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不要多管閒事,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世間總有一些人,喜歡多管閒事。有的人是因為生性善良,熱情好客,熱衷於幫助別人。而有的人則是愛出風頭,喜歡顯擺自己。他們幫助別人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辦事能力,甚至是為了獲得自己的利益。曾國藩的四弟曾國潢就屬於後者。
-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凡事物極必反
曾國藩說過:「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福不多享,故總以儉字為主,少用僕婢,少花銀錢,自然惜福矣;勢不多使,則少管閒事,少斷是非,無感者也無怕者,自然悠久矣。」當一個人有福時,要勤儉節約懂得惜福,還要懂得與他人分享,不可自己把好處享盡,否則會遭他人嫉妒和孤立。
-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俗語說: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一,勢不可用盡。任何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後,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也就是盛極而衰,就好比往空中拋一個物體,無論這個物體拋多高,當達到了最高點時,它總會有掉下來的那一刻,這就是勢不可使盡,一旦把勢使盡的時候,也就開始慢慢的衰敗了,這個道理大多數都會懂得,但有些人,現實中都會抱著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的想法,這樣的人往往都會栽跟頭,二,福不可享盡。
-
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想要家庭幸福,這三件事不能「做盡」
文/舒山有鹿曾國藩在家書中,經常跟子孫後輩說,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一個人就像是容器一樣,倘若福氣用盡了,那就空底了,最後只會剩下空虛的環境,留下空虛的人。無論是人也好,事也罷,都有一個道理要遵守的,那就是留有「餘地」。所謂「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倘若你把子孫後輩的福氣財氣都用盡了,揮霍一空了,那別人,能用什麼呢?而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呢?
-
曾國藩:人有四種福相
第二福相:謙卑含容。為人謙卑,待人寬容,從做事的角度講,這樣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謙,在《易經》是一個卦名,叫做「地山謙」。它的卦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說,在萬仞高山的絕頂之處,呈現一片平原,滿目晴空,白雲萬裡,反而覺得平淡無奇,毫無險峻的感覺。
-
易經:「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因此 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究竟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第一:「事不可做盡」我們常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其實不論是好事或是壞事,都不可以做的太絕,要懂得為自己留有餘地。
-
曾國藩教子書127 凡散財最忌有名,不可使一人知
今天我們讀《曾國藩教子書》第127節。歡迎你留言交流。 字諭紀澤兒: 久未聞兩江摺差入京,是以未及寫信。前接爾臘月二十六日稟,本日固安途次又接爾正月初七稟,具悉一切。餘自十二月十七至除夕已載於日記中,茲付回。
-
俗話說「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所以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到底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事不可做盡我們常常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其實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不要做的太絕,要學會給自己留有餘地。
-
曾國藩: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曾國藩說:利可共而不可獨,獨利則敗;謀可寡而不可眾,眾謀則洩。 人心趨利避害。有利益好處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著。 曾國藩早期以道義號召眾人與他一起抵擋太平軍,認為有道義就足夠了,就能感召別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但是他慢慢發現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裡,於是就問幕僚趙烈文:「眾皆出我下,奈何盡歸胡公?」 趙烈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 曾國藩又問:「當如何?」
-
合肥「貴婦」是假牙,為什麼「四不可盡」?中國古話總是那麼精準
古人說「大人有大量」,你看古往今來有大格局者無不氣量宏大,有誰「雞腸曲曲」。說到這個詞不免想起郭德綱的那句詩,「雞腸曲曲今何在?始信人間報應靈」,自古死者為大,人已作古,再如此說,究竟是誰雞腸曲曲,公道自在人心。老耿是很欣賞郭德綱的,但在王曉東這件事上我是覺得郭德綱做的有些過了,天下鋼絲過數百萬,老郭「聲音」很大,甫一發聲便會轉發無數,點讚一片。
-
在面對順境和逆境時,曾國藩告訴我們應對的方法,這樣做萬事可成
經歷過風風雨雨,曾國藩懂得了萬事都要隨境而動,不論在什麼環境下,先保全實力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人處世之道,也是建功立業的智慧。怎麼面對順境和逆境,曾國藩說:順境不惰,逆境不餒,以心制境,萬事可成。此時我們有能力多幫助一些人,善待他人能增長福分,順境持續的時間也長些。老天給你的恩賜要珍惜,如果你過分貪圖享受,就有「滿招損」的危險。《易經》說陽盛陰衰,物極必反,什麼事情太過,就容易招來禍端。古人講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日中則偏,這些都是大自然中常見的現象,同樣我們人類社會也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最事情也要講究陰陽平衡。
-
周楓先生:利不可佔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
1、有愛。是一個人是不可多得的標籤。無論是什麼圈子。大家都喜歡有愛的人。2、連結有結果的人,就賺錢。連結沒有結果的人,就破財。連結有愛的人,就快樂。連結愁眉苦臉的人,就痛苦。3、鬼谷子處世哲學:利不可佔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4、很多事,如果能在做決定之前先預測一下,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彎路,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 半滿 求缺 三不鬥
【半滿】曾國藩說:「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意思是說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必定沒有什麼比人強的本事,相反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不會到處炫耀自己。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定數,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醺初,人生亦是如此。若凡事總是求全求美,到頭來只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顯擺自己所謂的「完美」人生,男人曬車子房子,曬事業;女人則偏愛分享名牌包包、大牌香水……可人生就像一段路,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有頂峰就必然有谷底,什麼都想追求完美,就必會被完美所累。
-
曾國藩一天道求缺,不可求全
天道求缺 不可求全[原文] 兄嘗觀《易》之道,察盈虛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無缺陷也。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有孤虛,地闕東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剝」也者,復之幾也,君子以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漸也君子以為可危也。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且行且珍惜
人有勢不可使盡,有福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此三者天運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
曾國藩:將來有出息的人,往往都會有這4種福相,看看你佔了幾個
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有記日記的習慣,他曾經靠著這個方式完成了「戒色」的目標,有時候做錯事了,也在日記中寫下來,然後反省自己。但曾國藩的日記中不僅有自我反省,還有一些其他的「人生啟示」。鹹豐八年,曾國藩通過總結,在日記中寫下4種福相,他說一個人將來是否有出息,就看有沒有這4種福相,有一個就是大幸。端莊厚重是貴相端莊厚重指的是人的行為舉止要落落大方,舉止有度,行事要光明磊落,不能有小人行徑。
-
曾國藩人生六戒五勤: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獲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嚮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說:不可貪求過多!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
曾國藩用人的重要法則之一——輕薄之人不可重用
輕薄之人不可重用,這是曾國藩用人的重要法則之一。所謂的輕薄之人不是指工作能力有問題,也不是指沒有道德操守,而主要的特點是表現欲太強。曾國藩講究必須「深沉勇毅」才能擔當大任,如果在關鍵時候用人不當,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局。安徽肥西三河之戰是湘軍成軍以來最慘的一次戰役。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曾國藩是我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立下功勞無數,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實際上,曾國藩也不是打小就擁有過人的智慧。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國藩也曾不斷學習,一心只為功名利祿,因此吃了不少虧。30歲之後,曾國藩就發誓,不做衣冠禽獸,要做聖人。
-
曾國藩 | 禍福由天定,善惡人主之
曾國藩常說:「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子弟,不可不牢記這兩句話。家道的長久,不是憑藉一時的官爵,而是依靠經久的門風;不是依靠一兩個人的突然發跡,而是憑藉闔家上下的自立自持。他告訴諸弟,若要曾氏一門福運長久,需以善心竭力維持。老親舊眷、貧賤族黨,切記不可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