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自吹自擂的上演一部戲,卻不知網友並沒有那麼好騙
先是農民工用餐被拒,後又主動找上記者要求發表聲明道歉。看似是在承認錯誤,實則卻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為自己找尋出路而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整件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5月24日中午,在貴陽市蔡家街上,周貞和幾個朋友一起前去老麵館吃飯,剛進去就被拒絕了,老闆說:農民工穿的那麼髒,會影響店裡其他人的客人的,於是將他們幾個人趕了出來。
據記者描述,當時周貞三人只是身上有點土而已,跟髒完全挨不上邊。周貞和幾個朋友也都表示,被老麵館這家店的老闆拒絕用餐心裡挺不好受的,有一種被排斥被歧視的感覺。
記者又從消費者投訴熱線了解到,這家老麵館因為不接待農民工就餐的事情,近期已經被投訴過。
25日下午,老麵館的老闆主動聯繫記者,想要向三名民工致歉,解釋了一下當天拒絕用餐的理由:
周貞和兩名同事準備吃的是「自助餐」,因為下雨店內菜品不夠,工作人員感覺不夠吃,加上店內的快餐也要收攤了,於是才會拒絕用餐。
老闆表示並沒有看不起或歧視農民工的意思,交流中存在誤解,並附上一封致歉信。
店主發道歉信的行為,並非是為了澄清自己並沒有歧視農民工,而是在「自救」
迫於輿論的壓力,無奈「自救」這件事被新聞爆出後,店家接到來自親朋好友的各方詢問,給老闆夫妻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迫於壓力下,老闆無奈的出面解釋,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解釋,可以為自己挽回聲譽。
但是老闆卻犯了一個大忌,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輿論的壓力在於的並不是農民工吃不上飯的問題,而是店家對待農民工的態度問題。
想用上新聞的方式,擴大飯館知名度,藉此「自救」疫情期間,很多餐飲行業經營慘澹,老麵館又發生歧視農民工,拒絕就餐一事,更是讓本就慘澹的經營雪上加霜。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一傳十,十傳百,簡直比打廣告宣傳效果好上好幾倍都不止。嘗試一下,既能挽回形象,又能起到宣傳的作用,一舉兩得。
但是老闆卻忽略了一點,餐飲行業,最怕的就是負面消息。口碑才是立足於餐飲業的王道,口碑不止是在菜品上,還要看人品。
就拿前段時間那對給會員發信息要求退費的夫妻來說吧,疫情導致飯館開不下去了,但是很多人都充了值,自己要關門,首先要還錢,於是給每位能聯繫到的會員發信息,希望可以儘快過來退費。
沒成想這對夫妻的舉動卻感染了每位顧客,引來顧客紛紛點讚致敬。做生意,誠信第一,口碑自然不在話下。相對比這對夫妻而言,老麵館老闆「自救」的舉動卻讓人感到可悲。
個人見解
【七兩情認為】店主的此等做法,其實是在自吹自擂的為自己挽回形象而已,並非真心實意的道歉。在道歉信裡絲毫沒有提及嫌棄農民工身上髒,會影響其他顧客這件事。
而嫌棄農民工衣服髒這件事,卻是整體事件的關鍵所在。
農民工為城市建設付出的辛勞和苦力,是很多人都無法想像的,城市的建設離不開農民工一磚一瓦的搭建,更離不開農民工們真心實意的付出。
經常會看到新聞報導,農民工在乘坐公共運輸的時候,寧願席地而坐,也不敢去坐座位,害怕自己的髒衣服把座位弄髒了。
還記得前段時間,一名女子深夜走在路上,只見三名農民工坐在路邊,女子繞著農民工走。沒成想,從前方迎來了兩個男子,將女子圍了起來。只見農民工不懼邪惡勢力,勇敢的替身而出,替女子解了圍。
農民工,不止是城市的建設者,還是城市的守護者。如此讓人尊敬敬佩的職業,怎麼還能有人去歧視農民工呢?
面對麵館店主的此番做法,我只想說一句:沒有農民工的辛苦勞作,就沒有我們現在的高樓大廈。店主想要救活自己,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如何尊重人!
你們都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