠,這片沙漠位於甘肅武威民勤,是騰格里沙漠的一部分。民勤在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交界處。人們提起騰格里沙漠總是想著去內蒙,實際上,甘肅武威民勤的騰格里沙漠風情同樣很迷人,並且遊客稀少,無需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