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花邊,人物時尚,這裡傳播有態度的文字,有能量的信息。每日定時為您推送,伴您度過美好的一天,優秀的你喜歡就關注吧!
《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一直是熱門話題。有極度推崇的,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也有異常鄙視的,言稱:劉備虛偽,關於自大,張飛魯莽,要是劉備真當了皇帝,首先就會殺了關羽和張飛……
當然更有「學究派」,從正史中去窺尋線索,並指出:根本就沒有什麼「桃園三結義」。而且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關羽、張飛那麼替劉備賣命,可劉備至死都沒給兩人追封諡號,相反卻追封了法正。劉備這是在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到底是幾個意思?
02劉備是怨恨關羽和張飛?
關羽丟荊州造成的嚴重後果,不用筆者多說,誰都明白。站在劉備角度來看,似乎是荊州比關羽更重要!同時,這幾乎也可視為後世的定論。不然為何,關羽跟荊州會捆綁的那麼緊密?以至於都有了「大意失荊州」的成語。
因為無論從《三國演義》,還是從正史來看,關羽沒丟荊州之時,苦了大半輩子的劉備,可謂是如日中天——在漢中把曹操按住地上,痛快的摩擦了一把,稱了漢中王,大肆封賞手下。
整個三國格局,幾乎都被逆轉了。可哪料這時,關羽卻不經過劉備就發動了「襄樊之戰」,雖一度威震華夏,可很快就在曹魏和東吳的聯手之下,關羽被殺,荊州丟失。劉備從雲端直墜塵埃,摔得都不相信這是人生了。
可謂一個關羽就毀了劉備大半輩子的奮鬥,因此劉備雖嘴裡喊著為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可誰都明白,這純屬醉翁之意不在酒。劉備真正要的是奪回荊州。哪料自己也輸了,於是乎劉備怨恨死了關羽,所以說啥也不追封諡號。
至於張飛,則更讓劉備失望。告訴你小酒要少喝,兵卒別天天打,可你就是不聽。本來我劉備的夷陵之戰,在諸葛亮看家,趙雲反對情況下,就你張飛能頂上來。可哪料卻這麼不聽話,窩窩囊囊被身邊人給殺了!
致使劉備由於失去了張飛強有力的支持,最終慘敗。因此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後,只說了「噫!飛死矣」,然後該幹啥幹啥。這種情況下,劉備可能追封張飛諡號嗎?怨恨還怨恨不過來呢!
以上這些,既是劉備怨恨關羽、張飛的理由,同時也是為何有人說,劉備一旦稱帝,必先殺關羽和張飛的重要論點。那麼果真如此嗎?
雖我們誰也不是劉備,都無法真正搞明白劉備到底想啥,可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劉備吧?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種聲音供人們自己去判斷總是好的,這就引出了「另有隱約」之說。
03劉備是另有隱情?
雖不可否認荊州很重要,但關羽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荊州。因為關羽是三國時期,公認的蜀漢唯一名將。劉曄言: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則軍衰。別人能看清,劉備是老資格玩家,號稱梟雄,他豈能看不清?
因此,劉備之所以不追封關羽諡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關羽死得慘!
腦袋在曹魏那裡,軀幹在東吳手中。所謂蓋棺定論,如今關羽的屍身都沒有,劉備如何蓋棺追封諡號?他只能先給關羽報仇,起碼完成了這件事後,才可能風光大葬啊,追封啥的。
同理,張飛也這情況,腦袋還在東吳那裡呢。反觀法正則不一樣,他是病逝,且最關鍵的原因是,他是西川劉璋的舊臣。雖得劉備重用,可畢竟還有「安撫西川勢力」的作用。故而法正死後,出於對西川固有勢力的安撫,劉備就必須要給個說法。
且劉備這麼做,也是用心良苦,就是等著匡扶漢室後,再隆重進行!關於這點,連劉禪都懂,因此他這才在公元260年,也就是蜀漢滅亡前三年,大肆追封關羽、張飛、馬超等。這其實就代表著,蜀漢當時是瀰漫著「匡扶漢室」無望的氣氛。
劉禪一則想用追封關羽、張飛等,激勵士氣,二則就是趁著如今蜀漢還在,自己還是皇上,趕緊給關羽、張飛等一個說法。
不過必須要說明的是,劉禪顯然對關羽有看法,給了一個「壯繆侯」的惡諡。所謂「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也就是說,武略雖猛卻沒見啥成效,名聲很響卻名不副實。對張飛呢卻是 「桓侯」的美諡。
關羽和張飛,諡號的如此天壤之別,有人曾詼諧解釋:「這就是老丈人效應。誰讓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嫁給劉禪,而關羽卻生了個『虎女』,嚇壞劉禪,氣瘋孫權,而沒當成國丈呢。」
04分析總論
無論怎樣,通過以上兩種相反的意見,顯然能得出兩點結論。
其一:對一種現象,由於人的角度、立場和經歷的不同等,會出現不同的看法和解讀。這不但合理,且還是好現象。但關鍵還是要理性,不能為了支持而支持,為了反對而反對!
其二:劉備到底是怨恨關羽和張飛,還是另有隱情,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和而不同」的胸襟,這其實是咱國人的大智慧,唯有如此,才能有意義,而不是「黨同伐異」,若如此那只能造成撕裂和對立,都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