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逐漸老去,年輕人不願出苦力,以後「農民工」會不會消失?

2020-12-22 鄉土鄉人

有人說:種地是農民的本分,但是現在各種物價上漲,如果農民只是在家種地,幾乎連豬肉都吃不起了。於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農村人開始選擇外出打工,也就是所謂的「農民工」,可以說農民工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如今最常見的農民工,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肯吃苦能出力,但是這一代農民工都已經年紀大了,而年輕一代的農村人幾乎都不願意出苦力了,年輕人寧願找個體面的工作,一個月賺兩三千元,也不願出力賺更多的錢,下面就來看看年輕人為何不願做農民工了?以後農民工會不會消失呢?

第一:農民工賺錢不穩定沒有前途

很多農村年輕人都是看著村裡的長輩常年外出打工的,每年剛剛過完年,村裡人就會收拾行裝,背著大包小包,三五成群的開始外出打工,也沒有什麼固定的地方,哪裡工資高就去哪裡,有時候還會白跑一趟,白白地搭上路費不說,還耽擱了不少時間。雖然出苦力一天可以多賺一些,但不是每天都有活幹的,並且出苦力也沒什麼前途,年紀大了也只能回家種地了。於是村裡很多年輕人都不願自己的將來也成為那樣,所以很多農村年輕人都不願出苦力了。

第二:農民工的工作不體面

農民工外出幹活,基本上都是出苦力的,難免衣服上會髒點,再加上工地生活條件差,不可能每天都洗澡,導致很多人見了農民工都要躲著走,這也是很多農村年輕人不願意幹苦力的原因之一。

第三:農民工常年兩地分居

農民外出打工,基本上都是到年底或者沒有活幹了才會回家,夫妻倆基本上都是常年兩地分居,還好那一代人離婚率低。如果換做現在的年輕人,常年兩地分居的話,不利於家庭和睦,甚至會導致離婚。

就算農民工一天可以賺三四百元,很多年輕人還是不願意做農民工的,畢竟不是每天都可以賺那麼多,而且農民工沒有養老保險,幾乎什麼都沒有,所以就算一天能多賺一些錢,農民年輕人也不願意去幹的。

這就導致了農民工會越來越少,願意出苦力的農村年輕人也越來越少,那麼農民工會不會逐漸消失呢?

其實一個城市的建設是離不開農民工的,總有一些出苦力的活需要農民工來完成,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但是只靠現在的工資條件,或許很難吸引年輕一代的農村人去出苦力,畢竟農民工沒有養老金,靠的就是年輕時出力吃飯,有時候工資還不能得到保障,在同等的工資條件下,年輕人寧願找個看著體面的工作,還能交養老金,幹嘛要去除苦力呢?

不過農民工是不會消失的,因為總有一些地方是需要農民工來幹活的,或許將來的農民工也會有養老保險,工資待遇也會大幅提升,只要工資高了,很多年輕人還是願意出苦力賺錢的。畢竟都是勞動,農民工的勞動強度更大,憑什麼賺的錢不能更多呢?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3億農民工熬出頭了,「包工頭」離消失不遠了,用工新模式將來臨
    一方面,農民工工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不少地區存在嚴重的「用工荒」問題。工資水平提高最直接的原因是農民工人數逐年減少。第一代農民工一般都是50後、60後,現在他們年紀越來越大,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工作。然而,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的就業觀念也與之前有了很大的轉變。不再想像父輩那樣成為農民工了。先說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成為「農民工」?
  • 90後農民工酷似張翰走紅,拒接廣告代言不當網紅:我只會做苦力
    出生於1990的超子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常年在工地打工,因為一張臉長得像明星張翰,他在網上迅速走紅,各種廣告邀約代言接踵而至,原本是出人頭地的好機會,但超子卻婉言謝絕,他說自己玩短視頻只是出於娛樂,和粉絲們互動也很開心,但他自己並不想當網紅
  • 農民工找工作現狀:賺錢門路太少,要麼幹苦力,要麼學技術
    因此很多農民工找工作開始不局限於本地,而是轉而向城市,不管多苦多累,只要能掙到錢,這些辛苦都值得。不過,農民工賺錢的門路太少,想要掙錢,要麼幹苦力,要麼就學技術。另一種是做技術活,比如建築木工,或者是一些挖掘機操作員,或者是電焊工,或者是大車司機,他們的收入整體來說要比出苦力的那些農民更高一些,月薪上萬都不是一件難事,但是這樣的農民畢竟人數較少,而且前期投的成本較高,而且有非常高的技術門檻。誰都想掙更多的錢,咱們農民工兄弟也不例外。
  • 農村年輕人外出改變了口音,農民工為啥沒改
    其實,年輕人出去一段時間,由於接觸新的事物,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強,很快就學會普通話。不是說,說了家鄉話顯得土氣,而是在外接觸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不學會和使用普通,根本無法與人交流,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農民工由於歲數大了,家鄉話在心目中根深蒂固,即使所接觸的人都說普通話,一時半會也學不好,說不好普通話。
  • 連雲港一老師晚自習帶學生看農民工做苦力
    現在做老師真不容易,不僅僅要教好學生的學科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做事,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去學習和追求目標,這些工作在校園外的人來看只是動動嘴皮子,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但實際上真的衡量一個老師是否優秀的「金標準」。
  • 農民工就餐被拒,是店家的無良行為,還是另有隱情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整件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5月24日中午,在貴陽市蔡家街上,周貞和幾個朋友一起前去老麵館吃飯,剛進去就被拒絕了,老闆說:農民工穿的那麼髒,會影響店裡其他人的客人的,於是將他們幾個人趕了出來。據記者描述,當時周貞三人只是身上有點土而已,跟髒完全挨不上邊。
  • 新生代農民工心態調查 努力做身懷技能的「打工人」
    該調查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中有4成在一年中可能會換3到5次工作,原因是希望學到一項技能;在身份認同上,9成農民工認為自身要經濟更獨立,來自鄉鎮的農民工也在不斷轉換其身份認同,認為其是新時代的工人而不是農民工或臨時工。記者了解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198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所佔比重為50.6%。
  • 三和大神身上,折射出了中國幾代農民工的價值取向變遷
    而流動的、技術型的、低欲望高消費的社會在年輕人身上刻下了新時代的烙印,三和青年無所適從,進而形成了「消極抵抗」的特異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最終,田豐還探討了職業教育、鄉村教育變革的可能性,以為之探索出一條更明朗的出路。但避免越來越多年輕人重覆三和青年的傷痕、阻隔讓三和青年成為一切更不可逆的「三和大神」的道路依然溝壑重重,學者也好,普通人也罷,能做的唯有先去更加溫和、沉著地看待它。
  • 民生熱點企劃:農民工「回家的誘惑」
    資金、土地、勞動力……農民工創業缺什麼,政策就為他們提供什麼。有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舉國爭創環境,加之配套完善的多層面好政策,我們期待著「夢想照進現實」。  農民工返鄉,決定著中國農村經濟社會將會經歷怎樣地嬗變。金堂作為勞務輸出大縣,如今吸引了大批農民工返鄉創業,使一批又一批農民工由異地就業者變成本地創業者,使廣大農民工成為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動力。
  • 農民工返鄉後「變卦」,背後是啥原因?
    所以相比之下,更多的農村人寧可遠離家鄉選擇後者,也不會留在老家「乾耗著」。在外掙點錢不容易,能節省下來的,就不敢亂花錢。到現在智慧型手機已經流行多少年了,仍然有很多農民工還在用著「老年機」。本來可以一年多回家幾次,看看年邁的父母,看看留守在家的妻兒,但是想想來回的路費,想想耽擱幾天就沒幾天錢,只能將「戀家情結」深深埋在心底。
  • 老包工頭3招搞定農民工
    最近朋友的工地趕進度,讓我幫忙搞幾個人過來,預算日薪200/人,我直言,日薪200請農民工就算了吧,最多給你請幾個大學生,這種急招,我日薪300都招不到人。在早些時候,大部分工人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只能依靠出賣苦力賺錢,而進工地門檻又相對較低,都搶著進工地,不聽話的隨便換。
  • 農民工將不再叫「農民工」,這種新稱呼更高尚,你知道叫啥嗎?
    農民工換稱呼——新產業工人不過現在城市中可以看到那麼多高樓大廈,還要歸功於可愛的農民工們,當城市發展需求不斷增強時,這些農民工也獲得了應有的薪資,而這些不斷為城市發展做貢獻的人之所以被稱作農民工,就是因為他們大多來自於農村到城裡務工,不過現如今這些農民工們的叫法發生變化,這種新稱呼更顯尊重,以後他們將被稱作「新產業工人」。
  • ...縣駐成都農民工服務管理黨支部、農民工服務工作站、農民工之家...
    四川在線消息(杜康 記者 薛世榮)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於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的重大安排部署, 進一步加強平武縣農民工黨建工作,全面提升服務保障質量,1月5日,平武縣駐成都農民工服務管理黨支部、農民工服務工作站和農民工之家正式掛牌成立。
  • 江油徵集49件老物件展品 無聲講述農民工奮鬥史
    馬燈、自行車、收音機、錄音機及盒式磁帶、黑白電視機、木匠工具、泥瓦匠工具……近日,在江油市農民工服務中心的庫房裡,一大批來自江油民間、極具農民工特色的老物件,讓記者大開眼界!這是該市為積極支持四川農民工博物館建設,而歷時近一個月廣泛徵集的展品,有力地見證了江油成千上萬農民工兄弟的勤儉、淳樸,以及生產生活水平的滄桑變化。
  • 廣東5位農民工被拖欠工資,選擇跳樓威脅討薪,因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拘留
    現在很多人出門打工賺錢,特別是農民工兄弟,他們沒有一技之長,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去工地上上班,工地上是賣苦力的,只要肯踏實幹,也會賺取不少的工資。現在天越來越冷,工地挺多都停工了,也到了結工資的時候,一些發工資的老闆卻不見人影,這樣很多的農民工很是為難,找不到人去哪裡要工資,要怎麼過年啊!
  • 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難嗎?
    光明調查【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難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198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所佔比重為50.6%。作為城市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社會心態及訴求需要引起更多關注。新生代農民工面臨哪些困擾?1.社會融入難,城市歸屬感較低。
  • 貼心的 「農民工之家」
    談起工資,南京市建築工地的農民工都不約而同地談起口袋裡裝著的一張小小的卡片。這張小小的卡片,是農行南京玄武支行專門為農民工創辦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卡。擁有這張卡,讓農民工心中充滿了自豪。服務農民工群體展現大行擔當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城裡的農民工也越來越多,農民工群體成為建設南京的基石。做好農民工群體服務,更是關乎民生、關乎社會的大事。
  • 這家麵館又出名了,開店居然拒農民工用餐?折射出怎麼樣的人性?
    就在昨天,三名農民工去吃麵被拒的視頻在抖音上被頂上了熱榜!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店裡的服務員拒絕農民工進入用餐,相信很多人也看到過這條視頻!這家店面位於貴陽市,招牌是老麵館,不就是一個麵館嗎?看你的穿著打扮,然後再決定能不能讓你消費,好多店都不比菜市場,誰都能去的? 大家眾所周知的,中國人就喜歡搞圈子文化,俱樂部一詞的橫空出世不是沒有道理,馬雲馬化騰這些個大佬他們會去麵館吃麵嗎?答案當然不會!然每個人都要吃飯,吃飯的目的是為了填飽肚子,有人一日三餐山珍海味,有人草木樹皮,難道吃草木樹皮的就不是個人,他願意去吃草木樹皮,願意做個窮人!
  • 疫情之下大批農民工無奈返鄉,有人卻說這是好事,你怎麼看?
    儘管我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國外疫情的蔓延又一次影響到了我國數量龐大的外貿企業——生產的出口產品出不去,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進不來。怎麼辦?這些外貿企業只能在一次停工放假。放假的時間有的暫定兩個月,有的為四個月,還有一些企業直接放假半年。這麼長的假期,員工們何去何從?重新找工作吧,今年受大環境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工廠都不招收新員工。對於農民工來說,只能返鄉待命了!
  • NHK.紀錄片:富人與農民工
    大清早,農民工們就開始搬運這建築用的木支網,每一片給2元錢。在經過工頭旁邊時,需要停下來報自己的編號和搬運數量,有個農民工感冒了,被壓得喘不上氣,只是抹鼻涕和汗,站了半天才講出話來。老杜的笑容逐漸變成苦笑,而後連苦笑都沒有了,這是他在本片中唯一一次失去笑容。他沉重地呼了幾口氣,用手狠狠地搓著頭髮額頭眼睛和臉頰——半年學費的繳費日迫在眉睫,但至今仍毫無著落,這樣下去就無法讓女兒繼續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