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9月18日上午,幸福在他鄉:新市民生態建設公益論壇暨《流動的「新市民」: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與心態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江蘇省崑山市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俊秀就報告作了解讀。
王俊秀介紹說,國家統計局的監測調查顯示,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然而,我國城鎮化水平與工業化進程相比仍然明顯滯後,特別是由於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目前只有43.37%。
王俊秀說,「農民工」的稱謂在政府文件中逐漸淡出,取代的是「新市民」,但從「農民工」到「新市民」,從「新市民」到「市民」之間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報告》對「我的打工網」註冊用戶中近6000人展開調查,聚焦崑山和長三角為主的「新市民」群體,從其身份及其特徵、工作情況、日常生活、經濟水平、社會心態及未來規劃等情況展開描述。
調查對象中,90.7%「新市民」為男性,9.3%為女性,平均年齡27.19歲,其中90後和95後均佔比32.5%,80後佔比23.1%。受教育程度上,初中文化程度佔比42.5%,高中文化程度佔比33%。家庭背景方面,大部分調查對象生活在農村,父母大多有打工經歷。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呈現出一定程度上的留守兒童代際傳遞現象。有近四成的調查對象有過留守兒童經歷,其中有5年以上留守兒童經歷的佔比14.6%。在有子女的調查對象中,子女是留守兒童的佔比39.8%;而在有留守經歷的調查對象中,其孩子是留守兒童的佔比41.4%。
《報告》顯示,很多調查對象工作時間長、流動性大;工作收入低,社保參與積極性不高。絕大多數人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0~12小時之間,每周工作時間在6天左右,有69.4%的調查對象出於在職狀態,他們從事當前(調查時)工作的時間絕大多數在2個月內。有近一半的調查對象平均月收入在4001~5000元之間,31.3%的平均月收入3001~4000元之間;不交納社保的佔比51.3%,還有15.0%不知道自己是否交納了社保。
《報告》還顯示,大多數調查對象(76.9%)經濟獨立,但存款較少,35.8%的調查對象個人存款在1000元以下,16.9%個人存款在1~5萬元。他們的消費以生活必需品為主,理財觀念較為淡薄。此外,他們城市融入情況較差,生活滿意度中等偏低,但大部分人對未來生活持積極態度,有75.6%認為自己的未來生活會比現在好,66.7%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會改變命運。
《報告》總結說,社會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要更多關注、關心、關愛,應該完善相關社會制度,促進城鄉間與區域間的資源合理配置,推進新市民群體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均等化。社會應提供更加包容的環境,促進新市民群體融入城市;企業應履行社會責任,藉助網際網路+模式,為其提供更有效、優質的服務。新市民也應該不斷學習新技能,以適應轉型社會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全社會共同努力,用共享發展理念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主辦方供圖
本次活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公益支持,新市民產業與創新研究院承辦,我的打工網、君灝控股戰略支持;活動上還舉行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新市民研究基地揭牌儀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