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廠爆炸!你知道臺獨的天弓飛彈為什麼永遠只能炸自己嗎?

2021-02-14 軍工黑科技

第三屆軍工榜評選12月9日正式開始,點擊下圖,為「年度十大軍工風雲人物」投票,向中國的軍工英雄們致敬!

紅毯頒獎典禮初定2021年1月22日在深圳或珠海舉行,特邀軍工風雲人物候選人、親友團、粉絲團及軍迷參會,請在點擊下圖進入文章後,在留言區發送姓名+聯繫方式留言報名參會。

繼連續掉飛機、造船廠事故之後,臺軍方面又出事了!

12月9日,臺軍一兵工廠在調製「天弓2型」飛彈的彈藥鋁粉時發生閃燃爆炸,3人嚴重灼傷。

臺媒稱,事故發生在高雄的「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205廠」光復營區,事發時正在806廠房執行「天弓二型」防空飛彈發動機延壽定更作業,但在鋁粉秤裝時卻發生閃燃意外,現場3名操作人員當場被炸傷。

205廠資料圖

據初步了解,受傷人員為盧姓士官長、王姓中士及洪姓員工,3人分別有不同程度燒燙傷,目前正在醫院搶救。其中29歲王姓中士有60%燒燙傷,而47歲盧姓士官長則有80%燒燙傷。

這是臺軍方今年第二起彈藥裝配爆炸事故,今年3月6日,臺灣「中科院」大樹院區化學研究所,在執行火工作業時,因不明原因引起爆炸火警,火勢都已由場內撲滅控制,造成3死1傷的悲劇,初步分析是飛彈裝配廠進行藥柱火工作業時發生意外。

今天來聊聊引發昨日事故的臺軍天弓系列飛彈,奇葩的是,它雖然以解放軍的飛機和飛彈為目標,但卻不是第一次「炸自己」了。

今年9月24日,1枚飛彈在臺東成功鎮升空,這是臺「中科院」進行的「強弓項目」——「天弓三」增程型防空飛彈驗證,號稱「臺版薩德」,據稱可有效攔截大陸的「東風-21」型中程彈道飛彈。

「中科院」近年都在進行該增程型防空飛彈驗證,今年4月9日及6月11日也曾在同一區域進行飛彈測試。

上世紀中美建交後,對岸的軍購途徑瞬間被堵上了大半,而這時島內為數不多的遠程防空力量是已經非常落後的MIM-14「奈基大力神」。而很顯然,這種早期的防空飛彈在進入70年代後已經顯得落伍了,而如果繼續使用到80年代那恐怕就是大號煙花。

美方同意將「愛國者」防空飛彈技術中的85%轉移給臺灣當局,但不含最關鍵的TVM制導技術,故臺「中科院」在1982年決定另起爐灶,成立「天弓飛彈計劃室」,整合「愛國者」與「中科院」自身發展的技術研製全新的防空飛彈。

1985年3月22日,「天弓一型」飛彈首次成功試射,1989年9月,「中科院」又公開延伸射程的「天弓二型」飛彈。

天弓-2地空飛彈有一定的反飛機能力,但反飛彈能力相對較弱。有軍事專家甚至認為,天弓2性能僅僅略微優於美制愛國者PAC-2的水平,根本不具備攔截現代飛彈的能力,

實際上,由於天弓2的射程和令人懷疑的戰鬥部質量,並沒有太大的討論價值。不過,臺軍至少在天弓2上成功試驗了主動雷達導引頭和垂直發射,這就為天弓3做好了準備。

其實天弓3的誕生與解放軍頗有淵源,那是1996年的夏天,隨著局勢的惡化,7月21日、22日、23日這三天內每天都對臺灣附近海域實施了東風-15戰術彈道飛彈的試驗打擊行動。

緊接著在對岸1996-2000年度的預算內,「中科院」就編列了研發天弓反飛彈系統基礎研究計劃,當時稱為「低空層反戰術彈道飛彈」(ATBM)。

有理由相信,該飛彈的設計還是考慮到了,甚至可以說是優先考慮了反彈道飛彈的要求。

在2011年,天弓3就通過了測試,成為了對岸現役中最先進的飛彈。「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彈徑約460毫米,彈長7米,彈重1635千克,最大速度4馬赫。

但「中科院」宣稱新的天弓3有著高達7馬赫的極速和最大50G的過載。

2017年,「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首次納入漢光演習,並號稱在模擬演習中攔截了數架大陸的戰鬥機。

2018年6月5日在「漢光演習」時,「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發射時,出現火箭推進器在發射架前數公裡處脫落,引燃山坡草地、樹木的意外狀況。

天弓-3採用主動雷達和紅外雙模製導方式,提高了抗幹擾能力,它也是美軍抑制我國彈道飛彈能力的所謂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MD)的重要一環。

不過該型飛彈的最初型號射程僅45公裡,想用它來攔截飛彈簡直就是做夢。

於是就有了增程型的設計,通過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和部分彈體採用FRP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進行減重,採用垂直發射的方式,這款飛彈的射程終於提高到了70公裡左右,射高據說也能達到50公裡,能在對方飛彈剛進入大氣層時進行攔截,攔截高度可達4萬米,勉強算是摸到了反導的邊界,未來還將更換更先進的衝壓發動機,使其射程達到100公裡以上。

不過說實話,不管天弓-3再怎麼改進,它的性能也終究是上不去的。該型防空飛彈的設計一開始就是在愛國者PAC-2基礎上研發的,本身使用的就是空氣舵,並不具備高空機動所需的燃氣舵和側向姿態調整噴口,所謂的4萬米高度別說攔截彈道飛彈了,就是完成轉向都有困難。

因此,「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雖然可以反飛機、反飛彈和反巡航飛彈,不過由於攔截高度較低,且採用破片殺傷式戰鬥部,因此可以預見對彈道飛彈彈頭的殺傷效果十分有限。

不過,天弓3的最大進步其實並非是其終於有了反導能力,而是在於其終於實現了「自行化」。

此前的天弓1、2要麼需要固定陣地,要麼就極度依賴固定的「長白雷達」,天弓3總算全部都搬上了拖車,雖然天弓3增程型的發射平臺採用的還是美式的半掛拖車機動。

這種發射平臺發射準備時間長,機動性差,如果是在戰場上,那基本上就屬於一次性產品,飛彈打出去以後沒來得及拖走就被人家給炸了。

事實上臺軍在防空方面的最大問題就是,早就被滲透成了篩子,解放軍倒著都能把臺軍防空陣地的坐標背出來。

再加上,對岸的機動部署學的是美國,然而眾所周知,國人的野戰防空就是垃圾,其拖車機動和中、俄的車載防空相比,簡直就是牽引炮兵遇上了自行火炮。而臺軍就繼承了美軍拖車部署麻煩耗時、需要高等級公路等等的一系列的缺陷。

目前,臺空軍已正式編列748億元新臺幣預算,預定於2024年前採購12套天弓3增程型,在全臺陸續完成部署。

因此,雖然天弓3和其增程型的出現標誌著對岸對自己未來可能遭受的打擊方式有著很清楚的認識,但顯然還是對自己的生存能力有著較為天真的自信。

近期,蔡英文加緊以武謀「獨」準備,促臺軍頻繁演習並加速試射及量產飛彈,對大陸耀武揚威。重壓之下,臺軍屢屢發生墜機、自爆等各種事故。

冤有頭債有主,關鍵時刻,別做「臺獨」炮灰!

軍工黑科技評論區由原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夏良華大校值守,歡迎向夏大校提問。

軍工黑科技小商店  雙12店慶來襲

今日特別奉上兩款國產航母

並有多款來自軍工風雲人物

設計的大國重器高度仿真模型

點擊下圖購買吧!!!

量子防務第二期軍工資質辦理線下培訓12月18日在深圳舉行,專為有志於民參軍的企業量身打造精華課程

報名本周五截止,只剩最後幾個名額

請點擊以下連結報名

12月18日在深圳舉辦第二期軍工資質辦理線下培訓,報名從速!

相關焦點

  • 臺灣試射天弓3,和愛國者飛彈壯膽!專家:東風快遞前你太小兒科
    就在前些日子,臺灣新型教練機剛剛完成首飛,臺灣新聞媒體機構就再次更新了報導,臺灣屏東和臺東附近多地動山搖,震耳欲聾的巨響響徹雲霄地,這就是臺灣發射飛彈帶來的宏大場面。據悉,臺灣此次發射的飛彈極有可能是「愛國者」系列防空飛彈和「天弓三號」增程防空飛彈,在這麼緊張的兩岸關係的形勢下,臺灣發射飛彈無疑對臺灣來說的是非常行為也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 ...位於高雄市大樹區的軍備局205廠光復營區,執行「天弓二型」飛彈...
    2020-12-09 12:19:52來源:FX168 【臺媒:高雄兵工廠發生爆炸3人受傷】臺灣「聯合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等臺灣媒體12月9日報導稱,位於高雄市大樹區的軍備局205廠光復營區,執行「天弓二型」飛彈發動機延壽定更作業,在鋁粉秤裝時發生閃燃意外,造成3名人員受傷。
  • 臺灣擬升級「天弓3」防空飛彈以攔截大陸飛彈
    中新網12月30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導,臺灣正在進行高性能武器研發計劃,其中包括將自製「天弓三型」防空飛彈射程高度從45公裡提升到70公裡,以攔截擊毀來自大陸的飛彈。報導透露,「強弓」案是「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的增程型,將「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的射程高度從45公裡增加到70公裡,可在大陸飛彈進入大氣層時予以攔截擊毀。路透社早前引述臺灣專家稱,大陸目前估計有超過1600枚飛彈瞄準臺灣。
  • 韓國「天弓」-2中程地空飛彈系統服役
    據韓聯社報導,根據韓國防衛事業廳11月26日的聲明,韓國國產「天弓」-2中程地空飛彈系統(以下簡稱「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首次交付韓國空軍,將進一步增強韓國對彈道飛彈的防禦能力。分析認為,「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射程僅40千米,射高不超過2萬米,在冠以反導之名的各類防空飛彈中幾乎都是最短的,卻符合韓國國土防空的實際需求。從「鐵鷹」到「天弓」韓媒稱,「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於2012年開始研製,但其研發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
  • 韓國「天弓2」型防空飛彈入役,借鑑俄S-350技術?
    據韓聯社2020年11月26日報導,韓國防衛事業廳當天表示,國內自主研發的彈道飛彈攔截系統「天弓2」首次交付韓軍。從相關資料來看,「天弓2」系統從2012年開始研發研發,2017年6月通過國家實驗。天弓2系統「天弓2」被認為與美國的「愛國者-2」防空飛彈系統性能相當。目前韓國裝備有相當數量的「愛國者-2」防空飛彈,並在數年前引進了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
  • 臺媒:臺灣昨晚試射了什麼飛彈 民進黨立委吹噓是臺版薩德天弓三型
    中國小康網6月12日訊 老馬 臺灣中科院昨深夜在臺東及九鵬基地進行飛彈試射,外界分析種類極有可能是天弓三型增程型飛彈攔截測試,但中科院不願證實。而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今天則在臉書表示,中科院昨晚發射的飛彈,正是有「臺版薩德」稱號的「天弓三型增程型飛彈」。
  • 臺媒稱「無限高」飛彈「威懾解放軍」 專家網友都笑了
    「天弓3」型飛彈資料圖 圖源:知乎而對「未見解放軍軍機、軍艦偵察」一說,有網友表示,對於飛彈這種明顯的目標,解放軍通過衛星就可以清晰拍攝追蹤,沒有必要派遣軍機、軍艦偵察。還有網友附上了一張民用衛星拍攝的臺軍秘密基地圖片,圖片裡各類設施赫赫在目。
  • 臺灣飛彈工廠突發爆炸,美軍F-16意外墜毀,俄軍飛機離奇被竊
    205兵工廠 爆炸事故發生在高雄的「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205廠」光復營區,事發時正是806廠房執行「天弓二型」防空飛彈發動機延壽定更作業,
  • 臺自制地對地飛彈簡史
    青蜂」飛彈是美國「長矛」飛彈的仿製型,研發過程中曾得到以色列的幫助。經過數年的研製和多次試驗,「中科院」於1980年正式宣布「青蜂」飛彈研製成功。1981年10月,「青蜂」飛彈公開亮相,該彈採用老式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彈長6米,最大直徑為0.6米,有效載荷400~500千克,彈重1500千克,彈頭只有烈性炸藥爆破彈,因此只能殺傷暴露在地面上的目標,而對防護能力較強的裝甲目標和地下工事毀傷效果效差。
  • 解放軍反潛機巡邏臺灣西南區域,遭地面飛彈跟蹤
    目前,對岸主力中遠程、中高空防空飛彈系統分別是其自研的"天弓"系列和從美國採購的"愛國者"系列防空飛彈。     ▲演練中的"天弓"3飛彈發射系統  "天弓"系列防空飛彈的核心系統是一部在美國幫助下研製成功的"長白"相控陣雷達。
  • 臺灣飛彈屢屢出事,彈藥庫十分龐大,僅防空飛彈超5000枚
    146艦隊一艘軍艦在吊掛飛彈時,飛彈掉落重摔在甲板,造成這枚價值約1200萬元新臺幣的飛彈出現彈頭和尾翼損傷,據悉這枚出事的飛彈是「標準-1」型防空飛彈。    從去年到今年,臺灣方面已經爆出了多起飛彈事故,不是誤射就是在空中爆炸失敗,甚至有一些重量級的人物在場的情況下也發生意外,這些飛彈包含「雄風-3」反艦飛彈、「標準-2」型飛彈、「霍克」防空飛彈、「鷹」式飛彈和「天劍-2」型飛彈。
  • 臺灣正在秘密部署地對地飛彈
    但「天馬計劃」結束,不代表軍方研發飛彈終止,反而是軍方飛彈研發力量擴散,日後「天弓計劃管制室」和「天劍計劃管制室」吸收了過去「青峰計劃管制室」和「天馬計劃管制室」的研發能量,研製出了「天弓」一型、二型地對空飛彈系統和「天劍」空對空飛彈系統。90年代以後,臺中科院進行反制性武器研發工作,即利用「天弓」飛彈的技術,發展ATBM反導系統,並於1998年起進行了幾次測試。
  • 臺灣夜間突然發射多枚神秘飛彈,東海岸傳巨響!
    ,臺媒猜測疑似為「愛國者」防空飛彈和「天弓三型」增程防空飛彈。據「中時電子報」6月11日報導,繼4月份進行飛彈試射後,臺灣「中科院」6月11日晚間又再度於屏東九鵬基地以及臺東成功鎮發射飛彈。報導稱,11日晚間8時左右,臺東成功鎮基翬漁港附近響起刺耳轟鳴聲,隨後一枚飛彈拖著長長的黑煙飛向天際,大約20秒後消失在空中。同一時間位於屏東的九鵬基地也發射了一枚飛彈。
  • 臺灣在馬祖部署飛彈,專家:大陸可在衝突第一時間擊毀這裡任何飛彈...
    但馬祖島彈丸之地,臺軍的飛彈陣地藏無處藏,躲沒地方躲,而且距離大陸很近,大陸的火箭彈都能把它轟平,戰時根本沒有發射飛彈的機會。據報導,臺灣「政府電子採購網」最新消息,臺空軍「司令部」將在馬祖東引進行「新建統包工程」。
  • 臺灣當局中"獨"太深 部署攻擊飛彈密謀"決戰境外"
    據臺灣媒體引述可靠消息透露,這種新型飛彈是1996年由前「參謀總長」羅立本下令研發的,初期代號命名為「天戟」,後又改以阿拉伯數字作代號。  「天戟」飛彈的研製以現役「天弓」二型飛彈為母體,初期研發受限於飛彈導引關鍵技術問題,準確度範圍誤差較大;其次,受限於「天弓」飛彈彈徑與彈長等既成規格,彈頭重量較輕,嚇阻威力有限。
  • 臺軍幻想「飛彈攻擊大陸」!開戰必遭解放軍第一波摧毀
    此外,與「長矛」飛彈不同的是,「青峰」飛彈只能配備單一的高爆彈頭,殺傷地面無防護目標和工事;臺軍也沒有「長矛」飛彈配備的具備應對複雜路況能力的M113履帶式運輸車,只能在固定陣地部署,戰時生存能力堪憂。1981年「雙十節」閱兵,臺軍首次公開展示了「青峰」飛彈,這是臺灣第一次公開展示地對地戰術飛彈。
  • 臺媒炒作「大陸情報船現身臺灣東部外海」,聲稱疑似搜集臺軍飛彈...
    有臺媒報導稱,11日再傳出有大陸軍方情報船現蹤花蓮外海,疑似針對「中科院」於九鵬基地的飛彈試射進行情報搜集。 有臺軍方人士11日表示,大陸近日除了派遣戰機,臺海軍也監控到大陸情報船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域,10日下午有一艘由北往南航行的大陸海洋調查船現蹤花蓮外海約40海裡,11日上午則退到90海裡處緩慢往南移動。
  • 臺灣試射神秘飛彈,還宣稱彈道「無限高」
    臺媒報導稱,軍事專家從劃定的射擊危險範圍及L型飛行軌跡研判不是「天弓」系列和「愛國者」飛彈,從發射角度和火焰軌跡觀察,很可能是增程型「雄風二E」巡航飛彈。該飛彈不需靶彈,取得想要的參數後可自行引爆。「中科院」回應說,各項武器研發測試均涉及軍事機密,不予評論。
  • 以武拒統的露骨野望:臺灣大搞飛彈測試 雄隼遠程巡航飛彈射程或達...
    1月15日臺灣科研部門在屏東九鵬基地測試新式飛彈的畫面【大軍事消息】本月臺灣密集測試新型飛彈,觀察人士認為,島內多個飛彈種類和型號在持續推進,妄圖以武拒統的野心著實不小,須引發持續關注。繼1月7日測試1枚後,臺灣科研部門15日又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1枚飛彈試射,最大彈道號稱「無限高」、南北距離長達300公裡,外界猜測是新型飛彈的電子導航測試和驗證。臺媒稱, 15日上午9時32分,1枚飛彈自九鵬基地以45度角度射出,飛彈拖著白色煙霧直竄天際,向北方海域上空飛行。
  • 深夜,臺灣地區試射飛彈,火光劃破夜空,臺媒:巨響傳遍東海岸
    據環球時報6月11日報導,臺灣地區於6月11日晚間試射了多枚神秘飛彈,臺媒猜測疑似為「愛國者」防空飛彈和「天弓三型」增程防空飛彈。這是繼4月份進行飛彈試射後,臺灣科研機構6月11日晚間又再度於屏東九鵬基地以及臺東成功發射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