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張敬軒這個名字,是高一的某個黃昏,校園廣播裡面有一首「I』ll find my way, I want a different way」,然後我前面那個唱歌很好聽的男生很興奮地對我說,yuki,廣州人來的,並且自己錄唱片。
我知道當時他也在寫一點歌,在家裡哼哼然後給我們或者放上網,然後存點錢去找專業的錄音室,說夠10首了就送我們一盤CD。
後來聽香港商臺的樂評節目,訪問這個揣著一個簡裝CD來港島闖天下的「大陸仔」,聽他如何悶頭在房間裡倒騰音樂,如何面對父母鼓勵的眼神心裡默默內疚。然後慢慢的那首《斷點》成為了每個人哼唱的調子,然後在Jay紅得發紫的日子裡,我們還記得有個人本土粵語歌手唱著咬字清晰的R&B,然後在我高三一年桌子上貼著一張紙條,寫著……
但是我真正喜歡上張敬軒的歌並不是從《斷點》開始的,而是《酷愛》。
《酷愛》亦是我的粵語啟蒙歌,當年軒仔一句「我估錯這個世界得到教訓」讓從來沒聽過這種假聲唱法的我起了一聲雞皮疙瘩。從原版到《第一樂章》再到《HInslive in passion》一共六個版本我都聽過,編曲上明顯感覺出軒仔這些年心態的變化,從最初的激情澎湃想要在香港闖出一片天,到後來娓娓道來平和的心態,張敬軒成熟了不少,雖然現在已經循環到不怎麼想聽了,雖然這首歌現在聽來有點口水,但是還是要謝謝軒仔把我帶入了粵語歌的世界。
張敬軒的很多歌除了用詞大膽,MV也很開放。就《酷愛》來說,在當年就算得上想到放得開。MV講述的是一對男女由彼此相愛到無奈分手的痛苦感情經歷,歌詞涉及成人題材,因此MV拍得相當大膽,MV中一名女模特兒上身露點演繹,並騎在一位男士身上,不過導演清場拍攝,連張敬軒都不能逗留,他還笑說想做那位MV男主角。而對於能否接受大膽演出,張敬軒則表示要先把自己練得更結實一點才行。
張敬軒在香港樂壇算是一個特例。說到怎麼看待一個廣州的歌手在香港樂壇取得成功,南方人物周刊之前的報導寫過,廣州人罵他忘本,香港人罵他搶飯碗,原來沒有一地是屬於自己的。記得他在頒獎禮說過很多次,感謝香港這個地方,在那個嘈雜的場所,不覺得聽懂的人有多少。
其實和所有背井離鄉的人一樣,異鄉就是實現夢想的地方。但是評議是別人的,奮鬥是自己的。無論一個地方毀滅還是成就了你,它也從來不屬於你的。
這樣的經歷幾乎是每個尋夢異鄉人都會碰到,雖然坎坷難捱,但幸好如今的你已經破土而出一飛沖天,曾經的堅持和付出都只是如今成就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