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中,有一個張都監,設計陰謀陷害武松,今天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當時,張都監真的賞識武松這個人才,不陷害武松,真把玉蘭嫁給武松,再讓武松打施恩,奪回快活林,武松會如何應對呢?通過對原著細節的深入解讀,我得出這樣的結論:武松會聽張都監的,有可能和施恩反目成仇,也可能施恩知道武松來意後,主動退出快活林。有的朋友可能不理解,武松這樣的好漢會見利忘義、見色忘友嗎?我得出這個結論不是憑空瞎說,而是依據原著進行合理推理得出的。下面是我的推理過程。
我們先看看武松有沒有做過聽別人話辦壞事(或有違正義的事)。武松是做過這種事的。
第一:幫縣令跑官送禮。陽穀縣令是一個說不上好,也算不上壞的官,在水滸中比他壞的官多的是,比他好的也有。他為了升遷,不得不要給大官送禮,派武松去辦這件事。正是武松到京城「出差」的這段時間,大郎被毒死了。縣令給京城的大官送禮,這是行賄,武松知道這事的性質,但他還是樂此不疲地照辦,為什麼呢?因為武松感激縣令提拔他到都頭,此時不會考慮什麼行賄不行賄。
第二:明知張青孫二娘殺害無辜顧客而不制止。張青孫二娘開黑店,武松發現了並制服了孫二娘,按著我們以往的思維模式,英雄要殺了這兩人替那些枉死的人報仇才對。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武松竟然和張青做了兄弟,感情還很鐵,假如能說一句:「過去的事我不追究,你們二人今後不能再這傷天害理的營生了。」我們也敬仰武松是個英雄。但很遺憾,連這句話也沒說過,也就是說,武松是允許他們繼續幹這種嚴重的惡事。
第三:幫施恩壓榨快活林的客商。施恩對武松有小恩小惠,武松就言聽計從,替他打蔣門神,當然蔣門神是壞人,但施恩也算不上好人,他在快活林也是一霸,盤剝壓榨那些客商和過往的妓女,在打跑蔣門神後,武松眼睜睜看到施恩變本加厲地壓榨客商而無動於衷。這說明武松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俠義之舉,而是給人當打手,幫著一夥惡勢力打敗另一夥惡勢力。假如武松看到施恩收客商「保護費」時,能主動制止,或讓施恩適當減免,我們也敬仰他是個好漢。可惜這一切都沒有。站在客商的角度,誰收的保護費少,誰惡的程度小一些。按這個角度,施恩比蔣門神更惡,武松無疑是個幫兇。
第四:收人家賄賂。武松進入張都監府後,成了紅人,經常有人託武松辦事,武松把事和張都監一說,張都監全都照辦,那些人就送給武松金銀財寶,武松全部笑納。這事的性質是受賄。因為辦事用的是都監府的資源,得好處的卻是武松一人,這顯然是受賄,利用自己是都監紅人的身份,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正確的做法是不收,或收了,交給都監處理,都監如果賞給武松,這時可以光明正大地收下。後來在武松房中搜出的金銀財寶,並不是玉蘭偷偷放的,電視劇在冤枉玉蘭姑娘。
根據以上四件事,我們不難發現,武松並不是道德上的聖人,其實是一個會武功的普通人,普通人的貪婪、自私、向親不向理,武松身上一樣不少都有。特別是向親不向理,在武松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凡是對我好的人,我對他就好,他做得對不對,我不管。
話又說回來,如果張都監真把玉蘭嫁給武松,把武松培養成自己的心腹,然後對武松說:「武都頭,施恩這人非常狡詐,平時壓榨快活林的客商,怨聲載道,你是明事理的人,一定要替那些客商討回公道啊!你過去讓施恩離開快活林,別再繼續坑害客商了!武都頭,你意下如何?」武松一定會說, 此事有何難,包在武松身上。
今日一悟:水滸中許多好漢,為人處世的標準就是這樣,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哪怕那人帶我去殺人放火,也不含糊,這就是江湖中的朋友規則。眾好漢敬佩宋江,就鐵心跟著宋江招安,有許多人明知招安不會有好結果,還是一如既往地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