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2020-12-21 健康生活心得

常言道:「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很多的事情到了極盛的時候就很容易衰敗。

所以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到底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

事不可做盡

我們常常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其實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不要做的太絕,要學會給自己留有餘地。

都說:「失道者寡助」,如果你要是把事情做絕、做盡了,那麼到最後自己也是必敗無疑。

項羽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勇猛過人、百戰百勝,但是卻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做事情太過狠絕。

他攻克襄城之後殺掉了守城的全體軍民,後來又坑殺秦軍二十餘萬俘虜,火燒鹹陽城、挖了秦始皇的墳墓等,項羽的所作所為為他日後的敗亡埋下了禍根。

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要懂得得饒人處且饒人,事不可做盡。

言不可道盡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個人要是說話說得太多,又不動腦子,就很容易給自己招來麻煩。

我們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往往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也很難去保證自己認識的人裡面沒有小人,有的時候一句無心的話被有心的人聽了,別人就會加油添醋地傳播,可能就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所以,我們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最好要做到「言不可道盡」。這樣既是保護自己,也是大智若愚的一種表現。

事不可倚盡

我們每個人都有得意和失勢的時候,得勢或者富貴的時候千萬不要過於狂妄或顯擺,要不然就很容易物極必反。

在《甄嬛傳》裡面的華妃仗著自己的哥哥有權有勢,在後宮飛揚跋扈,甚至有些時候連皇上也瞧不起,得罪了很多人,最終一頭撞死在牆上;再比如說韓信有勇有謀卻居功自傲,最終讓劉邦設計殺害。

這些人都是因為權勢達到極限而不是收斂,最終敗亡了。

所以說:「有勢不可待盡」,做人也要謙虛低調一些。

福不可享盡

俗話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福禍相依,福氣過了頭就是禍患,禍患到底就是福氣。

曾國藩也曾說過:「求缺媳婦,花未全開月未圓,有福不可享盡」,這就是曾氏家族興旺發達的秘訣。

人在走運、享福的時候不妨分一些給別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去幫助別人,多去行善積德,只有這樣福氣才能夠長久。

當然除了做到這四不盡,「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我們還可以領悟老祖宗總結下來的俗語,讓自己成為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俗語是老祖宗的生活經驗,飽含了老一輩人一生的智慧。它通俗易懂,卻含有哲理。若我們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定會讓我們一生受益。

小編我在這裡呢,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老人言》,這是一本凝聚了古時候老人家的智慧的書。

裡面收錄了很多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話語,可以帶我們領略古時候那些老人家的智慧。

它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大家不用擔心,在這裡給大家推薦是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故事都特別有趣。

而且這本書才49塊錢,比書店便宜太多了,正版書籍也就一頓外賣錢,卻能讓你受益一生,快點讀讀吧。

快點擊這裡購買吧!

《老人言》這本書,裡面的內容淺顯易懂,不是通篇泛泛而談的大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精彩的小故事來闡述。書中經典的道理,經過歷練和總結,也不再只是老祖宗的智慧,通過不斷的流傳,已經成為普世智慧和精神財富,就看我們怎麼去從中受益。

相關焦點

  • 易經:「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因此 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究竟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第一:「事不可做盡」我們常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其實不論是好事或是壞事,都不可以做的太絕,要懂得為自己留有餘地。
  • 「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告誡:這四樣東西不要用盡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就是教我們避免失敗的經驗之談。每個人都有四樣東西:運勢、福分、利益、智慧。如果把它們用光了、用盡了,人就會徹底失敗。馮夢龍在《警世通言》裡對這個俗語作了總結: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 謹記:人有「四不盡」
    真正聰明的人要懂得得饒人處且饒人,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我們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往往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也很難去保證自己認識的人裡面沒有小人,所以,我們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最好要做到「言不可道盡」。
  • 農村老人說:「貪這四樣,財散家敗」,哪四樣?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見多識廣,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閱歷豐富,尤其從建國初期過來的農村老人更是經驗豐富,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些年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買了小汽車,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子,因此有的農民就開始守不住心,農村老人就說,人莫貪四樣,不然財散家敗,到底是哪四樣?有道理嗎?
  • 「家敗有四,身敗有四」,分別是哪四樣?曾國藩的解釋句句在理
    農村有句俗語叫「家道有四象,家敗人也亡」,這四種跡象分別是:兄弟不會,父親不和,子女不孝,沾染惡習。其實,曾國藩在日記中也總結的一個「家敗有四,身敗有四」的俗語,而且句句說的有理。到底是哪四樣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第一:家敗有四同治三年正月十五,曾國藩在當天日記中寫道:「家敗之道有四,曰:禮儀全廢者敗;兄弟欺詐者敗;婦女淫亂者敗;子弟傲慢者敗。」
  • 老人常說:「家有四樣,不破也亡」,是指的哪4樣?
    莫爾:「走遍天涯覓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的人,回到家裡就發現它了。」中國人對於家庭的信仰是非常深的,無論是古人還是現在的人,家庭在所有人心目中的地位,向來都是沒有變過的。家有四樣,不破也亡除此之外,人們對於家庭的看重,也自然流傳下來了許多的至理名言。老人常說:「家有四樣,不破也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又是指的哪4樣?其實,所謂的4樣,我們今天簡單的來說就是8個字,那就是「不嚴、不和、不睦、不良」。
  • 俗語「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告誡(深刻)
    很多人說,「有國才有家」,這句話沒錯。可是,國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庭組成的,連家沒有,卻妄談國,這不是空話嗎?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家注意到沒有,齊家是排在治國前面的。這就是老祖宗在告誡人們,要先把自己的小家給經營好,才可以談後面的「治國平天下」。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不借?有何不能借?
    其實遠在春秋時期,就有九九歌了。不過那時是農民對節氣和耕種創造出的民謠,傳至現在被人改編成了乘法口訣。那時的農民創造的九九歌,是對耕種和天氣的解答,其中包含了許多民間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民間有許多傳遍大街小巷的民間風俗。雖然封建迷信不可取,但是流傳千年的民風民俗,是中華民間社會特有的文化,是文化的標誌。
  •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俗語說: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一,勢不可用盡。任何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後,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也就是盛極而衰,就好比往空中拋一個物體,無論這個物體拋多高,當達到了最高點時,它總會有掉下來的那一刻,這就是勢不可使盡,一旦把勢使盡的時候,也就開始慢慢的衰敗了,這個道理大多數都會懂得,但有些人,現實中都會抱著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的想法,這樣的人往往都會栽跟頭,二,福不可享盡。
  • 人到四十,想要奮力前行,就必須扔掉這四樣東西
    人生前行的路上,我們要有所取捨,總有一些東西,需要選擇性的扔掉,才能走得更輕鬆。一晃,人生已過而立之年,步入了不惑之年,此時,沉穩,內斂,清醒,從容才是大境界。人過了四十,不應該再有迷茫的心境,不應該再去做白日夢,不應該再去頻頻回頭看過往,人生經歷了歲月風雨的歷煉,體味過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慢慢要明白,哪些事情應該堅持,哪些事情應該扔掉,心裡要有數。人過四十,想要人生路越走越寬,要想越走越高,就必須扔掉這四樣東西。狠心扔掉不愛你的人。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硬凹的造型不美。
  •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本事再大,對這四種人也別張狂,謹記!
    因此便有了「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的老話,而當我們有了本事之後,一定要謹記,對這四種人別張狂!對領導安排的命令,不管你有什麼意見,都要先去做,拿出東西給領導之後,領導自會有他的安排。所以,本事再大,面對領導的時候,都不能張狂,要謹記!
  • 「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經典名言句句在理
    有一句話說家和萬事興,確實是這樣的。家庭的和睦不僅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溫暖的成長環境,也能讓夫妻恩愛,彼此的幸福感極高。然後互相支持,在事業上也沒有後顧之憂,還能讓家裡的老人少操心,健健康康的多活幾年。
  • 「有福之人,必有天相」:一個人有無福氣,看這四樣就夠了,很準
    突然,南山老人指著一簇開得旺盛的火鶴花,笑著對我說道:你看,這些火鶴花,色澤鮮麗,綠意叢中一抹紅,給人驚鴻一瞥的感覺,火鶴花,是一種很有福氣的花啊。其實,有些花一開,就能夠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或者美麗,或者富貴,或者有福氣,等等。而做人也一樣,「有福之人,必有天相」,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這四樣東西就夠了,很準的。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四樣能夠帶給人福氣的東西,究竟是指什麼呢?
  • 人到中年必須要捨棄的四樣東西——這些關於友誼的話,受益匪淺
    我們都說,人到中年,必須捨棄四樣東西——①沒有意義的聚會②糾纏不清的感情③過於勢利的親戚④虛偽的朋友其中,第四件東西便是「虛偽的朋友」。真正值得我們交往的,便是那些可以經過時間磨合和淘汰的人。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話,是形容友誼的吧。1.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和嚴正的朋友。這些朋友,使我們清醒。
  • 上帝賜予人類四樣寶物,也給了人四樣魔物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雖是神話,其深意卻值得深思。人模人樣卻人人不同,外表不同內心更異。很多電影都以此為題材以警示大眾。西方世界信奉上帝,東方世界信奉天神。女媧造人女媧造人的同時,給了人四樣寶物:勤勞、智慧、勇氣和意志。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 《智囊全集》。每當夜深人靜時,他都會反覆品讀這本書,從中去汲取入仕以及處世之道。久而久之,他方才開始平步青雲,最終成就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 用什麼盡四字成語有哪些
    成語有用之不盡、物盡其用、用盡機關、用盡心機等。用之不盡,意思是無論怎樣用也用不完。物盡其用,意思是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儘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1、同時含用、盡的成語  機關用盡:機關,周密、巧妙的計謀。比喻用盡心思。
  • 層次越高的人,越遠離這四樣東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年少時,我們總認為,擁有的東西越多,生活就會過得越好。人到中年,才終於明白,有些東西擁有的越多,反而活得越來越累。
  • 人過五十,再有本事也要捨棄四樣東西,避免晚景悽涼
    古語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個人到了五十歲,事業發展定型,夫妻感情穩定,兒女長大成人,自己也快到退休的年紀了。這個年紀,後半生避免晚景悽涼,一定要捨棄四樣東西。不合理的飲食,要捨棄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隨著年紀的漸長,人的身體會進入一個快速的衰老期,各個器官的功能也逐漸下降。
  • 俗話說:「有福之人,必有天相」,有福氣的人身上都有這4樣東西
    善良的人, 行善事,不問前程, 幫助人,不求回報。 他們沒有惡意,待人真誠, 他們知恩圖報,懂得珍惜。有些人說,福氣這個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實不然,正所謂:「有福之人,必有天相。」一個人有沒有福氣,要看看他有沒有以下這四樣東西,一起來看看那你佔了幾樣。第一: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如果一個人能夠放下心中的執念,學會和過去的不堪往事告別,遠離心中的魔障,才能擁有更好的明天,才能更快樂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