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今天我要大力推薦一部今年上映的美國同志校園輕喜劇電影《Love,Simon》(中文譯名《愛你,西蒙》)。
《Love, Simon》官宣海報
之所以要極力推薦,是因為無論在選材立意還是商業運作上這部電影都有著全新的意義。首先,無論是華語影壇的藝術最高峰《霸王別姬》,還是歐美的《莫裡斯的情人》,《斷背山》,《天佑鮑比》等,中外同志電影大多都以愛情為主線,以悲劇收場。而《Love, Simon》是一部以出櫃為主線的喜劇電影,講述了高中生西蒙為了讓死對頭隱藏自己的同志身份卻弄巧成拙 「被出櫃」的搞笑經歷,更符合時代現狀,具有現實意義,讓每一個同志感同身受地回憶起了自己,也寓教於樂地讓觀眾理解了當下。
更重要的是,該片一改同志電影走文藝片的小眾路線,是一部由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製作發行的商業影片,在全美各大院線宣傳上映,並陸續在歐美國家以及港臺、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亞洲國家地區上映。「錢是最聰明的,永遠只往值錢的地方流」,商業資金此次大舉湧入同志影業,得此助力,未來的同志事業又將是一片新天地。
「20世紀福克斯」出品及其以「Coming out (出櫃)」為主題的廣告
歸根結底,一部好電影還是因為它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引起共鳴又能發人深思。如果說前不久大噪一時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以同志身份跟全世界來了一次意式調情的話,那《Love, Simon》則是用《怦然心動》的簡單幽默向全世界出了一次櫃。Simon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距離畢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他每天都覺得自己要與眾不同地隱藏著一個秘密:「I'm gay.」 想跟親愛的爸爸媽媽出櫃,可鋼鐵直男的父親早已默認兒子打飛機是對著性感女超模GiGi Hadid,殊不知兒子剛才只是望了眼窗外的帥小夥。因此,Simon總是欲言又止,再次隱藏。無論中美,在出櫃這個問題上其實都十分相似,即便西方國家法律已普遍進步,但個體家庭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性取向問題上,大多都約定俗成地默認自己的孩子會走一條簡單快樂的路,因而忽視了另外一種天然的小概率事件。
父親充滿直男意味的玩笑
在學校中的Simon,根本就沒想過出櫃的事情,同時由於勇敢出櫃的同學Ethan遭到了一些壞孩子的辱罵,讓旁觀的深櫃同學引以為戒。結合自己志願者的經歷和生活的閱歷,我覺得導演的安排其實是很真實的。學術界普遍認為,LGBT群體無論何地,都在人群中至少有5%的比例。換言之,中國至少有7000萬,世界至少有3.5億,即便是越來越多同志站出來發聲,但絕大一部分人處在深櫃之中。更為巧合的是,在發聲者中很多像Ethan一樣,屬於比較符合刻板印象,言行舉止很別致的。但事實上,其實相當一部分的同志是很難從表面看出來的,比如我們的Simon。在Ethan出櫃的橋段上,還有一點讓我由彼及此,忍俊不禁。
朋友們的面對Ethan出櫃的反應
當Ethan告訴閨蜜自己同志身份時,閨蜜們都很好地安慰理解,但卻都表示了驚訝,更有人說自己從沒想到這一點,以致於身旁的小夥伴無語地阻止了這份刻意的善意。其實我在有幾次出櫃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景,雖沒這麼誇張,但發現對方居然會驚訝,意識不到,有時候甚至讓我難以置信。我想一方面是由於聽聞甚少,還有一部分潛意識是大家仍然覺得同性戀的性取向不是那麼的光彩。不過,朋友始終都是善意的。
Simon這一切慣常的生活都被校園論壇上一封以「Blue」匿名的帖子給打亂了。有一天,Blue發帖說:「由於自己的同志身份,自己的生活時而像在世界的頂峰,時而又墜入谷底……」突然發現校園裡有這麼一個同類的Simon很快也匿名跟Blue在網絡上建立起了聯繫。青少年特有的懵懂在電郵的你來我往中暗暗演變為情愫,成為高中孩子理解的那種「簡單愛」,只不過Simon和Blue都不知道對方的真身。不巧的是,Simon的死對頭,有點猥瑣的男孩Martin無意間在圖書館看到了Simon忘了關機的電腦裡的郵箱,知道了Simon的秘密,並以此要挾Simon來幫助自己追求Simon的閨蜜Abby,如果Simon拒絕的話,他就讓Simon出櫃。
Martin威脅Simon幫自己追Abby
Simon無奈答應了Martin的要求,在自己的好友Nick,Abby,Leah之間做鬼,幫助Martin追求Abby。與此同時,Simon也一直在尋找著Blue的真身,先後懷疑了足球隊的猶太教黑裔運動員Bram,快餐廳帥氣的拉丁裔服務生Lyle,還有劇團憂鬱的鋼琴王子Cal,可都被證明是自己的誤判。
從左到右依次為Bram, Lyle 和 Cal
而更得不償失的是,由於追求Abby失敗,惱羞成怒的Martin公然在校園論壇上公布Simon性取向,這讓Simon遭受到了一個晴天霹靂。「被出櫃」的Simon一家,像我接觸過的許多家庭一樣,剛開始都是不好受的。理解的妹妹勇敢支持,傷心的母親感動落淚,筆直的父親憤然離席,這正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面對孩子的出櫃,父母其實第一反應並不是覺得同性戀有多可恥,而是傷心孩子的路會多難走。借用宏音媽媽的一句話:「聽到女兒這麼說,當時我的心像灌滿了鉛。」但是請相信,既然以愛的名義,只要給父母時間理解,一家人會像Simon一樣變得更甜蜜,即便是鋼鐵直男的父親也會為自己曾經不分性取向的玩笑而道歉。
接納孩子後Simon父母的深情告白
而面對自己的同學,Simon首先是遭受到了兩個無禮學生的侮辱。面對此景,正義的戲劇老師把這兩個學生一頓臭罵,並送入了校長辦公室。同時,校長也讓Simon和Ethan來到了門外,準備接受道歉。
面對無禮謾罵,戲劇老師打抱不平
在門外時,Simon說自己很羨慕Ethan已經出櫃這麼久了,而Ethan告訴Simon其實自己的生活也並非那麼如意。自己的父母始終欺騙祖父母自己有女友,因為他們太過於守舊和深受宗教的束縛。幾次大使館的經歷也讓我意識到美國的同志家庭面臨著與我們不同的壓力,只不過對他們來說宗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對我們而言落後的性別生育觀念充當著阻力。還有一點就是,其實強加給同性戀者一個異性伴侶真的是一種莫大的侮辱與傷害,所以言談之前請三思。秉持「包容」理念的校長後來讓兩個罵人的孩子向Simon和Ethan道歉。雖然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小細節,但我很快就聯想到了前不久多多媽媽和一眾湖南志願者前往湘潭某中專抗議學校恐同標語的場景,最後校長也眼含淚水地向志願者做出了保證。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我們心存善念,敢於為正義發聲,歧視自然是站不住腳的。
Ethan向Simon傾訴自己的苦衷
意識到自己衝動所造成傷害的Martin也跑來向Simon道歉,就在此時,Simon怒吼出了自己內心的不滿:「我出櫃對我來說是一件大事,何時,何地,和誰,怎樣,這都應由我來決定,為什麼你要從我手中奪去這一切?!」這一聲怒吼也再次揭示了社會,尤其是校園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同志孩子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他們性取向上小眾的身份似乎讓有些自由天然地被剝奪。其實每個孩子都未必在方方面面會成為符合主流價值的人,誰都有小眾的一面,這也不局限於性取向這一件事上,校園必須要保持尊重友善的風氣,這就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如果冷不丁,某個孩子小眾的一面成為了敏感的弱勢,那對這個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因而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Simon向Martin宣洩憤怒
深受家人,同學,老師鼓勵的Simon,最終勇敢地在學校論壇上出櫃,並且尋找那位深櫃中的Blue。影片也在Blue亮明真身後摩天輪上的粉紅親吻中落幕。想知道Blue是誰嗎?那就趕快去看影片吧。
趕快去看看Blue真身
影片之所以叫「Love, Simon」,是因為這是英文信件落款的寫法,暗示了Simon出櫃後以真身和Blue通信,也一語雙關地表明大家對Simon的愛。在親友會做志願者也好,自己跟小夥伴接觸也好,我深深地體會到其實當下的中國或者說我們每個人身邊,有許許多多Simon這樣的孩子,他們在隱忍,在承受,內心有愛卻要刻意隱瞞。我只想告訴這些小夥伴們:「勇敢地做自己,做好自己」,即便有陣痛,有不公,也要相信愛,相信正義,相信科學,相信未來。
與其說「Love, Simon」,
不如說「Love, Simons」。
編輯:執曇
校驗:
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一起助力,幫助身邊Simon們
把愛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