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凡最近可能有點兒煩。
剛帶著隊員拿下某說唱節目冠軍,結果與冠軍同一天上熱搜的,卻是自己幾經翻轉的緋聞。
這不是吳亦凡第一次被爆出「戀情瓜」了。
妙的卻是,相比其他流量明星,吳亦凡每一次有粉紅新聞爆出,即使內容再負面,也不會耽誤其事業上的發展。
如果說混娛樂圈,天賦和努力都缺一不可的話,那麼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就是運氣。
吳亦凡是個運氣不錯的人。
小時候夢想打職業籃球,15歲那年從溫哥華回到廣州讀初三,學習期間成為校籃球隊隊長,並帶領球隊拿下2005年少年NBA中國初中籃球聯賽的華南區總冠軍。
中考前他回到加拿大,因為腳踝受傷和身高沒超過一米九等客觀因素,不得不放棄職業籃球夢。但就在他對人生、對未來陷入一片迷茫之時,又剛好碰到韓國SM公司在加拿大舉辦的全球選秀,外形高大俊朗的吳亦凡很快就從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被SM選中,18歲那年去往韓國做一名練習生。
幾乎沒有任何舞臺表演經驗的吳亦凡,在韓國苦練四年後,22歲隨EXO出道即紅,成為亞洲新晉男神、偶像。
正當紅時,他由於太有個性而被經紀公司打壓。兩年後吳亦凡與韓國公司解約,選擇回國發展。這場聲勢浩大的解約風波非但沒能將吳亦凡湮沒,反而讓他獲得輿論同情,影響力與日巨增,長居網絡話題頭條榜,隨便一條微博就有數千萬回復。
回國後的吳亦凡,獲得大量一線時尚和影視資源。
他是BEATS、奔馳smart、寶格麗、LV的全球代言人。
也是香港著名潮牌零售店I.T的官方代言人,以及內地知名潮流文化營銷平臺YOHO的代言人。
還是唯一上滿頂級時尚雜誌男女五大刊的新生代男星。
除此之外,吳亦凡也是麥當勞十年來首位明星品牌代言人。
在他之前,為麥當勞代言的人是姚明和王力宏。
此後十年間,麥當勞只有某款產品的代言人,而再沒有品牌代言人,直到吳亦凡出現。
再看影視方面。
吳亦凡剛回國,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徐靜蕾導演的《有一個地方只有我知道》。
當時徐靜蕾當著很多媒體的面,毫不吝惜地稱讚吳亦凡「有巨星潛質」
「是老天爺給了他很多禮物的一個人」
後來吳亦凡又與管虎合作了電影《老炮兒》
與徐克、周星馳合作了電影《西遊伏妖篇》
這等影視資源,恐怕要讓一眾男演員羨慕嫉妒紅了眼。
2017年,吳亦凡成為一檔說唱網綜的明星製作人,「你有freestyle嗎?」紅透兩年前的夏天,這檔節目甚至被認為「開啟了中國嘻哈元年」。
回國不到五年,吳亦凡在事業上就取得了很多藝人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他無疑是幸運的。
但這運氣並不是憑空而來。
就拿外表來說吧,吳亦凡以前是個胖小子,後來因為愛上打籃球,從14歲開始,三年之間從1米8不到,一下子竄到1米87,人也瘦了好多,成為標準大帥哥。
再說籃球,打職業聯賽是吳亦凡懂事之後的第一個夢想(小時候他想當航天飛行員),初中那三年,他除了上課和睡覺,基本上其餘時間都在打籃球。
科比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吳亦凡見過凌晨四點的溫哥華。
每天下午三點鐘放學,其他同學都是回家或者去玩,吳亦凡是接著去打球,打到晚上九點鐘,6個小時幾乎不停。
總之,
別人沒醒的時候,他在打球。
別人在玩的時候,他在打球。
別人泡妞的時候,他在打球。
別人打架的時候,他還在打球。
「那段時間自己的夢想就是能打職業籃球,既然要好好的去打,就要努力。」
吳亦凡的腳踝因為打球受過多次傷,臉上也有塊疤,是打球時被對手用胳膊肘撞到留下的。
但正因為對籃球的熱愛與努力,讓吳亦凡結識了一幫哥們,並在初三那年拿了一個華南區總冠軍。
和他一起打過球的同學至今回憶起2005年那場比賽仍然很感慨:
「那時候我們天天在操場打球,練球,他(吳亦凡)是個很努力的男孩子,就一直在場上充當著個領導者,他帶領我們去訓練,在場上發揮一個主力(的作用),話也不會特別多,但是球場上打比賽的時候,他那個領導風範就出來了。2005年我們一起參加那個少年NBA的比賽,我們得到了華南地區總冠軍,那一次真的是不容易,在很多強隊裡面洗刷,就很不容易很不容易地得到了冠軍,這個對我自己現在來說,也是有很多感觸,那個是大家的夢想。」
再來看他的走紅。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吳亦凡的走紅就在一夜之間。
其實在這背後,是四年多的辛苦練習。
但凡在韓國當過練習生的人都知道,那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日子。
一群人要跳出整齊劃一的舞蹈,只要其中一個人動作出錯,其他人就要全部重新來過。
為了能出道,大家每天拼命練習十幾個小時,有時訓練到凌晨一兩點鐘,搞得身體透支。更可怕的是,即便這樣辛苦付出,卻仍然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出道,很多人白白犧牲了他們的青春。
漫長的培訓時間,每天枯燥的練習,激烈的競爭,精神的壓力,不知道何時才能出道的迷茫,以及在異鄉的孤獨感,都將人隨時置於崩潰的邊緣。
很多練習生因為忍受不了這種折磨選擇離開。
吳亦凡也曾崩潰過,也想過背個包回加拿大,但他最終也沒有這麼做。
為了不讓自己變得軟弱,即使是過年過節,吳亦凡也不會打電話回家,就怕聽到媽媽的聲音,自己長久以來建立起的防線會瞬間瓦解。
但接受《魯豫有約》採訪時,回憶起韓國那幾年,他表示如果再讓他重新過一遍,還是可以再來一次。
「不吃那些苦,就真的沒今天的我。那些苦要是少吃一個,今天的我都不是這個樣子。所以我說這些事情你經歷了你才能成長。」
與多數同齡人相比,吳亦凡有著更為成熟的一面,這可能與他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以及從小就去國外生活有關。
他身上有一股「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勁兒。
很多人或許覺得努力不一定有收穫,但吳亦凡堅信付出必有回報,現在看不到回報只因時間未到。
他從決定當練習生那天起,就做好準備練到出道那一天。
雖然屬於「SM製造」,但吳亦凡從加入到出道,也沒有變成SM流水線上的產物。
他有自己的硬氣。
2016年的《人物》雜誌採訪中,曾與吳亦凡一同在SM公司做過練習生的Kevin告訴記者一個故事:
Kevin中途離開後,SM不允許吳亦凡再和Kevin聯繫。但吳亦凡並沒有乖乖聽話。在Kevin有需要時,吳亦凡總會出現。
可能同是異鄉人,他更能理解Kevin的孤獨無助。在Kevin剛離開SM時,吳亦凡每天訓練結束後都會給Kevin打電話,還經常偷偷溜出宿舍去錄音棚看Kevin,門禁之前回去。
吳亦凡曾堅定地告訴母親:朋友就是朋友,不能因為他離開這個公司,就不跟他做朋友了。
難怪吳媽媽會稱兒子是「硬骨頭」。
除了硬氣,吳亦凡也有自己的審美。
在SM,偶像就像玻璃櫃裡的娃娃,款式雷同的造型、裝束,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大家都出自同一套安全生產的模具,最終也會變得一模一樣,沒有了自己。
吳亦凡偏偏就不喜歡和別人一樣。
他不願迎合,音樂上做不了主,就在穿著上更自我。
只要不出席活動,吳亦凡決不會穿公司安排的統一服裝。EXO時期,他的工資除了給媽媽,剩下全部用來買衣服。每一次機場照絕不重樣,豆瓣網友曾評價吳亦凡是「在用生命走機場」。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一下——
知道為什麼吳亦凡能拿下LV的全球代言人嗎?
據說是因為他在EXO時期認識了街頭時尚品牌Off-White的創始人Virgil Abloh,成為第一個穿上Virgil Abloh設計的品牌衣服並po上網的亞洲明星。
Virgil Abloh的設計一向大膽,吳亦凡在穿著上也毫無禁忌。網友評價二人「一個真敢設計,一個真敢穿。」
可能是彼此對時尚的理念相同,所以惺惺相惜。
幾年後Virgil Abloh成為LV新任男裝總監,吳亦凡也隨即成為LV全球代言人。
吳亦凡出新歌時,Virgil Abloh還在推特上為其打榜。
小時候,吳亦凡國內國外頻繁轉學,每一次生活空間的改變,都需要他快速融入一個新環境。
這種迅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為其後來的演藝生涯打下了基礎。
吳亦凡回國以後,資源、人脈一直不錯。
即便面臨非議,也都能順利化解。
比如前面提到的說唱節目,他通過這檔節目換來別人專業認可的同時,也招了一批黑粉。
因為愛用電音說唱,被網友群嘲「加拿大電鰻」。
因為在某節目裡一段「你看這個面又長又寬,就像這個碗又大又圓」的freestyle,被全網diss「才不配位」。
被虎撲質疑業務能力,在和虎撲的battle中,又遭到一輪全網黑凡凡的風潮。
就在大家都以為吳亦凡無法翻身星路涼涼的時候,他的「自黑歌」橫空出世。
大碗寬面
吳亦凡 - 大碗寬面
從來不敢去相信
大碗能讓你開心
但這確是我本意
也許是一種天意
把黑自己的梗接得如此自然和高級,惹得一眾說唱歌手和普通網友紛紛瑞思拜,彈幕出現大型道歉現場,《大碗寬面》因此被視為「教科書式公關反水」。
富貴險中求。
想在名利場裡求風得雨,空有一身本領或運氣都是萬萬不行的。
想做偶像,成為巨星,哪有那麼容易。
除了業務能力夠強,你還需要在公眾面前保持足夠健康的正面形象,這裡面當然也包括情感。
吳亦凡曾在採訪中說過,感情這個東西不能強求。「但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的話,我希望他們(粉絲)會去祝福我,也會為我感到開心,真的找到那一個人。」
相信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真心喜歡吳亦凡的人會祝福他們的偶像。
而在此之前,吳亦凡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成長。
他的未來會不會更強大沒人知道,但相信強大的人自有他的未來。
至少就目前來看,這幾年大大小小的瓜也沒把吳亦凡錘進土裡,說明他確實是個硬骨頭。
(來源:魯豫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