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2020-12-24 張浩東dong

中國的很多俗語老話都是和封建迷信有關的,很多人覺得一句俗語多少有些封建迷信,其實並不是這樣。當時科學不發達,因而很多俗語只能用封建迷信來說理,但是道理和現在並沒有不同。

今天這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初讀時也是覺得這句話就是封建迷信,直到最近再次品讀,方才發覺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它的意思就是字面上所表達的那般,寧可將屋子借給他人辦白事,也不要將屋子借給情侶或者夫妻兩人。

可能你會疑惑:為什麼寧願把屋子借給人停喪,也不要把屋子借給人「停雙」呢?

何謂「寧可借屋停喪」?

古人認為雖然喪事不吉利,但是其實老人如果是壽終正寢,那是非常吉祥的,因為這樣的老人福氣滿滿,會給這家人帶來福氣。

與此同時,老人去世,可以帶給和家人再添人丁的美好寓意,所以村裡人是樂意把自己家的院子騰出來借給辦喪事家的人用的。

何謂「不可借屋成雙」?

在農村,很多人願意獻出一兩間屋子,借給左鄰右舍辦喪事。但如果鄰居辦喜事或者生孩子,卻不願意將自己的房子借出去。

因為小夫妻新婚燕爾,新婚之夜在自家房裡過,難免會讓主人家感覺不舒服,心裡也會覺得反感。

婚事雖然能讓大家都高興,但由於婚禮過程中的吃喝用具,難免會造成滿地狼藉。小夫妻佔用他人的房間舉行婚禮,婚宴後留下一堆爛攤子甩給親戚朋友,這種事總歸是吃力不討好。

同樣,生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產房是汙穢之地,整個生產過程也被認為是不乾淨的。

雖然生產是新的生命開始,但是很多農村家庭都比較迷信,認為新的生命是靈魂的生死輪迴,生產之前也可能會撞到鬼魂投胎,所以人們不願意借房子給產婦生產。

你們那裡有「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種說法嗎?

希望,大家平時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謹記「入鄉隨俗」的規矩,以免讓自己遭遇不利的影響。

像「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樣凝聚著老一輩人的話語,也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傳頌流傳下來。明代鬼才馮夢龍還將來自民間的各種俗語組合在《智囊全集》,還做了詳細的說明。

其實古人的智慧並不難學,只要你認真去細心體會,懂得其中為人處世的道理,你的人生就能少走很多的彎路。

曾國藩能夠在官場上混的如魚得水,主要還是憑藉著自己的過人智慧以及圓滑的為人處世。他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的聰明才智,還要得益於明代鬼才馮夢龍的一部歷史巨作——《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就連清朝名臣紀曉嵐也是對它手不釋卷,最終竟然憑著自己的記憶力,將這本書倒背如流!

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國之利器」,只允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能夠讓這麼多名人喜歡呢?

《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裡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這本書裡面的每個故事,都取自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均有史實依據,絕非胡編亂造,取材豐富,也因此又被稱為「小資治通鑑」。

故事雖多,但是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而是讓你哈哈大笑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想要吸取書中智慧的朋友,建議選擇有全部馮夢龍評價的白話文版本,文言文版本比較晦澀難懂,解釋起來也是比較的耗費時間,還是白話文版本的比較通俗易懂。

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了注釋、講解,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這一套《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全部記錄進去,又加上了白話文翻譯,還有豐富的彩圖,還把陳夢龍的點評都完整的收納,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這本書一共有6冊,一整套的人生智慧只需要99塊錢,平均一本才十幾塊錢!

少喝兩杯奶茶就夠讓你受益終生!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句話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比如,流傳了千百年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是俗語是老祖宗靠著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給後人起到借鑑的作用。農村是一個非常講究禮節的地方,因為很多文化傳統就這樣一輩輩的傳承了下來。比如,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平日裡生活禁忌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古人在經過各種社會實踐後,將一些道理總結成俗語,流傳至今。有些俗語聽起來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而有些俗語或者一些習俗,則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才能明白其背後的含義。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喪事晦氣,這話卻在唱反調?
    老人所說的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度,它們是農民生活的指南和準則,一旦有什麼問題,農村人總能對號入座,尋找相對應的解決辦法。那麼老人常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話怎麼去理解?包含了哪些哲理?
  • 生活智慧「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先人的金玉良言
    在眾多俗語當中,有兩句俗語讓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另一句則是「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成雙」。這兩句俗語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可惜的卻是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筆者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句俗語所蘊含人生哲理。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樣反常理的俗語有何講究?
    我們來看看這兩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中,古人的教導是:「寧可讓出自己的屋子,給別人家停放棺材,也不能夠讓別人在自己家中做男女之事。」中國人對死亡是非常忌諱的,所謂的生死皆大事,不論是皇帝也好,還是普通老百姓,提起死亡都是忌諱莫深的話題,可是這句俗語中,卻把「停棺在屋」當成是一件不那麼重要的事情,相比之下,讓別人在自己家裡做男女之事,卻是更加不可接受的行為,這兩者真的有可比性嗎?辦喪事雖然是不那麼好的事情,但是生死無常,喪事這個東西是任何人都逃避不掉的。
  • 農村老人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在農村,有很多經典流傳的言語,都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生活經驗,為了告訴後人們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這些諺語雖然沒有被記入到教科書中,但也在農民們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被後人廣為流傳,這些生活經驗,都是前人總結下來的,雖然傳統迷信,但不無道理。農村老人常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一輩留下來很多俗語,看似很普通,但仔細琢磨以後,發現這些俗語可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裡面。雖然裡面難免有些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多數都是通過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所以才能流傳至今。下面筆者繼續給大家分享三句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老祖宗有句俗話,叫「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風水中演化出來的,原話叫做「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說了這些,很多讀者可能還想像不出來滴淚屋究竟長什麼樣。
  • 「寧可試人棺,不可試人鞋」啥意思,道理很深刻,可惜很多人不懂
    比如有這樣一句俗語「寧可試人棺,不可試人鞋」,我們乍一聽上去的確不好理解,而且從表面意思來理解,就是說棺材可以替別人試用,但是鞋子卻是不行的。那麼這句老話為什麼這麼說,別人的鞋子為什麼不能穿呢?背後的道理的確引人深思,可惜很多人都不懂。
  • 民間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原話是"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家有滴淚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滴淚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說白了,滴淚屋就是在正屋旁邊,比正屋矮的房子。古時候房子的房頂都是用瓦片鋪蓋的,每逢下雨的時候,雨水就順著瓦片從高到低流下來。所以矮屋才被叫做滴淚屋,若是有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是不好的。
  • 農村老話說「寧給人停喪,不給人成雙」,是什麼規矩?
    ,不給人成雙》的民間風俗。這是農村留下的老俗語,具體怎麼解釋?。不是拿房子說的事。我看了這麼多回答,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是這個說法,無論喪事,喜事,都不會借房子的,都是不好的照頭,借給死人辦喪事,會留下陰影。下代子孫不吉利,那叫大兇。只有家親才能引外鬼。野鬼是不能單獨進家的,別說房子借給死人停喪,就連孝子,三天內都不能進別誰家院子,就是借個用的東西,戰在門處等著送出來,還得拿個利式。何況外人死了借給房子停喪。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老祖宗有句俗話,叫「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風水中演化出來的,原話叫做「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目前老祖宗的智慧一部分是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比如馮夢龍的著作《智囊全集》,還有一部分是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的,成為了我國的獨特文化之一,這些俗語中,總結出來了祖宗們從生活體驗中得到的經驗,很有學習的價值。
  • 民間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還有就是如果一間房屋本來就與主屋垂直相連了,然後又有一個反向垂直的相連,也就是所謂的"忤逆房",在這裡面居住的人,就會家庭不和諧,尤其是父子之間,關係會越來越差。當然這些說法都不是科學的,不過雖然古人很多在房屋上的講究看似都是迷信,但是有一句話卻是真的有道理的。
  • 「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滴淚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俗語文化可謂是獨樹一幟,不僅別具特色,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這些農村俗語作為祖先留下的經驗之談,一直深受農民的喜愛與推崇。那麼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俗語吧,正好也能體現老一輩人對蓋房子的講究,不是迷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人家裡條件好的建房子都有主房和次房,主人住的就是主屋,家僕住的就是次屋,這也能體現當時的地位差距明顯。如果主屋的高度要比次屋的低,一到下雨天,雨水就會順著次屋的房頂滑落到主屋的房頂上,這樣滴淚屋就形成了。
  •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可廢屋住宿」有道理嗎?
    這是古代人出行的一句農村俗語。古代人出行不像現在人出行那麼方便,有客棧、旅館、酒店可住,安全而又舒適。那個時候,古代人出行一般都是在飯店、客棧住宿,或者在農家借宿。各處道路交通不方便,沒有現在的公路鐵路,那個時候都是羊場小道崎嶇的山路。
  • 農村俗語:「門樓切莫高過屋,門口過大必定哭」是啥意思?
    李大哥問父親為啥非要讓拆掉剛砌好的門樓和大門不可,但父親也不做過多的解釋,只是一個勁地說:你聽我的話,你就拆,你不聽我的話,你就不拆。不過,你要是不拆,你早晚都會後悔的。父親的說法著實令李大哥無法理解,但父親也沒有說出非要讓拆掉剛砌好的門樓和大門的理由。在無奈的情況下,李大哥只好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徵求一下意見。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老話,比如老人們常說的「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更不知道什麼是滴淚屋。其實這句俗語是根據風水演化出來的,大致意思就是說家裡有滴淚屋會有很不好的影響,經常發生一些意外或者悲喪的事情,下面小柒就來具體說一說。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我國比較典型的傳統農耕文化思維,強調的是居住安全,出行安全。俗語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比較保守,從過去的社會背景來說,表現了舊時農村人過安穩日子的心態。1、富不住大屋富不住大屋,意思是說,富即便家裡很富裕,可以蓋很多的房子,住大間房間,但家庭成員睡覺的臥室不能太大。這裡的屋,指的是屋間,尤其指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