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小提琴的學習彎路

2022-01-17 千帆育兒網

(本文系千帆育兒網原創,歡迎大家轉載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眾號用微信裡的轉載功能原樣轉載,但是不免費開放白名單。)

女娃,9月份開學二年級,從2017年6月左右開始學小提琴,斷斷續續撇開假期和病假等等,學琴也近兩年吧,換過三個機構,N個老師(機構老師流動),目前老師跟了半年了,剛剛交費至少到年底。


小提琴,真的很難學,難練,入坑需謹慎,小朋友4歲左右偶然機會下看到過美女拉小提琴,然後戀戀不忘一直想學,家長等待了兩年,覺得小朋友貌似真的感興趣就開始入坑了,可是, 真正學起來,小朋友的熱情是急速下降的!!!看到別人拉的漂亮,和練琴,自己日常練琴,那是完全不同的感念,小朋友是想像不到的,其實沒有類似經驗的大人也是想像不到的……


可是,已經開始了,總得學點樂器作為愛好傍身(始終是沒有升學相關目標的),斷斷續續目前還在堅持。每天大約拉琴時間是1小時,但是能聽到琴聲的時間累計20分鐘就很好了,各種磨蹭……一周五次就很好了……


總結來說:老師非常非常重要!!不需要多有名,但一定得有真才實學+負責!
我們之前有一年多,為了就近,在門口的小機構學,真是浪費生命浪費金錢,姿勢基本功全錯了,現在還得糾錯!!! 糾錯往往比空白學起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都是教訓,分享出來,希望大家避開我們曾經吃過的虧。

更多升學育兒經驗分享:

聊聊民辦未上岸之後的事情

雞娃七種武器之五:古龍與白玉老虎、生於雲端與爬出泥沼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關注

上海地區的育兒探討(包括園託擇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不想錯過千帆的每一篇乾貨?

教你3秒置頂『千帆育兒網』

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哦!

                                                                                                                    

相關焦點

  • 小提琴學習過程中的節奏訓練
  • 學習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中國管弦網專訪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張彤彤
    自幼學習小提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碩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徐光榮教授、李華教授、俄羅斯著名小提琴家亞歷山大 比楊科夫斯基(Alexandra Pyankovsky)教授。現師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歌劇院院長劉雲志先生。
  • 」樂器皇后「小提琴的入門須知!
    樂器的小提琴入門須知小提琴素有「樂器皇后」之美稱,是被公認的較教難掌握的樂器之一。1、生理:兒童處於發育的階段,骨骼尚未發育成熟,可塑性強,手指的彈性和靈活性較易於訓練;而成人身體的各項機能都發育得較為成熟,因此身體各個器官的靈活性與柔韌性較差,通常成人學習小提琴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姿勢僵硬,容易造成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將很難進行。所以說做什麼都要從娃娃抓起,這話是正確的,因為後期發展大。
  • 小提琴把位學習的順序
    換把是小提琴左手技術中最重要的基本功。作用主要是擴大音域,增加表現力。
  • 武漢美髮師同行談關於「學習」,讓你少走一些彎路,值得你看一看
    武漢美髮師同行談關於"學習",讓你少走一些彎路,值得你看一看關於"學習",今天只談談我個人建議,心得!我覺得學習沒必要去什麼遠方,奔向什麼學院,在家能獲取的知識,在店裡能實操的東西,這已經足夠了!抱怨自己所謂色彩團隊的老師,老師一味要求轉發朋友圈,群發廣告,等等手段,類似這種過度的宣傳,我想比比皆是,原本是跟著老師一心抱著學技術的美發人心態,結果成功地把自己培養成了微商代理……現如今,大部分美業人都會刷"抖音",抖音出了教程,出了配方數據,出了視頻書籍,出了直播,好像這些看似都是給予美發人的福利,可曾想過,我們往往被事物的表面,卻蒙蔽了自身的雙眼,一個15秒的小視頻
  • 有關小提琴學習方面的一些看法
    最近,有不少家長和學習者想了解如何能儘快入門小提琴以及小提琴的學習方法。
  • 學習小提琴重點是練琴的方式方法
    小提琴的學習是相對其他樂器來講,較為難學的樂器之一,所以太建議自學,不是不能自學,是難度更大了,而自學的話有可能方法不對效率會很低,如果打算自學或者請老師學,先把基本的樂理五線譜學會,對學習小提琴來講更快,更方便,這樣以後練習小提琴效率會提高很多。
  • 【明星導師】東莞小金鐘明星導師-伍素文(小提琴)
    (特級小提琴導師——伍素文);    第九屆百花將全國藝術特長生大會東莞選拔賽最佳指導教師稱號8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99年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在小提琴技巧、演奏、教學等方面均具有豐富經驗,至今已從事小提琴專業教學20多年,在東莞小提琴教學界具有頂級專業水準和藝術修養,一對一教學形式深受學生及家長歡迎。
  • 我的小提琴之路(馬克西姆-凡格洛夫)
    我決心拒絕演奏,五節課下來我沒演奏過一個音符。老師當時準備把我趕出門外,這使我母親傷心地哭了起來。母親的眼淚打動了我,於是我改變主意,一口氣演奏了17個作品,而且確實是用內心在演奏。從此以後,我盡心盡力地學習,就象我從前決心一個音符也不演奏一樣。老師對我的變化非常驚訝,她說:「太好了。象馬克西姆這樣的小提琴家一百年只能出一個。」這句話使我突然引起公眾的注意,也使我從此走上了現在的道路。
  • 小提琴大師林昭亮的成長曆程
    林昭亮1960年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的新竹市,小學三年級時,拜臺北師大音樂系教授李淑德修習琴藝,十歲那年,林昭亮即獲得臺灣省少年組小提琴比賽冠軍。  巡演世界各地,林昭亮溫暖而細膩的琴聲打動了千萬樂迷,儘管名滿樂壇,林昭亮仍堅守本源、尋求音樂新元素,不斷往前突破自我,穿梭世界,譜出風格迥異的四季。就讓我們越過益發閃耀的大師光芒,看見他對音樂與生命的熱情擁抱!生平介紹林昭亮,美籍華裔小提琴家,1960年1月29日生於中國臺灣。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兩年後首次登臺演出,10歲時獲臺灣青年比賽冠軍。
  • 學習時間——認識小提琴的肩墊
    在小提琴演奏中,肩墊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已被大多數演奏者所接受。尤其是初學小提琴者,可以依賴肩墊的幫助找到合理的承託支點,把左手釋放出來。
  • 學習小提琴千萬不要為趕著考級忽略了基本功!
    很多學習小提琴的小朋友們的家長,當孩子在家練習時,只能看著而幫不上孩子,覺得有些什麼地方不對勁,可又說不出來。尤其是初學小提琴時,持琴姿勢、握弓姿勢、左右手手型,到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沒有一個通俗易懂的標準。 今天我們就找到一個視頻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 陳美【創造音樂時尚的超級小提琴玩家】
    當天由於檔期原因,她並沒有參與頒獎典禮,活動主辦方代表李俊辰後親自為其頒獎。  1978年出生同帕格尼尼同一天生日的陳美出生於新加坡,父親是泰國人,母親是華人。後來父母離婚,她隨母親改嫁給一位英國人而前往英國生活, 移居倫敦。她5歲接觸小提琴,其後她那非同尋常的音樂天賦迅速顯現了出來。她在北京及倫敦皇家音樂學院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並在10歲時與倫敦愛樂合作完成了她的處女秀。
  • 【冷​靜​與​熱​情​之​間】最具魅力的小提琴天后張莎拉
    1999年,莎拉·張以她對音樂出色、卓越的把握與詮釋,獲得了著名的艾華利·費莎大獎。   天才的琴音不僅感動著音樂廳裡的聽眾,也引來唱片公司的簇擁。著名的EMI唱片公司捷足先登,立即籤下這位「袖珍小提琴家」,並很快錄製推出了她的第一張個人演奏專輯《莎拉·張首演專集》(EMI 754352 2)。唱片的封面留下了她當時稚嫩的形象,身著紅裙子,頭扎紅髮帶。
  • 小提琴三和弦學習,樂理基礎沒學好,你更需要充實自己!
    ( 本文出自--樂塵小提琴課堂,喜歡樂塵的文章,請記得關注、收藏、分享!)點擊樂塵小提琴課堂頭像---私信我--學習更多小提琴樂理知識、細節規範及演奏技巧小提琴學習:三和弦由三個音,按三度關係疊置的,即為三和弦。
  • 一張曲線圖告訴你:學習小提琴有多扎心!
    但小提琴卻不是這樣的。下面這張圖,就是學習小提琴和鋼琴的時間與演出效果的對比。小提琴的練習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弓法、指法,還是節奏、手指輕重,甚至是對音樂的理解,沒有一項是隨便就可以達成的,很多人經年累月,都沒有任何長進,僅僅是不偏不倚地「完成」了一首曲子,而不是成就了曲子。
  • 中國小提琴教父 特拉赫金貝爾格在哈教琴30年
    圖為在此期間指導中國學生練習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琴黃奎弟、二提琴霍金章、中提琴楊牧雲(後來成為中央樂團首席)、大提琴劉珠璽。(圖片均摘自劉學清《哈爾濱交響樂百年》)曾是皇家歌劇院首席小提琴家特拉赫金貝爾格1908年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奧爾大師班跟隨奧爾學習小提琴。奧爾是匈牙利小提琴家,一生中長達49年的時間都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任教。
  • 小提琴把位與小提琴換把技巧
    在演奏小提琴的整個過程中,小提琴換把和小提琴把位是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同時也是貫穿於學習和演奏始終的難點。許多樂曲我們之所以不能很好的演奏。完全是因為換把不過關,把位不嫻熟所致。即使是交響樂團的演奏員,也常常需要把演奏曲目中的有關換把和特殊把位的段落拿出來進行熟悉練習。
  • 小提琴把位與小提琴換把技巧詳解
    在演奏小提琴的整個過程中,小提琴換把和小提琴把位是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 專訪留澳小提琴導師|允許孩子是一棵樹,傾聽、理解、教育他但也順應他
    sky小提琴老師——金金曾任音樂之帆兒童音樂資助項目小提琴導師,舊金山KIDS AND KEYBOARDS音樂學校小提琴講師,墨爾本METRO MUSIC SCHOOL小提琴講師。金金老師:我在兩歲的時候偶然聽到新聞聯播主題曲,很喜歡裡面的聲音,那時候的主旋律是小提琴聲部演奏的,所以當我的家人問我是不是要選擇一門樂器學習的時候,我果斷選擇了小提琴。但是我家鄉那時候沒有那麼小的琴,所以拖到4歲半身高達標了,才正式開始學。 我天生不是一個肢體協調的人,所以學琴初期一度走了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