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凡事物極必反

2020-12-21 騰訊網

曾國藩說過:「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福不多享,故總以儉字為主,少用僕婢,少花銀錢,自然惜福矣;勢不多使,則少管閒事,少斷是非,無感者也無怕者,自然悠久矣。」當一個人有福時,要勤儉節約懂得惜福,還要懂得與他人分享,不可自己把好處享盡,否則會遭他人嫉妒和孤立。當一個人有權勢時,不可用權勢去威逼迫害別人,也不可認為自己位高權重就多管閒事,不然必定會自食惡果。

世間人凡事都追求圓滿,莫言卻說:「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了;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世界很大,凡事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古語也有云: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人間好風景。花全開了,表示就快凋謝了;月全圓時,馬上就要缺了,這都是自然規律,凡事物極必反。極盡富貴,可能會樂極生悲、飛來橫禍;懂得惜福,才能細水長流、福壽綿長。

曾國藩曾給自己居住的房子取名「求闕齋」,用意是警示自己持滿戒溢,居安思危。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不圓滿的世界,並無十全十美的事物,豐於此者,必缺於彼。所以要想得到精神上的圓滿,最好先在物質上有些欠缺。

勢不使盡的例子有:北宋時期,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政見不同,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改革派,兩人可以說是政敵。在彼此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兩人絲毫都不客氣,用盡各種手段想要壓倒對方。鬥爭的結果是王安石獲勝,司馬光從宰相寶座上被趕了下來。王安石大權在握,皇帝詢問他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稱司馬光為「國之棟梁」,對他的人品、能力和文學造詣都給了很高的評價。正因如此,雖然司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並沒有因為大權旁落而陷入悲慘的境地,賦閒在家的司馬光還是錦衣玉食,每天吟詩作賦,活得怡然自樂。

風水輪流轉,憤世嫉俗的王安石強力推行改革,不僅觸動了皇親貴胄的利益,也招致地方官的強烈不滿,朝野罵聲一片,群臣紛紛彈劾王安石。皇帝本來十分信任王安石,但群臣不斷地彈劾王安石,皇帝終於也失去了耐心,只能將他免職,並且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王安石被罷官後,很多言官就向皇帝告他的黑狀,一時間訴狀如雪,充盈丹樨。皇帝聽信讒言,想治王安石的罪,便徵求司馬光的意見,司馬光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並且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由於司馬光的勸誡,王安石最終也免於災禍。

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雖然在政見上完全不同,但在對方不得勢的時候,兩個人都沒有落井下石,並都對對方施以援手,這在歷史上被稱為司馬光和王安石的君子之爭。

俗話說得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給別人留點空間,給自己留有餘地,不管到什麼地步,你都不會無路可走。凡事不要做絕做盡,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如果我們現在處於得勢時,平時不要欺凌和算計同事和下屬,平時做人做事,都要懂得適可而止,凡事不可做絕,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於你。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不要多管閒事,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三、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同治二年,曾國藩在寫給侄子曾紀瑞的信中,就已經提出過「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在《致澄弟·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中,又特意強調讓弟弟和子侄們「諄諄慎守」,可見他對這句話的重視。
  • 曾國藩教子書141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今家中境地雖漸寬裕,侄與諸昆弟切不可忘卻先世之艱難,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僕婢僱工。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俗語說: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一,勢不可用盡。任何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後,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也就是盛極而衰,就好比往空中拋一個物體,無論這個物體拋多高,當達到了最高點時,它總會有掉下來的那一刻,這就是勢不可使盡,一旦把勢使盡的時候,也就開始慢慢的衰敗了,這個道理大多數都會懂得,但有些人,現實中都會抱著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的想法,這樣的人往往都會栽跟頭,二,福不可享盡。
  • 俗話說「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所以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到底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事不可做盡我們常常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其實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不要做的太絕,要學會給自己留有餘地。
  • 易經:「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因此 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究竟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第一:「事不可做盡」我們常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其實不論是好事或是壞事,都不可以做的太絕,要懂得為自己留有餘地。
  • 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想要家庭幸福,這三件事不能「做盡」
    文/舒山有鹿曾國藩在家書中,經常跟子孫後輩說,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一個人就像是容器一樣,倘若福氣用盡了,那就空底了,最後只會剩下空虛的環境,留下空虛的人。這個社會很多人,他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那就是抱大腿,找人幫助,有便宜就盡佔,絲毫不理會未來的情況和當下的處境。要知道,這個社會最難還的債,就是「人情債」。有些人情,不能去用,因為它不屬於你,別人也不會輕易放過你;有些人情,你不能盡用,因為你根本還不起。倘若用了,只能是被人拿捏,成為別人砧板上的魚肉罷了。
  • 一切皆有定數,凡事不可強求!
    一切皆有定數,凡事不可強求,不管我們生命中會遇見誰,會發生什麼事,我們都不可強求,要學會順其自然。盡人事,聽天命,一切順其自然生死天註定,天命不可違,面對命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一切順其自然,當然,這也是最好的人生態度。
  • 周楓先生:利不可佔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
    3、鬼谷子處世哲學:利不可佔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4、很多事,如果能在做決定之前先預測一下,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彎路,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 合肥「貴婦」是假牙,為什麼「四不可盡」?中國古話總是那麼精準
    郭德綱是以繼承傳統見長的,但切末忘了有句古諺「四不可盡」。哪「四不可盡」?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有勢力者切莫仗勢欺人,即便對方有過錯,也須知得饒人處且饒人。本是一句老師的一句吐槽,即便對顏面有冒犯,正規渠道投訴一下又何必趕盡殺絕,非要砸了人家的飯碗。犯了勢不可使盡這個忌。
  • 人到中年,有福氣的3個徵兆,說什麼都要看!
    人生在世,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福氣,乃人人心之所求也。但是,一個人的遭遇是福還是禍,都不是憑空發生的。正所謂:「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真正的有福之人,平日裡往往都有這3個徵兆,正是他們自己的積攢,日子才得以越過越順心。
  • 凡事太過,緣份易盡
    凡事太過,緣份易盡 連佛都說: 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 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 物極必反(經典)
    其實做人也是這樣,物極必反,器滿則傾。 1 感情:別愛太滿感情當中千萬不要愛的太滿,有時候你愛的太滿,你的傷害也會越多。要好好記住物極必反,別愛太滿,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受到感情的傷害太過於嚴重。不要太在意那些生活的虛偽的那面,要知道物極必反,所有的一切適度才好。不要過於悲傷,也不要過於驕傲,有些事情總得有個人去體會,有些事情總得有個人去經歷一遍。 3 做人:保持謙遜人這一生,謙遜是一個人的美德,謙遜是一個人的修養。
  • 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有福之人?
    被誇「有福氣、福相、福氣」的人,總是特別開心。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是有福之人? 懂得活在當下的人是有福的,不要太想念過去,因它會給你帶來悲傷;不要太思考未來,因它會帶給你恐懼;用微笑活在當下,它會帶來喜樂。
  • 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有福之人?(精闢)
    被誇「有福氣、福相、福氣」的人,總是特別開心。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是有福之人? 活在當下 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 物極必反(深度好文)
    「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意思是,了解一個人,不需要把話說盡,否則會沒有朋友;責怪一個人不好的地方,不要太過苛刻,否則會讓人遠離。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叫田蚡的丞相,自身沒什麼才華,卻非常喜歡在別人面前吹捧自己。田蚡聽了很生氣,於是他找到同僚徐衝,向他傾訴自己被人輕視的憤怒之情。
  • 凡事太過,緣份必盡
    連佛都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所以有時,難得糊塗才是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