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徜徉在娛樂信息海洋的時間怎麼也得有八小時,一向對自己掌握的娛樂常識的深度廣度都頗為自信,然而《吐槽大會》給了我一悶棍。
他們第五季有個嘉賓叫姜雲升,講得還不錯,但我居然對此人一片空白,其他人CUE他"找東西」的梗也聽不懂。懷揣著被時代拋棄的驚恐搜索了一下,此人履歷奇特。一個有道士證的道士,微博自稱三天門下天師道清微派弟子 ,專長是通過算卦幫人找東西。《吐槽大會》請他當然不是要他來求仙問卜,而是因為他的說唱歌手身份。
突然有了一個疑問:把一群即將互噴的名人組局,必須先了解他們盤根錯節的關係,《吐槽大會》是一個是不是有一個娛樂信息流監控小組?專門給策劃、撰稿提供思路,梳理人際關係網,因為他們對娛樂界邊邊角角知識的掌握,已經超過很多專業人士,多冷門的料都能被他們挖出來。張顏齊吐槽姜雲升,說網上討論他長得像吉娃娃,我去搜了一下,發現說姜雲升像吉娃娃的微博總共只有三條。不得不對節目組的八卦新聞檢索能力respect。
▲圖源自網絡
首先他們得搞清嘉賓關係,娛樂圈的關係又是流動的。請來的人如果是死敵,現場會非常僵硬,如果毫無關聯,就只能不失禮貌的乾笑,所有的嘉賓要介於一個有點瓜葛但最好不是老友的微妙氣氛裡。李誕說,觀眾嫌棄他們總請一些互不認識的人,從這季看,他試圖在改進這點。
所以看吐槽大會真的有必要加上索引,或者配個解說員。
《吐槽大會5》頭兩期嘉賓類型分為如下幾種。
1、主流藝人,張雨綺、黃奕、馬思純、秦昊、馬蘇、大張偉、張大大,他們是通過影視綜藝被觀眾認識,他們的婚戀史、人物小傳也是觀眾背最熟的。但他們偶爾也有可延展的信息,你會發現馬思純胖乎乎地像個福娃,笑得特別開心,這和她開頭自曝「我有病」有關,抑鬱症藥物除了會帶來發胖的後果,有些還會讓人產生欣快感。去年有個節目裡馬思純展示了日常生活,早晨起床就學英語畫畫,但看起來六神無主非常喪,朋友說她一失戀傾訴起來能幾天幾夜。現在脫口秀幫她走出了低迷,讓她重新笑開了花。
2、笑果藝人,楊笠、王勉、王建國。王勉和一個愛豆嘉賓張顏齊共同上過真人秀《哈哈哈哈哈》,有理由懷疑張顏齊是他叫來的,不然怎麼也想不通張顏齊為什麼會來這裡。
張顏齊給自己找的點是全隊顏值最低藝人,然而臺下觀眾說不是,他們喊的是他們隊C位的名字,張顏齊有點慌。倒是姜雲升抖了個包袱,他說要把真正的「八卦」留著下期講。
王勉還納悶說想不通《哈哈哈哈哈》的男藝人一個比一個火,就是上不了熱搜。他自己就是從一個素人競爭上崗的《脫口秀大會》走紅的,應當比誰都清楚節目火不火和腕大不大一點關係也沒有。
3、娛樂圈觀察員,他們不是大眾意義上的名人,又與名人是魚水關係,基本不認識但又熟知對方很多料。有時我想把張大大也列入這一類,他雖然是主持人,但感覺像個臥底,手握眾多閨蜜黑材料似的。
這次有多年編不出劇本的編劇宋方金,他的另一枚標籤是追打於正和郭敬明。當初他第一次上吐槽大會時很驚豔,現在感覺該擴容了,於正郭敬明公開道歉之後,他的標籤就模糊了。
還有一位新人原來是記者易立競,在南方人物周刊時是李誕沒見過面的同事,只是那時她是主筆,李誕是實習生。雜誌社的性質是每周或者更久開一次例會,同事之間沒有私交就不熟,除非是自己帶的實習生,否則等於陌生人。
易立競應該不是李誕想起來的,而是去年《乘風破浪的姐姐》有個衍生採訪,她在裡面採訪了一部分女藝人,並且使其中一些人或得意忘形或虛頭巴腦的表達被觀眾看到了,她也跟著有了討論度,特徵是長著一張訓導主任的臉,大張偉看了都害怕。而被她採訪過的女藝人之一的張雨綺就坐在臺上,不過她倆算相談甚歡的,而她採過的另一位女藝人的老公也是嘉賓。
4、特殊圈層藝人,一類是愛豆,RISE的張顏齊,硬糖少女303的陳卓璇,現場有位嘉賓很迷惑地問為什麼硬糖少女要叫303,這時就需要選秀初期學者來解釋了,因為她們是第三屆創造營,第一屆叫101。另一類是說唱圈的姜雲升和彈殼,他們比愛豆更邊緣。姜雲升一登場,易立競滿頭問號,張雨綺虎彪彪地喊了一句「你幹什麼的?」和那英的「你倆誰啊」可以做同款表情包了。
這四類人,剛好是娛樂圈的半壁江山,但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他們平時是沒有交集的。娛樂圈很小但又不小,《演員請就位》時爾冬陞說他從來沒見過胡杏兒,不可思議吧,市民都能在街上常常碰到周潤發。可他又沒說謊,胡杏兒是電視圈,爾冬陞是電影圈,不少人的生活半徑是固定的。
如果馬蘇不提,我只記得她和黃奕近期上了同一檔演員綜藝,而想不起她倆有個共同的敵人。黃奕前夫和馬蘇打過官司。風波的開頭還是那場著名的風月之事,馬蘇也成為了眾矢之的,黃毅清趁亂火上澆油,接連發了數條微博曝光馬蘇所謂的「黑料」。儘管他沒有指名道姓,以字母代替,但在當時的輿論風潮下,傻子也能猜到他說的是誰。
面對黃毅清的挑釁,馬蘇沒有辯解,反手就起訴了對方誹謗造謠。
馬蘇說她的律師是黃奕幫忙介紹的,可能還真不是開玩笑。黃奕也和黃毅清打過名譽權和隱私權的官司,2017年4月一審勝訴,黃毅清被判向黃奕公開致歉並賠償黃奕各項損失共計133500元。難怪馬蘇要找黃奕「抄作業」。
秦昊要是不說,在場的人也忽略了他在《妖貓傳》裡和張雨綺是夫妻,《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裡又是馬思純的爸爸。
更意外的是馬蘇和說唱歌手彈殼的人際網,他倆有對方微信但從來沒說過話,也沒法開口呀!自從馬蘇幫朋友發了解圍微博之後,她才有了反覆被吐槽的資本。彈殼和當事人之一曾經同屬一個組織,所以他才會說他們說唱屆有兩個冠軍,一個主流了,另一個不熟。
這事還有後續,不熟的那位緊跟著發了條微博,竟然引用了曾國藩的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好傢夥,蟄伏這幾年文化水平暴漲啊!
馬思純說她喜歡呼蘭,王勉和楊笠說要炒CP,又說毀掉女愛豆陳卓璇的最好辦法就是宣布和她戀愛了,都是在呼應《脫口秀大會》的「雪國列車」,組CP這事,觀眾比演員認真。
我感覺觀眾更喜歡看到有某種共同點的人組CP,當陳卓璇說她正眼都不敢看張顏齊,張顏齊順勢仰起頭假裝看天花板的時候,觀眾的笑聲顯然更響一些。
這段詞原本指的是粉絲對偶像的控制欲,另一個特殊圈層的說唱歌手彈殼在上期表達了同樣的話,是當期最響的包袱,他看見任何同行都敢傲然掰頭「我rapper」,只有見到愛豆不得不嘆服」respect",他怕的是愛豆嗎?當然不。
粉圈最常用的詞之一是圈地自萌,但粉絲的心情實際是很矛盾的,她們拼命向路人安利偶像的每一個亮點,都是為了獲取認同,這就叫出圈,可粉絲以為的出圈往往只是往前努了一點點。
以陳卓璇為例,她是去年創3最有效果的選手,要不然為什麼請她這個第四名而不是前三來?選秀都有中插廣告,通常冠名商會找熱門的、合適的、他們看好的選手,陳卓璇排名前列卻一直沒有拍過中插,她在發言時那句「是我站得不夠高嗎?」是整個創3最令人「哇哦」的臺詞,那效果約等於學習委員驟然指出老師念了白字,誰不想看看下回分解?也因此她的討論度在虎撲遠超其他選手,可惜當時情節沒能得已展開。
於是她在《吐槽大會》上用這個梗時,可以看到有幾個嘉賓沒有反應過來。
不過經過張雨綺霸氣喊話她別來山頂,「姐告訴你,山頂更擠」,「站得不夠高」這個梗和她肯定能捆綁出圈了。我還仔細觀察了一下,陳卓璇的造型和張雨綺很像,這可能也是她雄心壯志的一個體現。
在每天海量的新聞裡破圈,還要被人記住,並不容易。言論破圈、標籤破圈、人際關係破圈,也許不一定全是正面的,但藝人怕的不是惡評,而是無人在意。
愛豆來接受吐槽其實是最賺的,粉絲一方面像老母雞護雛一樣護著他們,一方面又極度渴望路人認同,認同對她們來說是達到追星的自我實現。
放在別的場域愛豆挨點批評粉絲要跳腳 ,到了吐槽大會大家嘻嘻哈哈,誰往心裡去誰沒幽默感。愛豆在這個氛圍裡表現得鬆弛、有趣還能贏得路人好感,更加有血有肉。對於路人來說,可以在《吐槽大會》了解年輕人在追什麼,而愛豆也因此破了圈層。
無論說唱歌手、脫口秀新星,還是娛樂圈觀察員,都和愛豆一樣有破圈需求,說唱活躍在地下,脫口秀屬於上班族,觀察員只有一隻鞋尖踏進了娛樂圈,就像開頭說的,大家處於一個半熟不熟的狀態裡。《吐槽大會》並不是明星的自娛自樂,它的本質是名人履行成名後的一部分責任,被公眾打量、評判、冒犯。儘管每個人來的目的不同,但起碼知道比起其他綜藝,他們的肚量要更寬廣一些。而觀眾得到的是可以看到把名人看到網絡留言搬到現實情景時的反應,能加分的當然是那些面對窘境還能語帶機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