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之後,成了一國皇帝,卻為何不給關羽張飛封王?

2021-01-10 諸史

眾所周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成為後世江湖兄弟結拜的典範。當然,在真實歷史上,桃園三結義並不存在。但有一點依然可以肯定,即: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確情如兄弟!

陳壽的《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 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在《三國志·張飛傳》中提到:「羽年長(張飛)數歲,飛兄事之」!

顯然,在真實歷史上,劉關張三人雖然沒有桃園三結義,但的確「恩若兄弟」!那麼,既然如此,為何劉備稱帝之後,成了蜀國的皇帝,卻為何不給關羽張飛封王呢?

劉備稱帝前後,張飛關羽是什麼爵位呢?說起來還真不高!關羽是「漢壽亭侯」,張飛是「新亭侯」,後來又封為「西鄉侯」!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發現一個特點,即:亭、鄉,範圍都很小!

需要說明的是,漢代侯爵分為兩種,(1)關內侯,(2)列候!其中,關內侯是「侯爵」的入門,此後才能列候!列候又分三個等級,即:(1)一等為縣侯,(2)二等是鄉候,(3)三等是亭候!

因此,當時關羽張飛兩人的侯爵很低,屬於列候中的第三等。那麼,問題來了,221年劉備稱帝之後,為何不封關羽張飛為王呢?劉備稱帝前,關羽遇害,劉備稱帝後不久,張飛被殺。

既然這兩人都死了,為何劉備大方一些,直接給兩個兄弟封王呢?這樣豈不是成全雙方的一段友誼?然而,劉備不僅沒有給他們封王,而且也沒給他們什麼追封!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劉邦當年留下一句話,即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所以,漢朝異姓大臣封縣侯就到頂了。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給關羽張飛封王,(1)破壞封賞體系,如何封其他人?其他人怎麼會服氣?(2)關張後人的爵位起點就太高了!所以,劉備不給他們封王,是很深思熟慮的!

第二,為何劉備稱帝之後,不給關羽、張飛追封呢?原因很簡單,劉備這是把人情交給劉禪來做!後來,劉禪追封關羽為壯繆侯,追封張飛為桓侯!關於這一點,古代很多人都善於此道,老皇帝臨死之前,經常將某個有潛力的大臣貶職,然後讓新皇帝重新啟用,這就形成了一個恩情!

第三,劉備給予部下的爵位,基本上都是慢慢給,不會一下子太高!因為如果給的太高,那麼就會面臨兩個問題,(1)以後再立新功怎麼封賞?(2)爵位太高了,就會讓大臣沒了前進的動力!所以,諸葛亮死時也只是武鄉侯,趙雲最高只是永昌亭侯等。大家爵位都不高,蜀國基本上沒人混到「縣侯」這一級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關羽死後被劉禪封為「壯繆侯」,卻讓很多人費解。「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壯繆侯說的是關羽領軍方面有能力,沒有發揮出來(武而不遂),有些名不符實(名與實爽),雖然不是什麼惡評,但也不是什麼好評!

或許,因為關羽的原因,導致失去戰略要地荊州,引發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而慘遭失敗等,讓劉禪等怪罪與他,所以給了關羽一個不好不壞的評價!相反,張飛得到的「桓侯」,所謂「桓」,即:最擅開疆拓土、威震敵國之人,始能以「桓」為諡!一葉知秋、管中窺豹,張飛得到的是超級好評!

相關焦點

  • 劉備稱帝之後 他為什麼不給自己的兄弟封王
    劉備稱帝之後,為什麼不給自己的好兄弟關羽和張飛封王呢?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因為劉備稱帝的時候關羽已經被害,而張飛沒過多久也被屬下殺害。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
  • 劉備稱帝,為何不賜封關羽和趙雲?一個沒必要封一個沒想要封
    曹魏建立之後,「劉備」也很快稱帝, 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蜀國,在劉備稱帝之後,他對他身邊的有功之臣進行大封,其中「五虎上將」中,「張飛」、「馬超」、「黃忠」都得到了大封,這三人都直接封侯。那麼同是「五虎上將」的關羽和趙云為何卻沒有得到敕封呢?
  • 三國時期劉備稱帝,關羽如果不死的話,會不會反對
    在三國演義裡面,關羽張飛和劉備一起結義,三兄弟之間情誼非常的好,這是經過歷史檢驗了的。一般說來劉備有什麼動作,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兄弟肯定是大力支持,不過在真正的歷史上三個人並沒有結義,不過這並不妨礙關羽和劉備之間的關係非常的鐵,關羽幾乎是整個劉備集團中僅次於劉備的重要人物。劉備如果要稱帝的話,關羽肯定不會反對。
  • 關羽不死劉備不敢稱帝?不要再被欺騙了
    確實如此,但劉備到底是不是皇室後裔並不重要,關鍵是所有的人都相信他說的話,劉備以他的姓氏和無雙的個人魅力徵服了他遇到的每一個人,在漢室傾頹,皇帝無為的時候,這樣一個皇室貴胄憑空出世,要「救社稷於危難,保大廈之將傾」,那些心懷漢室,有野心建功立業的人大都被他徵服,而願意為他鞍前馬後,關羽、張飛等人,就是他的死忠分子。那麼為什麼我說忠於劉備,就是忠於大漢。
  • 劉備為何讓劉禪娶張飛2個女兒,卻不娶關羽女兒?這3個原因告訴你
    劉備為何讓劉禪娶張飛2個女兒,卻不娶關羽女兒?這3個原因告訴你       在研究三國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的兩任皇后,其實都是張飛的閨女,這就讓人實在有些意外,為何劉備偏偏要讓劉禪娶張飛女兒,而且還不娶關羽女兒呢?
  • 劉備稱帝,如果關羽還活著他會支持嗎?一細節或能說明關羽的態度
    回過頭來再看看劉備自立漢中王,這其實是劉備向稱帝邁了一步,這時候獨守一方的關羽並沒有表達不滿和提出任何的反對意見。他對劉備封他前將軍也欣然接受。關羽也是有政治覺悟的人,他能看清荀彧反對曹操稱公的意圖(後來曹操再進一步稱王,劉備稱王是緊隨曹操之後的),他應該清楚劉備以後是要稱帝的。
  • 他能巧言勸住關羽,為何會出言阻止劉備稱帝?難道劉備稱帝不對?
    公元219年,在漢中之戰得勝歸來的劉備經蜀中諸位大臣的推舉,最終晉位漢中王。在成為漢中王后,劉備對有功之臣大肆封賞,他將關羽封為前將軍,黃忠封為后將軍,馬超封為左將軍,張飛封為右將軍。由於當時關羽坐鎮荊州,於是劉備派費詩到荊州對關羽進行分封。
  • 關羽是否和荀彧一樣忠於漢室,若他能活到劉備稱帝時,會反對嗎
    劉備、關羽、張飛同時,關羽因為斬殺顏良,被曹操上表朝廷,皇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關羽對這個爵位非常珍貴,一直用到死,還在用這個爵位,就算是劉備稱漢中王了,關羽也仍然以漢壽亭侯自居,說明關羽非常忠於漢室。關羽另外,從劉備稱漢中王關羽的態度來看,他壓根就不關心漢獻帝,更不關心漢室能不能復興,劉備在稱漢中王時,關羽是勸進人之一,排名在第六位,僅次於諸葛亮,關羽勸劉備稱漢中王的這個做法在當時的天下來看,就是一種大逆不道和對漢室的不敬
  • 劉備至死都沒給關羽、張飛追封諡號,是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
    有極度推崇的,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也有異常鄙視的,言稱:劉備虛偽,關於自大,張飛魯莽,要是劉備真當了皇帝,首先就會殺了關羽和張飛……當然更有「學究派」,從正史中去窺尋線索,並指出:根本就沒有什麼「桃園三結義」。而且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關羽、張飛那麼替劉備賣命,可劉備至死都沒給兩人追封諡號,相反卻追封了法正。劉備這是在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到底是幾個意思?
  • 關羽的諡號是如何演變的?如何從人走向神並尊王稱帝的?
    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賜封孔子裔孫孔均為褒成侯,以奉孔子的祭祀。後來略有中斷,東晉太元八年(383年),皇帝下詔「給奉聖亭侯四時祠孔子祭直,如泰始故事。」,從此再未間斷。北齊時將祭祀孔子的專祠推廣到郡國學校;唐貞觀四年(630年)又將祭祀孔子的廟宇推廣到縣學,奉祀孔子的廟宇從此遍及中國各地。
  • 劉禪兩任皇后均為張飛之女,為何不娶關羽女兒?原因說來令人感慨
    劉備登基稱帝建立蜀漢後,果然履行諾言,命令其子劉禪迎娶張飛長女為妻,即敬哀皇后張氏。張氏早逝,劉禪又立張飛次女為後,即張皇后,接連冊立張氏姐妹為後,可見劉禪是多麼喜愛張飛之女。不過在我們的印象中,張飛性格魯莽耿直,是一個大老粗,其女多半也繼承父親的部分性格,那麼生性懦弱的劉禪為何不迎娶關羽之女為妻,反而喜愛張氏姐妹呢?
  • 為何劉備稱帝後不設大將軍,諸葛亮死後再無丞相?原因不難理解
    220年曹丕登基後拜夏侯惇為大將軍,229年孫權稱帝後拜諸葛瑾為大將軍,可是221年劉備稱帝後封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而位在兩者之上的大將軍一職卻是空缺
  • 上表漢帝勸劉備稱漢中王的表文中,為何關羽位列第六,表中還有誰
    正常情況下,除非只有皇帝授予,否則普天之下任何臣子都不可以以下犯上向皇帝上勸進表說自己要稱王,這在和平時期就是謀逆與叛亂,但在那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亂世,曹操自己都稱王了,無論漢獻帝或者曹操是否同意劉備稱漢中王,其實都不能阻止劉備稱王,這就是劉備的私自行為,而上表給漢獻帝的那份《漢中王勸進表》,只不過是例行程序而已。
  • 桃園結義時劉備一無所有,關羽張飛為何願拜他當大哥?真相竟然是......
    其實這便是古代說書藝人的慣用手法,對於重要角色,先咋咋呼呼描繪一番他長相的與眾不同,很容易就給聽眾留下這兩個人物很不一般的印象。事實上不但是關羽張飛有異象,劉備自己也長得很不一般,雖然他的身高比張飛還要差一點(七尺五寸,差不多一米七四的樣子,擱那會,基本上就是個中等身材)。而他的臉呢,又沒有關雲長那麼紅,他是一張白臉,書中說是面如冠玉,也就是白裡透紅的意思。
  • 劉備關羽都死了,曹丕為何還不敢攻蜀?難怪他能當皇帝
    為何要說曹丕攻打了蜀漢,就是為父報仇了呢?曹操生前的最後一戰,便是與劉備相約在漢中之戰,那次曹操被迫撤出漢中,足以讓他臉上無光,而又損失了城池,讓他心中陰影面積加大,最終加速了曹操的死亡。不久,曹操便去世了。所以,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講,劉備都是曹魏的仇人。曹丕為何不為父報仇?
  • 劉禪為何娶張飛兩個女兒為後,卻不娶關羽之女,學者:這才是重點
    在此便令人提出一個疑問: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關係非同尋常,親如兄弟。根據史載,劉備和關羽更是有抵足而眠的記載,後來劉備入川,又讓關羽鎮守當時最為重要的地方荊州,可見劉備和關羽的關係似乎比和張飛更近一點,但是在給兒子選皇后的時候,為何卻絲毫不考慮關羽之女呢?原因可以分為四種?一、關羽犯下大錯。
  • 三國故事:劉備稱帝享富貴,關羽封神受香火,張飛轉世兄弟大豐收
    熟悉小說的朋友都知道,書中的主角陣營是劉備為代表的蜀漢集團,最受大家推崇的,當然是在民間逐步被神話的關羽關雲長。但有一個現實情況是不能不考慮的,那就是關羽的登場,伴隨著桃園三結義,而在正史中,張飛也是跟關羽並駕齊驅的人物,到了小說裡,張飛的勇武同樣不亞於關二哥,但在民間的影響力,他們哥倆的差距卻是巨大的。
  • 劉備師父是盧植,張飛師父是王養年,那關羽的師父又是何方神聖?
    此外《三國演義》中,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格外有名,但事實上三人並沒有桃園三結義,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先主於鄉裡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後,劉備在家鄉涿郡涿縣組織了一支義勇軍,關羽和張飛也加入了其中,跟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論功行賞是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拉攏人才與功臣為自己效命的一種有效手段,在秦朝之前是分封制,秦朝之後的漢朝開始就是論功行賞,如果封建統治者不進行論功行賞,那麼很顯然,身邊就沒有很多的追隨者,無論是有能力的還是沒能力的,都不願意跟隨,項羽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