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人頻頻破圈的當下,獨立這兩個字的意思有必要重新學習一下

2021-01-20 NYLON尼龍

獨立音樂的初衷並不是奔著迎合主流市場而去,也絕不會成為普通大眾的首選。「獨立」,其實是擁有獨特且相對固定的審美品味,不易受主流的更迭而自我影響。無論對於聽眾還是平臺來說,都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一個切面。

於上個世紀從西方搖滾樂脫胎而來的獨立音樂,原本可能只是屬於小範圍聽眾的秘密,而在去年播出的原創音樂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火之後,新褲子、痛仰等不少獨立樂隊也在這波熱浪下被推向了大眾視野。此般景況下,「獨立樂隊」四個字得以被大眾再次投諸關心。


數字媒體下,被揭開面紗的獨立音樂,如今似乎漸漸模糊了與主流音樂之間的界限。

「獨立音樂」作為名詞被頻繁提及,但它的語義還是需要適當了解下。和以「商業使命」為主的主流音樂廠牌製作的音樂相反,「獨立音樂」(Indie music)意味著從製作到發售都是由音樂人獨立完成,音樂人可以自由定義與表達其中的獨特理念。少了些市場主流觀念的束縛,音樂人擁有極高的創作自由,也能發掘更多目前不為大眾所知的音樂元素。相對來說,風格上自然也會更加標新立異,呈現出看似另類實則多元兼併的風格態度。


演變至今日,相比原先單一的獨立音樂廠牌,如今個別主流廠牌在收購獨立廠牌後,打造出的音樂同樣也可以歸類為「獨立音樂」。因此,它並不僅是指製作過程的獨立性,更講究獨立的「文化氣質」,核心實則是「創作」的獨立。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看,國外比較認同的概念是——不以市場需求而創作的音樂皆為獨立音樂。

獨立音樂並不是指某種特定風格,在這個寬泛的類別之下,獨立流行、獨立電子、獨立搖滾、獨立民謠甚至一些難以命名的類型都是如今音樂市場上頻頻被提及的曲風。特別是在更成熟的歐美發源地,能夠看到更為細化的分類。

「獨立音樂」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興起,英國的 The Smiths,美國的 R.E.M. 樂隊,以及「中國搖滾之父」崔健的第一張專輯《一無所有》逐漸拉開了各地的搖滾序幕。到了九十年代,獨立音樂有了進一步發展,並在新世紀逐漸定型。

左:80年代搖滾樂隊 The Smiths 於1983年初次發行的《This Charming Man》專輯封面

右:The Smiths 於1986年發行《Some Girls Are Bigger Than Others》

左:R.E.M.於1983年發行的第一張完整專輯《Murmur》,此專輯也被認為是 Alternative Rock 這一流派出現的表徵。

右:R.E.M.於1984年發行的《Reckoning》專輯封面。

在發展最初期,獨立音樂更像是叛逆少年,自帶衝破枷鎖的反抗性,對傳統加以抵抗。從主流視角來看,獨立音樂無論是曲風還是歌詞,都帶著一絲怪誕誇張的意味,而先鋒理念在當時的受眾面極其狹窄。雖然能夠預想到在商業市場上的失敗結局,但在夾縫中頑強生長的獨立音樂還是讓一部分人知道了背後群體的存在。踏入二十一世紀,在市場愈加兼容並濟之時,獨立音樂人也開始嶄露頭角。

現今,獨立音樂已不再被認為是主流音樂的對立面。單從音樂榜單來看,越來越多的獨立音樂人位列其中。「非主流」的獨立音樂正在慢慢破圈,相比原先各自小群體中的主角,數字媒體之下,獨立音樂人通過各類綜藝被大眾了解;同時得益於社交平臺的推廣,他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熟悉,也開始被注意到背後隱藏的商業價值。


在受眾面中佔比較高的青年群體而言,除了歌詞及旋律本身,獨立音樂所傳達的態度及語境下的故事更能讓人產生共鳴,以及藉此延伸至眼前的音樂人的個人魅力同樣成為關注的主體。

在年輕群體對於新鮮事物的渴望和對個性的追求日益增長之時,獨立音樂相較於以往受到了尤為多的矚目,甚至有邁向主流的趨勢,這樣的發展趨勢也讓很多獨立音樂人意想不到。年輕的獨立樂迷,會根據自己的品味自發尋找他們想要的東西,對他們來說,諸如「聽什麼歌」「為什麼聽」等問句在生活中皆成為了重要問題。


從近年來的相關報導不難看出,一些獨立音樂在流媒體平臺上的表現甚至要好於主流音樂,主流音樂製作人也開始從獨立音樂中汲取創作靈感,兩者的交界線正在逐漸擦除。

黑裙子被熟知的單曲及專輯

左:2016年初發行單曲《EVERYTHING》

右:2017年5月發行專輯《TEAM BABY》

和市場上頻繁出現的流行歌曲不同,獨立音樂較為主觀且獨特的曲風同年輕群體的趨好不謀而合。與此同時,當下很多獨立音樂人將他們對自我以及對世界的思考統統放入了音樂中,歌詞及編曲中傳遞的困惑思緒,娓娓描摹著20多歲的青年肖像。從這個層面來看,獨立音樂成為身處這個世代的年輕群體聊以慰藉的重要工具,是疲憊生活中的一個宣洩出口,能引起共鳴也是再自然不過的結果。

雖然很多現象表明,另闢蹊徑的獨立音樂在當下開始絕地反擊,踏入主流。但事實上,「邁向主流」這一點,真的同他們的初衷一致嗎?

獨立音樂人雷雨心向我們分享了一些想法,她剛剛發行了一張有意思的EP,名稱和費德裡科·費裡尼導演的作品同名——《八部半 8 ½》。

「我相信獨立音樂人在這個市場環境下的生存狀況是會越來越好的。」


「可以感受得到現在的整體趨勢是去中心化,資源與渠道也會更分散更多元。聽眾也會慢慢開始思考自己真正喜歡的音樂是什麼,而不只是等著媒體餵養,唯一的問題在於極其有限的資源及曝光。無法改變客觀條件,就發揮主觀能動性,其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音樂人,不光是自己做音樂內容,更多時候是把一個人當作一個團隊在用。自己剪輯視頻、準備各種物料,文案和企劃自己包攬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獨立之於主流的區別也主要體現於此。而我認知中獨立音樂的魅力就在於——創造者對自身態度與獨特性的真誠、不妥協,不過也許就是這份不妥協給人一種「圈地為牢」的錯覺。」


「今年4月,我發行了一張有蠻多電子元素的EP《八部半 8 ½》。其實我很清楚大部分聽眾關注我是因為我早期創作的一首華語流行歌曲《記念》,所以這次發了新EP之後也不奇怪有些聽眾對最新的作品風格感到訝異,或者說失望。也許你可以說這是一張較之前更為「獨立」的曲子吧,我還是相信每一個所謂的獨立音樂人都希望被更多人聽到與看見。如果大家都願意放下偏見,允許更多美的可能性,那麼『破圈』就會是一件很順其自然的事情了吧。

事實上,在摒棄了商業目的的同時,很多獨立音樂人也沒有籤約公司,這樣的情況下,單單玩音樂並不能給他們提供富足的生活。儘管數字媒體為他們帶來了一些曝光,音樂節和小型的 livehouse 依然是他們最主要的宣傳方式。

在獨立音樂人 TSUNANO 看來,音樂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聽到,而在這個過程中,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為了破圈反噬了自己的初心

左:TSUNANO x AAZAR 2019年發行單曲《Doors》

右:TSUNANO 今年年初發行單曲《教育意義》

其他業內人士也表示,平臺願意扶持獨立音樂人的前提是會去考慮他們的市場潛力,同樣也取決於獨立音樂的具體類別,相比獨立流行這種較能被大家接受的風格,獨立電子的市場趨勢依然不容樂觀。

從備受年輕群體青睞的韓國獨立樂隊 hyukoh 的採訪中也可以一窺——並不想被風格拘束,也不想被定義,如果是有人做過的音樂也沒必要非得去做了。「世界變化的太快,一切都已是飽和的狀況,所以有種『只有世界運行速度在增快』的感覺。人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接受及處理它,我也感覺如此,因而有了疲憊感。」 獨立音樂人的態度也引發了很多當下年輕人的思考。

相比於起步更早的歐美獨立音樂市場,K-indie (韓國獨立音樂) 在這兩年如雨後春筍般進入主流視野,尼龍此前也進行過介紹。除了對 K-pop 略顯疲軟這層原因,大眾對於求新的渴望,以及綜藝節目的多渠道曝光等,開始讓 K-indie 愈加獨樹一幟,概括為韓國音樂的又一風格標籤。歌詞字句上,他們往往會用幽默、無釐頭抑或困頓的口吻映射出當下的社會百態,音樂背後的個人魅力也是很大的加分項。例如深受美國搖滾風影響的黑裙子樂隊 (Black Skirt),在西方元素的基礎上注入韓國音樂文化讓他們更具親和力。在他們身上還可以發現一點——為大熱韓劇製作 OST 也是進入主流視野的另一優選渠道。

儘管 K-indie 早在1995年弘益大學開設的 livehouse 中就已經掀起了一陣小熱潮,誕生了像玩獨立搖滾的 Nell、紫雨林 Jaurim 等一些今日依然流行的獨立樂隊,為 K-indie 的破圈發揮了極大作用。但後來因為某樂隊直播放送事故的負面影響,一度讓 K-indie 消失在音樂市場上。這也解釋了為何在外界看來,韓流音樂一直是 K-pop 在大行其道。至於今時今日為何又再次興起,除了上述所說,或許還可以這麼看待——大同小異的風格之下,年輕人都在尋找更有意思的東西。

hyukoh 以數字命名的系列專輯,左上順時針方向分別為《20》《22》《23》《24 : How to find true love and happiness》,均由韓國插畫師 Nemonan 創作。

hyukoh 於今年年初發布全新專輯《through love》,封面一改數字系列的風格。新專封面為攝影師 Wolfgang Tillmans 的創作。

在當下這個 K-indie 發展的黃金時代,必然少不了大家熟知的獨立樂隊 hyukoh。以吳赫為主唱的 hyukoh 於2015年登上韓綜《無限挑戰》歌謠祭之後,不善言辭的綜藝感,加上先前在弘大表演積累的人氣,讓更多的粉絲領略到了他們作為 K-indie 獨樹一幟的魅力。吳赫的編曲中融合了 Jazz、New Wave 等多種元素,作曲也往往會將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主要線索,另有當下受追捧的90年代復古街頭穿搭風格…… 這些切面的疊加,吸引了一大批感同身受的同齡人,且願意為這些新鮮的音樂買單。

除此之外,在主流視線下發展的 Jannabi,we are the night,還有像教授坂本龍一和落日飛車都極力推薦的 SE SO NEON (新少年),都是值得你關注的獨立樂隊。

Jannabi 入坑專— 2019年發行專輯《전설》

專輯封面由韓國藝術家 Qwaya 繪製

左:SE SO NEON 2017年專輯《波濤》

右:SE SO NEON 2020年2月發行專輯《不適應》

獨立音樂的初衷並不是奔著迎合主流市場而去,也絕不會成為普通大眾的首選。「獨立」,其實是擁有獨特且相對固定的審美品味,不易受主流的更迭而自我影響。無論對於聽眾還是平臺來說,都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一個切面。

你身邊有顏值與才華兼備的校花校草嗎?

又有哪些優秀且有趣的社團想要推薦?

點擊左側二維碼關注尼龍,也歡迎 Email 至 nyloncampus@huashengmedia.cn 分享更多。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獨立樂隊十大破圈事件
    2019年的中國獨立搖滾圈有一個重要話題叫做「破圈」,在主流視野下沉寂了多年的搖滾樂隊們紛紛以不同方式打破了主流音樂圈、娛樂圈、綜藝圈、國際圈的次元壁,我們盤點了本年度獨立樂隊十大破圈事件,來回顧這精彩紛呈的一年。
  • 獨立音樂究竟有多獨立
    」獨立」到底是甚麼意思?以獨立音樂來說:東岸饒舌、南岸饒舌、西岸饒舌,這是以地理位置進行劃分;鞭擊金屬、黑金屬、死亡金屬、力量金屬,這是以音樂特徵來劃分;朋克、後朋克、朋克復興,這是以時間點來做簡單的劃分
  • 獨立音樂廠牌聯手視頻網站 連播三天開啟新破圈模式
    而在音樂行業也出現了「雲現場」的全新嘗試:獨立音樂廠牌赤瞳音樂於2月6日展開了持續三天,涵蓋8組樂隊、音樂人的Live Show,在三天共計開啟9場直播,覆蓋觀看人數超過10w+。不但為「宅」在家中的人提供了新的內容,也讓獨立音樂通過視頻平臺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破圈」。在綜藝、演出等多領域增長的前提下,音樂受眾也逐漸細分垂直。
  • 韋偉:讓獨立音樂出圈,讓流行音樂個性
    如果說他擅長做的是在獨立和商業間找到平衡,讓獨立音樂「出圈」,現在他嘗試的就是在流行音樂領域挑戰聽眾聽覺慣性,讓流行音樂更有個性。兩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小王日記》廣受好評,一首反潮流的超長單曲被流行音樂聽眾接受,是一件很酷的事。這時距離韋偉開始做音樂過去了20年。
  • 獨立顯卡怎麼開啟獨顯_獨立顯卡有必要嗎
    獨立顯卡怎麼開啟獨顯   獨立顯卡啟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步驟一:設置啟用獨立顯卡前看一下電腦是否是雙顯卡的   獨立顯卡有必要嗎   如今在家裡安置一臺組裝電腦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與那些為玩遊戲而攢機的發燒友不同,家用組裝機就是為了方便日常工作或者消遣娛樂,要求的電腦配置都不是特別高。
  • 鹿晗與低苦艾合作,鄧超和張瑋瑋同臺,會是獨立音樂破圈的正確姿勢嗎?
    這次跨界合作,不出意外在獨立音樂圈引發了比較激烈的討論。很多長期在獨立音樂領域深耕的音樂博主首先對這兩場演出風格提出了質疑,認為這種對民謠過度流行化的演繹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會招至民謠聽眾的厭惡。儘管時不時仍有民謠歌曲在音樂綜藝被翻唱,但像之前那種傳唱至大街小巷的現象沒有了。好在,直到去年下半年,民謠音樂似乎又有了東山再起的趨勢。隨著《樂隊的夏天2》的熱播,五條人、野孩子等具有民謠特質的音樂人開始受到年輕人追捧。其中熱度最高的五條人樂隊,在節目中拿到亞軍後,一直保持著極高的人氣。
  • 七月新刊 獨立音樂!
    本來設計封面的時候有另外一個想法,弄幾排罐頭,上面大大地寫著:獨立音樂——純天然,無添加,開蓋後需冷藏。初衷是戲謔地探討一下文化、商品和修辭之間的關係。後來想想,難免流於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局外人的牢騷。對於獨立音樂,我是個局外人。所以為了寫這篇編者話,還特地約了在演出現場混跡了十幾年的朋友,想要聊聊獨立音樂。得到的回覆是:「現在哪兒還有獨立音樂啊?」
  • 獨立音樂,不是孤立音樂
    」,竇唯沉入了完全自我的藝術世界,仍然會有樂迷為了一個意料之中會聽不懂的人奔波。乖》下面打卡,報出自己出生的年代,「有沒有00後的報個道」,有樂迷調侃聽二手玫瑰的人:「你永遠不知道書店裡認真做筆記的女子耳機裡放的什麼歌」……隨著大量獨立音樂人的入駐,隨之而來的樂迷在評論區相會了,一首作品在評論區被二次創作為了樂評、故事、心緒,在雲村評論區交到朋友這件事變得理所當然起來。
  • 新品發布、功能升級、加碼補貼 宣布獨立融資後的小度破圈提速
    9月,小度在「百度世界大會2020」央視新聞直播現場破圈發布隨身場景新品「小度真無線智能耳機」,火爆的銷售、熱烈的用戶呼聲,證實了小度破圈戰略的成功,同時也讓資本看到了這個人工智慧領域的強勁黑馬。在百度宣布小度獨立融資之後,資本給出了200億的市場估值。
  • 《樂隊的夏天2》爆款,樂隊綜藝破圈,獨立音樂站起來了
    2020年隨著《樂隊的夏天2》《明日之子樂團季》等樂隊類綜藝火熱播出,一群優秀的獨立樂團進入了大家的視線,帶著他們的作品和堅持,在舞臺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現場。而在綜藝節目大力推廣的加持下,獨立音樂也在逐漸脫離「小眾音樂」的標籤,慢慢進入主流音樂市場,被大眾接受、熟知。
  • 獨立音樂都是抄襲的花粥和《芒種》?那是你小看了獨立音樂
    其中有很大一個問題,便是很多觀眾承認華語宇確實有實力,但真的無法欣賞華晨宇的音樂。比如《歌手當打之年》最後一期的爭霸賽上。華晨宇所演唱的歌曲《哥譚》(原名七重人格)。如果說中間的唱法雖然有些怪,但大多數人還是能接受的話。那麼開場的唱法,再到結束時的高音加抽搐。這種追求個性表達有些先鋒的音樂,雖然粉絲可能理解。
  • 獨立音樂在香港
    遺憾的是,網際網路並沒有給這些新興的香港獨立音樂人帶來太多他們期望中的發展。在香港,他們的生存狀態依舊難言樂觀,而當中的政策因素幾乎佔到了80%。 首先是獨立音樂的演出空間越來越小。在香港,非港籍人士進行演出,一律需申請工作籤證,否則就屬於違法聘請黑工。這一政策也成為了HA和警方的衝突點所在。
  • 衝破音樂鄙視鏈?獨立音樂人的美麗與哀愁
    他們囊括了大部分的音樂類型,沉寂多年、劍走偏鋒、一朝崛起,他們就是以樸樹、萬曉利、陳鴻宇為代表的一批「獨立音樂人」,正在為華語樂壇不斷輸送新鮮的血液。「我的唱片遠遠大過我這個人。」這是樸樹在硬地圍爐夜·2017網易雲音樂原創盛典的獲獎感言,帶著一貫的樸式哲學。這大概也是他們這一批獨立音樂人的共同特質:音樂至死。
  • 事關獨立音樂 為什麼是網易?
    自媒自語,自媒自語,每個人都是自媒體...」2年前當我這個網際網路從業者跨界進入音樂行業,和獨立音樂人張子峻以及馬來西亞音樂製作人聯手推出這首《自媒自語》時,我們沒有想過中國獨立音樂經歷這麼多年的蹣跚發展之後,即將進入拐點,迎來積極的曙光。
  • 百度Q3財報:「破圈」+獨立融資,小度加速未來智能生活布局
    小度"破圈"戰略加速滲透全人群全場景,讓智能助手擁抱新機遇隨著智能音箱增速越來越快,佔據行業領先位置的小度將目光放到了更遠的將來,提出"破圈"戰略。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LG)總經理景鯤曾表示:"現在智能助手整個大賽道處於下一次爆發式增長的前期,整個行業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詞就是'破圈'。"
  • 運營獨立工作室那麼難,為什麼音樂人還都樂此不疲?
    關於解約原因,主唱梁龍曾表示:「在摩登天空待的有點開始混日子了,覺得這樣也沒啥意思,所以就分開了。分手是為了更了好的合作。」而今年年初梁龍在接受道略音樂專訪時,回答的更為直接:「離開摩登因為我想當老闆,這沒啥可藏著掖著的。」如今,二手玫瑰獨立運營近一年半的時間了,搖滾火鍋、藝術唱片、全國巡演等項目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 獨立音樂來襲啦
    在這個追求個性的年代,「獨立」二字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獨立遊戲,獨立製作人,甚至也少不了獨立音樂,如果你想聽一些「弦外音」,尋找那些大歌星不能給你的旋律與感動,那麼在獨立音樂中或許有你尋找的那一段特殊基因,《I'M獨立音樂》就是一款以獨立音樂為核心的
  • 獨立音樂
    還有獨立音樂!                《達聞西》是達聞西樂隊的一張音樂專輯,收錄12首歌曲,發行於2017年10月20日。一張專輯,十二首歌,無數種裂變聚合的方式,達聞西已充分做好了向全世界介紹自己的準備。這張以「達聞西」命名的專輯,正如樂隊不可複製的獨特個性,在多面裂變的狀態下,讓我們聽到了久違的無法被定義的獨立之聲。
  • 五條人爆紅背後:獨立音樂的重心「南移」了嗎?
    這是一個完全的新人樂隊,很少人知道他們。但他們靠著非常亮眼的舞臺表現贏得了大家的關注,成為一匹黑馬,最終獲得了第六名的成績。這也讓更多人關注到了用方言創作的獨立音樂。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當時我們就覺得,如果五條人登上《樂夏》一定會表現得更好。結果今年《樂夏》節目組真的請到了五條人。然後五條人爆紅。更有意思的是,據說他們的百度搜索指數目前已經比節目本身還要高。
  • 終於,大風吹來了獨立音樂的燥熱.
    其實草東一出道,就以他們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為了臺灣搖滾樂團中的一股清流。相比於正面積極的五月天,草東的音樂充滿了「醜陋」。人氣專輯《醜奴兒》的第一首歌,就發聲 「從沒想過 原來自己那麼醜陋」。其實一開始聽,陽光的我是拒絕的。然而,他們的歌確實醜的很「酷」,很個性。