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2020-12-24 風蕭品史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古人在經過各種社會實踐後,將一些道理總結成俗語,流傳至今。有些俗語聽起來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而有些俗語或者一些習俗,則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才能明白其背後的含義。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寧可借屋停喪

古人非常注重規矩,強調該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許多規矩往往都是約定俗成的。這些規矩可能仔細來看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卻流傳了上百年,我們來看一下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這話的意思就說,寧可把屋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把屋子借給別人當婚房生孩子。大家都知道,對於人生來說,婚喪嫁娶都是必須要經歷的事情,也是人生的大事。過去的人非常重視這件事情,也非常注重這些事情上的一些細節,強調各種講究。按照正常的思維來思思考這件事情的話,辦婚禮其實在客觀意義上來說是比辦葬禮要好的,因為結婚生子是喜慶的事情,但是辦葬禮是相對來說比較晦氣的事情,那麼為什麼以前的人們寧願把房子借給人們辦喪事,也不願意把房子借給人們當婚房呢?

以前的農村辦喪事的時候,一般都是家裡老人過世,會放一串鞭炮來提醒別人。全村的人們在聽到了這個鞭炮的聲音之後,就知道村裡有老人過世了。然後他們便開始準備和葬禮有關的東西,過世者的靈堂要擺上好幾天,這幾天就是讓全村的男女老少以及一些外地的子女前來弔唁的。如果去世的人比較有名望,那麼這場葬禮可能規模就更加的大,而來的人也就更加的多。

除了時間之外,辦喪禮還需要場地,雖然農村家家戶戶都會有自己的院子,但有時候即便院子再大,也容不下那麼多參加葬禮的人。並且院子裡除了放人之外,還要放各種器物,並且還要擺酒席。所以主人會和鄰居商量,借一個屋子來放一些東西,一般主人提這個要求的時候,鄰居是非常樂意幫助人這個忙的。農村人非常樸實,鄰居相互幫助。而去世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是老人長輩,這些老人長輩在之前對於他們也有些照顧,所以他們也非常願意去幫助要辦葬禮的主人。鄰居非常願意借屋子來給主人家辦喪事,但是結婚生孩子,人們是一般不會和鄰居借房子的。

不可借屋成雙

鄰居一般不會把房子借給別人辦婚房,因為結婚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在這種高興的氛圍下,在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也要幹一些高興的事情。這可謂是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房子的主人卻覺得這件事情發生在自己的房子裡,有一些膈應。所以人們即便會把房子借給別人去辦喪事,也不會把房子借給別人做婚房。

而除了婚房之外,人們也不願意把房子借給別人生產。因為古人認為,產房是不乾淨的,這種不乾淨並不是產房裡的一些生產所帶來的汙血或者其他物品,而是說產房有一些看不見的,不乾淨的東西。生產孕育著新生命的誕生,但古人認為生與死是輪迴的,有生那麼就有死,所以一般人是不願意把房子借給別人做產房的。

除了結婚生子之外,一般房子的主人也不願意讓夫妻兩個人睡在一張床。在一些地區並不允許女兒和女婿在回娘家的時候睡在一張床,因為按照他們的說法,女兒和女婿已經組建了其他一個家庭,但回娘家再睡在一張床的話,會吸走娘家的運氣,所以他們並不允許人們睡在這張床上。

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都有其道理,也有一些關於人情世故或者其他科學的道理。比如說人們說的在過年的時候,大年初一女兒不能去娘家拜年,又或者說在大年30的時候,要點篝火捎走前一年黴運。這些都有一些科學依據,或者一些對於美好未來的祝福,以及對於美好的嚮往。

結語

所以我們在面對這些習俗的時候,不要一致予以摒棄的態度,而是理性的去看待這些習俗,並且從這些習俗中領略到一些中國文化。

參考資料:《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平日裡生活禁忌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喪事晦氣,這話卻在唱反調?
    老人所說的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度,它們是農民生活的指南和準則,一旦有什麼問題,農村人總能對號入座,尋找相對應的解決辦法。那麼老人常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話怎麼去理解?包含了哪些哲理?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中國的很多俗語老話都是和封建迷信有關的,很多人覺得一句俗語多少有些封建迷信,其實並不是這樣。當時科學不發達,因而很多俗語只能用封建迷信來說理,但是道理和現在並沒有不同。今天這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初讀時也是覺得這句話就是封建迷信,直到最近再次品讀,方才發覺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句話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比如,流傳了千百年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是俗語是老祖宗靠著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給後人起到借鑑的作用。農村是一個非常講究禮節的地方,因為很多文化傳統就這樣一輩輩的傳承了下來。比如,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樣反常理的俗語有何講究?
    作為一個普通人,知道歷史上的大事脈絡以及偉人事跡,固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更多的還是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著普普通通的文化傳承,這些普通的文化傳承,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得到借鑑以及經驗,而這些普通的文化傳承,更多的就在民間的俗語之中。
  • 生活智慧「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先人的金玉良言
    在眾多俗語當中,有兩句俗語讓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另一句則是「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成雙」。這兩句俗語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可惜的卻是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筆者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句俗語所蘊含人生哲理。
  • 農村老話說「寧給人停喪,不給人成雙」,是什麼規矩?
    ,不給人成雙》的民間風俗。這是農村留下的老俗語,具體怎麼解釋?。不是拿房子說的事。我看了這麼多回答,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是這個說法,無論喪事,喜事,都不會借房子的,都是不好的照頭,借給死人辦喪事,會留下陰影。下代子孫不吉利,那叫大兇。只有家親才能引外鬼。野鬼是不能單獨進家的,別說房子借給死人停喪,就連孝子,三天內都不能進別誰家院子,就是借個用的東西,戰在門處等著送出來,還得拿個利式。何況外人死了借給房子停喪。
  • 農村俗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一輩留下來很多俗語,看似很普通,但仔細琢磨以後,發現這些俗語可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裡面。雖然裡面難免有些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多數都是通過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所以才能流傳至今。下面筆者繼續給大家分享三句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老人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在農村,有很多經典流傳的言語,都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生活經驗,為了告訴後人們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這些諺語雖然沒有被記入到教科書中,但也在農民們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被後人廣為流傳,這些生活經驗,都是前人總結下來的,雖然傳統迷信,但不無道理。農村老人常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可廢屋住宿」有道理嗎?
    這是古代人出行的一句農村俗語。古代人出行不像現在人出行那麼方便,有客棧、旅館、酒店可住,安全而又舒適。那個時候,古代人出行一般都是在飯店、客棧住宿,或者在農家借宿。各處道路交通不方便,沒有現在的公路鐵路,那個時候都是羊場小道崎嶇的山路。
  • 俗語:「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何意?下半句更是少有人知
    作為一種流傳在田間地頭、破屋陋巷的口頭禪,俗語以其平易近人的字眼,通俗易懂的語氣,歷來成為民間百姓所推崇的一種特有文化。時至今日,只要你有機會接觸到農村一些老人,就不難發現在他們眼裡,待人接物的標準往往來源於民間俗語,甚至與陌生人的初次交往,也用俗語作為參考。
  • 農村俗語「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是什麼意思?何為麻雀屋呢?因為麻雀是小型的鳥類,所以麻雀屋就是小房子。當然,房子雖小,基本功能還都是具備的。而所謂的麻雀屋也就是指舊屋、破屋,麻雀能夠飛進去搭巢的屋。意思也就是貧寒家庭。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兩個哭」,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俗話說房屋是家的港灣,擁有一個房子就相當於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礎。至今很多家庭中子女結婚時都會為子女準備一套房子,這足以看出房子在中國家庭中的意義是有多麼重大。而在農村自古以來建造房子都是農村人眼中的大事,農村建造房子有很多的講究。其中就衍生出了一個民間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兩個哭」。
  • 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是何意?漲知識了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初看到這句俗語,我覺得好像哪裡不對,這不是在教人做壞事嘛?後來仔細一想,其實不然,這是一句罕見的反向諺語,你要仔細去品味它背後的意思,其實是教人從善,不要做壞事。
  •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是何意?古廟比荒墳更可怕嗎?
    ——富蘭克林中國古代有很多講究,也有很多說法,這些說法我們是信則有,不信則無。比如說中國古代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就是說從一個小孩兒小時一些行為可以預見他以後長大的一些品行。古人的有些說法的確有其講究,我們有時也要仔細了解一下古人的這些警告或者俗語背後的意義,那古人說的「寧可夜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是何意?古廟比荒墳更可怕嗎?
  • 民間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原話是"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但要是強行解釋的話,也不是說不通的,就比如大屋的窗口處連接著小屋,那麼小屋的屋頂必然會對大屋窗口有一定程度的遮擋,那麼採光、通風等都會受到影響,讓人住著不那麼舒適,特別是通風情況不好的房間,長期居住很容易生病。
  • 深層看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些值得深思
    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我是碎 月,大家可以關注碎月導師,每天都有新內容分享,那這期內容我們就來看一句農村俗語。在農村,有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這些話都是前人的經驗或者是對生活的總結,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比如這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人有錢了、富裕了,不要住大房子,如果沒錢比較窮,就不要走太遠的路,那表面的意思就是這樣,但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 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何意?古人的金玉良言!
    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何意?古人的金玉良言!說起年齡每到一個階段,對於人生的理解都是大不相同的,古人對於每個年齡段都有一種叫法的,二十歲稱之為弱冠,也預示著成年。三十歲稱之為而立之年,預示著可以獨當一面,成家立業。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對此魯迅看得很透徹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對此魯迅看得很透徹借東西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做的事情,不管是向別人借東西還是借給別人東西,想必大家都是經歷過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句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俗語是針對我們借東西時候的一種說法,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的具體意思吧。米和柴是以前人們經常用到的東西,有時候突然不夠用了,便會借一點,但是為什麼借米可以,借柴卻不行?原來,這米是錢買來的,而柴是隨處都可以撿到的,家裡面缺點錢是很正常的。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不借?有何不能借?
    其實遠在春秋時期,就有九九歌了。不過那時是農民對節氣和耕種創造出的民謠,傳至現在被人改編成了乘法口訣。那時的農民創造的九九歌,是對耕種和天氣的解答,其中包含了許多民間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民間有許多傳遍大街小巷的民間風俗。雖然封建迷信不可取,但是流傳千年的民風民俗,是中華民間社會特有的文化,是文化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