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潮期」讓我明白的3個道理

2020-12-27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個悅己,ID:yuejiww】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01明確自己的短期目標

先講一個學妹的故事吧。

寫作課中認識的一個學妹在微信上聯繫我,說想和我聊聊自己的困惑。

今年她以422分考入了中國政法大學,我們是同一個專業,知道錄取後,她不知道做什麼,想和我取取經。

時間過得真快呀,去年這個時候,我也是同樣的心境。一種很不真實的開心,考研就這樣結束了?自己還不敢相信。

我們倆很像的一點就是,都是從普通二本考入的985,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件多麼勵志的事情,可以鼓勵很多人,但是我們自己卻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曾經有多麼驕傲、滿足地離開母校,就會有多大的擔心去面對未知的一切。

學妹說,她的好多同學都是清華、北大調劑過來的,她擔心自己一個普通學校過去的,會和他們有很大的差距,會跟不上。

我問學妹你有什麼想法呢?你有計劃讀博麼?你有什麼就業意向麼?或者你有什麼愛好?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突然,對一個剛剛要入學的新生來說,有點不知所措。

但這個問題很重要,甚至很少有人真正想過。怎麼規劃研究生的時光,是每個學生走向自我獨立期的突破。

很多人都是很「糊塗」去上學的,包括曾經的我自己。

開學之前,我對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並沒有什麼想法。

去了之後,看到同學們每天還像考研一樣去上自習,每天早出晚歸,看文獻看原著,我雖然不知道自己應該看什麼,但還是會被帶得懷疑自己。

於是自己也有一段時間,經常泡在圖書館裡,看一些並不是能懂的原著和論文,一天天稀裡糊塗。

同時,心裡還會惦記寫作,公眾號,以及寫作課的更新與分享。

研一上半年,我就是在這種糾結與擰巴之中度過的。

疫情在家的時候,我和很多過來人聊了聊,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還不是很成熟,所以我做了一個三年的小規劃:

一年用來學習專業知識,了解自己的能力邊界;

一年用來培養興趣愛好,試錯各種不留遺憾;

一年用來實習找工作,開心畢業。

這個目標只有寥寥幾十個字,但真正做下來需要先規劃好,有方向,才會真的不迷茫。

每個人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沒有誰規定我們一定要和別人一樣,制定好自己的,然後以後全力以赴,才算是不辜負。

02 放平心態,不要什麼都想要

剛開學的一段時間,我真的是很懵的狀態,看到同學有的發了論文,有的兼職培訓做得風生水起,有的助管工作井井有條。

感覺自己仿佛脫離整個集體,什麼都沒有做好。

然後就和朋友說自己好失敗呀,什麼都沒有做,一年已經過去了。

她和我說:你也在你喜歡的事情上得到了成長和成績呀。你看上半年你們寫作課不是做得挺好,你也寫了很多作品,做了很多分享,這都是我們沒有的體驗啊。

說起來還真是奇怪,很多人都會和我有一樣的誤區,總是看不到自己擁有什麼,卻偏偏很在意別人有什麼,自己沒有,還會無限放大自己的不好, 然後很喪,否定自己,焦慮傷心,連鎖的反應就是什麼都不做了。

這可真是太糟糕的體驗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時刻,記得多和身邊的人交流交流,自己鑽牛角尖不好,只會在負面情緒裡沉淪,要懂得向身邊的人求助,多聽聽他們的想法,補充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客觀的全局。

不要先自己心態崩了,一直被情緒左右,你想上岸,首先要學會向有經驗的人求助。有時候他們的一句話,就能夠讓你明白很多,這是自己去問的功課。

心態這財富,需要時間、需要積累,也要刻意糾正。

我記得自己曾經聽過一個「一念之轉」的觀點,就是當你的大腦已經被一個負面情緒控制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還有其他的可能,你可以換一種想法,刻意告訴自己去轉換思路,每次多想想,換位之後就靠近「客觀」了。

03 區分「觀點」和「事實」

這是我很有感觸的一點。

想著鍛鍊鍛鍊自己的能力,多學習一些實踐的技能,我上個月報名了學校的一個助管,報名的時候,看到要求我覺得自己是符合的,尤其是它有要求文字功底這塊,我很認真寫了簡歷,把自己的經歷和對應的要求一一符合,結果等了兩天沒有收到面試消息。

後來才知道人家已經面試錄取完了,而我沒有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頓時我心態就崩了,穩不住了,開始否定自己,感覺自己很符合崗位要求啊,簡歷也寫得很對應,面試應該是沒問題的,為什麼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呢?哪裡寫得不好?排版亂了麼?為什麼?為什麼?

想不明白。

接著看到還有招聘,我又報名了,迫切想證明下自己。這次僅僅是填寫了幾項常識性信息,結果又沒有通知我去面試,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又崩塌了,我有這麼差勁麼?簡歷不好,行,我的問題。可就填寫了個人信息,我啥也沒寫,老師也沒見到我,為啥又不行?

那兩天的我已經被打擊得不行,我想不明白,想改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滿腦子就是問號,自己在宿舍很難受。

問了班長她說一個人可以報多個,面試也有一定的隨機性,只能多試試運氣。然後我就又又鼓起勇氣去嘗試,第三個終於面試上了,表現也不錯,昨天剛剛參加完筆試,最後等結果中。

從一開始的信心滿滿到被挫敗,懷疑自己,又重拾勇氣去嘗試,莫名又無緣,再到繼續嘗試,面試通過,我在過程中感受了百般滋味,就像過山車般起起落落,少了些刺激,多了些落寞。

我轉念一想告訴自己,現在是學校,可以嘗試,不行就再練。之後可就是畢業找工作,真槍實戰比這殘酷多了。

就當積累經驗了,就算不行,最起碼我積累了失敗的經驗,下次一定可以更好。

失敗是每個人都有的經歷,錯一次積累一次,才會更靠近成功。

還有就是要區分「觀點」和「事實」,觀點是自己主觀的看法,我第一次被拒的時候,習慣性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好。第二次又無緣面試的時候,心裡更是加強了這種固有的觀念,然後就對之後的嘗試更懼怕了,其實這些都是我自己的主觀看法,很可能不對。

後來我也知道並不是我不好,事實是可能沒有那個眼緣。

過分苛責自己,無異於杞人憂天。要明白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在能力範圍內,接受自己的不足,並且認真反思。

人吶,只有先處理好情緒,才能愉快做事。

關於心態與選擇,前幾天看到維安的推文讓我很有感觸:

不是「因為那邊更好,所以走那邊。」

而是「因為走那邊,所以那邊更好。」

從來都沒有完全正確的選擇,只有你覺得喜歡的人生。

願我們每個人在「低潮期」都能夠收穫一些頓悟的時刻,擁有更加通透豐盈的人生。

以上,共勉。

相關焦點

  • 如何優雅的面對職業"低潮期"
    如何坦然接受和面對「低潮期」,以一種「享受」的心態,從積極的視角看待低潮,那麼,積極的因素也會形成一個場,幫你克服困難,走出低潮。 有人會因為「偽工作」帶來倦怠感。也會自己在職場中失誤頻頻,一連搞砸了好幾個case,開始逐漸懷疑自己。還會有人因為今年行業波動問題,自我開始懷疑患得患失。
  • 如何渡過人生的低潮期?
    回憶起這段難熬的生活,接受採訪的時候,李安仍然十分痛苦:「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氣節的話,早該切腹自盡了。」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李安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最佳導演獎。毫不誇張地說,他架起了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橋梁。02採訪過李安的人,都被他的儒雅和謙卑深深折服,即便他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卻沒有那種一夜成名之後不可一世的習氣。
  • 12星座如何走出年末低潮期?
    而如果可以笑對人生,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低潮期,不斷沉澱自己尋求突破,這何嘗又不是生活帶給我們的機會呢?當內心燃起希望時,所有的困境都將暗淡,只有自己是充滿著光芒與戰鬥力的。如果面對低潮,沒有很好的學會平衡,最終只能碌碌無為,泯然眾人已。
  • 如何走出生活中的低潮期?
    可是,在面對生活裡的低潮時,我們往往是孤獨的。與人分享喜悅,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可是要找到一個能夠理解自己挫折與痛苦的人,往往特別難。天助自助者,唯有從內心找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夠真正擁有面對困境的勇氣。
  • 也再網:如何快速走出失戀後的「低潮期」
    嗯,一開始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確實是有一種譁眾取寵的心思在裡面。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失戀這個過程是註定漫長的,沒有任何方式能夠快速地走出失戀的低潮期。甚至可以這麼說,一旦失戀,這一段低潮期幾乎是很難被避免的。哪怕是一些內心強大的小夥伴們能夠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來,但是實際上呢?一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心裡總是會被失落的潮水無限的洗刷。
  • 何炅謝娜的友誼讓我明白了3個道理
    或許是生活再無交集;開心難過的事沒有和我分享;看到她朋友圈更新的內容再也沒有關於我之後;開始不知道說哪句話才不會顯得唐突,開始給對方發一條消息也要顧慮重重......一直到後來羽戀愛、考研的消息,小林都是從她的朋友圈才了解的時候,小林知道她們回不到往日的親密無間了,時常回想起來依舊覺得惋惜,後來才會明白真正的朋友不會帶有色眼鏡看你的,或許距離會拉遠彼此的感情,但唯有溝通才能靠近彼此的心靈。不論任何感情都需要雙方維繫,而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
  • 重讀魯迅的阿Q,我明白了這3個道理
    我曾經覺得阿Q這人挺討厭的。比如他的髒、無賴、沒尊嚴、齷齪、愚蠢、麻木、拜物、利己、為虎作倀、膽小如鼠、滿嘴跑火車…所以有時候總想不明白,為什麼魯迅先生為了塑造一個討厭的可憐人而用了這麼多筆墨?於是我決定重新讀阿Q。
  • 經歷低潮期 範瑋琪髮長文感謝老公陳建州
    經歷低潮期 範瑋琪髮長文感謝老公陳建州 時間:2020.11.12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馬化騰:男人四十歲之前,還不明白這3個道理,很難有所成就
    馬化騰:男人四十歲之前,還不明白這3個道理,很難有所成就男人的四十歲有多麼的重要,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男人的黃金年齡,在這個時間裡,自己的見識和經歷都是非常的豐富了,自己在生活上算得上是非常的舒服了,因為自己的閱歷很多,所以在處理事情方面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在很多的時間裡,會有人來找你幫忙
  • 看完《怪你過分美麗》讓我明白的6個人生道理
    真實的娛樂圈行業是否如此,或者比電視劇中的更為殘酷,我不得而知,但看完,確實讓我有很多感觸,也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 徐陵3.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即使你能力很強 人就是這麼的現實,你有資源,我求你,你沒資源,過氣了,來求我,我也要擺出姿態讓你知道當初你是怎麼為難我的。 人都有口氣,但誰能保證自己永遠是得意的那一方。就像莫向晚說的那句話,不是所有的下一次都會如期而至。
  • 《胭脂雪》:3對壞人,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或許有人會說「好人沒好報」,還不如做個壞人。確實,做好人不一定有回報,但是一味地壞事做盡,惡貫滿盈,必是報應不爽。佛家有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下面,我會用劇中3對壞人來告訴你,什麼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爛,什麼是一步錯,步步錯。阿桃阿桃本來是要被大少奶奶默心當作陷害玉禾的幕後兇手趕出辜府的,可是玉禾不但不計較她陷害自己還將她提拔成自己的貼身丫鬟。
  • 低潮期,我怎麼度過失戀最痛苦的階段
    當你做對了,人生就會變得美好而遼闊- 人在洞穴裡,慢慢走向光芒深處-▽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樣的,對於我來說,去年是我的本命年,也許是沒有帶著對宿命的敬畏,的確也成了我的低潮期這真的是件蠻有趣的事情,說起來我還經歷了失戀,這是我第一次失戀,所以格外刻骨銘心。實際上,我是喜歡過那樣安逸的生活的,只是在我這個年紀做出這樣的選擇似乎是不被人理解的,所以我也下意識地向親友隱瞞。結局證明,愛情的反諷是正確的,我徹徹底底地失敗了。
  •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踏踏實實地從眼前事做起,只有自身的基礎紮實,才能守住自己應有的繁華方鴻漸原本要學的是土木工程,可是,他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
  • 有感於「從鬥地主中明白的七個道理」
    偶爾讀到「從鬥地主中明白的七個道理」這段小視頻。一、沒有一張大牌開路,再順的小牌都出不去,說明領導很重要。二、小王一出基本上都會被大王打,說明老大在老二最好不要發話。三、無論你多會記牌多會打牌,都抵不過人家手中的一副好牌,說明實力更重要。
  • 重看30年前的《圍城》,我明白了3個人生道理
    重看《圍城》,我明白了3個人生道理。01、不要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圍城》裡最毒辣的一句話是:「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錢花得差不多準備回國了,父親和嶽丈跟他要博士學位,只好買了個假的敷衍。
  • 網絡低潮期,徐冬冬、許君聰為何能屹立不倒成為「流量擔當」?
    上半年網絡視聽行業的火爆有目共睹,不過進入下半年,網絡電影似乎又一次進入了階段性的低潮期。
  • 網絡低潮期,徐冬冬、許君聰為何能屹立不倒成為「流量擔當」?
    作者 | 貓叔上半年網絡視聽行業的火爆有目共睹,不過進入下半年,網絡電影似乎又一次進入了階段性的低潮期《特工狂花》和《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分別於8月27日和9月3日在愛奇藝平臺上線,截至9月28日,《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票房分帳高達1526萬,《特工狂花》票房分帳1117萬,成為了近一個月為數不多的票房破千萬的作品。
  • HaNi愛上金俊秀的關鍵:帶她走出低潮期!
    她1日被韓媒爆出熱戀JYJ金俊秀消息,雙方承認感情,為新年砸下一枚震撼彈,經紀公司隨後也出面交代她與男方發展成戀人的過程,其實她在2014年底爆紅後歷經一陣低潮期,是金俊秀成為她的心靈導師。事實上,哈妮2015年3月曾在節目上無預警淚崩,當時的她坦承爆紅的壓力大到讓她想退團,身為2014年竄紅的女偶像之一,她不但沒有露出興奮的表情,反而自爆『合約到期後就想換工作』,所幸沒多久後,她開朗地表示『當時沒有想清楚,現在不這麼想了。』成功將壓力轉換成動力。
  • 低潮期演過毛猴,如今持續爆紅,他說,重來一次,我還會再接毛猴
    我不知道明星是什麼樣的,我只會做演員。我在低谷待過,我知道最壞的情況是怎樣的,大不了就是從頭再來。我喜歡潛水,水下的世界和上面的不一樣,很安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再接毛猴。這是朱一龍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的心裡話。
  • HaNi愛上金俊秀的關鍵:帶她走出低潮期
    她 1日被韓媒爆出熱戀JYJ金俊秀消息,雙方承認感情,為新年砸下一枚震撼彈,經紀公司隨後也出面交代她與男方發展成戀人的過程,其實她在2014年底爆紅後歷經一陣低潮期,是金俊秀成為她的心靈導師。事實上,哈妮2015年3月曾在節目上無預警淚崩,當時的她坦承爆紅的壓力大到讓她想退團,身為2014年竄紅的女偶像之一,她不但沒有露出興奮的表情,反而自爆『合約到期後就想換工作』,所幸沒多久後,她開朗地表示『當時沒有想清楚,現在不這麼想了。』成功將壓力轉換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