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三國時期的曹操存在很大的誤解,雖然曹操過於奸詐,但是確實是一個人才,這也是很多人稱他為梟雄的原因。但是實際上他手下的大將數不勝數,謀士也比其他兩國多很多。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得出曹操本身還是有值得稱讚的地方的,那麼曹操都有多少謀士那?
曹操手下的全部大將名單
第一名典韋,在三國中排名第三,一呂二趙還是一呂二馬關係不大,但第三名典韋一直沒有爭議。帳下壯士有典君,一雙戟重八十斤。背插十餘支小戟,五步取人,百發百中。逐虎過澗,單手執旗,多次救曹操性命,以至於在曹操與張濟妻行苟且之事時,也不離左右,被曹公譽之「惡來。」可惜英年早沒,不然在潼關曹孟德何至於割須棄袍。
第二名許褚,在曹營排名第二也沒有問題,但對許褚的武力說法不一,見仁見智。有的說不及馬超,有的說曾敗給張飛,總之將許列為三國超一流選手似乎有些勉強。此言大差,許褚是筆者極為推崇的一員虎將,單打獨鬥不遜於任何一個人。從交手經歷看,他所遇到的對手含金量最高,呂布趙雲典韋馬超張飛,三國前六名中他打過五個,酣戰徐晃龐德,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斬李暹、李別,雙挽人頭,曹操謂之「樊噲」,以一敵四完敗泰山四寇,以一敵二力鬥張魯手下名將楊昂楊任、東吳大將韓當周泰,其他還則罷了,周泰應該是東吳數一數二的戰將,是準一流選手,雙敵許褚,競佔不到任何便宜。
許褚降曹後,後人詩評:天下瓜分漢欲亡,四方豪傑盡鷹揚。葛陂許褚投降後,自此何憂呂布強!獲此評價者唯許褚一人。鬥呂布二十回合不分勝負,曹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差典韋夾攻,最後六將齊上大敗呂布。許褚實力可見一斑。
渭水之上,許褚獨奮神威,夾舵撐篙,亂箭叢中救回曹操,給馬超造成很大精神壓力,以致於兩軍陣前,曹操帶許褚雙騎出陣,許手執寶刀,目運神光,馬超競不敢動,兩軍駭然,氣勢上先輸一籌。後來在許褚咄咄逼人的求戰下,馬超被迫應戰,並且誓殺「虎痴!」而許褚向曹操所作的保證是:「來日必擒馬超!」一擒一殺,馬超氣勢上再輸一籌。雙方大戰200回合過後,許褚性起卸甲再戰,有人說許褚不行了才卸甲裸戰,不知道你看沒看到性起二字?什麼是性起,那就是越戰越勇,精神倍增,怎麼是不行了呢。而且卸甲之後,優勢明顯,先是奮威舉刀,然後棄刀奪槍,許褚力大,要不是槍桿不結實,馬超的槍已經到了許褚的手裡了,槍都給人了,勝負立判。就算這樣,撅斷了的槍一人一半,雙方亂打,可許褚是帶槍頭的一半啊!不知道有人怎麼看的,竟然看出許褚不敵馬超了。當然是曹操怕許有失派夏侯淵曹洪助戰,許是曹的心腹愛將,怕馬超困獸猶鬥,在已經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派人夾攻,一舉拿下,沒什麼不對,要是看出許褚力怯或者不敵,首選的應該是鳴金。不過也正是曹操的失算,才使許褚中了兩箭,因為龐德馬岱不按套路出牌,一看對方添將,揮兩翼鐵騎齊出,一場亂戰,曹兵打不過西涼兵,無甲的許褚挨了兩箭。要是曹兵能勝西涼兵,或許馬超真的已被許褚所擒了。戰後馬超說:「我見惡戰莫過於許褚,真虎痴也!」心有餘悸躍然紙上。許褚得到了對手的尊重,也說明許褚略勝馬超,最起碼不次於他。如果不如馬超,馬也許會說:「這次便宜了他,下次一定宰他!」
馬超的武力得到大家的公認,有此一戰,許褚進入超一流行列,應毋庸置疑。
第三名龐德,西涼勇將,原屬馬超,渭橋之戰,雖未遭遇勇將,但所到之處,勢不可擋,殺出血性,聲名遠播。後歸張魯,曹操手下猛將車輪大戰,未佔一點便宜,皆誇龐德武藝高強。歸順曹操後,危難之中,戰退魏延;樊城外與關雲長抬櫬決死戰!聲稱此去當挫關某三十年之聲價!百合之上未分勝敗。次日佯敗,一箭射中關公之臂。關平眼乖,先喊:「休放冷箭,」後衝上來扶住將要落馬的關公,于禁又不失時機的鳴鑼,而且是鑼聲大震,迫使龐德停住了腳步,可以說是關平和于禁的通力配合,才使關羽躲過一劫,也使龐德飲恨千秋!這也是三國中關羽唯一的一次差點當陣被斬,龐德武力值97,技+1。
第四名張遼,智勇雙全,堪稱帥才!用關羽對張飛的話來講,武藝不在二人之下。兩軍陣前,常為先登,遠徵沙漠,亂軍中斬冒頓於馬下。尤其合肥之戰,酣戰東吳猛將太史慈,最後將計就計,大敗孫權,太史慈歿於此役。逍遙津七千破十萬,差點活擒孫權,江南小兒聞張遼大名夜不敢啼,因此,張遼第四,名實皆符。
第五名徐晃,跨驊騮,執大斧,勇冠三軍,與虎侯許褚酣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深得曹操喜愛,定計收降。顛峰之作大戰沔水,天神一般的關羽與之相鬥八十回合,終因左臂少力而收兵,打破了關公不可戰勝的神話。因二十合敗於顏良、三十合不敵文丑,所以不能進入超一流行列。
第六名夏侯惇,曹操本家兄弟,草創時期的曹軍先鋒,匹馬長槍,拔矢啖睛,是戰神級的人物。經典之戰,一戰呂布,二戰關公。一戰呂布,不數合雙方混戰,夏侯惇抵敵不住,敗回本陣,此時應該在十幾合左右,筆者認為雖敗猶榮,敢上就是好漢,能在跨赤兔馬、持方天戟的呂奉先手下全身而退,也不是一般人啊!要知道此時的呂布如日中天正在鼎盛時期。二戰關公,一戰是誘敵,十數合便走,勝敗不能說明問題;二戰是關公千裡走單騎之後,夏侯追趕關公,前後鬥四十回合,未說勝負。有一點可以肯定,夏侯惇武力不及關羽,更不如呂布,可他最起碼是不怕關羽,在有士兵幫助的情況下,他認為完全可以活擒關某。
第七名曹仁,這是一個被低估的人物,他是曹操的族弟,弓馬嫻熟,精通武藝,經常統帥三軍坐鎮一方,在曹操眼中的份量應該是與張遼相若。真正體現曹仁武力的是大戰東吳兵時,曹軍新敗於赤壁,東吳大軍兵臨南郡城下,驍將牛金奮勇出戰被圍,曹仁披甲上馬,引麾下數百壯士出城,長史陳矯以為不過是遙為聲勢而已,沒想到曹仁大吼一聲,驟馬過溝,揮刀殺入吳陣,二流名將徐盛不能抵擋,殺到垓心救出牛金,回顧尚有數十騎不能得出,又殺入重圍救出這彪軍馬,所到之處,無人敢當,蔣欽亦阻攔不住,仁弟曹純率兵出城助戰,大敗吳兵。曹仁得勝,緩緩而歸。陳矯等迎門而賀:「將軍真天神也!」有此一戰,足已列為一流武將。
第八名張郃,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大將,在袁紹軍中曾與張遼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敗,也正是他與高覽的倒戈才使得袁軍徹底崩盤。與趙雲十餘合便敗走,顯然信心不足,與馬超不三合完敗更是蹊蹺,不是羅貫中筆誤,便是春秋筆法,是曹公驕敵,有意安排,不管怎樣,跟馬超相持絕不是三合的水平。後期的張郃可不得了,是曹軍中的頂級戰將,幾次大戰張飛,聲稱:「眾人皆怕張飛,我視之如小兒,此去必擒。」最多時死戰百十合,足顯實力。諸葛亮北伐設計困住張郃,見張郃在萬軍之中,往來衝突,英勇倍加,如入無人之境,嘆曰:「嘗聞張翼德大戰張郃,人皆驚懼,今日方知其勇。」
第九名夏侯淵,夏侯惇的弟弟,也是一方統帥,為曹操所倚重,出鎮長安。在渭水之戰中,看馬超囂張,看曹操摔盔,心中氣塞,歷聲高叫:「吾寧死於此,誓滅馬賊!」率本部千人出戰,與馬超廝殺,曹操上馬親自接應,結果馬超撇下夏侯淵徑奔曹操。雖未說馬與夏侯的勝負,但看馬來去自如,夏侯淵還不是對手,從出戰的氣勢上,夏侯也遜一籌,因為是報寧死的決心去的。最出彩的還是曹操徵張魯,夏候淵用拖刀計斬大將楊任,但楊昂楊任雙戰不敵許楮,所以夏侯淵的武力也就算是準一流,尤其是定軍山被老將黃忠斬首,在曹營中也只能排名第九。
第十名曹洪,曹操族弟,戰場上不離曹操左右,多次救曹操於危難之中,甚至有:「天下可無洪,決不可無主公」的豪言壯語,經典之戰一,鬥兩個時辰斬黃巾將領「截天夜叉」何曼,何曼身長九五寸,號「截天夜叉」,肯定也不是省油的燈。經典之戰二,潼關大戰,馬孟起殺的曹操割須棄袍,曹洪趕到,與馬超大戰四五十個回合才刀法散亂,也是不可小覷。
第十一名樂進,第十一名排樂進,可能大家有點意外,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李典、樂進、于禁都屬二流選手,樂進于禁雙戰呂布不住,但樂進單挑呂布手下與張遼齊名的大將臧霸時卻三十合不分勝負。最能體現樂進勇武的還是合肥城張文遠大戰孫仲謀,兩軍陣前,樂進一匹馬一口刀直取孫權,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護衛大將宋謙賈華雙戟並出,樂進刀到處,雙戟齊斷。一擊不中,撤身便回,如此勇武,三國罕見。曹操救合肥,東吳猛將凌統戰張遼五十回合不分勝敗,孫權恐凌統有失,令呂蒙接應回營,看起來凌統處於下風,但能跟張遼支撐五十回合不敗,也不是等閒之輩。第二天再戰,張遼令樂進出戰凌統,五十回合仍不分勝敗,樂進的實力應該是略遜張遼,但絕不在凌統之下,如果不敵凌統,張遼也不會派他出戰。
曹操手下的謀士有多少?
喜歡三國的朋友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曹操為何不去找諸葛亮,或者是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這裡自然有一些個人追求的問題,但當時曹操手下能用的人才實在太多了,光謀士就有一百零二人。這是三國除了曹魏之外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比的。估計諸葛亮如何到了曹營說話的機會都很難找到。
一起看看曹操所有智囊一覽表,我們分為:骨幹謀士、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直到曹操去世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骨幹謀士九人:
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
重要謀士三十六人:
陳群、華歆、鍾鷂、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許攸、郭淮。
其他謀士及椽屬五十七人:
嚴象、袁渙、張範、涼茂、國淵、何夔、徐奕、邢顒、鮑勳、劉放、劉資、梁習、溫恢、鄭渾、衛凱、劉廙、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楨、繁欽、路粹、徐宣、衛瑧、盧毓、戴乾、和恰、常林、楊俊、裴潛、崔林、高柔、孫禮、王觀、高堂隆、牽招、徐邈、胡質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異、王選、張承、任藩、傅幹、侯生、荀悅、成公英、賈洪、薛夏、令狐邵、劉馝、魏諷(後造反)
小 編 微 信
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 進入道源風水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