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要和關張兩人結拜?是偶然性事件還是劉備獨具慧眼?

2020-12-24 史海魅影

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三兄弟結拜之後,致力於匡扶漢室,後來他們三人也多次分離,可他們都始終堅守著忠義。劉備在起家的過程中也是遇到了無數挫折,關張二人始終追隨在他的身邊,其中關羽更是千裡走單騎,從曹操身邊一路殺了回來。三兄弟最終在西川開創了蜀漢政權,三人一路披荊斬棘,浴血奮戰,才有了蜀漢的江山,因此三人的故事非常感人,可惜關羽的死成了轉折點,劉備為了給二弟報仇,也是傾盡全國之力準備攻打東吳,卻沒想到剛要出師,張飛就由於性格問題被殺。三兄弟死了兩人,劉備也在徵戰之後病逝於白帝城。

劉關張三人劇照

兄弟三人沒能見證國家一統,漢室復興,確實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因此劉關張三人不僅是忠義,兄弟情的代表,更是悲情英雄的代表,他們有著無數經典的故事,也有著太多的遺憾,這才是他們被後世銘記的主要因素。那麼為何在亂世當中,這三人能走到一起並結拜呢?其實三人當時也是處在不同的階層中。

劉關張三人劇照

首先劉備的地位無疑是最高的,他是漢室宗親,雖然家裡已經敗落,但劉備的身份還在,比如他的祖父就能舉孝廉做官,他本人更是能拜盧植這樣的大師,還與公孫瓚這些豪門士族子弟是同學,如果不是他的父親早早去世,家裡沒了主心骨,他們家肯定也差不多哪去。演義裡面張飛的家庭條件非常好,不僅是當地的大戶,還有著不少的產業,可論社會地位,張飛和士族相比還是有著一定差距。三人裡面最差的無疑是關羽,因為關羽是從外地流落過來殺人犯,他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是假的。

劉關張三人劇照

這三個人按理說很難走到一起,可為何他們就會選擇結拜呢?其實三人結拜是有一定客觀因素的,當時的環境對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他們三個人的活動區域都是在涿郡,涿郡也是屬於幽州,冀州一代,而黃巾起義的主要策劃者張氏兄弟,他們的起事地點就是在冀州,重點圍繞著這個區域開始起義。每當地方動亂,朝廷自然就要徵集地方的部隊來重點圍剿這些作亂的人,劉備他們處在黃巾起義的核心區域,三個人都有心要建功立業,當然就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投身軍旅。三人就有了相逢的條件,而三人裡面,劉備的名望是非常不錯的,他在後來都能深得人心,在自己的家鄉當地也差不到哪去,由於三人又都生活在一個地區,他們相遇就更正常了。

劉備劇照

此外,最重要的因素是三人性情相投,性格是人與人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倆人性格合不來,他們很難成為患難之交,也無法像三兄弟一樣結拜。冀州又稱"燕趙之地",這個地方一直處在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交鋒的前線,飽受戰亂影響,地方豪俠風氣盛行,自春秋戰國開始,這裡就多生慷慨悲歌的義士。

後來曹操消滅袁氏勢力,看到很多袁氏的臣子紛紛選擇為主殉葬,也不禁感慨河北多義士。三兄弟裡面,關羽是不用說了,他也是為數不多能靠著忠義性格,成為一代武聖的人。那麼能讓關羽信服的大哥,也必然是這樣的人物,劉備這個人看起來是有些懦弱,可劉備內心堅定,他行事有英雄氣概。亂世當中經受無數的挫折,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初心,到了晚年依舊有著無限的鬥志,追逐自己當初的目標,這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特點。

桃園三結義

劉備也是宅心仁厚的君主,早年的劉備不僅有鞭笞督郵這種追逐正義的行為,更是有著大義救孔融,冒險救徐州的諸多舉動。而他在平原任職的時候,更是深得人心,甚至有人不喜歡劉備,派了刺客去殺他,刺客都不忍心下手,主動放棄了刺殺劉備的任務。這也看出劉備還有著極大的人格魅力,後來還有一件事更值得注意,那就是糜芳背信棄義,投靠了孫權,他的投降直接害死了關羽,還導致蜀漢失去了荊州,結果他的哥哥糜蘭也是非常害怕,主動跑過去向劉備請罪,可劉備就沒有誅連糜芳的哥哥和家族,依舊念著昔日的舊情,還像以前一樣對待他們。

桃園三結義

這三人都是有著豪俠作風的人,他們也都是英雄,那麼英雄之間惺惺相惜,選擇結拜就太正常了。劉備還真不是開天眼的人,因為一開始張飛、關羽也是慢慢打拼出來的,他們並不是一上來就具備那樣的能力,他們在追隨劉備的過程中經受住了無數的考驗,這才能成長為後來的頂級名將。那麼三個人結義的事情,其實還真不是事實,關羽張飛倆人都是參加了劉備組織的義勇軍,這支部隊領頭的人是劉備,如果要是有這麼一回事,肯定要重點在史書裡面表現出來,然而史書並未提及桃園結義的事情,這只是演義裡面為了詮釋兄弟情義刻畫的情節。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和這兩人的相識是緣,結拜後讓人羨慕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關羽,劉備三個人的相識是非常偶然的一種現象,其實要是那一天劉備沒有看到兩個人在打架的話。恐怕在日後也是不會碰到這兩個人的,即便張飛和關羽在厲害,那麼劉備也是並不認識他們的,在最初他們三人相識的時候,是非常巧妙的一個場景。
  • 三國劉備的創業版圖,成也關張,敗也關張!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兄弟情深一直被後人稱道,但劉備對這感情到底怎麼樣看待,是兄弟情深在前,還是家國大業在先,劉備心裡有很明確的尺度。而劉備的三國創業版圖,可以說是成天關張,敗也關張一個證據可以證明一切。劉備生前只給法正一個人追封了諡號,關羽、張飛都沒有獲得追封諡號。關羽擅自作戰,丟掉劉備半邊江山
  •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人結拜,曹家和孫家為啥沒有人結拜?
    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甚至在早些時候的劉邦劉秀,他們起家的家底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劉邦起家的依靠的是自己沛縣的朋友圈的朋友們,和他老丈人呂公的財力支持。孫策起家的班底是自己父親的舊部,程普黃蓋等人都算是孫策的叔叔輩,所以沒有結拜的條件,後來他在江東招撫來的周瑜等人和他年紀相當,他和周瑜娶了姐妹花大小喬,成了連襟,這也算是另一種結拜吧。
  • 劉備稱帝之後,成了一國皇帝,卻為何不給關羽張飛封王?
    眾所周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成為後世江湖兄弟結拜的典範。當然,在真實歷史上,桃園三結義並不存在。但有一點依然可以肯定,即: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確情如兄弟!陳壽的《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 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 為什麼是白手起家的劉備
    60歲看劉備最厲害?這個,沒能理解,劉備有人望所歸,有能臣名將,但最後國滅,身邊的朋友將領也都沒能保住。從用人和留人心上說確實厲害,但怎麼說也不能達到比曹操和司馬懿強達到「最厲害」這個評價吧?對比其他一流人物,劉備的家庭只給了劉備一個天子姓和門口那顆長相奇特的大樹。又是單親,和母親相依為命賣草鞋為生。出身一無所有。
  • 劉備曹操兩人為什麼都要殺呂布?呂布怎麼死的?
  • 諸葛亮為什麼要等劉備三顧茅廬?
    小時候看三國總是有一點不解,既然諸葛亮都準備出山輔佐劉備了,為什麼還要等劉備三顧茅廬?如果劉備沒有耐心,或是形勢緊迫,等不了諸葛亮的話,那不就失去建功立業、匡扶漢室的機會了嗎?難道真的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嗎?拿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諸葛亮是矯情,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諸葛亮說的是實話。
  • 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扶不起來的,不是阿鬥,反而是劉備
    關羽、張飛與劉備的君臣關係《三國志》沒有記載劉備、張飛和關羽最初共同結拜為兄弟,只是提到劉備得到天使投資之後,招兵買馬的時候,張飛和關羽加入了,擔任劉備的護衛。「先主於鄉裡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意思就是他們不是兄弟關係,感情也基本沒有,只是單純的上下級關係。待到劉備官至平原國國相時,關羽、張飛被安排為督領一軍的別部司馬。
  • 新版:《劉備傳-第52集》,歡迎你來提意見
    你看劉備,心思就細到這樣的程度。很多人都想不到這種辦法的對吧?他為了在曹操的手下能夠太太平平地度過,以後找機會自己再自立門戶。再出來和曹操抗衡,所以現在羽翼不豐滿的時候,在曹操的手下韜光養晦,種地去了。關張2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事小人之事,何也?        關張兩個人看不下去了。
  • 劉備的三句經典名言:有兩句是真的,有一句劉備不能說也不敢說?
    劉備得知徐州和夫人都丟了,只是「默然無語」,而紅臉漢子關雲長卻不管那些,直接把張飛訓了一頓,無地自容的張飛要拔劍自刎,劉備抱住張飛,除了說出前面那句名言,還進行了一番解釋:「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況城池本非吾有;家眷雖被陷,呂布必不謀害,尚可設計救之。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
  • 五虎將中,誰是劉備最信賴的人?
    五虎將的頭銜,是最早為劉備立下功勳的武將們。這五位是劉備最喜愛的武將,但是其中的關羽、張飛和劉備,「恩若兄弟」,關係非常親密。但是「五虎」其餘三人,他們和劉備的關係如何?除了關張,還有誰是劉備最信賴的武將?黃忠小編敬老,所以我們先來談談老黃忠。作為南陽人的黃忠,也就在地緣上與劉備沒有任何關係。
  • 劉備和孫尚香結婚三年有餘,為什麼沒有孩子?劉備也很無奈
    在當時,三國之中曹魏一家獨大,東吳和蜀漢為了不被曹魏吞併,不得不共同抗曹,為了能夠加強彼此之間的關係,孫權便把自己的親妹妹下嫁給劉備,企圖讓自己的妹妹迷惑劉備,最終成為自己的傀儡,劉備看到孫尚香如此漂亮自然是欣然接受,除此之外,劉備自身的實力也是非常弱的,也需要孫權的幫助才能抵抗曹魏的侵略,否則的話自己匡扶漢室的夢想是很難實現的,可惜的是劉備與孫尚香結婚三年,
  • 為什麼陳宮一直看不上劉備,明知呂布無能也不改投劉備?
    那麼作為後世之人來說,當年的劉備在搶奪天下的過程中,成功建立了蜀漢的政權。但是為何陳宮在擇主的時候,為什麼就是看不上劉備,明知道呂布的無能卻依然選擇在其身邊效力?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探究一二。一、劉備當年名氣不足我們都知道劉備雖然有著大漢皇叔的身份,可是其真實性還是讓人有很大疑慮的。
  • 趙雲當著劉備的面,說出金玉良言,劉備打定主意:趙雲不可重用
    趙雲在劉備心中,地位為何如此低呢?還是因為他太過正直,同劉備脾氣合不來。劉備希望得到的是天下,而趙雲希望拯救天下黎民,兩者理想有著巨大的差別。劉備青年時期,靠編草鞋維持家人的生計,受盡了人間冷暖。對於青年時期的劉備來說,他最渴望出人頭地,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此他不惜開始編造自己的出身,說自己是漢室子孫,還是漢獻帝的叔叔。
  • 劉備很有戰略的眼光,屢戰屢敗也不肯放棄,最後成就霸業
    劉備屢戰屢敗,為何他還不放棄呢 ?盤點劉備的慘敗經歷,要想了解劉備為什麼經常可以打翻身仗,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劉備幾次慘敗的戰爭經歷,下坯之戰,下坯之戰主要是曹操與呂布之間的戰爭。在下坯之戰開始之前,因劉備領徐州與袁術抗衡,呂布偷襲徐州,劉備求和,依附小沛。
  • 糜芳跟隨劉備二十餘年,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卻背叛了劉備?
    ,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卻背叛了劉備?    這兄弟倆,把妹妹嫁給劉備,傾其所有將家中的人力物力都投資給劉備,連兄弟倆都一直跟著劉備東奔西走,蹉跎歲月,其實這就是糜家在政治上的投資,想讓糜家由豪強跨進豪門的一個關鍵步驟,為此他們並不怕先期的失敗和奔波,始終堅定跟隨劉備,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一下,大哥糜竺,無論軍事還是政治,其實都能力平平,但劉備入主西蜀,其地位還在託孤重臣的諸葛臥龍之上!
  • 劉備至死都沒給關羽、張飛追封諡號,是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
    也有異常鄙視的,言稱:劉備虛偽,關於自大,張飛魯莽,要是劉備真當了皇帝,首先就會殺了關羽和張飛……當然更有「學究派」,從正史中去窺尋線索,並指出:根本就沒有什麼「桃園三結義」。而且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關羽、張飛那麼替劉備賣命,可劉備至死都沒給兩人追封諡號,相反卻追封了法正。劉備這是在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到底是幾個意思?
  • 三國劉備三兄弟是最鐵的關係?有個人一生就只認準了劉備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拜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雖說正史上沒有記載,極有可能是出於藝術修飾需要才寫出來的,但不可否認劉關張三人的關係的親密。三人從還是布衣就開始在這亂世之中闖蕩,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雨和磨難,卻始終沒有背棄彼此。
  • 劉備為何發動夷陵之戰?原因不簡單:諸葛亮與劉備的「宮心計」
    公元221年,劉備帶著一肚子鳥氣,朝東吳出兵,即便當時孫權「遣書請和」,但是劉備卻「盛怒不許」,最終發兵50000直撲孫吳。而這次戰爭的結果也很悲劇,最終劉備這位久經沙場的亂世梟雄卻殞身名不見經傳的東吳小將陸遜之手。
  • 感動千萬人,為什麼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人劉備能!  講真的,以曹操那個出身,那個家庭背景,那個受教育程度,那些個兄弟哥們……光說八虎騎裡多少曹家和夏侯家的血親?曹家出了多少善戰能將?且不說虎步關右夏侯淵和莫名其妙夏侯惇。妥妥矮富帥還是文藝青年官二代+富二代,曹操生下來就坐擁多少天然資源,才造就出曹操後來的才能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