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5》以52億播放量剛剛收官不久,Jasper、嗯哼、小泡芙這幫萌娃們帶來的餘溫還未消散。緊接著,12月16日,主打「兒童成長實驗」的《萌寵小大人》和 「明星夫妻育兒體驗觀察」的《萌仔萌萌宅》分別登陸愛奇藝和芒果tv。
今年8月,優酷推出的《小手牽小狗》,首次將小孩和小狗這兩個最不可控元素結合在一起,最後流量口碑可謂是雙豐收。也正是這次的成功試水,讓不少平臺看到了機遇,紛紛要在「萌娃+萌寵」這一綜藝領域分一杯羹。
從《小手牽小狗》到近期的《萌寵小大人》和《萌仔萌萌宅》,各大視頻網站貌似都看中了「萌娃」、「萌寵」這兩個可人元素。這種主打「明星+萌娃+萌寵」的綜藝題材究竟能在競爭激烈的綜藝市場中走多遠呢?
萌娃元素已經大量地出現在《爸爸去哪兒》等親子類節目中,但「萌娃+萌寵」卻是今年才出現的綜藝新樣式。無論是從市場反饋還是平臺製作方投入的資源來看,這種類型的節目有變熱的趨勢。
今年6月,騰訊視頻曾推出的《萌主來了》將明星的身份設定為寵物的臨時主人,幫助原主人對寵物進行全面照顧。其敘事邏輯是以萌寵為核心,通過萌寵與明星的互動而將故事展開。作為首檔以「萌寵」為主題的綜藝節目,新穎的題材讓觀眾耳目一新。節目最終以9.3億播放量、豆瓣評分7.2、微博話題閱讀量1.5億的成績收官。這檔不足3000萬的小成本網綜可謂流量口碑雙豐收。這也是「萌寵」綜藝首次進入觀眾視線。
繼《萌主來了》之後,優酷出品的《小手牽小狗》,由「道格師父」羅志祥帶領阿拉蕾等五個小孩和五隻小狗,在「道格小屋」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務。羅志祥接受任務成為訓練師,五個小朋友作為小幫手,整季的任務設置圍繞將五隻小狗訓練成預備工作犬進行。這檔被網友稱為「史上最混亂」的綜藝節目也收穫了7.3億的網播量和豆瓣8.2的評分。
12月16日,愛奇藝《萌寵小大人》開播,將節目設定為6個兒童和6隻狗狗一起進入萌寵學園生活,劉濤(園長)和曾舜晞(副園長)將共同負責孩子和狗狗們的生活起居。節目共上線12期,每一期會有一個不同的主題,節目將根據每一期的主題設計一系列任務。
同期,芒果tv《萌仔萌萌宅》開播,節目邀請了袁弘和張歆藝這對夫妻,因為養著五隻貓兩條狗的他們,感受到了二人世界的孤單,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覺得很可愛,自己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所以要帶著兩條狗來照顧四個別人家的孩子二十天,提前體驗父母的生活狀態。節目把自己定位為「親子系嚮往的生活」。戀愛、萌娃、萌寵、慢生活這幾個熱門元素全融在一個節目裡,《萌仔萌萌宅》想要的未免太多了。
就目前播出的部分來看,《萌寵小大人》是在《小手牽小狗》的模板上進行了細節的修改,對於人物關係缺乏交代、敘事線的展開還比較模糊;而《萌仔萌萌宅》是建立在袁弘、張歆藝的夫妻關係上,萌娃和萌寵作為輔助元素加入,創作動機更為明晰。
從接連上線的同類型節目不難看出,「萌娃+萌寵」的綜藝類型有著要成為網綜新勢力的發展趨勢。
2017年的綜藝市場變數一波接一波,不少王牌綜藝節目均面臨挑戰和調整,有的甚至要「從零出發」。萌娃類綜藝更是在「限娃令」之後二度戴上「緊箍咒」。
這邊「星素結合」打破了僵局,那邊「萌娃+萌寵」開創新模式。萌娃綜藝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大張旗鼓」,上演得愈加火熱。
主打「萌娃+萌寵」的純網綜《小手牽小狗》打破了以往固有的「明星+萌娃」套路,再度引發了萌娃綜藝的熱議。《小手牽小狗》在優酷上線後,便從諸多網綜節目中脫穎而出,上線當日直接躋身2017年豆瓣網綜Top10;第二期播出後點擊量便輕鬆破億;豆瓣評分高達9.0,目前播出完結,評分穩定在8.2分。
「萌寵」綜藝的高口碑和較高的播放量,各大視頻平臺也因此打開寵物經濟的大門,成功開拓了新的市場,「萌寵」綜藝的商業價值也越來越突顯。加上近年來,養寵人群數量飛速增長,其中80、90後更是成為了養寵主力。80、90後對寵物的喜愛使寵物相關的綜藝節目具備了良好的市場土壤。另一方面,「萌娃」的市場號召力早在親子綜藝《爸爸去哪兒》中已經充分體現。「萌娃」+「萌寵」的組合,在市場前景上十分可觀。由此,愛奇藝在「萌娃」+「萌寵」的領域進行探索的商業價值是不難理解的。
「萌」,是《萌寵小大人》等「萌娃&萌寵」綜藝節目表現出的核心審美和表達方式。在這類節目中,把節目拍得「萌」,似乎是一個順理成章的審美選擇。在現代社會的大眾審美中,「萌」更是被普遍歡迎和無天敵的審美取向。
在綜藝節目中,動物和孩子是最不可控的,這類網綜偏偏選擇把「萌娃」和「萌寵」集合到一檔節目中來。萌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這點自不必多證。萌寵也越來越成為年輕群體的生活標配,更加使得「萌娃+萌寵」類節目在抓取用戶心理上佔據優勢。
即使是在講述狗的故事,萌寵綜藝也仍舊存在套路。綜藝節目只要有明星參與,就會有特定的人設來豐富節目劇情,人設越深,節目也就越套路。比如將狗擬人化,是萌寵節目的一個趨勢。不止人有人設,狗也有狗設,例如貪吃狗、潔癖狗等。但在擬人化中,狗就會失去動物本性,一味迎合節目劇情,在《小手牽小狗》中,甚至還出現了給狗配音的後期製作。
在綜藝領域,似乎只要出現一個新題材,同行們便一哄而上,這幾乎成為了我國綜藝的通病。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熱播熱炒」的跟風模式,畢竟一檔節目也許不足以支撐起那麼大的波瀾,但一堆節目可以,這是一種吸睛的方式,也是廣告主會關注的地方,比如第四季度的「民宿慢綜藝」就是一個例證。
萌寵節目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套路的缺陷,同時也預測到綜藝市場在題材上的無數可能性。題材的選擇可以來源於普通人的生活。畢竟寵物因素出現在綜藝中,當下還是比較新穎的題材。但是一檔寵物節目的成功,有可能會引來同行的紛紛效仿,這類小眾題材如果被開發過度,也將逐漸失去新意。想要在市場洪流中求生,製作方還要多下點功夫,而不僅僅是簡單地進行複製粘貼。
大開腦洞採取新題材。除了一哄而上的開墾同種類型題材,製作方還應該看到更多空白題材,搶佔先機,越接地氣越受歡迎,例如追星族、假定公關等題材,展開想像力,期待著國內綜藝出現更多新題材新內容。
製作上加深節目主題內涵。除了大同小異的花體後期,參演人員自己丟梗能讓節目更有觀眾緣。在搞笑逗樂的背後,加深節目主題內涵,寓教於樂,使節目更具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讓觀眾留下更深的印象。
「萌寵」節目的出現,是娛樂市場定位進一步精準化的結果。但是寵物節目想要走向成熟,一方面需要精心的製作、突破性的創新、與眾不同的視角等硬性內容;另一方面還需要節目在給大眾帶去娛樂的同時,還能留給大家關於生活、關於社會現象的思考空間,而不是簡單地一笑而過。
能萌化觀眾,也能讓嘉賓崩潰,更能讓節目組頭疼,「萌娃+萌寵」綜藝的現狀讓人又愛又恨,從現有的幾檔節目來看,都還是帶有傳統綜藝的框架和束縛。在找準招商代言、做出後期特色、擺脫節目同質化等方面,節目製作組還需要多下點功夫,讓這類綜藝將在滿足現代人釋放壓力的同時也更加具有內涵和意義。
新鮮文創資訊報導 深度文創政策解讀
精準文創趨勢分析 有趣文化創意分享
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服務平臺
商務合作、採訪、投稿:wenchuangzixun(微信)2573818674(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