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過農民工群體的人大概都會注意到這麼一個場景,到了中午或者晚上放工之後,這些在工地上勞碌了一天的漢子們都會簡單洗刷,然後找一個工地上敞亮的地方吃飯。他們的飯食也格外的簡單,除了個別隔三差五出去吃一頓之外,多數都是最普通的麵條,還有些買了辣椒油,用饅頭蘸著吃。雖然說這些東西保證能吃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其味道絕對算不得美味,甚至有時候饅頭幹了,還有點難以下咽。
不少城市人調侃自己收入低的時候會說「還不如去工地上搬一天磚掙得多」,按照現在工價來說,農民工收入卻是還算不錯,不說一線城市,在不少二線城市,普通的小工收入一天也有一二百。如果按照日賺200原來說,農民工完全可以拿出來30元當夥食費,每頓飯10塊錢,雖然不一定能吃多好,但最起碼要比現在強很多。可再看看農民工真正的夥食,不禁讓人費解:農民工日賺200元,對自己為啥還那麼「刻薄」?
就這個問題,小編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因為長期和農民工接觸,對於他們的想法也比較了解,小編特地總結了一下,總的來說有這麼4點。
第一、「刻薄」是為了父母
工地上的農民工,現在年齡普遍都在40歲靠上,真正的小年輕已經不再願意去工地上勞動了。身處這個年齡,父母已經到了六七十歲,身體好的可能還能在村子幫幫忙,種點地,看著家裡的那一攤,身體不好的已經備受病魔折磨了。作為子女,這時候不能在身邊盡孝,已經十分的愧疚了,自己的父母自己要盡孝,總不能指望著自己的兒子孫子替自己孝順老人。可另一方面,自己本身也為人父母,賺的錢還要用在家庭上以支援兒子。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只能委屈自己,省下來的錢可以給孝順父母。
第二、「刻薄」是為了子女
子女小的時候,農民總想著他們能自己掙錢了,自己就可以在村子裡養老了。如今子女長大了,農民看到了子女為了實現生活過好一點的夢想,背負上百萬的貸款,整天為了工作、家庭、還款焦頭爛額,怎麼能不心疼?可自己能力又有限,不能給太多,就只能咬著牙,多幹一點是一點,省下一點是一點。很多農村的中年人打工一年,好不容易掙了點錢,但自己僅僅是過過手,到家裡就交給兒子兒媳婦了,一分也不留。
第三、「刻薄」是爭一口氣
農村有句老話叫「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現在村子裡無處不透著攀比,尤其是村民們都回村的時候,不展示點財力在村子裡都會被人嘲笑。至於說在外邊怎麼樣,反正大家都四散在全國各地打工,誰也不知道誰,也就無所謂了。在這種情況下,平時只能多省點,回村的時候可以買幾包好煙,買身好衣服,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買輛車,把家裡房子修一下。不是說一個農民這樣,大的趨勢都是如此,單個農民也無力改變什麼。
第四、「刻薄」是一種擔當
農民每次回家前,都喜歡給兒子,媳婦,老人帶點禮物,再去為家人挑選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很大方,完全不像是平時只吃饅頭時候的樣子。有人說這是小氣,還有人說這是傻,不知道對自己好,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擔當,是不管有什麼苦,有什麼難,都自己一個人承擔下來,然後所有的好,都分擔給家人。
以上就是農民工雖然日薪200元,但是總對自己很「刻薄」的原因了。記得一次和農民工聊起來過渡勞動會有可能損傷身體的事情,他抽了根煙,只說了一句「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健康賭明天」,聽完後我眼睛微微溼潤,這大概就是農村這些漢子們無怨無悔,對自己那麼「刻薄」也覺得值得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