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不是大師也不是高手,和大多朋友一樣學過音樂,後來學吉他、自學苦練、放棄、撿起來、找名師、又放下、總結反思、找方法、接著練! 糾結了這麼多年,琴沒彈好,嘴上卻「談」好了,說起音樂和吉他一套一套的,但真正拿起琴的時候就歇菜了,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哈哈。
從學吉他到現在光買教材幾千元了,家裡的書櫃基本都是這方面的,每次買回來一本新教材掃兩眼就放書櫃積累灰塵了, 歐美的、日本的、臺灣的、大陸的各種正版盜版,為了列印一些電子版還專門買了印表機,可以說我不是設備控卻實實在在是教材控了。
找老師上小課,從誤人子弟琴行小販的到國內知名樂手再到真正低調的吉他大師,學一段時間就放棄了,感覺還是治不了自己的病,學不到真東西,覺得自己總在兜圈子,報著希望出發了,等學了練了之後發現又回到了原地,其實還是不會彈琴,記得有一個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我學琴彈琴近20年了才知道怎麼去彈吉他,以前都是吉他彈我!我一直沒悟懂這句話的意思,時至今日才明白了一絲,接下來的內容就解釋下,如果學琴為了彈幾首曲子的就不用接著往下看了,找幾首譜子練吧。下面的文字獻給那些和我一樣天賦不好、起步晚還糾結要不要放棄的琴友們。
無論學什麼樂器其實最終都是要為音樂服務的,到達真正玩音樂的狀態而不是被音樂玩。大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診斷下自己,看到底欠缺什麼,同時我認為所謂的基本功也是這三方面:樂感、技巧、和聲樂理知識。
一、樂感
樂感是人類七大智能中的一種,具體內容包括:音高感,節奏感,和聲聽覺,旋律感等等。作為一種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非簡單的聽覺),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先天遺傳,也可以後天培養。之前在一次回帖中我把樂感形容成武學中的內功,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內功強大的人在稍加練習後就能成為高手甚至大師,可見樂感的重要性,有些人天生就被稱作未來的音樂家,就是因為樂感好,前面提到過,可以先天有也可以後天培養,也有打通任督二脈的(譬如澳大利亞的那位摔成腦震蕩後摔出了樂感,什麼樂器到他手裡很快就能玩轉,當然不建議大家去摔腦震蕩)。
究竟樂感怎麼後天培養?我個人建議先從以下兩方面去練,因為這兩方面練好後就為你的樂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聽音練耳(音高感、初步和聲聽覺)
有條件的可以找個鋼琴老師專門練習聽音,不要覺得漫長、一般除了智障我相信在一個月你會有非常明顯的進步,對音高有一定的掌握對以後的扒帶和旋律分析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就給大家推薦一個軟體:EarMaster ,轉為聽音設計的一款軟體,每天堅持10-20分鐘;
還有一本非常不錯的教材:JODY FISHER編寫的《為現代吉他手設計的——聽音訓練手冊》,目前大陸還沒有正式出版,網上到是各種翻印的臺灣版,配合CD練,一天一條或者兩天一條。
可以用這三種方法其實的一種去訓練你的音高感和初步和聲聽覺
2、節奏感(律動)
記得在師範讀書時我的專業課老師第一節課說了一句話:你可以五音不全、可以不識譜不懂樂理,但千萬不能沒有節奏感,如果是這樣那我勸你別浪費時間了,音樂尤其是現代音樂,一旦沒有節奏感就完蛋了!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因為我就是天生沒有節奏感的人,每次練琴都不忘練習節奏,我應該是那會班裡第一個買節拍器的人....原因你懂的。
除了練基本功卡節拍器外其實不要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節奏練習,這些可能看來很枯燥無聊,但是節奏練習中最重要的,尤其是節奏感不好的(拍子不穩、沒有小節感)。看了基本關於節奏的教材,他們都是把16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三連音作為最基本的訓練,因為當你的身體裡有這4下和3下的時候你就掌握了很準確的時值,最初的律動應該就是這麼來的。
記得在北京學琴時一位老師教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16分音符、三連音的刷弦、節拍器開60時的速度,每天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去刷弦練習,很多人認為這是針對funk風格的基本練習,其實這個練好了對什麼風格都有幫助,尤其是節奏感和律動。
還有一種比較有趣的方法:找一首你喜歡的曲子跟著去掃節奏,左手護弦,右手跟著節奏刷弦,直到你覺得曲子是你自己彈的,剛開始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傻非常二的節奏練習法,試著練習後發現我當初的看法非常傻非常二,這種方法的好處:熟悉曲子的段落劃分、節奏變化、有利於扒帶、提高節奏感。接下來的兩種方法相對比較難:休止符練習法和玩轉節拍器,這兩種方法都能提高你的時值準確性和基本律動,由於篇幅問題我就不寫了。
關於練習節奏給大家推薦基本不錯的教材,當然都是很枯燥很基礎的教材,節奏不好的朋友請看下:陳雲強的《節奏訓練》,個人認為是國內最專業的節奏教材,這裡可能沒有你想要的RIFF,但堅持練一段時間你會有驚喜。
翟黑山的爵士四書之《節奏練習》,這老先生是國內第一個畢業伯克利的,相當厲害,具體就不介紹了,他的視頻是免費公開的,書網上有賣,跟著視頻一起練你會學到很多非常實用的方法與技巧,引用他一句話:節奏!重中之重!
二、技巧
這方面是我想說又最不想說的,因為爭議很大,引用下武學概念:外功。強大的內功是需要用外功來發揮出來的。可見外功的重要性,在這裡我想說的技巧不是什麼高深複雜的花樣技巧,而是實打實的雙手練習。
有很多人在問彈吉他左右手哪個更重要一些?我想說的是右手,因為你感覺和力度全在你的右手上體現出來,當然左手也有很重要的揉弦技巧。建議大家把右手看的重要些,因為你的律動和音色力度都由右手決定,右手的練習方法我推薦前面講到的節奏練習,無論是掃弦、撥弦還是悶音都可以按上面的去練。
左手方面:有很多朋友摒棄半音階練習,認為是浪費時間,有這時間可以直接去練音階。我不太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學吉他必須要有半音階這項練習,大家也可以看下國外大師出的一些教材,哪一本上沒有講到半音階,其實練習半音階就相當於武術初學者扎馬步,新兵蛋子踢正步一個道理,你的馬步扎穩了正步踢好了就為你一輩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半音階的好處:左手手指的獨立性、穩定性和規範性,建議大家練半音階時一定要用最慢的速度去練,節拍器60的速度,4分音符,保留指,這可能有些枯燥,等你熟練後可以把右手變成16分音符或其他節奏型,左手不變(每拍動一根手指),這樣既練習了左手又練習了右手的撥弦。
擊勾弦的練習:我建議大家看下網上李國標老師的視頻,有一集專門講左手擊勾弦練習,這應該是最好的方法了。
推弦的練習:主要是推弦的感覺和音高感,建議推弦不準的朋友按這個方法練,先彈響推弦目標音,然後記住這個音,再去推,心裡要想著目標音的音高(無論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推弦都這麼去練)。
音階、琶音方面:最好的方法是按五度圈練習,就不多說了,說多了都是淚.曾經走了那麼多彎路。其他關於掃撥、點弦、速彈之類的技巧大家可以看下美國MI音樂學校出版的《速彈基礎》,網上應該有英文版,或者看下李國標的視頻(他的視頻我認為很負責任),其他的高級技巧本大家可以在技術成熟時去練習下,上面講的幾種都是我認為最基礎的、對彈奏有幫助的。大家不要把發展技術作為首要目標,畢竟玩吉他不是搞體育、不是人體極限運動,技巧不在多,會運用才行,速度不在快,能聽清最好。
三、樂理、和聲知識、樂句的積累和即興
把這方面比作武學中的心法其實再恰當不過了,這方面不建議死記硬背,先去理解然後再去背。引用我的老師一句話:學樂理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一定要帶著疑問去學,沒有疑問的時候要麼就是你學會的時候,要麼就是還沒學會。
其實基礎樂理不是初學者想像的那麼難,理解了也就記住了,吉他本身就是很直觀的樂器。關於和聲方面其實越往後就越跟數學掛鈎了,有句笑話是和聲弄懂的同時數學也進步不少。當然學習和聲知識的時候一定要邊彈邊聽邊學,不要抱著一本書整天算啊算啊寫啊寫啊的,這樣等於背化學公式,沒用。
關於這方面的教材成千上萬,在這裡推薦幾個不錯的基礎樂理:MI音樂學校的《通琴達理》,直接以吉他為中心講解的樂理翟黑山的《基礎樂理》,其實這本並不基礎,建議搞明白了上面那本再學這本是最好的和聲方面:翟黑山的《和弦運用》、《旋律分析》都是很好的教材還有一本教材是很多老師都給我推薦的:任達敏的《流行音樂與爵士樂和聲學》,據說國內一線樂手都學習過這本。
積累樂句和即興:建議大家每天練一條SOLO,在練習前要知道這這句SOLO是在哪些和聲下進行的,用了哪些音階,轉個調要在什麼把位去彈,弄明白這些的時候再開始練。練熟後開始進行簡單的即興改編練習,譬如SOLO總共8小節,1、3、5、7小節保持不變,2、4、6、8小節根據所屬音階進行即興改編演奏,也可以前4小節保持不變,後4小節即興,或者自由結合,前提要體會原曲的味道。當然也可以按照喬伊的分句法來進行完全即興 練習,個人認為這是最好的即興練習方法,不但積累了樂句素材還練習了即興能力。對於初學者建議買本MI學校出版的《主音基礎》,每天一條,按照上面的方法練。即興其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遙不可及,看了一些國外的教材,在初學階段就已經讓學生試著即興了。即興:現場即時創作的意思,既 然你弄懂了和聲、音階等為什麼不能即興創作呢?難道這些只屬於高手和大師?
講到這裡基本把我想說的方法和心得說完了,沒有講高深的樂理、也沒有講過人的技巧,只想把自己覺得對的方法告訴大家,想起一句話:施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能我還沒達到這境界,但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好的方法分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共同進步。總結下:其實無論音樂還是器樂都是這三樣:內功(樂感)、外功(技巧)、心法(知識素材)。我認為這三樣才是基本功,也許這三方面練好後我們才算真正的會玩吉他。囉嗦這麼多覺得自己講的還是很膚淺,沒辦法,語言和能力有限,但這是我個人在學音樂學吉他過程中的心得,拿來跟大家分享下。希望大家也都把自己不錯的方法拿出來分享,這樣我們都會得到進步。祝大家彈琴愉快!
(吉他中國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