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至死都沒給關羽、張飛追封諡號,是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

2021-02-07 新註冊公眾號


國際花邊,人物時尚,這裡傳播有態度的文字,有能量的信息。每日定時為您推送,伴您度過美好的一天,優秀的你喜歡就關注吧!                                                                                                                                                                                        

《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一直是熱門話題。有極度推崇的,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也有異常鄙視的,言稱:劉備虛偽,關於自大,張飛魯莽,要是劉備真當了皇帝,首先就會殺了關羽和張飛……

當然更有「學究派」,從正史中去窺尋線索,並指出:根本就沒有什麼「桃園三結義」。而且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關羽、張飛那麼替劉備賣命,可劉備至死都沒給兩人追封諡號,相反卻追封了法正。劉備這是在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到底是幾個意思?

02劉備是怨恨關羽和張飛?

關羽丟荊州造成的嚴重後果,不用筆者多說,誰都明白。站在劉備角度來看,似乎是荊州比關羽更重要!同時,這幾乎也可視為後世的定論。不然為何,關羽跟荊州會捆綁的那麼緊密?以至於都有了「大意失荊州」的成語。

因為無論從《三國演義》,還是從正史來看,關羽沒丟荊州之時,苦了大半輩子的劉備,可謂是如日中天——在漢中把曹操按住地上,痛快的摩擦了一把,稱了漢中王,大肆封賞手下。

整個三國格局,幾乎都被逆轉了。可哪料這時,關羽卻不經過劉備就發動了「襄樊之戰」,雖一度威震華夏,可很快就在曹魏和東吳的聯手之下,關羽被殺,荊州丟失。劉備從雲端直墜塵埃,摔得都不相信這是人生了。

可謂一個關羽就毀了劉備大半輩子的奮鬥,因此劉備雖嘴裡喊著為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可誰都明白,這純屬醉翁之意不在酒。劉備真正要的是奪回荊州。哪料自己也輸了,於是乎劉備怨恨死了關羽,所以說啥也不追封諡號。

至於張飛,則更讓劉備失望。告訴你小酒要少喝,兵卒別天天打,可你就是不聽。本來我劉備的夷陵之戰,在諸葛亮看家,趙雲反對情況下,就你張飛能頂上來。可哪料卻這麼不聽話,窩窩囊囊被身邊人給殺了!

致使劉備由於失去了張飛強有力的支持,最終慘敗。因此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後,只說了「噫!飛死矣」,然後該幹啥幹啥。這種情況下,劉備可能追封張飛諡號嗎?怨恨還怨恨不過來呢!

以上這些,既是劉備怨恨關羽、張飛的理由,同時也是為何有人說,劉備一旦稱帝,必先殺關羽和張飛的重要論點。那麼果真如此嗎?

雖我們誰也不是劉備,都無法真正搞明白劉備到底想啥,可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劉備吧?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種聲音供人們自己去判斷總是好的,這就引出了「另有隱約」之說。

03劉備是另有隱情?

雖不可否認荊州很重要,但關羽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荊州。因為關羽是三國時期,公認的蜀漢唯一名將。劉曄言: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則軍衰。別人能看清,劉備是老資格玩家,號稱梟雄,他豈能看不清?

因此,劉備之所以不追封關羽諡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關羽死得慘!

腦袋在曹魏那裡,軀幹在東吳手中。所謂蓋棺定論,如今關羽的屍身都沒有,劉備如何蓋棺追封諡號?他只能先給關羽報仇,起碼完成了這件事後,才可能風光大葬啊,追封啥的。

同理,張飛也這情況,腦袋還在東吳那裡呢。反觀法正則不一樣,他是病逝,且最關鍵的原因是,他是西川劉璋的舊臣。雖得劉備重用,可畢竟還有「安撫西川勢力」的作用。故而法正死後,出於對西川固有勢力的安撫,劉備就必須要給個說法。

且劉備這麼做,也是用心良苦,就是等著匡扶漢室後,再隆重進行!關於這點,連劉禪都懂,因此他這才在公元260年,也就是蜀漢滅亡前三年,大肆追封關羽、張飛、馬超等。這其實就代表著,蜀漢當時是瀰漫著「匡扶漢室」無望的氣氛。

劉禪一則想用追封關羽、張飛等,激勵士氣,二則就是趁著如今蜀漢還在,自己還是皇上,趕緊給關羽、張飛等一個說法。

不過必須要說明的是,劉禪顯然對關羽有看法,給了一個「壯繆侯」的惡諡。所謂「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也就是說,武略雖猛卻沒見啥成效,名聲很響卻名不副實。對張飛呢卻是 「桓侯」的美諡。

關羽和張飛,諡號的如此天壤之別,有人曾詼諧解釋:「這就是老丈人效應。誰讓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嫁給劉禪,而關羽卻生了個『虎女』,嚇壞劉禪,氣瘋孫權,而沒當成國丈呢。」

04分析總論

無論怎樣,通過以上兩種相反的意見,顯然能得出兩點結論。

其一:對一種現象,由於人的角度、立場和經歷的不同等,會出現不同的看法和解讀。這不但合理,且還是好現象。但關鍵還是要理性,不能為了支持而支持,為了反對而反對!

其二:劉備到底是怨恨關羽和張飛,還是另有隱情,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和而不同」的胸襟,這其實是咱國人的大智慧,唯有如此,才能有意義,而不是「黨同伐異」,若如此那只能造成撕裂和對立,都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

相關焦點

  • 三國劉備的創業版圖,成也關張,敗也關張!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兄弟情深一直被後人稱道,但劉備對這感情到底怎麼樣看待,是兄弟情深在前,還是家國大業在先,劉備心裡有很明確的尺度。而劉備的三國創業版圖,可以說是成天關張,敗也關張一個證據可以證明一切。劉備生前只給法正一個人追封了諡號,關羽、張飛都沒有獲得追封諡號。關羽擅自作戰,丟掉劉備半邊江山
  • 劉備稱帝之後,成了一國皇帝,卻為何不給關羽張飛封王?
    那麼,既然如此,為何劉備稱帝之後,成了蜀國的皇帝,卻為何不給關羽張飛封王呢?劉備稱帝前後,張飛關羽是什麼爵位呢?說起來還真不高!關羽是「漢壽亭侯」,張飛是「新亭侯」,後來又封為「西鄉侯」!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發現一個特點,即:亭、鄉,範圍都很小!需要說明的是,漢代侯爵分為兩種,(1)關內侯,(2)列候!其中,關內侯是「侯爵」的入門,此後才能列候!
  • 「壯繆」是褒義還是貶義呢?為什麼關羽的諡號是「壯繆」?
    公元260年劉禪為了表彰先輩功臣的功績,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個人追加了諡號,其中關羽的諡號為壯繆侯。壯繆侯在古代並不是一個好的諡號,古代的諡號有好有壞,好的諡號是宣揚大臣的功績,壞的諡號則是羞辱大臣的過失,一個人如果獲得壞的諡號,還不如不獲得諡號。
  • 關羽怎麼死的?解密關羽之死的歷史真相
    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就是劉備對法正的死也傷心得不得了,居然痛哭了好幾天。而結拜兄弟死了之後,居然沒有劉備痛哭的記載,難道不奇怪嗎?劉備與關羽生死之交的關係雖然從來沒有人去懷疑,但那只是文學作品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實並非如此。
  • 關羽張飛被殺,黃忠趙雲善終,馬超到底怎麼死的?臨死前說出隱情
    至於準確與否另說,畢竟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三國。不管哪個版本的排行,幾乎都有蜀漢的五虎上將。而五虎上將的死很多朋友也比較在意。五虎上將劇照關羽之死:關二爺,迄今為止民間名氣最大,最受推崇的武將。演義上劉關張三人在一個美麗的桃園裡結拜了兄弟。正史雖然沒有提到結拜的事,但是《三國志》中卻提到了「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 劉備為什麼要和關張兩人結拜?是偶然性事件還是劉備獨具慧眼?
    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三兄弟結拜之後,致力於匡扶漢室,後來他們三人也多次分離,可他們都始終堅守著忠義。劉備在起家的過程中也是遇到了無數挫折,關張二人始終追隨在他的身邊,其中關羽更是千裡走單騎,從曹操身邊一路殺了回來。
  • 劉備在聽到關羽、張飛兩人的死訊時,反應真的是截然不同的嗎?
    劉備在聽到關羽被殺後的反應:直接吐血痛哭,並且多次哭暈,連衣服上都滿是眼淚與血跡。等到這份悲傷過後,巨大的憤怒與怨恨開始湧上劉備的心頭,於是他不顧諸葛亮,趙雲等的勸阻,傳令天下整頓軍備前去徵討東吳為關羽報仇!也就是在劉備整頓大軍的時候,他聽到了從閬中傳來的張飛死訊。
  • 關羽的諡號是如何演變的?如何從人走向神並尊王稱帝的?
    蜀漢先主時期,基本沒有人被諡號,惟只有法正謀取漢中功勞極大,因而去世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賜子邈爵關內侯。」,而在關羽、張飛等去世後,都沒有被諡號。後主追封諡號「壯繆」,古代諡號都嚴格遵循周代諡法,在《逸周書·諡法解》中,沒有「壯」,然而有「莊」:「兵甲亟作曰莊;睿圉克服曰莊;勝敵志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徵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為何不是「莊」而是「壯」?這主要是因為避諱。
  • 年味中的三國:關羽為何被供奉為「武財神」?羅貫中:多虧有我
    每到農曆臘月二十八,家家都要貼春聯,門上要貼福字或年畫。年畫中經常會看到熟悉的三國悍將關羽和張飛,他們手握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長矛,威風凜凜。將他們的畫像作為年畫,貼在門上,相傳具有驅邪保平安的寓意。大年三十吃餃子,祭拜祖先,也有許多人在家中擺上關羽的神像,或者去廟堂祭拜,商人求財源廣進,普通百姓求家宅平安。
  • 《桃園三結義》劉備 關羽 張飛 對天盟誓 有苦同受 有難同當 有福同享
    關羽和張飛都表示想和劉備交朋友。劉備見他們都是英雄,也表示十分欽佩,希望能成為弟兄。張飛生性痛快,說:「不打不相識,說幹就幹,立即在這裡結拜好了。」動手捧了些土,堆在當街;又揀了幾根細柴棍兒插上,權當香燭,然後硬拉劉備、關羽一齊跪地磕頭,就算結拜成弟兄了——當地百姓稱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結義。俗話說:「米麵夫妻,酒肉朋友。」
  • 亂世英雄張飛與關羽
    關羽、張飛在當時被公認為「虎官」、「萬人之敵」。他們是一流的人物,使對手不敢輕視。劉備能成為皇帝,與關張的協助關係密切。劉備早年很幸運地遇到了關羽和張飛。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人們早就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於是編了一部「桃園三結義」的歷史故事。雖然《揭秘》是小說,但劉備、關羽和張飛確實是兄弟。根據《三國志》中的關羽傳記,「一夫多妻,二人同床共枕,兄弟若為兄弟。
  • 老師和師兄都是當世高手:原來正史中的劉備武功比關羽張飛還高?
    當然,要是站在正史的角度看,虎牢關三英戰呂布、諸葛亮空城計都是子虛烏有——故事的主角(劉關張與呂布,諸葛亮與司馬懿)在同一時間不在同一地點。雖然沒有參加虎牢關會戰,但是劉備武藝高強,在正史中卻是有明確記載的。那麼劉備的武功有多高呢?與關羽張飛相比又如何呢?咱們看看劉備的老師和師兄就知道了。劉備是有師門的,而且他的老師和師兄也都是當世高手。
  • 劉備、關羽、張飛、孔明姻親、血親知多少
    關羽、張飛、劉備、孔明四人的這種關係就十分複雜而微妙。在戰爭結束階段,劉備趁機攻佔了江南四郡,稱雄一方。孫權見劉備英霸之氣,而近在江東之鄰,為保住江東地盤,籠絡劉備,便將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這是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建安十六年,孫權聞劉備攻取益州,遣人派船迎其妹還吳,自此後劉備、孫尚香沒再相見,僅不到三年夫妻關係。
  • 劉備駕前十大忠臣能臣純臣:關羽張飛是忠臣,諸葛亮趙雲是什麼?
    張飛以劉備為君父,以關羽為兄長,除了這兩個人,張飛誰都不服。他們生為劉備之人,死為劉備而死,自然是千載難尋的大忠臣——只是相對於劉備而言,在大漢天子劉協眼裡,他們可能只是割據軍閥劉備的幫兇爪牙。關羽和張飛是忠臣,糜竺、簡雍、孫乾也是,不管劉備是飛黃騰達還是窮途末路,他們都痴心不改不離不棄,糜竺不但傾家蕩產幫助劉備招兵買馬,還把自己的親妹妹送給了剛丟了老婆的劉備:「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當時已經餓得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 五虎上將的諡號,竟隱藏一個驚人事實!
    除了第一位法正是劉備親賜的諡號外,其餘十一人都是後繼的一把手劉禪欽定的。諡號作為一種榮譽象徵,代表了官方蓋棺定論式的評價,並不是隨便就能享有的。對於諡號,劉禪的理解是「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諡」,意思是活著時有美好名聲的人,那麼去世後就給他加上美好的諡號。
  • 誰是《三國演義》中關羽除劉備張飛外唯一知己?
    看所有人都不入眼,關羽把這點做到極致,從斬華雄開始,到斬顏良誅文丑,視之為「插標賣首」,看江東眾人為鼠輩,哪怕劉備親封的五虎上將,關羽看後仍然不滿,說:「大丈夫羞與老兵為伍。」連黃忠都看不上,真是狂妄到極點。除劉備張飛外,關羽僅對一人特別佩服,那就是張遼。
  • 三國十大元帥:關羽第十,張飛第八,另一位蜀漢名將排名第一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一些英雄人物有許多戰功,但是沒有取得足以改變時局的戰功,他們不在此次評選之列。第三條標準,就是「君不與臣爭功」。曹操是追封的魏太祖武皇帝,劉備是漢昭烈皇帝,司馬懿是追封的晉高祖宣皇帝。孫堅、孫策、司馬師、司馬昭等追封的帝王,都不應該跟臣子爭功,所以不參與評選。
  • 關羽張飛遇到劉備,才是走了狗屎運…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徵士傅幹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昱料之曰:「孫權新在位,未為海內所憚。曹公無敵於天下,初舉荊州,威震江表,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
  • 關羽痛斥張飛,張飛拔劍自殺!劉備此話一出三兄弟都哭了
    那一年,劉備、關羽、裝備三名勇士為做大事業而意氣相投。桃花盛開的時候,三個英雄準備結義,對天發誓,有福同享,現在成為異姓兄弟,共同實現自己的抱負。據三人說,年齡前後排大小,劉備年齡是大哥、關羽老二、張飛最低。當時是東漢末年軍隊群雄割據的時期。
  • 劉禪為何沒娶關羽的女兒,卻娶了張飛兩個女兒,原來有內幕!
    三國時期有政治聯姻嗎?有孫權就把自己妙齡的妹妹嫁給了年近五旬的劉備,可是後來孫權想讓自己兒子娶關羽的女兒,卻被關羽拒絕了。孫權好歹也是一方霸主,關羽為何看不上。也許是因為關羽傲慢於士大夫的性格,他看不起孫權這個坐享其成的官二代;也許是關羽疼愛其女,不想讓自己女兒成為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又或許是關羽另有想法,什麼想法?他打著阿鬥的主意呢!讓自己女兒以後能當皇后。要知道他的「三弟」張飛可是2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