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種地是農民的本分,但是現在各種物價上漲,如果農民只是在家種地,幾乎連豬肉都吃不起了。於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農村人開始選擇外出打工,也就是所謂的「農民工」,可以說農民工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如今最常見的農民工,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肯吃苦能出力,但是這一代農民工都已經年紀大了,而年輕一代的農村人幾乎都不願意出苦力了,年輕人寧願找個體面的工作,一個月賺兩三千元,也不願出力賺更多的錢,下面就來看看年輕人為何不願做農民工了?以後農民工會不會消失呢?
第一:農民工賺錢不穩定沒有前途
很多農村年輕人都是看著村裡的長輩常年外出打工的,每年剛剛過完年,村裡人就會收拾行裝,背著大包小包,三五成群的開始外出打工,也沒有什麼固定的地方,哪裡工資高就去哪裡,有時候還會白跑一趟,白白地搭上路費不說,還耽擱了不少時間。雖然出苦力一天可以多賺一些,但不是每天都有活幹的,並且出苦力也沒什麼前途,年紀大了也只能回家種地了。於是村裡很多年輕人都不願自己的將來也成為那樣,所以很多農村年輕人都不願出苦力了。
第二:農民工的工作不體面
農民工外出幹活,基本上都是出苦力的,難免衣服上會髒點,再加上工地生活條件差,不可能每天都洗澡,導致很多人見了農民工都要躲著走,這也是很多農村年輕人不願意幹苦力的原因之一。
第三:農民工常年兩地分居
農民外出打工,基本上都是到年底或者沒有活幹了才會回家,夫妻倆基本上都是常年兩地分居,還好那一代人離婚率低。如果換做現在的年輕人,常年兩地分居的話,不利於家庭和睦,甚至會導致離婚。
就算農民工一天可以賺三四百元,很多年輕人還是不願意做農民工的,畢竟不是每天都可以賺那麼多,而且農民工沒有養老保險,幾乎什麼都沒有,所以就算一天能多賺一些錢,農民年輕人也不願意去幹的。
這就導致了農民工會越來越少,願意出苦力的農村年輕人也越來越少,那麼農民工會不會逐漸消失呢?
其實一個城市的建設是離不開農民工的,總有一些出苦力的活需要農民工來完成,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但是只靠現在的工資條件,或許很難吸引年輕一代的農村人去出苦力,畢竟農民工沒有養老金,靠的就是年輕時出力吃飯,有時候工資還不能得到保障,在同等的工資條件下,年輕人寧願找個看著體面的工作,還能交養老金,幹嘛要去除苦力呢?
不過農民工是不會消失的,因為總有一些地方是需要農民工來幹活的,或許將來的農民工也會有養老保險,工資待遇也會大幅提升,只要工資高了,很多年輕人還是願意出苦力賺錢的。畢竟都是勞動,農民工的勞動強度更大,憑什麼賺的錢不能更多呢?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