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戰爭劇情片,豆瓣7.8。《天空之眼》是一部很特別的戰爭電影,裡面沒有步槍、鋼盔、夜視儀、曳光彈和短兵相接的激烈戰鬥,但卻可以把你牢牢定在沙發上。影片講述海倫·米倫飾演的軍事情報官員鮑威爾在對肯亞的一名女性恐怖分子及其恐怖組織進行持續追蹤,在得知該恐怖組織將發動恐怖襲擊後,她決定對他們所在的「窩點」實施無人機打擊。而此時,他們發現,一個小女孩兒異常清晰地進入殺傷範圍…………
嚴格說,《天空之眼》夠不上黑色幽默的量級,不似《第二十二條軍規》或《陸軍野戰醫院》那麼荒誕。影片也沒有刻意去揭示什麼深刻的道理,而是相對高級地引領觀眾進入劇情,陷入思考。 至於「喜劇」效果,一面來自於劇情,一面來自於觀眾自己。前者體現於劇中人物程序化的虛偽的道德拷問、良心譴責、矛盾「掙扎」,以及官方化、禮節性的責任推卸、自我解脫;後者來自觀眾在對小女孩兒的安危持續關注後,猛然發現,影片中執掌生殺的老幾位,從頭至尾都沒把小女孩兒的安危真的放在心上,更多是害怕承擔責任和輿論壓力。跟所有「強權國家」的無恥軍事行動一樣,他們會為是否擊殺恐怖分子糾結好久,只因為她是美國公民,但是一個非洲貧困人家天真無邪的小女孩兒,卻是「可接受」的犧牲。所謂《天空之眼》,其實是那些「強權國家」的「上帝視角」和「上帝心態」。
《天空之眼》的特別之處在於,以極為簡單的場景,完成了對現代戰爭殘酷性的深刻揭示。相距8000餘公裡的兩地,軍事行動可以觀測到目標人物的一舉一動,鏡頭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來回切換,帶出人物、故事和生活軌跡,帶著觀眾不停轉換「立場」,心理七上八下,時而抱有希望,時而陷入絕望。
電影告訴我們,所有戰爭行為都是荒誕的,只有絕對的利益,沒有絕對的正義,其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噁心人 《天空之眼》片頭有一句希臘詩人埃斯庫羅斯的話——戰時,真相就是那首位傷亡者。電影推薦給喜歡戰爭題材的男性朋友,和喜歡劇情電影的女性朋友,因為事關一個小女孩兒的命運,完全可以當作劇情電影來看
這是一部讓人看了會思考很多的電影,也是一部會讓觀眾看的很有壓力的電影。當你代入自己是主角,你發現自己也很難出決定。當年我是在B站看的,彈幕很極端的分成了兩派,從頭罵到尾。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