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鬥,但是歷史上真正的阿鬥真的是扶不起嗎?
下面,我們就從五虎上將諡號裡解讀一下,歷史上真正的劉禪,看看這位扶不起的阿鬥是不是真的很傻?
在三國蜀漢政權裡,共有十二位有功之臣身後得到了追諡。除了第一位法正是劉備親賜的諡號外,其餘十一人都是後繼的一把手劉禪欽定的。
諡號作為一種榮譽象徵,代表了官方蓋棺定論式的評價,並不是隨便就能享有的。
對於諡號,劉禪的理解是「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諡」,意思是活著時有美好名聲的人,那麼去世後就給他加上美好的諡號。
赫赫有名的關張馬黃趙五虎將的諡號卻是在最後一個批次被劉禪賜予,而且諡號的稱謂又是那麼的耐人尋味。
阿鬥對這五位叔父級人物到底持有什麼印象?讓我們從五虎將戎馬倥傯的革命生涯中探尋推測一番蜀漢朝廷的人事風雲吧。
後世捧到上天的關二爺被追諡為壯繆侯。這個諡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從我查閱的資料來分析,這裡的「壯」含有勇武有力、武而不遂的意思,「繆」則是名與實爽,連起來就意味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按照美諡、平諡、惡諡三分法,關羽的諡號不算惡諡但也基本差不多了。用劉禪的賜諡理念反推一下,就可以看出阿鬥對這位二叔並不抱好感。
關羽被東吳算計死的時候,阿鬥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立為太子不過一年的時間。
一個徵戰在外,一個長於深宮;一個只對老大忠心不二,一個但求嬉戲遊樂;一個高傲自重,一個懵懂無知,所以倆人不存在交往上的必要和利害上的衝突。
少年阿鬥不會在意關羽的作為與性格,但是帝王阿鬥會在意的。
蜀漢政權衰弱的直接誘因就是關羽丟失荊州兵敗身死。他的死又連帶了張飛的遇刺身亡和劉備的中道崩殂。
在劉禪執政的四十多年裡,孔明和姜維的多次北伐而未功成,正是缺少了荊州這塊戰略要衝。
從蜀漢的國策和國運來看,關羽實在功不抵過。所以阿鬥認為關羽素質與職務不成正比,基本是個花架子。
當然這裡純粹是筆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希望阿鬥莫怪。
張飛的兩個閨女都嫁給了阿鬥。對這位老泰山,阿鬥給出了桓侯的諡號。
桓者,闢土服遠也。意思就是承認了張飛在政權建立過程中開拓疆土的徵戰之功。
在這個貌似實事求是的諡號背後,仍然隱藏了一些東西。因為他們的特殊關係。
公元221年3月,張飛被人害死,5月阿鬥榮升皇太子,緊接著迎娶張飛的大閨女為太子妃。
不是阿鬥看中了張大閨女,而是他的父親把對張飛家的垂懷之情轉化成了兒女親事。
對於這樁政治婚姻,阿鬥的心裡是有想法的。我們不知道這位張大閨女的容貌和年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阿鬥並不喜歡她。
他喜歡上的卻是陪伴張大閨女一起入宮的王侍女,並與她珠胎暗結,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立為太子的劉睿(加王旁)。
可見阿鬥對張大閨女並沒有情分,對已故的嶽父就更缺乏感情了。張大閨女嫁入劉門十六年後,鬱鬱而終。
在她屍骨未寒之際,阿鬥看上了她那美貌的妹妹,公然將其納為貴人後冊立為皇后。
其時,相父諸葛亮已經去世,阿鬥理所當然地為所欲為了。也許正是看在張二閨女的面上,阿鬥才給了張飛一個看上去很美的諡號。
馬超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了劉氏集團。這位威震西涼的響噹噹漢子,任何人都不能小覷。
劉大耳同意接受馬超的時候,他正在成都圍攻劉璋數月而不下。
馬超率兵直接抵達成都城下向劉備請降,城裡劉璋的人馬看到馬超來了,十分震怖。
劉璋立馬放棄抵抗,舉手投降。馬超的剛猛威武由此可見一斑。劉禪看重馬超這股勁,賜諡威侯。
威侯的「威」還有執正無邪的寓意,劉禪對馬超的評價還是中肯的。這個起因於馬超及時打了一個欲圖不軌的人的小報告。
這個人叫彭恙(下為永字)。他有點才華,但自視甚高,得意時很張狂,失意時很牢騷。
諸葛亮認為他不是個好鳥,建議劉備疏遠了他,還準備把他從京官下到地方。
彭恙聽到這個消息,心底憤恨,思謀著馬超是個外來戶,找到馬超說咱們來個裡應外合,天下可定了。
馬超自來到蜀漢一直謹小慎微,聽了這話,半天沒吭聲。隨後他將彭恙來訪的具體經過詳細呈報上去,彭恙因涉嫌謀反而被誅殺。
劉禪就是從這件事上判斷馬超是個不玩陰謀詭計的人。
老將黃忠自歸順劉備以後,表現一直很搶眼
每次打仗他帶頭衝鋒陷陣,勇毅冠絕三軍。劉禪賜他剛侯諡號,是恰如其分的。
剛者,威武不屈,利祿不惑,老邁不服。看來,劉禪的確是黃忠的一個知音。
五虎將裡數趙雲的人緣最好,人氣最旺,後世喜歡、敬仰、崇拜他的人遠遠超出其他四位。
大概是因為他相貌俊美,智勇雙全,品行高貴的緣故吧。
對這位救命恩人,劉禪追封了順平侯的諡號。
慈和遍服曰順,執事有制曰平。阿鬥充分肯定了趙雲做事規矩、待人親和的品質。
有人認為這樣的諡號不足以反映趙雲一生的功績。其實,劉禪並沒有點避重就輕,而是高度概括了趙雲的人生特色。
趙雲在長阪坡血染戰袍救下了阿鬥的小命,在大江之中截迫孫夫人改變了阿鬥的命運,兩次相救讓劉氏父子不能不對他另眼相看。
但趙雲在領導面前,從不恃恩而驕,始終表現了一個臣子的本色。
在蜀漢政權以劉禪為首的君權和以諸葛亮為首的相權兩股勢力暗流湧動的形勢中,趙雲堅定地跟隨在諸葛亮的身後,為諸葛亮治國大略的有序展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他傾向於諸葛亮,是清醒認識到只有諸葛亮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這也是他執事有制的一種信念上的選擇吧。
趙雲作為元老級人物,不搞拉幫結派,不分親疏遠近,對每件事都按規矩出牌,對每個人都用公心對待。
在互相傾軋、鬥爭激烈的蜀漢集團內部,趙雲可謂出塵不染,被當時的輿論推崇為溫良恭儉讓的典範。
從以上解讀的五虎上將諡號裡隱藏的秘密,我們可以看出,阿鬥並不傻,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鬥,要不然他也不會在戰爭那麼激烈的三國時期在位四十二年了。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後臺回復「111」 揭開三國第一猛將之謎)
▼
最新黑科技,戳個「好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