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說過:「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福不多享,故總以儉字為主,少用僕婢,少花銀錢,自然惜福矣;勢不多使,則少管閒事,少斷是非,無感者也無怕者,自然悠久矣。」當一個人有福時,要勤儉節約懂得惜福,還要懂得與他人分享,不可自己把好處享盡,否則會遭他人嫉妒和孤立。當一個人有權勢時,不可用權勢去威逼迫害別人,也不可認為自己位高權重就多管閒事,不然必定會自食惡果。
世間人凡事都追求圓滿,莫言卻說:「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了;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世界很大,凡事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古語也有云: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人間好風景。花全開了,表示就快凋謝了;月全圓時,馬上就要缺了,這都是自然規律,凡事物極必反。極盡富貴,可能會樂極生悲、飛來橫禍;懂得惜福,才能細水長流、福壽綿長。
曾國藩曾給自己居住的房子取名「求闕齋」,用意是警示自己持滿戒溢,居安思危。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不圓滿的世界,並無十全十美的事物,豐於此者,必缺於彼。所以要想得到精神上的圓滿,最好先在物質上有些欠缺。
勢不使盡的例子有:北宋時期,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政見不同,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改革派,兩人可以說是政敵。在彼此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兩人絲毫都不客氣,用盡各種手段想要壓倒對方。鬥爭的結果是王安石獲勝,司馬光從宰相寶座上被趕了下來。王安石大權在握,皇帝詢問他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稱司馬光為「國之棟梁」,對他的人品、能力和文學造詣都給了很高的評價。正因如此,雖然司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並沒有因為大權旁落而陷入悲慘的境地,賦閒在家的司馬光還是錦衣玉食,每天吟詩作賦,活得怡然自樂。
風水輪流轉,憤世嫉俗的王安石強力推行改革,不僅觸動了皇親貴胄的利益,也招致地方官的強烈不滿,朝野罵聲一片,群臣紛紛彈劾王安石。皇帝本來十分信任王安石,但群臣不斷地彈劾王安石,皇帝終於也失去了耐心,只能將他免職,並且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王安石被罷官後,很多言官就向皇帝告他的黑狀,一時間訴狀如雪,充盈丹樨。皇帝聽信讒言,想治王安石的罪,便徵求司馬光的意見,司馬光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並且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由於司馬光的勸誡,王安石最終也免於災禍。
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雖然在政見上完全不同,但在對方不得勢的時候,兩個人都沒有落井下石,並都對對方施以援手,這在歷史上被稱為司馬光和王安石的君子之爭。
俗話說得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給別人留點空間,給自己留有餘地,不管到什麼地步,你都不會無路可走。凡事不要做絕做盡,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如果我們現在處於得勢時,平時不要欺凌和算計同事和下屬,平時做人做事,都要懂得適可而止,凡事不可做絕,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