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諺語
我們從小就都知道九九歌,「一九得九,二九十八……」,是熟知的乘法口訣。其實遠在春秋時期,就有九九歌了。不過那時是農民對節氣和耕種創造出的民謠,傳至現在被人改編成了乘法口訣。那時的農民創造的九九歌,是對耕種和天氣的解答,其中包含了許多民間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民間有許多傳遍大街小巷的民間風俗。雖然封建迷信不可取,但是流傳千年的民風民俗,是中華民間社會特有的文化,是文化的標誌。
親切的鄰裡關係
不僅在現代,我們有樂於助人的美德,在古時人們鄰裡之間也都提倡樂善好施、慷慨近人。在古時候,鄰居之間要是缺了什麼,只要去借,大部分人都會熱情地借出。像是柴米油鹽、甚至是雞鴨魚肉,人們都會慷慨地借給鄰裡,這也就形成了中華特有的巷子文化。
和國外不同,我們在巷子裡遇見鄰居甚至不認識的人都會熱情地打招呼,問一句「吃了沒」。在社區閒逛的老人,會結伴跳廣場舞,聽戲曲,打牌下棋搓麻將。這親密無間的鄰裡關係都歸功於,我們幾千年來民間的習俗。但是,在老百姓的規矩裡,有四樣東西通常是不能夠外借給他人的,由此衍生了出了一句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哪四樣嗎?就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是哪四樣東西吧。
殺豬刀、嬰兒床
殺豬刀在現在的家庭裡應該是不常見的,一般會在農村中或者屠夫家裡有這種刀具。像殺豬刀人們是絕不外借的,因為人們認為這種兇狠的器具,很容易用來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一旦外借,如果出現一些意外,便會惹上麻煩和晦氣。情況更壞的,有可能會造成家破人亡。
在古代,家裡有嬰兒誕生,一般會為嬰兒定製嬰兒床。雖然說,不是用什麼貴重的材料製作,但是嬰兒床對家裡的影響很重要。原因顯而易見,因為古時傳宗接代對每個家庭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嬰兒床是每個家庭繁衍的象徵,雖然聽起來很玄。但是古人忌諱嬰兒床外借,認為這是不吉利的,不利於子孫延續。而且小孩子的抵抗力本來就十分的弱,如果借給別人很容易沾上細菌之類的東西,這也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著想。
藥罐子、拐杖
古時只有中藥,那時的人們會用藥罐子煎藥。如果家裡沒有藥罐子,即使跑到城裡去買,也不會有人去鄰居家借。藥罐子其實屬於每家每戶的必備,使用過的藥罐子裡面如果有藥的殘渣沒有清理乾淨,煎新的藥很有可能混合殘留的中藥有其他副作用,也會錯服。在不是緊急人命關天的地步,人們不會外借藥罐子,一旦出了問題便是惹禍上身。
一般使用拐杖的都是老年人,這裡不談及年紀輕就身體殘疾的。而老年人在家裡會使用拐杖,那都是德高望重的輩分高的。他們的拐杖就是家庭地位的象徵,家庭權力的象徵,所以人們都避諱把拐杖借給別人。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權力的流失,有不好的寓意。更實際地講,其實用了拐杖,那根本無法外借,因為這是每天必須用到的工具。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民風民俗,是社會形態,也是一種民間的文化遺產。其實,這些民風民俗,都是因為古人對家庭的重視。如果單單把它們歸集到封建迷信,那就大可不必。因為其中其實也有實際的因素,比如藥罐子不外借,那是因為中藥混用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殺豬刀不外借,那是因為怕借刀的人動機不純;拐杖不外借,那時因為拐杖對於老年人來說日常必需。
結語
民風民俗,實際上的定義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區域社會文化裡,人們約定俗成的風氣。人們的行為習慣相似,且具有區域文化特色。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四不借」,這一切的因素,都是人們希望家庭和社區能夠平安,沒有麻煩事發生。這樣一想其實許多民風民俗並不是空穴來風。如果我們都能深刻了解民風民俗表面和深層的關係,那麼能更了解到人們生活的夙願和我們民間文化的精髓。借或不借,無非都是為了平安喜樂。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