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難嗎?

2020-12-25 騰訊網

光明調查【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難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198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所佔比重為50.6%。作為城市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社會心態及訴求需要引起更多關注。新生代農民工面臨哪些困擾?1.社會融入難,城市歸屬感較低。受訪農民工普遍表示以後不會留在打工城市。由於享受不了與戶籍相聯繫的各種城市公共服務和福利,不僅限制了他們的物質消費和文化生活,也使得他們在市民化的路徑中遭遇子女上學、醫療保險、住房等方面的限制。2.工作意義認知模糊,工作、生活滿意度不高。調查發現,新生代農民工並不確定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義,工作和生活滿意度較低。這跟一線工人的工作性質和工廠的管理制度密切相關。3.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新生代農民工會頻繁地進出於各個工廠,這就導致他們工作很不穩定。4.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但缺少清晰、可操作的規劃。儘管大部分受訪的新生代農民工對未來持有樂觀態度和長遠規劃,但這更多屬於對於未來的模糊而美好的期待,缺乏具體、明確、可操作的發展路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各地大探索:讓新生代農民工帶著「尊嚴」融入城市
    他們與老一代農民工在觀念上存在明顯差異,在就業、生活環境改善的同時,對精神、情感生活的需求期盼更強烈。如何使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更好地融入城市,提升他們的尊嚴感,各地進行著持續不斷的探索,以確保新生代農民工「有尊嚴的生活」。
  • 從「出去」到「留下」: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之道
    本文將把這本書籍作為引子和線索[i],以時代背景觀照個體經歷,以個體經歷呼應時代背景,力圖展現新生代農民工通過自我技能提升,走進並逐漸融入城市的過程。一、出去:時代造就的一種可能性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對引進和利用外資進行政策「試水」,逐步開放一系列沿海城市和建設經濟特區。
  • 新生代農民工:想融入城市,也想要更好的生活
    作為城市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真實的生活工作狀態是怎樣的? 社會融入難,城市歸屬感較低。受訪農民工普遍表示以後不會留在打工城市。有受訪者表示「暫時先待著,明年就不出來了」「在家裡找點事做」。
  • 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與心態調查:他們離融入城市還有多遠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經濟能夠基本自立,但存款少,缺乏理財觀念,並且部分農民工是現金貸的主要使用群體,這使得其抵禦風險能力較弱,為生活增加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3、想融入城市,也想要更好的生活  21歲的王麗(化名)來自河南信陽,和男朋友一起在崑山務工。
  • 基於佛山市L鎮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的階層分化調研-虎嗅網
    學界聚焦於一代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公平與融入問題研究,忽視了對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的研究。問題現狀包括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第一代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微觀層面有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心理適應、家庭教養等難題,宏觀層面的難題則為群體性教育服務供給不足、子女教育花費大、升學難。
  • 謹防「潮汐式」用工困擾新生代農民工
    最簡單來看,這就使得農民工為追求更高的收入而頻繁地換工作;同時,更有可能給企業「用工荒」埋下一定的伏筆。甚至在現實中,如何在訂單和人力之間統籌調配,已成為困擾部分企業的新課題。而且,如何保障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合法權益,同樣不能忽視。
  • 社科院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中等偏低 對未來持積極態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9月18日上午,幸福在他鄉:新市民生態建設公益論壇暨《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與心態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江蘇省崑山市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俊秀就報告作了解讀
  • 新生代農民工心態調查 努力做身懷技能的「打工人」
    作為城市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社會心態及訴求需要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不願只在一個城中村看城市的繁華」在深圳華強北,崗廈村、皇崗村、上下沙等大型城中村中,有很多農民工幾代人都租住在此,張強就是其中之一。「大家都知道崗廈、皇崗這些城中村,但是可能知道舊墟村的人比較少,可這個村子是華強北的『後花園』,地理位置很好,與繁華的華強北只有幾牆之隔。」
  • 新生代民工離「新市民」有多遠?崑山首辦新市民生態建設論壇
    究竟,新生代農民工的群體畫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何才能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市民」?這些都值得探究。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畫像:「和以前不一樣」「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人數目前還在增長,但新生代的農民工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
  • 服裝搭配師、電商主播、試睡員……新職業受新生代農民工青睞
    本文轉自【工人日報】;隨著產業的更新迭代,越來越多新興職業湧現,養老護理員、電商主播、寵物美容師等新興崗位,為新生代農民工帶來廣闊前景和較高收入。與此同時,面對新興行業,新生代農民工好奇、新鮮之餘,也對其穩定性和職業發展有所疑慮。
  • 幫助農民工擺脫「潮汐式」用工困擾
    據《工人日報》10月23日報導,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新生代農民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受訂單影響,部分工廠招聘需求和薪資待遇不斷變化,呈現出「潮汐式」用工:當工廠訂單比較多時,用工需求比較大,薪資待遇比較高;而訂單比較少時,薪資待遇就會比較低。
  • ...縣駐成都農民工服務管理黨支部、農民工服務工作站、農民工之家...
    四川在線消息(杜康 記者 薛世榮)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於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的重大安排部署, 進一步加強平武縣農民工黨建工作,全面提升服務保障質量,1月5日,平武縣駐成都農民工服務管理黨支部、農民工服務工作站和農民工之家正式掛牌成立。
  • 運動健身漸成新生代農民工提升自我、改變生活新方式
    運動健身逐漸成為新生代農民工提升自我、改變生活的新方式  三位農民工的「健身緣」  閱讀提示  在全民健身熱情迸發的氛圍下,不少農民工也越來越重視體育運動  一提到運動健身,仿佛更多是都市男女的專屬,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也在展現新的活力,運動健身逐漸成為他們提升自我、改變生活的新方式。對此,記者採訪了三位農民工,了解他們的運動健身經歷,以及為他們帶來的改變。
  • 新生代農民工求職新變:熱心技術活盼體面工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企業對年輕民工的需求比往年來得更為迫切,那麼這些新生代民工都在哪兒呢與老一輩相比,他們對未來有什麼新期待呢連日來,記者探訪我省多座城市的打工者,聆聽他們的心聲,希望在他們身上找到答案……     心聲一:學技術、升工資、娶老婆     1993年出生的孫龍正在泰州市一處建築工地幹活。
  • 農民工將不再叫「農民工」,這種新稱呼更高尚,你知道叫啥嗎?
    農民工換稱呼——新產業工人不過現在城市中可以看到那麼多高樓大廈,還要歸功於可愛的農民工們,當城市發展需求不斷增強時,這些農民工也獲得了應有的薪資,而這些不斷為城市發展做貢獻的人之所以被稱作農民工,就是因為他們大多來自於農村到城裡務工,不過現如今這些農民工們的叫法發生變化,這種新稱呼更顯尊重,以後他們將被稱作「新產業工人」。
  • 「農民工」有了「新稱號」!「貶義化」已不再,你知道是什麼嗎?
    眾所周知,農民去城市賺錢養家是我們農民工的本質。 隨著農業收入的「急劇下降」和價格的「高漲」,大多數農民工都去建築行業工作,冶煉,化學工業和飲食業等各個行業的城鎮。 毫不誇張地說,近年來,「農民工」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貢獻。 沒有我們農民的辛勤耕,,今天的城鎮就不會繁榮。 但是,在現實社會中,農民工很少具有「尊嚴」。
  • 多地又現疫情,農民工春節還能回家嗎?專家已回應
    眼下已經到了2020年的年底了,再有幾天就迎來了2021年的開始,不過對於今年的年底來說,似乎是有多個城市要開始降溫了,目前得到的消息是12月28日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了寒潮天氣,其中多省市將迎來較大一次的降雪,可以說這次的降溫會持續到2021年的1月份,這次的降溫也是有著
  • 有這麼一些人問過,說農民種田種地,去當農民工算一種職業嗎
    有這麼一些人問過,說農民種田種地,去當農民工算一種職業嗎?農民種田種地去當農民工算一種職業嗎?這一問題,我說說個人看法。「農民」這兩個字,在沒開革開放之前,農民就是靠種田種地來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來源,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就開始有些農民進城從事非農業的工作,從此,這些進城的農民被城市的某些人取名為「農民工」。農民工這名稱現在依然還是叫農民工,在提問中提到農民工算一種「職業」嗎?
  • 「農民工」新稱號出爐,不再「貶義化」而且含義深刻,你知道是啥嗎?
    隨著種地的利潤慢慢縮小和市場物價的飛升,很多農民都放棄了在家種地的機會,選擇進入城市當中打工賺錢。這些人一般都是從事建築、化工、餐飲等各個行業,可以說這些年城鎮、城市經濟等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和這些農民工是有直接關係的。因為有了他們的吃苦耐勞和辛苦付出,才擁有了現在的繁華,但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卻非常低。
  • 民生熱點企劃:農民工「回家的誘惑」
    「我問他們在外地過得怎麼樣,一個農民工當時就哭了。他說,很難完全融入當地,感覺很『心酸』。」李克強在2015年6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第94次常務會議上回憶道,「他們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回到家鄉就地打工創業。」  6月10日當天會議的一項議題,就是共同起草了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