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無邊,凡事有度,凡事都要懂得適可而止

2020-12-22 歷史國學教堂

人生在世,欲望猶如一匹烈馬,騎在上面唯有緊緊地抓住韁繩方能使馬依照我們的意願前行,一且信馬由韁,任其為所欲為,就有被摔得粉身碎骨或跌入山崖之險。所以為了我們快樂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讓我們緊緊抓住韁繩,欲望有度,萬事知足。

相傳佛祖曾下山宣講彿法,在一家店裡看到了一尊釋迦牟尼像,此相由青銅所鑄,形體甚為逼真,神態安然,佛祖看後大悅。心胸若能帶回寺裡,開啟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

然而,店鋪老闆卻獅子大開口,要價5000元,而且分文不能少,加上商人本質,見佛祖如此鍾愛它,更加咬定原價不放。

佛回到寺裡對眾僧談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佛祖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佛說:「500元足矣。」眾僧唏噓不止:「那怎麼可能?」佛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慾壑難填,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0元!」

眾僧不解地問:「怎樣普度他呢?」佛祖笑答:「讓他懺悔!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第一個和尚下山去店鋪裡和老闆砍價,和尚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第二天,第二個和尚下山去和老闆砍價,咬定4000元不放,也未談成。

就是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和尚在第九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200元。眼看一個個買主一天天離去,一個比一個價低,老闆心中非常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他深深地怨責自己太貪。

到了第十天時,他在心裡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第十天,佛親自下山,說要出500元買下它,老闆高興得不得了。

店主感到非常慶幸:竟然反彈到了500元!當即出手賣掉,高興之餘另贈佛龕臺一具。佛祖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臺,單掌作揖笑曰;「欲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

無休無止的欲望,是造成人們所有痛苦的根源。然而真正能夠放棄欲望,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並不多。於是「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就成了我們最常用的託詞。

欲望要有度,應該適可而止,我們的生活才會柳暗花明,從而步入一個新的境界,亨受到生活的真正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原創|凡事皆有度
    懂得分寸 把握分寸,該出手時出手,懂得克制 適可而止,該收手時收手。我們乃普普通通的一介凡人,注意生活中的細枝末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讓他人活得更加舒服一些。細節見教養,小事 見人品。 如:坐著不抖腿,吃飯不吧唧嘴;對強過自己的人,敬佩不諂媚 尊重不詆毀;不隨地吐痰 不亂拋物屑 在公共場所不抽菸 不大聲喧譁。
  • 一切皆有定數,凡事不必強求
    緣分天註定,聚散不由人,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路上,你會發現,有些東西,註定與你無緣,有些人,註定只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無論你如何強求,如何挽留,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其實,這就是緣分,這就是定數,半點都不由人,無論你如何費盡心思,耗費心力,始終都是徒勞。
  •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適可而止
    1、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適可而止。多數卓越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專注在事業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只有通過節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讓自己在慾海中脫身,做些有價值的事情。
  •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凡事物極必反
    當一個人有福時,要勤儉節約懂得惜福,還要懂得與他人分享,不可自己把好處享盡,否則會遭他人嫉妒和孤立。當一個人有權勢時,不可用權勢去威逼迫害別人,也不可認為自己位高權重就多管閒事,不然必定會自食惡果。 世間人凡事都追求圓滿,莫言卻說:「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了;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世界很大,凡事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 孔子言孝小忍大逃,凡事適可而止,過猶不及,乃中庸之道
    孔子的弟子曾參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關於曾參的孝,歷來有很多傳說。朋友來找曾參,曾參剛好在山裡砍柴,不在家,曾參母親便讓客人坐會,然後用力地掐了自己的左臂,曾參因為手臂忽痛,便作罷回家,一見到母親,便說了此事,母親說,「無礙,今天有客人找你。
  • 凡事都要有「度」(深度好文)
    死要面子活受罪,說的就是那些和「農夫」一樣,明知該拒絕,卻張不開嘴的人。我們是人,不是救世主,能幫的忙,能做的事都是有限的,不必為自己無法做到的事而內疚。你偽裝的大度,往往就變成了別人欺辱你的藉口,到時才是真的騎虎難下了。
  • 凡事適度,過猶不及
    凡事適度,過猶不及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寫道:「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人這一輩子,無須過度求滿。凡事過猶不及,應當適可而止,及時止損。人們都應該適當讓身體承受一下冷凍,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防禦機制的作用。
  • 懂得揚長避短,凡事都會認真對待,不會得過且過的三個生肖
    懂得揚長避短,凡事都會認真對待,不會得過且過的三個生肖生肖雞生肖屬雞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懂得揚長避短的人,平時在生活中總是會放大自己的優點,往往都會懂得把握機會,因此必定能夠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且他們凡事都會認真對待
  • 要凡事謝恩
    (弗5:4)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弗5:20)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無論作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西3:17)一、什麼是凡事謝恩?
  • 大衣哥家遭無人機航拍直播:凡事都有一個度
    甚至連他上廁所都有人跟拍,360度被圍觀,毫無隱私可言,擾亂了他的正常生活。大衣哥每天應付各種各樣的訪客與主播,他家裡到處都布滿攝像機,航拍器每時每刻都在直播他的一舉一動。每次借的時候都是說一個星期後還,還承諾說,如果沒錢還,就算賣血也要把錢還上。他把生活在老家的男女老少的親戚都騙過一輪,有部分人覺得不好意思不借給他,就算為難自己也會借給他。但當你問他還錢,他就會跟你反目成仇。久而久之,他借的錢全部都不還,老家的親戚敢怒但不敢言。他還把主意打到我家先生身上,我先生知道他的為人。
  • 陳冠希怒懟跟拍主播:適可而止,是最高級的修養
    凡事適可而止,有尺有度,才是為人處事的大智慧。1前段時間,鬥魚平臺一主播尾隨陳冠希跟拍,被陳冠希怒懟。這個主播的行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很多網友都義憤填膺地說:懟的好!人家帶著娃兒呢,還禮貌拒絕了合影要求,這個主播卻還不依不饒的跟著人家,純屬是沒事找罵。確實,人家帶著孩子享受親子時光,不方便合影,本來就無可非議,但這個網友卻不懂得適可而止,非要在人家後面跟拍,這是很沒修養的表現。
  • 一生很短,凡事看開,知足常樂
    生命的路上,走走停停,經過風雨,走過泥濘,有執手相看的無奈,也有一路相隨的暖,傷過,痛過,努力過,執著過,如此,便懂得了。人活著不要執著於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總是回望過去,更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人要學會接納接納這個世界上的不完美,不摔一跤,你怎麼知道誰會扶你,不攤一事,怎麼會知道誰會幫你?人這一輩子,孑然而來,孑然而去,所有的路都是一種經歷。
  • 一切皆有定數,凡事不可強求!
    人生路上,我們會遇見誰,會碰到什麼事,其實早就註定好了,早都安排好了,這是我們的命運,也是我們的因果,更是我們的定數。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一切都是因果,一切皆有定數,該我們遇見的人,一定會遇見,該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一定會發生,我們都躲不過,也逃不了。
  • 凡事皆有度,過則害之
    孔子在現實的生活中都有「認不得『真』字」的「直八」故事。看來人生一世,聰明也好,糊塗也好,都是輪迴的一個反映。鄭板橋先生的「難得糊塗」更是把這層意思推到了極點,難得糊塗,更是對人生的一種深刻認識。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能清楚地說明「有中無,無中有」,如果不想丟棄有,就得無,同樣得無也就是得有。
  • 凡事謝恩,但要真誠
    人只要常存感恩的心,總有感謝不盡的理由,生命源於神的創造,又賴於神恩而活著。《希伯來書》說:「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來13∶15)     因此,對於弟兄姊妹常講「感謝神」,教牧人員不可輕易地責備,更不能在態度和語言上中傷信徒,而是要他們明白「感謝」要真誠。
  • 凡事有度,做事如此,感情亦是如此
    只要一個那麼失眠的晚上,或者你們明明約好的一件事卻被放了鴿子,或者在一個下午的街頭,她挽著別人的胳膊,都能使你嘗到什麼叫做「心痛」的滋味。 為什麼說這樣竟然會讓你有一段永恆不變的感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教會你成長,那些你依舊留戀著不肯放手的人或事,偏是你不該留戀的東西。
  • 人生凡事都有定數,無需過分強求
    文/覓北人生凡事,都有定數!有些東西是你強求不來的,有些東西也是你無法躲避的。所謂的「定數」,其實就是:很多事情都是上天冥冥中已經註定了的,是前世與今生的因果,就算自己如何掙扎,也無法擺脫既定的宿命。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已經註定的命數,那又何必去強求呢?有些人和有些事,太過於執著去追求的話,只會累了自己,到最後卻什麼也得不到。
  • 凡事都會懂得變通,不會太過固執,非常好相處的三個生肖
    凡事都會懂得變通,不會太過固執,非常好相處的三個生肖生肖鼠生肖屬鼠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活得比較清醒的人,平時在生活中總是會按照自己想法去做,從來都不會得過且過,而且他們往往會比較固執,在和他人相處的時候,
  • 思考丨兩個「凡事都可行……」
    為防失聯文丨破曉之光《聖經-哥林多前書》6章12節:「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這段經文是「在身子上榮耀神」段落中的開篇之語,是使徒保羅教導我們知曉我們的身子是聖靈的殿,我們是重價買來的,我們要在身子上榮耀神!
  • 思考丨兩個「凡事都可行...」
    《聖經-哥林多前書》6章12節:「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這段經文是「在身子上榮耀神」段落中的開篇之語,是使徒保羅教導我們知曉我們的身子是聖靈的殿,我們是重價買來的,我們要在身子上榮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