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1M
封礦山、關廠子、拆設備,近年來礦山封停、取締的事件一個接著一個,全國到處一片關停,讓石材礦山形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據報導,到2020年,全國將淘汰關閉非煤礦山6000座。
2020年,礦山新政策定了!幹礦山的老闆們,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國礦業政策及走勢!
1
國務院下令: 堅決禁止不必要環保執法! 違規檢查全部取消!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引發《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有關事項的通知》。
根據此前中央環保工作部署,要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目的是要堅決取消不必要的執法事項,合併涉企檢查事項,切實解決多頭多層重複執法問題,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對此,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也曾明確表態:嚴禁為應付督察不分青紅皂白地採取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以及「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特別是對涉及民生的產業或領域,更應當妥善處理、分類施策、有序推進,堅決禁止搞「一刀切」行為。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將進一步明確環境治理和執法檢查中的責權利,讓不利於企業發展的不和諧現象成為歷史。
切實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事項的源頭治理。凡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執法事項一律取消。
2
礦山資源在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礦山開採一天都不能停!
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指出,我們日常生活95%的能源、80%的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由礦業提供。礦產資源的開採和供給,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可靠支撐,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所以礦山資源開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國土資源規劃所所長孟旭光也在中國綠色礦山高峰論壇上強調,對礦山一律「殺無赦」,不利國家的戰略安全。如今大家都「談礦色變」,一些地區甚至「一關了之」,這樣的投資環境,以後誰還敢開礦山?誰還敢投資礦山?礦山資源作為鄉村振興、群眾脫貧的支撐,礦山開採一天都停不了!
3
生態部黨委書記李幹傑:禁止一刀切,整改要給時間!
2019年11月15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幹傑在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交流推進會上發表講話,他指出:
第一種情況是平時不作為、急時亂作為,平時不管不顧,督察檢查一來,先停再說,等到督察檢查一走,又依然故我,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分青紅皂白,不分是超標的還是達標的,也不分是與民生保障緊密的還是不緊密的。這種做法非常要不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把工夫下在平時。
第二種情況是不給合理的整改時間。有些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積累是一個過程,解決也需要一個過程,要給解決問題的時間。比如,有些企業汙染物排放不達標,要給它時間進行整改實現達標,需要一個月給一個月,需要三個月給三個月,需要半年給半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可以,只要企業行動起來,總比不行動好。
4
綠色礦山建設是唯一出路,不是可有可無的退路!
綠色礦山是今後礦山建設的標配而不是點綴,絕不是種樹種草這麼簡單,而是涵蓋礦山開採、安全、生產、管理、環保、資源利用、企業文化等全產業鏈深層次的「綠色」。符合綠色礦山建設規範要求,採礦權證到期才可延續,不合標準或將退出,這也是當下礦山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必須做到位。
5
動輒上千萬上億的礦山開採成本,必須有專業科技支持,才能穩步發展。
過去拿礦成本低,開採加工運輸成本低,且礦石質量好,市場要求指標低,可以隨意開隨意賣,不需要專業化運營。
現在完全不同,拿礦成本太高了,如廣東一座非金屬礦山拿到採礦權證就要700多萬,再加上礦山修路又要幾十甚至一兩百萬,到開採就要1000多萬,開採加工運輸成本都高,且現在礦石質量一般或變差,而市場要求指標卻越來越高,因此必須在地質學或礦物學人員指導下專業開採,分類堆放,精準檢測,依靠技術科學配礦和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專業銷售。從開採到銷售全產業鏈專業化運營才能賺錢,否則就會虧錢,而且一般不是虧的小錢,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甚至過億。
在礦山行業大洗牌的現狀下,是否有自主礦山或擁有穩定礦山合作資源,才是考驗供應商是否真正具備實力的標準。
所以,石材礦山老闆們,這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也不是最壞的時代。一定要抓住礦山資源為王、礦山資源引領產業發展的好機遇,從2020年石材人開始大展宏圖吧!
(聲明:本內容來源於網絡、報刊、新聞等整理而成,內容所述觀點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轉載是為了更好地傳播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廣告位
點擊播放 GIF 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