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標題:
CCAfa142中華蒙古扁桃保護地·民勤正式成立 | 中華保護地體系2月12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正式批准設立「CCAfa142中華蒙古扁桃保護地·民勤」。
蒙古扁桃,別名山櫻桃,民勤人也叫野杏樹,是民勤的荒漠地帶廣泛分布的一種稀有的落葉灌木,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植物。蒙古扁桃主要分布於內蒙古、甘肅河西走廊及寧夏等地,是耐旱的小灌木,其種仁可食用及藥用,長期以來被人們採集果實和當作燃料,牲畜亦喜啃食其果實,因而遭受破壞,分布範圍日益縮減,植株數量逐漸減少。
(來源/網絡)
在部分地區,由於生態環境日趨惡劣,影響其生長發育,開花結果甚少,天然更新困難。因此,目前只在偏遠地帶還零星生存蒙古扁桃,分布面積不到三十平方公裡。而植被的減少,又造成流沙擴大,沙塵暴天氣的增加等新的生態災難。
民勤縣地處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間,位於甘肅和內蒙古交界地帶,荒漠化面積達90%。上世紀中葉開始,民勤所處的石羊河上遊來水減少,大氣候趨於乾旱,民勤綠洲由過去阻沙天塹變為沙源,水幹風起,沙逼人退。民勤逐漸成為全國最乾旱、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繼而演變成了我國四大沙塵暴發源地之一。
蒙古扁桃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民勤治理不好,中國的第三大沙漠和第四大沙漠就要握手。且沙漠南移,甘肅甚至其他省市更大的地方會受到影響。可以說,民勤是固守河西走廊的重要屏障。
2001年,中央曾指示,一定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用什麼治理荒漠化?這問題儼然已是民勤人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來源/網絡)
蒙古扁桃生物學特性和生理特徵完全和乾旱地區自然條件相適應,其根系發達,抗旱、抗寒能力極強,擁有強大的固沙功能,在40℃高溫下和-40℃的低溫下仍能頑強生長、存活。為了初步探索蒙古扁桃在民勤的栽培效果,2019年,民勤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即現在的「中華蒙古扁桃保護地·民勤」),在民勤縣紅沙崗的荒漠地帶,栽植了8000株蒙古扁桃,當年成活率達70%,秋季進行了補栽。根據人工實驗,該物種的表現出了較強的抗旱、抗寒、抗鹽鹼特性,在貧瘠的荒漠地帶,成活率較高,完全適合人工種植推廣。人工栽培蒙古扁對改善荒漠地帶的生態環境、遏制荒漠化進程,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和意義。
蒙古扁桃
(圖片來源/網絡)
2020年,「中華蒙古扁桃保護地·民勤」將繼續種植10000株蒙古扁桃,為荒漠化治理進行探索實踐。
(圖片來源:中華蒙古扁桃保護地·民勤)整理/Talina 審/ZYS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