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正值泰國的宋(po)幹(shui)節,是泰國的新年,除了泰國本地人返鄉之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到泰國共同慶祝,場面十分壯觀,各種能夠噴水的設備,一應俱全,可惜我目前在國內,完美的錯過了這盛大的節日,貼一個家人拍的小視頻解饞
我最近又開始重拾之前學過的泰語,3個月過去了,依然感覺到艱難,回想起那段在曼谷學泰語的日子,也真的是hin特別。
那還是2018年的12月我回到曼谷,計劃在中國的新年前回國。而中間這段時間,正好是空閒的,我每天沒有任何的壓力,就這樣吃了睡、睡了吃,我連一個小超市都可以逛出大商場的feel,但這種感覺非常可怕,好像要把人吞噬似的。人生沒有目標,猶如行屍走肉般渾渾噩噩。於是,B先生說,要不你去學習泰語吧,這樣我們在泰國也能更方便些。
其實泰國的英語普及程度真的挺高的,一般旅遊的地方都可以用英文溝通,但在外國人少的地方,還是主要用泰語。
在曼谷,有很多語言機構,可以教中文、英文、日文和泰文。
像學習泰語,有的學校是中文教泰文(針對中國學生),有的是英文教泰文,還有的學校是泰文教泰文,是不是很神奇?而我最後不經意間選擇的就是泰文教泰文。
我自己也總結了選擇短期語言學校的注意事項在後面,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參考。
我最後選擇的學校是在Asok站的時代廣場,名字我就不說了,對面就是terminal 21商場,這裡是曼谷天鐵和地鐵的交匯處也是曼谷的CBD,人流量很大。選它的原因是離我住的地方不遠,課程時間也合適,就這樣,我開始每天擠地鐵去上課。講真,曼谷的天鐵早晚高峰人也真的很多,第一天上課,因為上不去車,我遲到了。第一次趕早高峰的地鐵的我,特意提前半小時出門,沒想到3趟車都沒上去,原來曼谷早高峰也上!不!去!車!我住的地方離Asok站很近,大概需要15分鐘左右,9點上課,我8點20出門,與北京不同,曼谷天鐵不限流,一路走過去,十分通暢,上了電梯我傻眼了,站臺上全都是人。這裡上車的泰國人佔大多數,一小部分是外國人,但大家都在自覺的排隊。
車廂裡滿滿的人
第一輛車來,車門一打開,站在隊伍前面的小哥一看這麼多人,沒上車。
車走了,我們隊伍紋絲未動。
第二輛車進站,車門一開,又一車廂人,小哥哥又放棄了,我們隊伍紋絲未動,車開走了。
第三輛車進站!車門一開,終於上去了3個人,然鵝,照這個速度我算了一下,可能還需要3輛車才能到我。
眼看著要9點了,想我一個堂堂擠過北京13號線、昌平線的人,我豈能怕這個?
【我要不要往返方向坐幾站?】不知道這個辦法在曼谷能不能行?
【還是我打車去?】不行不行,我可能會堵死在路上,曼谷的路上交通真不是蓋的。
【要不我往上擠擠?】大家都不擠,我實在有點不好意思擠上去。
【要不我還是改成下午上課吧?】
當第4輛車進站,打開車門後,是空的!站臺的人都上了車。好奇怪,我對自己說。
這就樣,我第一天上課遲到了!
之前出來玩,也都是中午或者下午才出門,哪裡碰到過早高峰,和北京的早高峰不太一樣。
1、自覺排隊。很少有人會插隊,大家好像都不著急,有可能和泰國人慢的性格有關係?也沒有人來維持秩序。站臺上很少能看到工作人員。
2、沒有北京早高峰的緊迫感,心情很舒暢,這是我自己的主觀感受。在北京早高峰的時候真的炒雞著急,看到前面的人邊下樓梯邊玩手機,都想對他大喊一聲,趕快走!但在曼谷早高峰我自己沒有這種感覺,雖然我也著急。
3、上下車不會推搡。如果上不去車,大家多數情況會選擇等下一趟,不會推著你往車上走。下車的時候也會語言告知,在你不動前對方只會和你說,直到你行動為止。在北京常常有的是先行動後語言,就是先把你扒拉開再和你說,這樣的情況你碰到過嗎?
終於到了學校,見到了可愛的同學們,我們班一共9個人,1個法國人,1個瑞士人,6個韓國人還有1個中國人!
學習泰語第一天一樣是從元音、輔音開始,這時候沒有覺得泰語很難,直到真正開始接觸單詞和句子!
作為中國人學習泰語可能存在以下困難:
1、發不出打舌音,對法國人簡直是easy。
2、搞不清楚第三個音調和第四個音調的區別。
3、舌頭拐不了的彎。
4、記住不的讀音。
還有教學形式的不同:
1、及時反饋:泰語老師教完新對話後會立即與你進行1對1對話練習。
2、泰語教泰語:還記得我說的泰語教泰語嗎?老師多數會以身體語言為主,用簡單的泰文或者英文單詞來描述。如果不會英語的,那88了~
3、只要是下課時間,老師就不在教室,如果有問題,真的是要追著老師。
如果你也考慮這種短期的語言班,建議你:
1、在最終確認學校前,最好能去實地了解下學校。有的學校能在正式學習之前免費體驗一節課,可以體驗下教學方式,看適不適合你。
2、如果你的英文不太好,建議報針對中國人的課程,如果你願意多認識些不同國家的朋友,英文還不錯,可以報非泰語教學的課程。
3、可以提前詢問下都是已經報名的哪個國家的多,最好能有1-2個同國籍的同班同學,這樣你有沒聽懂的時候,可以有同學幫你,並且有老鄉有底氣。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我們班的9位同學中,最年輕的13歲韓國人,最年長的60多歲瑞士人。13歲的韓國小男孩是我們中泰語最好的,他在曼谷讀國際學校,所以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很羨慕這個娃娃從小就接受國際化的教育。
最年長的PER是一個儒雅的老爺爺,他自己生活在曼谷,平時做著兼職。我和PER在課堂上搭檔過一起做練習,感覺和他和年輕人一樣,他也會抱怨泰語不好學,每天上午必喝一杯咖啡,也會覺得教室內的空調冷風超級大,但他從不穿外套還會笑嘻嘻的說我是瑞士人,不怕冷
我們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等我們老了,真的能做到嗎?
整個學習的過程真的有一丟丟痛苦,因為班裡的韓國小夥伴都有一定的基礎,學習的特別快,剩下我們3個別的國家的同學是換著聽不懂,自尊心受打擊!為了能追上韓國小夥伴,每天上午下了課,我都會用下午的時間複習當天和預習後面課程,真的比讀書的時候還要認真。
在課堂上也會有作業,其中一天是用畫來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員,因為裝備欠缺,為了更容易完成,與真實情況並不完全相符,哈哈哈哈!第二天還被同學借走抄,這也能抄?
如果你有機會,推薦你跳出舒適圈,在不同的國家、城市裡生活一段時間,能夠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
人生中有許多回憶,那些與平日裡不同的才彌足珍貴!
還有,學習了這麼多天泰語,真心的和大家說一句,只有女生說「你好」才是薩瓦迪卡哦!男生要說薩瓦迪k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