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演兵場1月18日報導:近日,臺「中科院」再次試射彈道「無限高」飛彈,臺媒聞訊紛紛「吹噓」該飛彈能「威懾解放軍」,還有媒體稱此次試射未見解放軍軍機、軍艦偵察,可見解放軍「受到震懾」,但這些說法很快就遭軍事專家與網友「打臉」。
臺媒曝出的飛彈試射照片
對所謂彈道「無限高」一說,有軍事專家反駁稱,從試射軌跡看, 是射程在「1200公裡左右」的近程飛彈,只是為保密才稱其彈道「無限高」,其威力雖「值得關注」,但離對解放軍「形成威懾」還很遠。
「天弓3」型飛彈資料圖 圖源:知乎
而對「未見解放軍軍機、軍艦偵察」一說,有網友表示,對於飛彈這種明顯的目標,解放軍通過衛星就可以清晰拍攝追蹤,沒有必要派遣軍機、軍艦偵察。還有網友附上了一張民用衛星拍攝的臺軍秘密基地圖片,圖片裡各類設施赫赫在目。
網傳臺軍秘密基地衛星圖
雖然臺「中科院」未公布相關信息,但據軍事專家分析,此次試射的「無限高」飛彈可能是「雲峰」巡航飛彈或「天弓三」型增程飛彈,也有媒體猜測其是「雄風2E」型飛彈。
「雄風2」型飛彈資料圖 圖源:文匯
演兵場發現,去年臺灣地區一檔節目稱,「雲峰」飛彈可以「有效反制解放軍」,甚至可以「摧毀三峽大壩」,這一「無稽之談」很快就遭到軍事專家的反駁。
解放軍新型PCH-191火箭發射平臺威力十足 圖源:網路
據該軍事專家稱,「雲峰」飛彈的發射前提是在解放軍的「預防性打擊」下存活,但臺軍幾乎不可能抵禦解放軍「中近程火箭炮」與「近程彈道飛彈」的「組合拳」。即使「雲峰」飛彈僥倖存活,也需要足夠多的數量突破解放軍的防禦網,而臺軍「根本不具備這樣的產能」。
解放軍的DF-17高超音速飛彈可以輕鬆摧毀敵方飛彈發射裝置 圖源:網路
而對「天弓三」型飛彈可以「有效攔截」解放軍飛彈的說法,有軍事觀察員曾撰文反駁道,「天弓三」型需要在指揮車、中繼車與雷達車的配合下才能形成戰鬥力,並需至少15-20具飛彈才能實現「有效攔截」,但對臺軍來說,飛彈生產本身就很困難,保護髮射車輛更是難上加難。
臺軍此次購入的「魚叉」反艦飛彈 圖源: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自「天弓三」型飛彈在去年4月試射失敗後,臺「中科院」對後續的飛彈試射「三緘其口」,再無透露關於試射飛彈類型、參數的任何消息。臺媒對這兩款飛彈的「吹捧」也從未得到臺軍的證實。
網友嘲笑臺軍購入「閹割版」飛彈 圖源:微博
另據環球時報介紹,除試射「無限高」飛彈外,臺軍近日耗資近24億美元購入「魚叉」反艦飛彈,並吹噓其「能對解放軍造成威脅」。但很快就有網友發現臺軍購買的是射程減半的「閹割版」,這一消息引來不少網友嘲笑。
有軍事觀察員也表示,「魚叉」反艦飛彈對解放軍的航母「幾乎沒有威脅」。「魚叉」飛彈的速度在0.75馬赫左右,而突破航母近防炮需至少2馬赫的速度,
臺軍去年演習中戰車傾覆造成人員死亡 圖源:環球時報
據美國防部此前的報告稱,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地區部署了近程彈道飛彈,還可以隨時部署大量機動火力,「火力優勢明顯」。不僅解放軍「優勢明顯」,臺軍也戰力「堪憂」,從戰車翻車到飛機墜毀,自去年以來屢屢「損兵折將」,非戰損死亡達15人之多。
這些事實無疑再次證明了「以武拒統」是「死路一條」。正如吳謙大校所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解放軍組織系列軍事行動,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針對的不是廣大臺灣同胞,而是極少數「臺獨」勢力及其分裂行徑,為的是防止臺灣同胞福祉因「臺獨」圖謀而受損害。需要強調的是,任何形式的以武拒統都有悖民族大義,都註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