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生活滿意度中等偏低 對未來持積極態度

2020-12-25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9月18日上午,幸福在他鄉:新市民生態建設公益論壇暨《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與心態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江蘇省崑山市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俊秀就報告作了解讀。

王俊秀介紹說,國家統計局的監測調查顯示,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然而,我國城鎮化水平與工業化進程相比仍然明顯滯後,特別是由於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目前只有43.37%。

王俊秀說,「農民工」的稱謂在政府文件中逐漸淡出,取代的是「新市民」,但從「農民工」到「新市民」,從「新市民」到「市民」之間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報告》對「我的打工網」註冊用戶中近6000人展開調查,聚焦崑山和長三角為主的「新市民」群體,從其身份及其特徵、工作情況、日常生活、經濟水平、社會心態及未來規劃等情況展開描述。

調查對象中,90.7%「新市民」為男性,9.3%為女性,平均年齡27.19歲,其中90後和95後均佔比32.5%,80後佔比23.1%。受教育程度上,初中文化程度佔比42.5%,高中文化程度佔比33%。家庭背景方面,大部分調查對象生活在農村,父母大多有打工經歷。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呈現出一定程度上的留守兒童代際傳遞現象。有近四成的調查對象有過留守兒童經歷,其中有5年以上留守兒童經歷的佔比14.6%。在有子女的調查對象中,子女是留守兒童的佔比39.8%;而在有留守經歷的調查對象中,其孩子是留守兒童的佔比41.4%。

《報告》顯示,很多調查對象工作時間長、流動性大;工作收入低,社保參與積極性不高。絕大多數人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0~12小時之間,每周工作時間在6天左右,有69.4%的調查對象出於在職狀態,他們從事當前(調查時)工作的時間絕大多數在2個月內。有近一半的調查對象平均月收入在4001~5000元之間,31.3%的平均月收入3001~4000元之間;不交納社保的佔比51.3%,還有15.0%不知道自己是否交納了社保。

《報告》還顯示,大多數調查對象(76.9%)經濟獨立,但存款較少,35.8%的調查對象個人存款在1000元以下,16.9%個人存款在1~5萬元。他們的消費以生活必需品為主,理財觀念較為淡薄。此外,他們城市融入情況較差,生活滿意度中等偏低,但大部分人對未來生活持積極態度,有75.6%認為自己的未來生活會比現在好,66.7%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會改變命運。

《報告》總結說,社會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要更多關注、關心、關愛,應該完善相關社會制度,促進城鄉間與區域間的資源合理配置,推進新市民群體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均等化。社會應提供更加包容的環境,促進新市民群體融入城市;企業應履行社會責任,藉助網際網路+模式,為其提供更有效、優質的服務。新市民也應該不斷學習新技能,以適應轉型社會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全社會共同努力,用共享發展理念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主辦方供圖

本次活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公益支持,新市民產業與創新研究院承辦,我的打工網、君灝控股戰略支持;活動上還舉行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新市民研究基地揭牌儀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新生代農民工:想融入城市,也想要更好的生活
    有15.7%的受訪者表示不能夠很好地適應城市生活,有15.9%的表示不確定能否適應城市生活,有41.5%的認為自己不是打工城市的人。這均表明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情況較差。 新生代農民工難以真正融入城市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身份標籤」的戶籍限制是一個重要因素。
  • 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難嗎?
    光明調查【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難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198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所佔比重為50.6%。作為城市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社會心態及訴求需要引起更多關注。新生代農民工面臨哪些困擾?1.社會融入難,城市歸屬感較低。
  • 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與心態調查:他們離融入城市還有多遠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關注一線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等群體,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198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所佔比重為50.6%。作為城市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社會心態及訴求需要引起更多關注。
  • 新生代農民工心態調查 努力做身懷技能的「打工人」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某公益論壇上發布了2020年《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與心態調查報告》。該調查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中有4成在一年中可能會換3到5次工作,原因是希望學到一項技能;在身份認同上,9成農民工認為自身要經濟更獨立,來自鄉鎮的農民工也在不斷轉換其身份認同,認為其是新時代的工人而不是農民工或臨時工。記者了解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198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所佔比重為50.6%。
  • 謹防「潮汐式」用工困擾新生代農民工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新生代農民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受訂單影響,部分工廠招聘需求和薪資待遇不斷變化,呈現出「潮汐式」用工:當工廠的訂單比較多時,用工需求比較大,薪資待遇比較高;而當訂單比較少時,薪資待遇就會比較低。
  • 服裝搭配師、電商主播、試睡員……新職業受新生代農民工青睞
    本文轉自【工人日報】;隨著產業的更新迭代,越來越多新興職業湧現,養老護理員、電商主播、寵物美容師等新興崗位,為新生代農民工帶來廣闊前景和較高收入。與此同時,面對新興行業,新生代農民工好奇、新鮮之餘,也對其穩定性和職業發展有所疑慮。
  • 新生代民工離「新市民」有多遠?崑山首辦新市民生態建設論壇
    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畫像:「和以前不一樣」「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人數目前還在增長,但新生代的農民工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王俊秀博士稱,新生代農民工發生著新的流動和更迭,「90後」、「Z世代」的農民工已經成為主流。
  • 各地大探索:讓新生代農民工帶著「尊嚴」融入城市
    他們與老一代農民工在觀念上存在明顯差異,在就業、生活環境改善的同時,對精神、情感生活的需求期盼更強烈。如何使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更好地融入城市,提升他們的尊嚴感,各地進行著持續不斷的探索,以確保新生代農民工「有尊嚴的生活」。
  • 從「出去」到「留下」: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之道
    八十年代之後出生的農民工,被稱為「新生代農民工」[ii];與之相對應,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農民工被稱為「上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通常更年輕,且基本都受過一定程度的普通教育。調查顯示(見表1),外出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整體高於農村從業勞動力的平均水平;而在全部外出農民工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更高。
  • 幫助農民工擺脫「潮汐式」用工困擾
    據《工人日報》10月23日報導,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新生代農民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受訂單影響,部分工廠招聘需求和薪資待遇不斷變化,呈現出「潮汐式」用工:當工廠訂單比較多時,用工需求比較大,薪資待遇比較高;而訂單比較少時,薪資待遇就會比較低。
  • 基於佛山市L鎮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的階層分化調研-虎嗅網
    這啟示對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研究要突破已有的城鄉二元框架,未來針對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治理及政策要考慮階層分化的影響。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 社科院發布藍皮書:未來5年,該放開生育了
    除了以上這些專家,社科院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12月2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1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在北京舉行。藍皮書分析稱,最近十幾年來,幾乎所有大型抽樣調查數據都顯示,中國社會的生育意願偏低。
  • 直播電商服裝、日用品賣得最好 整體滿意度仍待提升
    3月31日,中消協基於來自12個直播電商平臺的5333份消費者樣本,發布《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下稱「《直播調查報告》」),就當前直播電商購物及消費維權領域中的諸多特點進行解讀。根據這份《直播調查報告》顯示,因社交直播間可以營造搶購氛圍,增強社交性和互動性等原因,使得直播電商相比於傳統電商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納,並且年輕群體對直播電商購物形式接受程度更高。與此同時,直播電商消費中,消費者衝動消費較嚴重,風險意識相對薄弱,在12個直播電商平臺中,小紅書、唯品會等滿意度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 《教輔類APP使用狀況及滿意度評價調查報告》
    圖二十:不同身份受訪者滿意度比較2、產品專業特點滿意度最高,消費者權益保護滿意度偏低。作業幫於2020年10月發布的《學習的真相:全國K12學情大數據與學習洞察》報告也與我們的調查相佐證。作業幫的數據顯示,在其平臺上貧困縣學生報名免費公益課的比例,比北京學生高出9.62%。在在線課程的選擇上,貧困縣地區的高中生更加需要物理、英語、語文。這說明,當地教育環境對學生物理實驗學習、文科視野有一定限制。
  • 報告:「十四五」期間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仍保持在9億人左右
    來源:中國新聞網報告:報告稱「十四五」期間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仍保持在9億人左右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消息,《社會藍皮書:202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當日在北京發布。報告稱,「十四五」期間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依然保持在9億人左右,要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強化就業優先的產業發展導向。當天,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社科院科研局、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辦的「2021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舉行。在談及2021年和「十四五」時期社會發展形勢與對策時,報告建議中國強化就業優先的產業發展導向。
  • 英孚教育報告顯示中國英語熟練度位居中等 西安穩步提升
    該報告對全球100個母語為非英語的國家和地區的成人英語水平進行了排名。報告顯示,中國的英語熟練度得分為520分,全球排名第38位,屬於中等熟練度水平。其中,西安得分452分,在近年的評分中穩步提升。  英孚教育企業解決方案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Jesper Knutell表示:「我們已經看到西安在英語熟練度方面的穩步提升。
  • 智聯招聘:2019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
    來自《2019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超3成白領處於負債狀態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75.6%的白領表示生活成本有所上升。因供給短縮帶來的豬肉價格飛漲提高了飲食方面的開支,白領們對生活質量提升的追求也不斷攀升,出門打車,租房更要精裝修,拔草剁手等網購誘惑也滿眼皆是,這都綜合提升了白領們日常生活的總開支。
  • 調查報告顯示:短視頻已成重要的信息獲取方式
    根據資訊短視頻內容相關度較高的八個評估角度劃分,用戶對當前資訊短視頻內容實效性、熱點話題追蹤速度、內容可信度等方面滿意度較高。而資訊短視頻的剪輯製作水平和畫質則亟待提升。梨視頻作為典型的資訊短視頻媒體平臺,在內容題材豐富度和趣味性方面得到的用戶滿意度遠高於行業平均值,反映出其豐富的資訊類型覆蓋能夠滿足各類用戶的興趣需求。
  • 運動健身漸成新生代農民工提升自我、改變生活新方式
    運動健身逐漸成為新生代農民工提升自我、改變生活的新方式  三位農民工的「健身緣」  閱讀提示  在全民健身熱情迸發的氛圍下,不少農民工也越來越重視體育運動  一提到運動健身,仿佛更多是都市男女的專屬,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也在展現新的活力,運動健身逐漸成為他們提升自我、改變生活的新方式。對此,記者採訪了三位農民工,了解他們的運動健身經歷,以及為他們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