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D·J·卡盧索
編劇: 克里斯多福·蘭登 / Carl Ellsworth
主演: 希亞·拉博夫 / 薩拉·羅默爾 / 凱瑞-安·莫斯 / 大衛·摩斯 / 艾倫·餘 / 更多...
類型: 懸疑 / 驚悚
本片翻拍自希區柯克的名作《後窗》。凱爾(希安•拉博夫 Shia LaBeouf 飾)本來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一年前當他的父親死於車禍後,他的生活開始改變。凱爾一直認為父親的死與自己有關,一直非常自責。一天,老師批評凱爾時無意提到了他父親,他爆發了,將老師扔了出去,因此被法院判罰監禁在家三個月。
母親試圖用工作衝刷掉悲傷,因此整天只有凱爾一個在家。百無聊賴的凱爾開始用他的望遠鏡偷窺鄰居們的生活:風騷的女僕勾引男主人;三個小孩整天在家看A片;整天剪草的神經漢捏死在自己花園裡打洞的兔子;長得鼻直口闊的美女天天遊泳練瑜加等等。凱爾漸漸發現在這些鄰居中了可能一個隱藏的連環殺手,危險也隨之而來。
希區柯克的名作《後窗》,一直以來都是各路導演模仿、翻拍的「重災區」。
鏡頭內外的雙重窺視、婚姻眾生相、旁觀者未必清……
這部1954年上映的電影,至今仍然好於95%的懸疑片和97%的驚悚片。
大師和經典,絕對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
三更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一部翻拍自《後窗》的,甚至連名字都耿直的「致敬」了一番——
《後窗驚魂》Disturbia翻拍自《後窗》的它,成績並沒能複製前輩。
這部《後窗驚魂》豆瓣評分僅6.5,差了前輩兩條街。
但就像小編標題中說的,光憑泳池裡的那場戲,這部電影就值得一看。
雖然有著「偷窺」這樣略顯B級的元素,它卻是部正兒八經的娛樂大作,在當年也取得了相當不俗的票房戰績。
與原作相比,《後窗驚魂》最大的變動在於角色的青春化。
時年二十歲出頭的「變形金剛」男主希亞·拉博夫,以及嫩模薩拉·羅默爾。
除了因偷窺身陷危機之外,也上演了一段懵懵懂懂的青春戀曲,算是「炒冷飯」的意外驚喜。
原作《後窗》中,攝影師男主因為摔斷了腿,不得不在家裡修養。
而翻拍版《後窗驚魂》中,尚未成年的凱爾,則是因為毆打了老師,被戴上電子腳鐐軟禁在家中。
凱爾本來家庭和睦,但由於一場車禍,使得父親意外身亡。
這場車禍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凱爾自己!
凱爾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
他的西班牙語老師為了激勵凱爾好好學習,無意中提到了凱爾的亡父,哪曾想凱爾當場爆發,和老師扭打在了一起。
這種行為,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犯罪,但法官看在他喪父心痛,從輕發落,才只關了他三個月的軟禁,讓他面壁思過、三省吾身。
負責看管他的警察,正好是被打老師的弟弟。
一有風吹草動他便火速趕來,不由分說就是一頓對待重刑犯的全套「服務」。
典型的公報私仇。
母親雖然理解凱爾的苦衷,但為了讓他早日走出陰霾,不僅註銷了他的Xbox、iTunes帳號,甚至連電視機插頭也一併剪斷。
這下子,凱爾就真的「與世隔絕」了。
這時,他從未關注過的鄰居們,反而成為了無聊的「救命」解藥。
原作中,男主窺視的是對街公寓。
而在這一部裡,場景來到了遠離市區的郊外,所有人住的都是獨棟別墅,偷窺的對象,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
比如,從客廳看出去,可以瞧見某戶的男主人正在和女傭調情。
從主臥看出去,可以發現某家的小朋友們正在偷看成人頻道。
而最靚麗的「風景」,則來自於凱爾自己的房間。
新搬來的同齡姑娘阿什莉,每天都會在院子裡遊泳、曬日光浴。
哪個青春期的男孩不懷春?看著近在遲尺的美人,凱爾心猿意馬,情難自控。
除了這些有趣的「家庭肥皂劇」外,一個神秘的單身漢,卻引起了凱爾的重視。
當地最近發生了一起少女失蹤案,根據目擊者的口供,嫌犯開著一輛60年代的軟篷野馬。
而這位名叫特納的德州壯漢,恰好擁有一輛同樣的藍色跑車。
於是,凱爾在繼續窺視女神之餘,也沒忘了監視著特納的一舉一動。
這天,凱爾把好基友叫來家中,一起欣賞「美景」。
笨手笨腳的基友卻不小心弄出聲響,被敏感的阿什莉察覺。
沒想到下一秒,她居然直接出現在了凱爾的家門口。
好在阿什莉並不是為了追責而來。
剛搬到新環境的她,實際上只是想交個新朋友而已。
凱爾承認了自己的偷窺,並且辯解自己偷窺是為了正義,監視住在隔壁的「冷血殺手」。
於是三個年輕人,便在凱爾家開開心心的玩起了偵探遊戲。
到了晚上,真正的精彩開始拉開帷幕。
特納如往常一般,很晚才回到家中。
不過這一次,他的身邊多了一名夜總會女郎。
凱爾與阿什莉本來饒有興致的想要實景體驗下「成人」戲碼。
但他們喜聞樂見的戲碼還沒發生,就驚恐的發現特納不知什麼時候掏出了一把尖刀!
難道凱爾的猜想成真,特納就是電視中的變態殺人狂?
氛圍越來越緊張,卻又可笑的戛然而止——
原來,特納拿著刀,只是為了給女郎摘掉衣服的吊牌而已。
凱爾戀戀不捨把阿什莉送回了家,阿什莉則淘氣的合上了百葉窗。
鬱悶中又帶有一些竊喜的凱爾,只好再次把鏡頭轉向了「冷血殺手」的家中。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卻讓他大驚失色。
夜總會女郎不知何故,一邊哭喊著救命一邊在客廳裡四處逃串。
可就在凱爾打算拍下這一切時,卻不小心按到了閃光燈,只得暫時先躲藏起來。
等到他再次探出頭時,沒想到卻看見女郎自顧自的開車離開。
難道,這又是凱爾在精神緊張情況下的一次烏龍?
郊區別墅給偷窺帶來了多樣性,可過近的距離,讓危險係數同樣直線上升。
第二天早上,特納突兀的出現在凱爾家中,凱爾這才意識到,也許事情真的有什麼蹊蹺。
於是,凱爾三人決定要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
因為凱爾不能離開房屋,所以盯梢的任務交給了阿什莉,潛入特納家中尋找證據的任務落在了好基友的身上。
凱爾不知道的是,一場危險也隨之逼近.
這部《後窗驚魂》之所以口碑與原作相去甚遠,除了鏡頭語言上的缺乏以外,更多原因可能是因為對於原作的大幅度更改。
對於翻拍經典之作的影片,大部分是新瓶裝老酒,換湯不換藥,完全不考慮審美觀存在什麼古今發展、東西方差異。
更有甚者是新瓶裝假酒,東施效顰,只顧打著經典的噱頭,其實將原劇本的精神拆解得支離破碎、漏洞百出,更不要提什麼內涵和精髓了。
而這部翻拍自希區柯克《後窗》的《後窗驚魂》,雖說同樣打著翻拍的旗幟,但卻相當於新瓶裝新酒,商標相同,味道卻另有天地。
編劇沒有很死板地抱著原故事不放,而是大膽借用原故事的創意,其餘均是自由發揮。
整個片子的風格更趨向於青春片,也更符合時代精神。
窗外的世界也大有不同,從50年代的邁著優美舞步幹家務的舞蹈演員、坐在鋼琴前埋頭創作的作曲家、「寂寞芳心」的單身女子、養小狗的消暑夫婦和漫溢激情的新婚夫婦...
變成了妻子去打網球、丈夫回家和女僕鬼混,每天偷看成人電影的孩子和每天清理兩次草坪的殺人魔。
《後窗驚魂》兼顧了商業性,影片緊張刺激、觀賞性頗高,但希區柯克的《後窗》更多的是對人偷窺心理的反諷和抨擊。
這部電影卻將這層含義降低到了最小,充其量不過是一名青春期男孩對於女孩的愛慕,
最後更是讓卡爾成為了英雄,進一步削減了他此前偷窺的罪惡感。
不過這部電影絕對是一部合格的商業爆米花片,
美人、英雄、反轉、罪惡應有盡有,絕對能讓你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