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泥巴路、石子路到水泥路,從吃不飽、吃得好到吃得健康,這幾十年我們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1月14日上午,楓涇鎮新元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四史」 悟初心,「講稻理、品稻香、走稻路」活動,村民們踴躍上臺,回首昨天、立足今天、展望明天,講述新元村70多年的美麗巨變。
今年78歲的陸付根老伯在臺下聽得津津有味,他無疑也是新元村發展的見證者。「新元村以前被叫做『長工村』,而現在變成了『有機村』,家家戶戶種水稻,村民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我們2000多名新元村民要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的舉辦地在鄉野的田間地頭,周圍便是金燦燦的水稻田與經濟果林,以沉浸式的方式讓老百姓切身體驗新元農業發展的碩果。
振興農業產業是純農業村實施鄉村振興唯一的抓手。新元村的農業產業缺乏傳統特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資源基礎薄弱。如何走出一條適合新元村發展的新路子,形成差異化特色?
2019年,新元村以金山區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為契機,全面實施有機稻米產業新模式,使稻穀生產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糧食的消費需求,並成功創建全村水稻有機種植模式,成為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有機水稻第一村。
據了解,目前,新元村有機水稻面積1800畝,接下來,新元村將以「新元稻」品牌引領本村綠色農業發展,逐步打造一個集生態、有機食品集市、休閒觀光民宿為一體的新天地,展現精神煥發的農村、活力四射的農民、生機勃勃的農業。
「通過學『四史』,感受新元『農村、農民、農業』三農工作不斷前進與發展。未來,我們將不斷探索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之路,打響『有機稻米第一村』的品牌,推動一、二、三產業的發展。」新元村黨總支書記沈偉峰表示。
記者丨項竹彥 勾瑞
編輯丨陳薇婷
責編丨戚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