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共讀 |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適可而止

2021-02-20 小燈塔的三十六計

殷商紂王和妲已,經《封神榜》這部演義性的神話小說大肆渲染,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在《封神榜》中,狐狸精附身妲己,迷惑紂王,擾亂朝綱,禍國殃民。姜太公助周滅商,斬將封神,諸神帶著血跡升到了天界。

歷史的車輪碾過,改朝換代,條條血痕。妹喜、妲己,褒姒…以及後來的陳圓圓,似乎都是禍國殃民的女人們,導致了一個個王朝的覆滅。

可是究竟是「紅顏禍水」,還是天子不知天下蒼生?

「從來女色多亡國,自古權奸不到頭。

豈是紂王求妲己,應知天意屬東周。」

——《封神演義》

各位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共讀的是《諸神的蹤跡》的第十四章《呂尚》和第十五章《伯夷 叔齊》

在共讀之前,大家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1. 姜太公的魚鉤為什麼是直的?

2. 商紂王為什麼眾叛親離?

3. 伯夷叔齊為什麼反對武王伐紂?

姜子牙,名尚,字子牙,因為祖上是帝舜時期主管禮儀的伯夷,分封在呂,所以後代以呂為姓,姜子牙又名呂尚。

呂尚一貧如洗,卻好天文地理、文韜武略這些大而無當的東西,對耕地、打魚等餬口的技能,一樣都不在行。

五十歲的時候,呂尚來到都城朝歌,宰牛賣肉做苦力為生。十年過去,不僅沒有人慧眼識珠賞識自己,連相熟的朋友也沒幾個。年近七旬的呂尚只能離開都城,在渡口旁邊開了個小小的飯鋪,沒想過沒過幾年也倒了。

滿懷治國平天下的志向,卻只能在冰冷的世界上輾轉漂泊。

呂尚聽說周國國王姬昌敬老慈幼,禮賢下士,於是決定投奔周國。

不過呂尚一路西行之後,怕自己一大把年紀還一事無成窮困潦倒,跑過去投奔姬昌會討個無趣,於是就在周國磻溪釣魚。

呂尚釣魚儼然不是為了生活,他既不關心有沒有魚上鉤,也不介意每天空手而歸,好在周國民風淳樸,左鄰右舍看他孤老無依,常給他送衣送食。

某一日,西伯姬昌出行狩獵散心,出發前,姬昌卜了一卦,說是會遇到成就霸王之業的輔佐之臣。

可是姬昌一路沒遇到什麼奇異之事,直到他到了磻溪,看見一位老人在怡然自得的釣魚,四周的人喊馬嘶和紛亂嘈雜好像都和他沒什麼關係。姬昌覺得奇怪,結果走過去一看,魚簍裡空空如也。

「先生喜歡釣魚啊?」姬昌問。

「談不上喜歡。你看我這魚鉤,是直的。願者上鉤。」

呂尚進一步解釋說:「釣魚就像權術,用厚祿收買人才,用重金收買死士,用官職招攬人才,都如同用餌釣魚。」

「聖人所考慮的事,就是讓天下之人各得其所,最後使得天下歸心。」

姬昌忙問:「怎麼才能讓天下歸心呢?」

呂尚回答:「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能與天下人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就會失掉天下。能為天下人謀求利益的,就是王道。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姬昌大為嘆服,所卜之卦原來應在這裡,於是請呂尚登車,一起回到都城。呂尚被封為師,從此人們就稱呂尚為太公望,又叫姜太公。

商朝紂王荒淫無度,倒行逆施,設立炮烙之刑,殺戮無辜,囚禁直諫之士。

姜子牙全力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姬昌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

很快,臣服於周的諸侯國已經有數百個,萬事俱備,只等一個好的時機,就可以向商朝開戰。

周文王姬昌病重辭世後,兒子姬發即位,周王姬發尊呂尚為「師尚父」,請他統率全國兵馬。

此時,商紂殺死王子比幹,囚禁了箕子,荒淫暴虐到了極點,姜子牙見時機成熟,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周武王姬發下令出兵伐紂。

周國軍隊上下齊心,要替天行道,推翻紂王,而紂王當時主力部隊在東方作戰,京城空虛,守軍儘是烏合之眾。

周國的虎賁之師排山倒海氣勢恢弘,京城外的商軍不堪一擊四散而逃。

商紂王退到都城玉門,真正的死戰在此。戰鬥殘酷血腥,最終商紂王寡不敵眾,幾乎全軍覆沒,再次敗逃。

商紂王逃至鹿臺,這裡是他花了七年時間修建,用來堆放從各地搜刮而來的珠寶美玉的享樂之地。

鹿臺原本易守難攻,然而朝歌兵力空虛,周軍趁虛而入,很快攻破鹿臺。商紂王穿上綴著珠寶的華服,坐在隨從堆好的木柴堆上,被大火吞沒。

前來支援紂王的諸侯聽聞了紂王的死訊,兵無鬥志,紛紛潰敗。

周王姬發進了朝歌城,砍下商紂和妲己的人頭示眾,廟祭五天,向祖先匯報勝利的喜訊,社祭天帝,敬告天下已經姓周了。

商朝滅亡了,一個燦爛多姿的周朝從廢墟上開始崛起。

呂尚因為立下赫赫戰功,被周武王姬發封地於齊國。

齊國偏處東方,國小民窮,管理無序,混亂不堪。呂尚決定以法治國。

當時有個名望很高的賢人狂矞(yu)因為三次閉門不見上門拜訪的呂尚,被呂尚給殺了。

面對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的責問,呂尚說:「治理國家,就靠授官職,加俸祿、獎勵和懲罰四種手段,而這四種手段對他都沒有用。這種以名士自居,不肯為明主所用的人,是國家大害,所以要殺掉!」

對呂尚來說,活著就是為了成就事業,這就是他對人生的理解。

靠著霸氣和殺氣,呂尚很快控制了齊國混亂的局面,他大興漁鹽之業,勸種麻紡絲,獎勵冶煉,鼓勵經商,對別過來的商人不收稅賦。四方民眾紛紛歸於齊國,齊國很快顯出大國氣象。

呂尚活了一百多歲,他的智慧被記錄在《六韜》之中,裡面有種種深奧的謀略,呂尚被稱為兵家之祖。

姜太公大半生孤苦無依,抑鬱不得志,可是豪氣不減,運籌帷幄,性格剛烈,充滿殺伐之氣。

直到今天,姜太公依然駐留在平凡人家的神案上,嚇阻一切可能作惡的邪神鬼怪,同時鼓舞那些一事無成卻又心有不甘的人們。

歷史上父子兄弟為了王位相互殺戮的故事我們聽過太多了,九五至尊的權力和地位,有時候就是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人性之惡就會超越底線。

而北方孤竹國的兩位王子,伯夷和叔齊卻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義」。

當時,國王亞微想要傳位給自己寵愛的三子叔齊,結果叔齊認為要遵照禮儀讓大哥伯夷即位,而伯夷卻不願意違背父親的意願,最後兩人都離開了孤竹國。

因為商紂王殘暴不仁,周國的西伯侯姬昌是個仁愛之人,所以伯夷和叔齊一路往西想到周國養老。

沒想到姬昌已死,他的兒子姬發正率領大軍去討伐商紂王。

千裡迢迢風塵僕僕破衣爛鞋的伯夷和叔齊,攔住周武王姬發的馬頭,責問道:

「你父親剛去世,你不把他好好安葬,反而大動幹戈,這是孝嗎?你是商的臣子,卻要去殺死你的君王,這是仁嗎?」

周武王姬發一時無言以對,呂尚告訴武王,他們是有名的仁義之人,讓他們去吧。伯夷、叔齊自然是阻止不了武王伐紂,只得離去。

伯夷叔齊反對一切戰爭,因為無論有著什麼樣的藉口,戰爭就是以暴制暴,得利的是帝王,受苦的永遠是百姓。「一將功成萬骨枯」,正因為少數人把王位權力看得太重,天下才徵戰不息。

此後紂王兵敗自焚,周朝取代了商朝。

武王是重才之人,想要請德才兼備的伯夷、叔齊出來做官,伯夷和叔齊厲聲拒絕,他們放棄了榮華富貴,選擇了心中的道義和離世遠避。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最終「求仁得仁」。他們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他們批評當政者,而且決不妥協。

他們是完全獨立的人,有著自由的心,是中國最早的「知識分子」,古代把他們稱為「高士」、「隱士」,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人會孤獨而死,精神卻可接力!

相關焦點

  •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裝傻」
    當對方犯了小錯誤,或者是最近開銷大了,偶爾裝作不知道,沒有必要斤斤計較,否則自認為聰明,反而會影響兩人之間的感情,畢竟兩個人在婚姻中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會犯錯,如果這次斤斤計較了,下次他抓住你的把柄,也要斤斤計較,這樣子的婚姻,就已經失敗了。要想有美滿的婚姻,偶爾就要學會裝傻。
  •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適可而止
    1、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適可而止。多數卓越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專注在事業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只有通過節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讓自己在慾海中脫身,做些有價值的事情。
  • 真正的聰明的人,懂得老祖宗的2句話
    自鳴得意是一個人最大的悲哀,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成為聰明人,而是很多人已經自封為了「聰明人」,所以我們的問題就是要搞懂究竟什麼才算是聰明。只有弄懂什麼是真正的聰明,才能夠反省我們自身,進而可以不斷的進步,做一個真正的聰明人。在傳統社會中,老祖宗們已經總結出不少關於聰明的特徵。
  • 人生,要懂得適可而止!(精闢)
    人生,要懂得適可而止! 得不到回報的付出, 要懂得適可而止, 否則,打擾了別人傷了自己。
  • 欲望無邊,凡事有度,凡事都要懂得適可而止
    佛祖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臺,單掌作揖笑曰;「欲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無休無止的欲望,是造成人們所有痛苦的根源。然而真正能夠放棄欲望,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並不多。於是「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就成了我們最常用的託詞。
  • 真正聰明的女人,在感情中懂得「自作多情」
    或許很多人不以為然,會覺得愛一個人不就是要為愛付出嗎? 真正聰明的女人,在感情中懂得「自作多情」。 她們相信自己有那樣的魅力,能夠留住身邊的男人,而不是需要自己去一味地付出,一味地乞求男人的愛。 普勞圖斯就說過:「適當地用理智控制住愛情,有利無弊,發瘋似的濫施愛情,有弊無利。」
  •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斷舍離」
    「放下」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卻需要很大的勇氣。有太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斷舍離才是最好的結局,但是依然執著的堅持。當然,我理解那些不願放下的人心中的想法,他們只是不願承受斷舍離的遺憾。然而,我們應該明白,放下也許只是痛一時,但是放不下則要痛很久,甚至是痛一生。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及時止損。
  • 愛情裡,得不到回報的付出,要懂得適可而止
    1、 上帝送黎明來,是賜給所有人的。早安!2、 愛情裡,得不到回報的付出,要懂得適可而止。早安!
  • 風中奇緣:迪士尼的另類公主寶嘉康蒂,聰明女人懂得靠自己
    聰明女人懂得靠自己,自食其力不能少寶嘉康蒂是印第安酋長的女兒,一頭黑色的長髮,花瓣似的嘴唇,性感健碩的身材,完全不同於一般膚白貌美的公主形象。這樣的角色設定,完全符合她勇敢,叛逆,勇於探索外面世界的設定。
  •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管住嘴巴,堅守住秘密
    做臣子的,如果不懂得保密,則會失去生命;機密的事情如果不保密,則會造成災害。所以說,做人要謹慎守密而不洩漏機密。01現實生活中,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管住自己的嘴巴,堅守住自己的秘密。正如南懷瑾所說:「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獨,無法與人訴說,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 「薦讀」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冷處理」
    有一種聰明叫冷處理CALM DOWN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寫過這樣一段話:「安靜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氛圍。正如一隻裝滿液體的瓶子,搖晃過後,一旦安放在桌子上就會出現沉澱物。人也是如此,經過動亂後的冷靜思考,可以凸顯出人性中不為人知的潛藏部分。」人這輩子,冷靜是最優雅的姿態。當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還能做到理智思考,給自己迴旋的餘地,是一種成熟的智慧與能力。尤其能夠做到不衝動,不讓矛盾再次升級,更是一種強大自信的表現、一種為人處世的修養。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會「裝傻」
    生活中,常有人喜歡賣弄聰明、炫耀自己,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那個人,最終,這樣的人註定只會害人害己。聰明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名垂青史,用不當遺恨終生,歷史上的楊修,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好例子。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看起來有些笨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裝傻」。事實上,裝傻並不是真的傻,而是聰明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懂得裝傻的人,看上去總是吃虧,實則吃虧是福;看上去糊裡糊塗,實則難得糊塗;看上去單純簡單,實則心裡有譜。人生一世,有時候最高的智慧恰恰在於顯得一無所知。
  • 為人處世,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備四種「心計」,懂得趨利避害!
    除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如運氣之外,主要就是源於他的行為,有些事情要少做,有些事情要多做,懂得趨利避害,福報自然越來越多。具體而言,為人處世,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備以下四種「心計」,懂得趨利避害;具備這四種「心計」,福報不請自來,人生會越來越順。
  • 女人:沒有回應的付出,要懂得適可而止
    然,對方心裡若是裝不下你,縱然別人說你萬般美好,他也覺得,你不是對的那個人。這就是愛情。女人的一生,都活在一個夢裡。一場愛情夢。特別是青蔥年少時,愛上一個人,不由自主,又不能自已。署名「小白鼠」的陳小姐,20歲,剛剛步入社會,也開始了自己的一場愛情之旅,對方是她的同事,高高帥帥的男生比她大5歲,而且兩個人還是老鄉,所有人眼裡,這是一對很般配的年輕人,然,陳小姐的愛是付出了,卻遲遲未得到回應。在單位,男生對她的示好,總是躲閃。在外面,男生偶爾赴約,也是她主動邀請,不鹹不淡。很多時候,他想回她的微信,便回了。
  • 一個人再厲害,也懂得適可而止,也不會說以下三句話
    這句話是說人的眼界會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讓自己目光短淺,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個人會因為一點小成就、小成就會沾沾自喜,逢人便誇讚自己,處處高調。其實,人如潮升潮落,有人生得意就有低谷失意,懂得如此,就應該得意時低調做事,不順時不要一蹶不振。不管什麼時候,低調做人都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
  • 人際交往,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這五個忌諱,不懂就容易吃大虧
    人際交往,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以下這五個忌諱,不會輕犯,你會嗎?不懂的話,就容易吃大虧,一起來了解下吧。孔子這裡講的「恕」就是懂得寬恕,凡事替別人著想。與寬恕相反的,則是待人苛刻,它是人際交往一大忌諱。人際交往,待人苛刻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像這樣的人,往往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對他人總是萬般挑剔,甚至是雞蛋裡挑骨頭。人際交往,一旦觸犯這個忌諱,待人太過苛刻,那麼,必然就是人人厭惡的下場,沒有人願意和你打交道。
  •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與人交往的3種分寸,是非少,人緣好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與人交往的3種分寸,是非少,人緣好。1說話不口無遮攔,不讓他人難堪,在言語中顧及他人的體面。真正有智慧的人,說話間應該是帶有善意的,知道什麼時候該閉嘴,什麼時候該給別人留餘地。在《朗讀者》的一期節目上,當徐靜蕾讀到「地上死了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星」的時候,卻控制不住自己,泣不成聲。原來,她從小就跟著奶奶長大,對奶奶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
  •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讓步,我們的德行
    讓步是修養,也是德行,是一個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養,更是從容生活的大智慧。林肯曾說,「有遠大志向的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益的爭執上。因為意氣用事毫無意義。你的私事再大也大不過天,所以在個人問題上要懂得讓步。
  • 真正的聰明之人,很少去交朋友!
    朋友,需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真正的聰明之人,往往很少去交朋友.有的人朋友無數,有的人朋友只有一兩個,而我認為朋友不在乎多,而在於精。把心態放平,不要高估你在別人心裡的位置。世上多的是錦上添花,卻缺少雪中送炭。落難時,你渴望一雙支撐的雙手,卻見到一個離去的背影。真正的朋友只會在你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到天亮的人。...患難見真情,人只有在落魄的時候才能看清楚。
  • 陳冠希怒懟跟拍主播:適可而止,是最高級的修養
    這個主播的行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很多網友都義憤填膺地說:懟的好!人家帶著娃兒呢,還禮貌拒絕了合影要求,這個主播卻還不依不饒的跟著人家,純屬是沒事找罵。確實,人家帶著孩子享受親子時光,不方便合影,本來就無可非議,但這個網友卻不懂得適可而止,非要在人家後面跟拍,這是很沒修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